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满分作文【合集7篇】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元宵节。听姥姥说:“正月十五是点灯节,把院外的角落里都点上蜡烛,用来驱鬼”,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都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真是迷信,现在可不时兴这个了。
每年元宵节我的家乡都特别热闹,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而且吃饭之前都要放鞭炮,当然,早上、中午、晚上都少不了一样美食,那就是元宵,每一顿姥姥都让我和姐姐多吃一些,告诉我们元宵的寓意是团团团圆圆一家欢,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那幸福感就像元宵的馅一样甜蜜,多吃将来的生活会甜甜美美更加幸福。
每到晚上大街上都会非常拥挤,简直是人和灯的海洋,街道两旁都是千姿百态的冰灯,有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灯,有昂首挺胸的小公鸡灯,还有只神气活现的凤凰灯,两只珍珠般的'眼睛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简直把我看的目瞪口呆,在往浑江两边走,便看到炸开的烟花,有六七朵花瓣,有的炸开来的形状像一个个地球仪,有的像一片片流沙满天飞,五颜六色的重叠在一起,五彩缤纷、闪闪发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漂亮极了。
在这个团聚的佳节,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庆祝,有的舞狮子,有的放孔明灯,还有的猜字谜……无论怎样的.庆祝,所有人民都会幸福得像彩灯照亮甜蜜的生活。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每到元宵节,人们就看花灯、吃汤圆……
今年的元宵节,显得格外热闹。傍晚十分,我和爸爸一起去“运河文化广场”,只见那里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我们正看得入迷,突然,灯亮了!有莲花灯、天鹅灯、鲤鱼灯、走马灯以及绝对不能缺少的金牛灯。各种各样的灯,活树银花、流光溢彩,把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正如宋朝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的千古名句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看万灯之后,我们登上了广场旁边的拱宸桥,俯视下面的“京杭大运河”。哇!两岸的灯火倒映在运河水面上,既像把运河变成了一条光的河流,又像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银蛇在河水里欢快地游动,漂亮极了!
回到家后,妈妈特地给我们每人煮了四个汤圆,象征“四季平安”。
这个元宵夜我和爸爸观灯走得筋疲力尽,但心里却是甜甜的.。
元宵节迎龙灯,却迎来了一场火灾。
事情是这样的:龙灯迎到一家村民的门口,就开始放烟花鞭炮,可由于鞭炮旁放了易燃物品,而导致着了火。火势算是中等,幸好是着在了庭院里,不是着在房子里。但是有人员伤亡,一个喷水的人员,从高处掉了下来,受了伤,已被人抬到了医院。
我们是眼睁睁地看着一群人向麒麟岩的方向跑去,有的慌慌张张,有的像去看热闹。我们半路截下了一个人,问出是一个地方着火了!我、大表哥、小表哥和舅舅马上开始马拉松跟着人流奔向出事地点,可跑了差不多只有300米,130多斤的舅舅就喊累了,160多斤的小表哥不服气地说到:“我160多斤都跑得动,你130多斤就跑不动拉?”舅舅气喘吁吁地说:“呼呼……停一下!”我们只好服从命令,开始慢走……
到达了出事地点,只见火光冲天,消防车的声音不断地缠绕在耳边,一阵阵议论声连绵不断,这时,几个人抬着一个伤员,连声说道:“让开,让开!”全部在观看现场的村民的眼光都停留在这个伤员身上。有人说是迎龙灯的受伤了,有人说是被烧伤的',其实是从梯子上摔下来的。火还在不断地烧,火光照亮了天空。过了十几分钟,火势差不多扑灭了,浓浓的烟飘了出来,飘到了每一个角落,那时,我才真正感觉到烟的呛人……过了一会儿,火又窜了出来,在守株待兔的消防人员马上又把火给扑灭了。呼!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是一种中国人依照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春节烹制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按照濮阳的老规矩,元宵节差不多在正月十五就开始了。在元宵这天,家家都要吃汤圆,汤圆大多是用黑芝麻做成的。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包饺子。饺子既圆润又养眼,煮好之后,那香味更是令人垂涎三尺,令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濮阳,元宵节时,家家吃饺子。
过元宵节,总是会有“舞龙狮”。舞龙狮不仅仅风靡春节。在元宵节时,也可谓是颇为流行啊!舞龙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狮”又成“耍龙灯”,因为它又象征着吉祥。所以,从春节到元宵,濮阳有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狮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更是代表了吉祥尊贵和勇猛,也更是权力的象征。在濮阳更是寓意深长——龙乡。因此,很多人都喜欢舞龙狮。
踩高跷也是一种十分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形式活泼多样,技术性极高,十分深受群众的.`喜爱。踩高跷,已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每当元宵节之时,也许你的运气好,可能会在类似的节目中,看到“走高跷”。
扭秧歌,很多人都听说过,也常见的,也是我们北方汉族一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闻乐见!习俗来之已久,但是人们却仍十分喜欢这种歌舞形式!
元宵节刚开市,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在人多的公园中,都要挂出几百盏甚至上千盏特色的灯来,什么样的都有,令人眼花缭乱……
这便就是我们家乡——濮阳的元宵节!
元宵节快到了,街上挂着那许许多多的红灯笼,道路两旁插着翩翩起舞的彩旗.路上人来人往,都在准备过快乐的元宵节呢!
爸爸带着我四处的.转了一圈,正当我和爸爸快要走到海边时,正对着我们面前的是五头大牛,其中的一头是一只大大的金牛,它站在那里,仿佛,我们这里时一片森林,而那只金牛就是森林的士兵,就像在保护自己的家一样,还有那四头小牛,它们个个都站了起来,正向人们拜年呢!这些牛是那样的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呀!就像活的一样.
还有,那边的金山路,有一条大黄鱼,大黄鱼身上还坐着三个小娃娃.上面有一个小女孩,和两个小男孩,她(他)们一起骑在大黄鱼的背上,而那条大黄鱼就像一条长长的龙,带着她(他)们一起飞上"天宫"遨游在蔚蓝的天空.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马上就要来到了。
今天星期五,也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下午最后一节课,我们班的六位家长带着我们一起包元宵。首先六位家长一来教室,全班就兴奋的敲起碗来。老师却说这
样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我心想:对呀!家长们第一次来到我们班,当然要留下一点好印象才行呀!
接着家长们就包起汤圆和元宵。首先要将水倒入面粉中,然后开始和面,还和了紫薯泥,然后,汤圆要先将黑芝麻搅拌均匀后做成芝麻陷。把和好的面粉拿一点压成饼皮,家长们强调说:“汤圆中间的陷一定要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随后,老师是就请一组一组的人去包元宵。
轮到我了,我心想:我不会包元宵,还是先看别人是怎么包的吧。看到别人包的以后我想:不就是搓成一个球吗?我肯定会。可是我搓的大小各不相同,看来搓一个圆也是很难的。
做完以后,家长们就开始煮汤圆和元宵了。后来,我有两个汤圆,可是却被刘孝吞了一个,我只是笑了一下,可是心里在想:刘孝太贪吃了吧,吃完自己的还要吃我的,气死我了,害我少了一个汤圆。我们吃了一大堆汤圆,像小猪一样拍着肚子回了。
元宵节真是一个既有趣,又很有意义的.节日,这真是令我最难忘的日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