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牢》教案(通用9篇)
根据标题《万年牢》教案,以下是一句话前言: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索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着一个神秘而令人着迷的地方——万年牢。以下是网友“ipdkd78”整理的《万年牢》教案(共9篇),以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
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本文的要求。
2、布置自学要求:
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②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③课文几处写到了课题——万年牢,想想是什么意思?
3、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
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哪两件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并想想这“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2、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做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①为什么叫万年牢?
②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通过找重点词句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③齐读出示的句子后,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工艺高,质量好,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3、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齐读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①什么叫正道?
②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③说说这里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
4、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读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怎样的人?
5、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
么?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
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拓展延伸,深入体验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2、读读下面的故事,补充省略号所包含的内容。
信誉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卖出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5元钱。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最后终于彻底破产。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
3.收集“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不怕………不怕………不怕………(质量好)
万年牢 买卖走正通(生意好)
无论……都……(人品好)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难点】
重点: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那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
事认真、实在。
难点: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父亲,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另一位父亲,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故事吧!齐读课题“6、万年牢”
二、预习检测
1、词语检测
(1)去把儿 闷好 削竹签挑选
(2)蘸糖 甩糖风 掺假赚钱
(3)走街串巷 掉皮损伤 耽误 晾晒
(带拼音读)、 (指名读,跟读)、(去掉拼音男女赛读)
2、这是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结合你的预习,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三、围绕提示,自学课文
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绿色部分的提示以及课 文中的问题泡泡,动笔归纳出我们的学习任务。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 3 次,画出相应的语句,想想 3 次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学习任务,画出相应的句子。
四、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 父亲在家做糖葫芦认真细致,在别人的店里他依然那样实在。)
2、“万年牢”这个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把你勾画出的相应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
①父亲说: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
②“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
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
(1)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万年牢。
齐声朗读出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这句话中的 万年牢指的是什么?(糖葫芦)
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
这样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读 2、3、4 小节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 用的都是的材料。 早晨起来, 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 糖发黑。 ”
你从哪几个词语中特别感受到父亲做糖葫芦选料很讲究呢?(去了把儿和尾、 一点 儿、都要、上好、上等、必须 )齐读这一段,注意重点词语的朗读。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来了,这万年牢的糖葫芦做出来不容易? (父亲做糖葫芦不但选料讲究,制作的过程也很讲究。)
那我们来看一看,整个过程都做些什么。老师把它概括为六个步骤。课件:1、闷-----2、洗擦-----3、准备------4、煮-----5、蘸------6、甩------
师: 是啊, 正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实在, 所以做出的糖葫芦可以称得上是 “万年牢。 ” 板书:做糖葫芦
(2) 第二个带有“万年牢”的句子。
来,齐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句子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师:父亲是这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呢?阅读第六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做生意“万年牢”的词语来。(“不满意、看不下去、还像过去那样、不听、嫌、辞去了工作、仍然” )
文中没有写父亲提篮叫卖生意如何,你认为呢?为什么?
师:是啊,他的生意一定――(示意学生回答)生(齐) :万年牢!
板书:做生意
(3) 师:他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 教育自己的孩子新凤霞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
(屏显: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
默读这句话,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板书:做人
(4) (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万年牢,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三个万年牢中哪个是排第一位的?为什么?
五、随文延伸,认识作者
有了万年牢的人品,才能把事情做好。父亲是这样教育新凤霞的,新凤霞做得怎样呢?大屏出示资料。
新凤霞是我国评剧表演艺术家,她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之一。 “文革”期间她被折磨致残,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但是她没有气馁以后转行创作,从文盲起步,竟留下400 万字的文学作品。
师:这些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六、思考拓展,升华主题
同学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 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让我们以这样的名言来激励自己吧!
