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作文300字(锦集14篇)
牛年来临了,一大早,保安叔叔挂起了大红灯笼,插上了彩旗,保洁阿姨把我们的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
除夕年夜饭前,我帮着爷爷贴对联,平时不怎么注意的防盗门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一下子亮丽了起来。奶奶忙着烧晚饭,各种美味佳肴端上了饭桌,我一边吃,一边啧啧点头,奶奶兴奋地告诉我有些菜还彩头的:豆芽菜表示如意平安的意思;红烧鱼代表年年有余的意思;米饭里面加黑豆,表示生活会越来越好!
吃完晚饭,我们全家一起看春晚,节目可精彩了!中间时段有一个抢红包游戏,我拿着妈妈的手机不停地摇,祈祷自己能抢到红包,当手机频幕出现一个红包,虽然只有几元的小钱,但同时和几亿人争抢,我中奖了,怎能不刺激、不幸运呢?
这个春节真是太幸福了,希望幸运之神眷顾我,让我度过大吉大利的牛年,收获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过春节。
过年前夕,妈妈带我去市场买年货。市场的人有很多很多。妈妈和我买了很多年货有瓜子、花生、鸡、鸭、鱼、肉、火腿、可乐还有各种各样的名烟名酒。我们还买了好多的烟花。哈哈,满载而归,我们高兴极了。到了家里妈妈扫地,爸爸擦地,哥哥连忙把春联贴上。春联上面写着恭喜发财,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贴好。妈妈为了迎接春节,甚至把墙也刷的白白的。这时爷爷走过来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这个年咱们好好庆祝一下”。这时妈妈去给我们买了红衣服,红衣服表示着吉祥红火。
听奶奶说“古代有一个怪物“年”经常在春节里出来做怪,破坏庄园,还吃小孩呢!但是“年”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据说“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响。”所以过春节的时候,必须放炮,穿红衣服。
到了春节那天,我们高高兴兴地穿着漂亮的红衣服。放炮,吃团圆饭,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大年。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数不胜数,如剪纸、对联、古诗、传统节日,春节是我们最隆重的节日。
传说有个叫年的怪物,长着尖尖的角,每到过年的晚上的时候就跑的村子里吃人。大人、老人、小孩都很怕它,所以人们在这一天都在山上躲起来。这一年,有个长着胡子的老人来到这里,人们忙着上山,村庄里一片混乱,谁也没注意来的老人,只有一个好心的婆婆给了他一点吃的,并对他说;你快走吧,等会年就来了!可谁知老人听到后,说;不用怕,今晚我就留在你家里,一定会把年赶走。婆婆劝了半天也没有,只好自己走了。晚上年来到村里找人吃,它来到婆婆家。看到贴着红对联,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得退了好几步。这时门开了,只见白胡子老人身穿一身大红袍,站在外面,屋里开满了灯。年看见以后吓得跑走了。从此人们就知道年怕红色,灯光和响声,所以每年春节人们都贴红对联,穿红衣,放炮竹,整夜不熄灯。
过年真好,我希望天天过年。
喝过腊八粥,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腊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掸尘,新年的脚步更近了,蒸年糕,磨豆腐,炸圆子,做炒米糖,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
炒米糖可是每家必备,条件好点的人家,还能做上花生糖、芝麻糖、花生酥,甚至是奢侈的浇切片。
入冬不久,精选粳米或者糯米,煮上满满一大锅饭,先在家里晾上一两天,然后用竹匾晒干,再细细搓碎,俗称“晒阴米”,进进出出足足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腊月过半,糖坊师傅就忙碌起来。隔壁邻居是一方姓兄弟,祖传米糖手艺,张家请,李家邀,很是吃香。
做炒米糖程序繁杂。铁锅里放些细砂炒米,并用竹筛子筛净。接着把糖稀倒进锅里加热,还加点香油,然后把砂糖倒进锅里,边加热边用铲子在大锅里使劲搅拌。方师傅不时用铲子铲起来看看糖稀的色泽、“老嫩”程度,等到糖稀熬到铲起来成线时,糖稀也就熬好了。
