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劳动创造锦集10篇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吗?没错,都是靠劳动得来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老汉,他在临终前对他的两个儿子说:“孩子们,我把所有的钱都埋在了葡萄地里,你们快去找吧。”等到老汉走了,两个儿子就拿着锄头去葡萄地里翻啊翻,结果一毛钱都没有得到。但是他们却在无意间给葡萄地松了土,最后葡萄大丰收卖了很多钱。两个儿子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从此每天都勤劳地工作着,最后两人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所以说,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再看看我们周围,农民伯伯辛苦地耕耘,得到了大丰收;环卫工人无论刮风下雨都会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劳动着,为自己,为大家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这些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有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在家不愿做家务,在学校不愿打扫卫生。他们离开了父母,手脚就会像被捆住了一样动弹不得,什么都不会做。
同学们,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让我们一起劳动起来吧!
春天的阳光可不能小觑,太阳尽情地释放它的热情,如若加上几声蝉鸣,便成了夏天。
出了一身汗的我走在马路上,恨不得乾坤大挪移赶紧回到家里打开空调。突然,扑面而来的臭味直冲我的鼻子,即使戴着口罩也逃脱不了被“熏”的命运。我转头一看,原来马路斜对面有一个垃圾场,周围二十米的空气中都充满了垃圾的恶臭味,令人作呕。每个经过这里的人都纷纷加快脚步,想着赶紧离开这个地方。
出于好奇心,我朝着垃圾场里看了一眼,里面停着几辆装满垃圾的垃圾车,一些工作人员在垃圾车旁边将运送过程中掉落的垃圾一个个捡起来。我愣了几秒,在马路对面都这么熏,那站在在垃圾车旁那味道谁能受得了?这一刻,我不禁对工作人员多了几分敬佩。他们浑身上下都是脏兮兮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贴在身上。最终,我还是忍受不了那令人窒息的味
道,走过了那个地方。我走着,不时回头看,行人依旧匆匆,他们依旧忙碌,甚至来不及擦拭滚滚掉落的汗水。
虽然这只是平常的一幕,但却打动了我。当今社会还有谁会愿意做这种又脏又臭的活呢?或许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很体面,但若是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有美丽的家园。劳动是一种锻炼,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老舍先生说过:“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成。”
是啊,是劳动带给了我们现在的一切。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们,不分高低,不分贵贱,每个人都功不可没,是他们的劳动创造了了干净、整洁、有秩序的社会。
你曾长期独处过吗?你能够孤独一人在荒岛上生活多年?你能够给自己建造房屋,学会种植谷物并制作面包,学会用动物的皮为自己缝制衣服?鲁滨孙·克罗索厌倦了英国家里恬静的生活。
他决意成为一名海员,周游世界。他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冒险经历,并于一六五九年登上了一艘从巴西开往非洲的船只。一天,来了一场可怕的风暴。帆船开始碎裂,克罗索和他的朋友立即为求生而与愤怒的大海抗争。所有的朋友都死了,惟有鲁滨孙活下来并到达了陆地。他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荒岛上——孤独无援。没有食物,没有船只,无路可逃。随后的二十七年他将在那儿生活······鲁滨孙是一个有活力、有创造意识的人。他不怕艰难困苦,在逆境中始终奋发向上。
他热爱劳动,善于创造,敢于向自然索取生活资料。在荒岛上,他形单影只,孤独无援,但他完全靠自己独立地干。他是个坚毅的人,没有工具,自己想办法制造:第一次做不成,重新再做,不做成不罢休。他能将劣境转变成适于生存的环境。独自一个人时,鲁滨孙把小岛经营得有条有理;一旦有了居民,他就成了主人,成了“总督”。《鲁滨孙漂流记》颂扬了人对自然的斗争。
这个小说给了我们这样一条人所共知的真理:劳动创造世界。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业,这证明了:劳动创造世界。
阳光灿烂的一天,我去公园散步,那里很干净,让我感到很清爽,很开心。
公园里可热闹了,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放风筝……树上的小鸟欢快地唱着歌,仿佛在唱“世界多美好”。然而有人在欣赏美景,也有人在破坏环境。有一个阿姨在公园散步,手里还拿着吃的,边走边吃,在她前方的草坪上,立着一块牌子:“请不要乱丢垃圾,让环境更美丽。”她看见了,跟没看见的一样,把吃完东西的包装袋随地一扔,继续往前走。一位小姑娘看见了,就赶紧跑过去把包装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面。我想:我可以带一个垃圾袋来,散步时候看到有垃圾就捡起来,放进垃圾袋里面。从此以后,我每次去公园散步都会带上一个袋子。那位阿姨看见了,脸不禁红了,她惭愧的说:“以后,我来公园的时候也带一个垃圾袋,跟你一起捡垃圾。”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不约而同来公园捡垃圾,虽然有时候会累,但是那个阿姨一点也不嫌烦,脸上总是带着最美的笑容。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塑造美好的生活。
