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篇】
理念: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实现“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且注重读写结合;注重启迪灵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转变教师角色,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从文中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的美好。
创新
设计一:欣赏秋色,寓情导学。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丽景色的配乐图片,并且结合优美的语言渲染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欣赏秋色并谈谈感受。
2、教师引导:如此美丽的秋天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出示课题。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设计二:品读课文,感悟秋韵。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质疑: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2)、理清顺序: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并相机板书: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秋天的信息
2、细读课文,深入体会“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
①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五彩缤纷”。
②师生互动学习。A实物展示:出示银杏树叶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扇一扇体会“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指导朗读。B动画展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一片片枫叶随风飘落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重点体会树叶飘落的感觉。C图片展示:分别出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和词语“频频点头”。D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E表达训练: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的色彩”。
设计三:通过表演感受“秋天的.信息”。
1、角色朗读:利用微机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边看图片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2、师生共同表演:教师扮演“小雨滴”,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小雨滴”分别与“小动物”对话,询问小动物们是如何过冬的。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语言和表情。
3、表达训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人类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设计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秋天的雨还带给了人们哪些美好的信息呢?让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小报,在下一节课里进行交流展示。
设计五:课堂评价,回味收获。下发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教师指导学生填写。
精彩回放
教学实录片段一:
师: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共同走进那美好的秋天吧!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师:你们在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了?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啊?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生:秋天的时候,每下一场雨,天气就变得更加凉快了。师:是啊,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生:“……十场秋雨一身棉。”师:看来大家平时就能够注意积累。每一场秋雨过后,天气就变的更加凉爽了。
教学实录片段二: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想给大家读一读。“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师:你读得不错,如果声音能再大些就更好啦!还谁喜欢这一句?再来读一读。生:读……(声音响亮)师:很好。你们见过银杏树叶吗?(众生摇头,一生举手)生:我在小姑的日记本里见过,是黄的。师:(微机出示银杏树和银杏树叶图片)和屏幕上的一样吗?生:(点头)
师:(神秘的语气)老师说过这节课要送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生:银杏树叶!(有的孩子很兴奋。)师:你们猜对啦,来,每人一片。(从信封中抽出银杏叶发给学生。学生们都很高兴,也很好奇地观察起来。)师:拿出你们手中的叶子,看一看,你看它的形状象小扇子吗?生:像……师: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把银杏树叶说成了小扇子!师:我们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生:(好奇地摸着树叶)滑滑的。师:我们再来闻一闻,你闻到什么啦?生:我闻到香味了!(众笑)师:你们闻到秋天的气息了吗?生:闻到了。(众笑)师:(微笑)你们的想象力也很丰富。我们再来扇一扇!(举着银杏树叶在空中扇动。)生:(跟着老师一起像扇扇子一样扇动树叶。)(笑声)师:什么感觉?生:凉快!(笑声)师:你们真可爱!你一定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啦!(笑声)师:我们就带着这些感觉来读一读吧!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指导朗读。(略)
《秋天的雨》来自于大班主题活动《丰收的季节》。作品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富有特点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一幅色彩缤纷、丰收味美、动物忙碌的生动画面。作品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感,充分彰显出秋雨的神奇、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 练习写好带有草写头的字。
2、 能正确填写量词,积累语言。
3、 了解每个季节的特点。
4、 正确读准“ABB”式的词语,并能准确地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练习、自读自悟,达到训练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程式方式,通过各种感官,引导学生体会秋天收获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掌握书写规律。
难点:在与同学分享快乐的同时,懂得怎样与人交流自己的收获。
突破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法与学法
师:讲练结合。
生:观察、练习、品悟。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事物。
老师准备有关语文活动的内容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万花筒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
3、学生自由读、指名毛。
4、同桌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5、比比谁组的词语多。
二、我能写。
1、出示“我能写”中列出的词语。
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3、指名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的量词的表达效果。
4、写一写,看谁写得好。
三、我能猜。
1、出示题目中列出的句子。
2、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3、互相讨论,自主交流。
4、共同订正,学写句子。
四、百宝箱。