接下就把炒好的炒米,快速倒进热锅里,跟糖稀搅拌均匀,然后把热气腾腾的原料铲到正方形木头模子里,用“滚子”在模子里使劲来回滚平,边边角角都要压实压平,快速拆下模板,“啪”的一声,案板上赫然呈现一大块方形米糖。
方师傅把整块米糖快速用刀切成条状,随手一划,米糖整齐划一,均匀有序。接着麻利地切成片状。有时我们也来帮忙切米糖,真是“看人家吃豆腐牙齿快”。刀切炒米糖,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刀要快且不用说,要看准火候,用力均匀。切早了,炒米糖容易粉碎,溅得满地都是;切迟了,炒米糖硬了,就切不动了。
此时,站在一旁的小屁孩早就等不及了,抢过两块碎片塞进嘴里,热乎乎的,炒米糖有点粘牙。过一会再吃,脆脆的,嚼起来咯嘣咯嘣的响。
汪曾祺先生曾在《炒米和焦屑》中写道:“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如今,炒米糖越做越精致,花样也越来越多,大街上、超市里,随处可见,但找不到儿时过年吃的炒米糖了。
浓浓甘甜,甜不过当年炒米糖的味道。淡淡清香,香不过儿时过大年的滋味。
腊月初旬的东北,寒冷却弥漫着忙碌与欢乐的气氛,大大小小的集市上,布满了出售年货的小摊,小老虎头、中国结、春联等,异常热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夹杂着缕缕寒风,但这丝毫也不能减弱大家过年的热情。
一晃到了腊月初八,大家用各种方式昭示着节日的到来。用薏米、红豆、各种干果,加上红糖等,和在一起,煮成甜滋滋、香喷喷,还冒着会热气的腊八粥;或者把大蒜泡在陈醋中,再加上适量的糖,制成爽口的糖醋蒜,吃起来别提多带劲儿了,看老姑吃了一口,我跟着也吃了一口:“啊,好酸呀!”1月30过春节,各式各样的鞭炮在晚上响起,烟花的光辉映照出我们喜悦的笑脸;我们打开电视,换到CCTV1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有说有笑,可热闹了!除了与放鞭炮我们还吃了饺子。包饺子时,大家一齐动手,把馅料放在饺子皮中央,用饺子皮把馅料包裹起来,把边沿捏紧,饺子就做好了。我包的饺子像枕头,老姑包的像桃子,妈妈包的最漂亮,像闭合着的贝壳。
锅里的水烧开了,老姑把包好的饺子倒进锅里,那些饺子们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一个个争先恐后扑嗵扑嗵地跳进了水里面。
过了一会儿,饺子煮熟了,老姑用漏勺把浮在水面上的饺子捞起来,放在碟子里,再加点酱油、香油、蒜泥、剁辣椒,端到桌子上来了。
我迫不及待,嘴向碟子凑过去,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舌头一碰到饺子,就情不自禁地说:“啊,味道好极了!”
一转眼,年的脚步又远去了,曾经热闹的街道也一下子安静下来,下一年的气息去向朴实的东北人召唤了。
马上过新年了,我的心情无比高兴。不仅仅是因为过新年我又长了一岁,也不是因为过新年会有许多好吃的,而是因为过新年我们全家都回乡下的奶奶家。
腊月二十八这天下了一场雪,白茫茫的雪覆盖了整个世界。明天我就要坐公共汽车回奶奶家了,我心里不住的祈祷雪快停吧!第二天真的是晴天,响晴的天空被白雪映的更蓝了,阳光也格外耀眼。我和爸爸妈妈吃过早饭带着年货快乐出发,回家过新年。
车外呵气成霜,车内却温暖如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喜悦,眼神里都充满了对家的渴望。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欣赏着外面的美景。乡村公路的两旁被大雪覆盖着,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偶尔还会看到几只牛或羊。突然车子一滑,冲向路边,轮子陷在了厚厚的积雪里。司机叔叔安慰大家不要慌。他下车从后备箱里拿出一把铁锹挖车轮前的积雪。这时爸爸和车里的叔叔伯伯们都自发的下车了。
大伙轮番清理积雪。过了一会儿司机叔叔上车了重新发动车子。车外的人说大家喊“一二”用力推车子就可以开出去了。司机叔叔和大家配合的很默契。车子在众人的推动下重新驶上了公路,大家边说笑边陆续上车。司机叔叔说:“大家都上来了吗?辛苦你们了,谢谢大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谢什么呀,出点力的事。”一个大哥哥打趣地说:“都说众人划桨开大船,我们今天众人推动大客车回家过新年。”