在家里,我每个周末都会帮妈妈做家务,比如拖地板、扫地、洗衣服、晾衣服、洗碗、擦桌子、擦窗虽然经常做家务,但我并不知道做家务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天,我正在擦桌子,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做家务啊?妈妈回答我:因为如果我们不做家务,就什么也学不会。我又问:那为什么我们要学会东西呢?妈妈告诉我,我们只有学会了做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觉得在做家务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快乐,而且我还收获到了基本的生活经验,做家务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仔细想想也能感觉到其中的乐趣。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所以当妈妈在做家务的时候,我总是抢着过去帮忙。
当我学会了做自己最喜欢吃的番茄炒鸡蛋饼时,我的内心是特别激动的,因为我做好了一道菜。所以在饭菜上桌后,我立刻夹了一口尝尝,觉得很好吃,这并不是因为我做的菜好吃,而是劳动过后的收获让我变得开心。所以,劳动也是能带来快乐的。
没错,劳动真的能够带来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勤劳的人都会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美好的生活都是靠劳动才能创造的出来的。
同学们,让我们劳动起来,不要偷懒,因为劳动最光荣啊!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勤劳才能致富。在2019年的暑假里,遇到一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清醒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
那个烈日当空的下午,我奉妈妈之命出去倒垃圾。垃圾桶周绿色作文网围恶臭难闻,蚊蝇乱飞,我倒完垃圾便转身走回家的方向。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位清洁工,他低着头,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簸箕,一边走一边清扫地上的垃圾,豆大的汗珠从她的脸颊上流淌下来。这时又有两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少年走了过来,他们的手中也提着一袋垃圾,只见两位青少年走到离垃圾桶还有五六米远就捏着鼻子,皱起眉头,垫着脚尖再向前四米,只有一米多远的距离就玩起了“投篮”,将垃圾袋远远地抛向了垃圾桶,由于距离太远,再加上“投篮”技术太差,垃圾像天女散花一样从垃圾袋中散落出来,散落在垃圾桶四周。那位清洁工远远地看着这个情景,好像要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走到垃圾桶面前,默默地弯下腰,认真地清扫起来。
两位青少年扭头斜视了一眼正在低头清扫垃圾的清洁工,并对她说:“多恶心啊,这样的工作居然也干得那么认真!”那两个青少年不断地说她坏话,还说得那么大声,可清洁工却充耳不闻。她把垃圾桶里里外外都擦了两遍,又拿出扫把把垃圾桶四周清扫得干干净净。
其实身边的清洁工很不容易的,工作很累,还被有很多人看不起。但是,你想想看要是世界上没有了清洁工,现在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再试想下,如果我们的世界里人们怕苦怕累,逐渐不再种粮食,不再工作,不再劳动,人们都变成非常懒惰,那么我们的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想想真可怕。
看看我们的生活中,热爱劳动,无私奉献的人还是很多的:邮递员准时把当天的报纸送到我们手中,夜巡人员用一个个不眠之夜换来千家万户的安心生活……有谁不是在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呢?
每当看到那些好逸恶劳的人,我总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到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事迹,我总会热血沸腾,深以为荣。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说的真好!但我想再加一句:一生之计在于劳动。宋庆龄说过:“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知荣明耻,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劳动吧,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吧!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昨天妈妈对我说:“明天带我和弟弟过一个有意义的劳动节。”
早晨6点多就被爸爸和妈妈叫醒了。爸爸拿着安全帽给我们说:“今天正好是劳动节,我要带着你们去九虎公路工地感受一下劳动的意义。”
一路过来,工地里的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干着自己的活。只见一台台的挖掘机正一伸一缩地用它的铁爪子挖着山土。一辆辆的翻斗车正匆匆忙忙地运送着挖下的山土倒在路面。一位工人拿着小红旗站在路旁疏通过往车辆。看着工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的样子,我就问爸爸:“今天不是大家都放假吗?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还在干活呢?”爸爸说:“工人们都为了要赶进度,争取年底通车,大家都不计较休息了,所以爸爸也只能在工地监督,正好带你们来体会体会劳动的伟大。”
听完爸爸的话,我更加敬佩劳动者了,他们不但顶着烈日辛苦地劳动着,而且还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地坚守岗位,就为了能早点通车,方便群众。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吧。