1、出示“读读背背”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3、指名朗读,并体会这样重叠的效果。
4、拓展积累。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写词语,看哪组写得多。
五、大舞台
1、可以与学生一起出一期板报或手抄报。内容可以关于秋天的文章、诗词等,在秋天有哪些农作物成熟了,秋天有哪些节日,人们有哪些习惯……
2、举办关于秋天的画展。
3、小结活动收获。
《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生朗读课文。
2. 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 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PPT课件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通过PPT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美,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PPT课件让学生感受美,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PPT播放视频导入,师:“人间最美九月天,秋雨美酒柳如烟,”一起来欣赏——视频
师:同学们铺满落叶的小路美不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文已经读了,你知道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梧桐叶)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已经预先课文了,词语掌握怎样?我们做个小游戏。出示爬楼梯课件
师:指导书写——.有一个字需要我们写一写,就是“铺”,指导书写“铺”字。
师: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雨后初晴,作者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与往日不一样的景致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出示)这条小路美在哪?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16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你眼中美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试着用“这个地方写的真美——”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美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明朗)
2.板书:(借助近义词)明亮的意思;明(明亮)这么多的.光亮聚集在一起光线充足的意思。(熟字猜义)
3.联系生活——明朗的天空是怎样的?(形容天空)(湛蓝、万里无云、晴空万里) 出示天空图片(美美的读一读)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出示:满地落叶图片)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让原本光秃秃的水泥道铺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落叶,踩上去什么感觉——柔软、舒服)
3.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亮晶晶的小水洼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倒映出整片蓝天吗?“用一角”量词,写得真美。)
4.这个地方真美——道路两路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色彩美)
5.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6.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总结:同学们,你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课文中的美都被你们找到了,下面我们一起品品这些美。读读这几句话。齐
板书:
1、比喻之美
2、色彩之美
3、叠词之美
4、动词之美
质疑:铺字用的多妙呀,把铺换成落。哪个字用的更好?
师:铺就像能工巧匠用手铺成似的,特别精致、漂亮(再读读)
师:分享了美丽的画面,再看看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词特别难理解词语:熨帖 凌乱
(遇到不懂的词你会怎么办?)查字典
师;(板书)联系上下文,读读蓝色字的句子,你能结合这两句话理解熨帖的意思吗?(出示内容5、7)
贴切;妥帖(用词用句贴切才可以叫熨帖)
师:熨斗的熨。熨帖就像妈妈用熨斗烫衣服一样,把衣服烫的平平整整,不留缝隙地粘在水泥道上。查字典我们常用的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还有一种方法: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地面上湿漉漉的,薄薄的梧桐叶也被雨水打湿了,它们便紧紧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就是——熨帖
师:用刚才教过的方法,来说说凌乱的意思。(排列的'不规则)(出示:7段)
师:凌乱就是杂乱无章,我们通常把凌乱看作贬义词,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凌乱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对比图片)
师;自然而然产生景物,它姿态各异,合在一起产生了凌乱之美。在生活中,凌乱之美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云卷云舒是凌乱之美(出示图片)让我们把大自然的凌乱之美读出来。
出示:每一片….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师:一位诗人还将这些美藏进了一首小诗里,你们想读一读吗?
作者把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如此美好,难怪在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呀!
师:对作者来说,每天都要走过这条水泥道去上学,每年秋天这里都铺满了落叶,为什么他却说第一回觉得水泥道美呢?
师:是呀,正是因为作者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生活,才写出了这篇美文。
而这种美好恰恰发生在一场秋雨之后,就像文中所说: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前后呼应)
同学们:生活中的美处处都有,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请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在早上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见到的美景。
(出示)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
师:课后,请大家把自己路上见到的美写在作文本上,我们下节课再分享。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实物、图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 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 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 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 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 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 金色的草地 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 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 指名读,评读。
(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 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 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 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 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八、总结课文、 升华情感。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九、 板书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合 张 合
蒲公英会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