多么淳朴的话语,多么和谐温馨的场面。是啊“回家过新年”没有什么能阻止人们回家过新年的脚步。这时车厢里响起了“有钱没钱回家过新年······”这首歌。
日子一页页的翻着,转眼间又过年了。
对于充满传统节日色彩的中国来说,“春运”这个词已经并不陌生了,也就是这个时刻人口流动量最大。忙着备年货,忙着赶车回家。
回家过年已经成为人们的夙愿,无论在哪里读书,在哪里打工,在哪里漂泊,都要回家过年。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避风的场所。一年到头,在外漂泊,忙忙碌碌的,辛辛苦苦的打工赚钱,为的是这个家庭的生活日子;为的是能够在这段时间多陪伴在父母亲身旁;为的是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城市虽灯火辉煌,却不是我的家,却不是给予我们最踏实的地方。家虽在偏僻的农村,我们那个地方却充满这祥和的乡土气息,充满这最为温暖的记忆。城市的魅力也诱惑不了回家的人们;城市的精彩也耐不住回家的步伐;城市的砖瓦也禁不住回家的心声……
人如潮,车入海的车站忙忙碌碌的。城市的打拼工们整理整理行李,做好手头最后一份工作,也是年末的最后一份工作,就连忙着买车票甚至提前一些天的时候就买了车票了。
车站的人们,排着老长的队伍,等待着能够买到回家的车票,能够买到车票,家的距离就接近了。人们等待着,焦急的等待着,甚至连顿饭都顾不上吃。
此时此刻,车站响起了音乐《常回家看看》,听着熟悉的旋律,弥久不衰的歌曲,在这一刻会引起多少归心似箭儿女的共鸣。是啊,常回家看看,但是因为生计,因为要过上美好的日子,所以只能够一年到头,过年回家一次。陪伴父母身旁,说说在外的日子,和家里的情况。尽享家庭的天伦之乐。
伴随着耳机的音乐《坐上高铁去北京》响起时,高铁列车启动了。也许,这一刻激动的旋律打动了我激动的心情,引起我的共鸣。
高铁快速的行驶着,美妙的旋律在耳畔轻快的响起。我坐在靠着车窗的一侧,我边看着外面的风景,一边听着歌曲,别提多欢心了。也许,这就是最为愉快的旅途吧,刚才排队买票、等车的疲惫早已烟消云散了。人生本是这样的一次旅途,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够变得格外的轻松。
随着音乐的深入,高铁的前行。想起自己以前小时候盼着过年的场景。爸爸在外打工,只有妈妈陪伴着我。小时候的我,通常喜欢扳着手指头数着爸爸什么时候回家,还有多少天就应该过年了。也许,那充满七彩的童年给予我对过年的祈盼,和最为美好的回忆。
我看了看手机,奥,今儿个是腊月二十三。小时候,通常妈妈在这个时候教我的那段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此时此刻,我再也忍耐不住温暖的眼泪,触动深情。
是啊,现在自己长大了,父母们却老了。我记得,当我出去上学、打工的时候,当列车从家乡向城市出发时,站在窗外的妈妈哭了,向我挥挥手,我也在挥挥手。爸爸却站在一旁不说话。我知道,这时无声却胜有声,爸爸虽有千言万语的叮嘱,但却保持了沉默……
这让我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我在想象或许母亲在这一年中又流下多少思念儿子的泪水啊;或许在这一年中,头上的银丝又会多了多少根;或许在这一年中,又有多少心酸欺瞒了我……
是啊,好久没回家,不是我不想家,只是为了工作;只是为了学习;只是因为为了赚到更多的报酬来孝敬您二老;只是为了让爸妈早点享享福;只是为了让你们早点看到都市的繁华……
我也曾愿望:带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去感受大千世界的魅影。&rdquo>
从小到现在我经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滑雪,第一次坐飞机……但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第一次独自回家。
那时我还在上三年级,一天放学后爸爸照常来接我,路过地铁站爸爸突然对我说:“滢,你已经不小,也该学着自己回家,今天你自己坐地铁回家吧。”啊!让我自己回家呀!我可不敢,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但看到爸爸那满脸严肃的神情,没办法我只好忐忑不安地答应。于是爸爸告诉我应该怎样走和一些注意事项。经过爸爸的千叮咛万嘱咐,一段“惊险”的旅程开始。
我背好书包,独自走进地铁站。刷卡进站,可刚一进站,就发现一个问题:一趟车是开往光熙门的,一趟是开往东直门的,到底应该做哪一趟呢?我努力回想着爸爸的叮嘱:“要坐开往光熙门的车。”于是,我坐上电梯,来到站台。