我生活在岳阳县的一个小乡镇,自我记事以来,这里家家户户高楼大厦,干净平坦的水泥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似潮水;他们吃苦耐劳,生活富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但是听妈妈说,她小时候的家乡可不像现在这般繁荣,妈妈拥有的这一切美好生活都要归功于她有一个叫“农民”的父亲的“双手”,也就是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一个十足地道的农民,寸头,黑皮肤,笑的时候露出一口整齐的大白牙,裤管总是卷到膝盖上,田地是他的脊梁,耕牛是他的伴侣,深深的犁沟印着他岁月的痕迹。
外公养育了三个子女,妈妈出生的时候家里还是几间土瓦房,每逢下雨就要摆盆接水,没有家用电器,没有富足的粮食。但他坚信“满分作文网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劳可以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劳的外公用自己的双手硬生生地把土瓦房换成了红砖房。
八零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外公打理好他的田地之余,也进城去寻活干,在码头扛大包,大街小巷送煤球,各种脏活累活只要能挣钱,他都冲在最前面,只为能给家里添砖加瓦,给他的孩子们买一颗纸皮糖。
现在的外公还是停不下来,如果有一天不让他种地,简直像要他的命,所以用“爱地如命”形容他一点都不夸张。有一次,我兴高采烈地跟着外公去地里,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我着急地跟外公说:“下雨了,赶紧回家吧”。外公笑着对我说:“孩子,你是怕淋雨还是怕一会要你给我打下手?这个毛毛雨不会影响到我们干活,正好有利于种子发芽。”我红着脸低下头跟在外公后边。外公锄一个洞,我就丢几粒种子,我们边干活,边听外公讲他的部队生涯。听到的越多只会让我从心底里更多地佩服他老人家。
秋天到了,外公领我去地里,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胖乎乎的红薯,鼓胀着秋天的喜悦;饱满的玉米,向我显摆着它圆润的身子,好像在对我说:“小姑娘,谢谢你,这里也有你的功劳。”外公见我的兴奋劲,笑着对我说:“孩子,一定要记住,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争取做到最好。”是的,我记在心里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劳动如此,学习亦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回家的路上,外公有力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我明显感觉到他老手上厚厚的老茧硌人。可我知道这是一双勤劳的双手,是一双一刻都舍不得停歇的勤劳的双手。
劳动,是一种锻炼;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是一种修养。
明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学校放了三天假。放学后,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跨进了家门。放下书包,如释重负,看看表,六点半了,刚要喊妈妈做饭吃,一看家里鸦雀无声,爸爸妈妈肯定没在家。看来,我只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啰!我便去菜园摘了一点辣椒,然后开始了我的做菜“大冒险”。
我先来盘“青椒爬盘”,这道菜特别要注意火候,上次的青椒被我炒成了黑椒。我等锅里的油冒了烟,“扑”的一下把青椒倒进锅里,“嗤,嗤”地用锅铲闹了几下,便出锅了。尝尝?嘿!味道还不错!比上次有进步。我再来盘“土豆细柳”,这道菜诀窍在刀工。我小心地把土豆切成薄片,又把薄片改成细丝,丝丝缕缕的土豆被我一炒,哇!真香,真不愧我黄师傅的一番心血也!
刚一做完,爸爸妈妈就回来了。我摆好桌子,把菜端上来,妈妈高兴地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听话了?”我调皮地说:“我本来就这么听话,只是您这双美丽的眼睛没有发现罢了。”爸爸在一旁插嘴道:“这几盘菜色香味俱全,我的姑娘啊,越来越有大师风范了!”我听了之后,高兴得像熟透的石榴——合不拢嘴,两手一握,谦虚地说:“惭愧,惭愧,过奖,过奖。”
晚饭过后,我抢着收碗,让妈妈休息,妈妈抵不过,只好去看电视。我一人在厨房里表演,锅碗瓢盆齐上阵,可以和爱乐乐团演奏的交响乐相媲美。因为这次的演出十分成功,所以受到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不绝于耳的交口称赞,并且鼓励我再接再厉,勇攀新的高峰。我的脸上再次挂上灿烂的笑容。
我劳动,我快乐。我劳动,我光荣!
处于学生段的人们,生活是无聊的,一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虽然一些城市已有改善。但还是不是脱离他的本质。
每个人都应该由自己的生活,独特的生活方式。可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却没有,我们只有按着它的轨道行驶,一旦出轨,我们就会被社会抛弃。不可质问,作为21世纪的孩子是可怜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我们只有服从它,尽管“受宠”的机会很小。
以前,常常把想把自己淹没在学习中,忘记所有的一切。可是渐渐时间长了,就感觉越寂寞,为了学习,我失去了朋友,失去原本应该由的乐趣,不知道什么是时尚;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晚上的寂寞,不知道被朋友安慰是什么感觉,不知道童话故事丑小鸭的结局是什么。
我始终在幻想这自己以后会是做什么的。可是毕竟是短暂的,有时会觉得他不着实际,还是脚踏实地地读书好,于是有埋头下去,继续苦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现在大了一点了,可是我开始去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有趣,可是我没有后悔,生活就是有得有失。
每个人都要相信生活其实很美好,只是要你这么去看,开朗点,也许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