高一语文必修知识点归纳(通用5篇)
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再看课文《背影》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已亲人的背影,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各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把课堂变成学习和消化知识的第一步。
养成良好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因为语文的知识太广泛,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学好语文学科的。
基础知识题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现代文阅读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7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根据原文分析问题。在文中找到根据,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
五、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六、对写法的分析:
表达方式: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
(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
(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
(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
(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
(1)顺叙;
(2)倒叙(在开头)
(3)插叙。
七、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
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
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的推测。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进行。
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符合情节的发展、适合语境。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正确表述。
八、阅读体会:紧扣文章主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感受启示题:结合原文谈认识,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
答题模式:观点+认识(道理论据)+事例(事实论据)
(2)合理想象题: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旨相吻合。
答题模式:原文含义(作者感情)+现实生活(典型事例)+自己观点(态度)
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再看课文《背影》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已亲人的背影,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各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把课堂变成学习和消化知识的第一步。
养成良好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因为语文的知识太广泛,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学好语文学科的。
基础知识题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现代文阅读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矫揉造作( )繁衍( )挑衅( )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
萧瑟(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楚辞·离骚》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及时当勉强,岁月不侍人。
陶渊明《杂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