等车的人好多呀。我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一样砰砰直跳。环顾四周,总觉得身边有坏人。看看这个阿姨,穿着好古怪呀:手拎一个大皮包,穿一双高跟大皮靴,像坏人,离她远点;又看看旁边的叔叔,戴着一副黑墨镜,穿着一双油亮油亮的大皮鞋,耳朵上还扎着耳钉,俨然就是电影中的老大,多可怕呀!离他也远点。就这样,每个人在我眼中都成“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家伙。看到这个叔叔,不像好人,我只好一点一点地挪走,恐怕被发现;看看那个阿姨,也不像什么好人,只好马上走开。咦,终于看到一位面相和蔼的老奶奶,就站在她边上吧。
终于熬到车来。我上车,一直在心里默念:“别怕,大胆些,都这么大怕什么!一定要记住在芍药居站下车。”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脑海里还是在不停地浮现电视上看到的小孩被拐的画面……我两只手握得紧紧的,不一会儿,手心就出汗。在我眼里,每一分每一秒就像是如年般度过。
“芍药居站到。”听到报站员那甜美的声音,这才把我从幻想中拉回来,于是连忙走下车。刷卡出站,我感觉轻松多。远远的便看到爸爸已经在楼下等我。我长长地松一口气,这下可算是安全。我向爸爸跑过去。
“你成功!”爸爸对我说,“你长大,以后可以自己回家。”就在这一刻,我仿佛觉得阳光更加灿烂,天空更加晴朗,仿佛小树都在冲我微笑。
是的,我克服困难和恐惧,现在我天天都自己回家,再也不害怕。我明白,只要敢尝试,只要你有胆量,就一定会成功。
今天是年三十,是二零一零年的最后一天,当然会有很多重要的活动啦!
过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所以规矩、礼节和活动都很多。比如吃年夜饭就是很重要的活动之一。年夜饭鸡、鸭、鱼、肉,还有饺子,这几样菜饭可是必不可少的。听说吃鱼还有讲究呢!在年三十晚上要做两条鱼,一条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吃,另一条要留到十二点以后再吃,就代表着连年有余(鱼)。
年三十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活动,就是在吃年夜饭的时候要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吃,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要回家和老人在一起,所以年前几天坐火车、坐飞机和乘客车的人非常多。
今天就是年三十,你有和家人一起吃饭吗?今天我们家就特别的热闹,一家十几口人围坐在一起,敬酒、回敬、嘻嘻、哈哈、说笑等声连续不断,别有一番风味。你和家人团圆了吗?如果还没有的话,就快快行动吧!
快要过年了,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我们小朋友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又可以放炮竹了。
星期天下午,我做完作业,经过爸爸妈妈的允许,我下楼去玩。一下楼,只听到“砰!砰!砰!”三声,我吓坏了,一看,原来是刘朋把三响炮竹放进了水沟里。水被炮竹炸起了两米高。后来我又看见其他小朋友在放“闪光棒”、“快乐烟花”、“彩竹筒”等炮竹。各色各样的烟花在我们眼前绽放,真是有趣极了。
后来妈妈要去灌香肠,我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去。到了双汇冷鲜店,只见一位阿姨先把猪肉切好、洗干净,然后放进特制的搅肉机中进行搅碎。
搅好后再放进一个大盆子里,撒上精盐、花椒、辣铰、花椒、生姜沫、胡椒粉、料酒、白糖等佐料,再用机器灌到猪的肠子里,一串串香肠就这样完成了。我妈妈买了17公斤的香肠,真多呀!
过节真忙呀!不过放炮竹也蛮快活!
新年终于到来了,我们各自穿上了新衣服,在镜子前看看这儿又看看那儿,这么也看不完。春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而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又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家买了好多鞭炮,有开门红、火炬花、开门见山还有好多烟花呢!我与妹妹还有邻居家的`朋友来到操场,哇,鞭炮大多数堆在了一起,排成了一个圈,决定12点到一起开响.
我们终于等到了12点,突然一响响的炮竹声从我背后响起,我回头一看,一朵朵烟花在天空中展放了迷人的神采,不知怎么了,周围也响了起来,暗黑色的天空刻时变得光彩夺目,人群便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快看快看我家的烟花也响了。
炮竹声一点一点消失,过后就是我们孩子的欢乐时间了,十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听鬼故事,刺激得连声鸣叫,一边听鬼故事,一边清点着自己的红包,谁的钱多,谁家请客去吃东西
就这样快乐地度过了这个春节,这个春节我永世不忘,因为今年的春节笑开了颜。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城——老河口,地处鄂西北。我特别喜欢家乡的春节。
每个人都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大家很早就在观察日历,看今年过年是阳历几月几日,尔后大家都盼望那一天的来临。老人们想:过春节在外面打工的儿女们就该回家了,孙子孙女们也要放假了!中年人想:过年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孩子们想:过年就可以有压岁钱了,还能痛痛快快地玩儿几天。
进入腊月,大街小巷笼罩着一片喜庆的气氛,到处都是中国红,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虽然大人们还在上班,上学的孩子们在紧张地准备着期末考试,但大人们会在闲暇之余购买年货,小孩子们也会抽空买些爆竹,店铺里也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日子过得很快,眨眼间就过小年了,过小年就像春节的彩排。此时,大人小孩儿更加忙碌了。大人们忙着购买还没有采购好的年货,小孩子们则要把寒假作业写完。商场里的人熙熙攘攘,人们忙着购买新装,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悦,个个都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快乐当中!
在大家的期盼中,除夕夜到了。在外面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尽可能地赶回家。我们一家都在外婆家里吃饺子。我和表弟、表妹们吃完饭,就欢喜地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花奔下楼去玩儿了。表弟用打火机一点,一束束美丽的五彩弧线在空中划过,这是我们对新年的祝福吧!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我们匆忙上楼,我想此时全国人民大多都坐在电视机前,说说笑笑地迎接新年吧!快12点了,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传来一阵热闹的爆竹声。
常听外婆说一句俗语:“大人们盼农闲,小孩子望过年。”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又盼望着来年的春节。
爸爸妈妈已经来到江南十二年了,但在这十二年里,连一次年都没回老家过。所以,爸爸妈妈准备今年回家过年。
于是,我们踏上火车,一路上兴奋不已,连觉都没睡好。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终于到了长春,一下火车,就觉得特别冷,室外有零下三十多度,东北风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似的。但顾不了这么多了,还是回家最重要。我们一家三口人上了出租车,前往外婆家。来到外婆家,哥哥就成了小主人,几乎每天都请我去滑雪公园玩,一来到那儿,我就看得眼花缭乱,有可以骑得飞快的卡丁车,有最基本的爬犁,还有最刺激的滑练坡等……不过我最喜欢的要属卡丁车了,那卡丁车骑的最快的时候可达到每小时150公里,真是不可思议啊!玩儿好了,我们准备回家吃饭,到了家门口,我就闻到了浓郁的香味儿,进了家门,我趴在饭桌上,忍不住口水都流出来了,看来这餐可以让我大饱口福喽!终于开饭了,这幸福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全家十一口人开心地吃完了第一餐团圆饭。然后我们集体去放鞭炮。砰!砰砰……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团圆年。
北方的年非常热闹,年前大街小巷都是办年货的人们,热闹非凡。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红红的春联,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服跟着大人们走亲戚拜年,老人们看到家里儿孙满堂都乐得合不拢嘴。整个正月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次回老家过年,得到了亲人们的热情款待,我心里非常感激他们,希望来年还能回家过年。
新年到,欢喜到,耶!新年到了!每个小孩子最期待的当然是领红包啰!有的人幸运的话可以拿到一万元的红包!像我拿过一次喔!可是不管拿到多少钱,拿到了红包都会超级开心的。
新年到,穿新衣,新的好运来,旧的坏运去,今年我们要陪妈妈买年菜,陪妈妈爸爸一起度过这新的一年的开始。
我的新年新希望——希望全世界就算是我不认识的人,每个人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过着精彩的每一天,因为我希望大家可以开开心心的长大、变老。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考好分数,结交更多好朋友,也希望未来的任何一个挑战,我们都可以尽全力去拼,任何一个难关,大家都可以一起度过,不要有任何人被抛弃,我们要团结一致,要当永远的朋友,不管男生或女生,我们大家在一起的回忆,不管是伤心、是开心,都是最重要的,谁都不能忘记。我们要当永远的朋友,不能有小圈圈,同学有难就要挺身相助,不可以视若无睹的走过去,我们要珍惜这两年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