(屏显句子) 生(齐读句子) :
1、对人诚恳是不会失败的。――毛泽东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万年牢”在文中的多层含义。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bà)、闷(mēn)、削(xiā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气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路,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叫正道?(凭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谦、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难点】
重点: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那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
事认真、实在。
难点: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父亲,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另一位父亲,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故事吧!齐读课题“6、万年牢”
二、预习检测
1、词语检测
(1)去把儿 闷好 削竹签挑选
(2)蘸糖 甩糖风 掺假赚钱
(3)走街串巷 掉皮损伤 耽误 晾晒
(带拼音读)、 (指名读,跟读)、(去掉拼音男女赛读)
2、这是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结合你的预习,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三、围绕提示,自学课文
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绿色部分的提示以及课 文中的问题泡泡,动笔归纳出我们的学习任务。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 3 次,画出相应的语句,想想 3 次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学习任务,画出相应的句子。
四、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
( 父亲在家做糖葫芦认真细致,在别人的店里他依然那样实在。)
2.“万年牢”这个题目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把你勾画出的相应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
①父亲说: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
②“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
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
(1)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万年牢。
齐声朗读出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这句话中的 万年牢指的是什么?(糖葫芦)
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
这样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引导学生读 2、3、4 小节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 用的都是的材料。 早晨起来, 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 糖发黑。 ”
你从哪几个词语中特别感受到父亲做糖葫芦选料很讲究呢?(去了把儿和尾、 一点 儿、都要、上好、上等、必须 )齐读这一段,注意重点词语的朗读。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来了,这万年牢的糖葫芦做出来不容易? (父亲做糖葫芦不但选料讲究,制作的过程也很讲究。)
那我们来看一看,整个过程都做些什么。老师把它概括为六个步骤。课件:1、闷-----2、洗擦-----3、准备------4、煮-----5、蘸------6、甩------
师: 是啊, 正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实在, 所以做出的糖葫芦可以称得上是 “万年牢。 ” 板书:做糖葫芦
(2) 第二个带有“万年牢”的句子。
来,齐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句子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师:父亲是这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呢?阅读第六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做生意“万年牢”的词语来。(“不满意、看不下去、还像过去那样、不听、嫌、辞去了工作、仍然” )
文中没有写父亲提篮叫卖生意如何,你认为呢?为什么?
师:是啊,他的生意一定――(示意学生回答)生(齐) :万年牢!
板书:做生意
(3) 师:他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 教育自己的孩子新凤霞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
(屏显: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
默读这句话,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
板书:做人
(4) (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万年牢,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三个万年牢中哪个是排第一位的?为什么?
五、随文延伸,认识作者
有了万年牢的人品,才能把事情做好。父亲是这样教育新凤霞的,新凤霞做得怎样呢?大屏出示资料。
新凤霞是我国评剧表演艺术家,她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之一。 “文革”期间她被折磨致残,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但是她没有气馁以后转行创作,从文盲起步,竟留下400 万字的文学作品。
师:这些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六、思考拓展,升华主题
同学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 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让我们以这样的名言来激励自己吧!
(屏显句子) 生(齐读句子) :
1、对人诚恳是不会失败的。――毛泽东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本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以自由朗读、默读等方式来阅读课文,理清脉络,感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重点研读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的部分,联系实际理解万年牢的含义。通过搜集资料,观看多媒体课件,读、悟、拓展想象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感悟文章的主旨。课后,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搜集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及学习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着重理解文中三处万年牢的有关语句。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一、课始引疑,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彩那天》,你们知道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父亲吗?
过渡语:是的,课文中的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令人无比感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万年牢》,看看这篇课文又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由读书,释疑解惑。
过渡语: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认真读书。现在就请你们带着疑问去走近文本,与课文进行认真地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出示课件(字词),指名认读,并说说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哪些字词记不住,需要大家帮忙。大家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字词。
3、刚才,我们学了字词,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谁读给大家听?边读边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边读边画,探究感悟。
1、出示课件(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
2、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
3、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4、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父亲是一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呢?
5、父亲这样的人,你喜欢吗?佩服吗?请你用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课文中的实例。
四、重点研读,升华主题。
过渡语:是啊,父亲的认真,实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么与万年牢有什么关系呢?课文的题目为《万年牢》,课文中也三处写到万年牢,它们分别指什么?请你找出有关的语段读一读。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课件(“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出示课件(糖葫芦)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根据课文,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过渡语: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那么,第二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出示课件(“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思考: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如果你是老板,对父亲的这种做法,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当父亲要辞去工作时,你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过渡语:父亲的糖葫芦不仅做的好,做生意时也认真实在,让人佩服,他又是怎样教导我做人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
出示课件(“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5、让我们通过朗读去感受父亲那种做事认真,讲诚信的好品质吧。
五、激疑拓展,自主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者是怎样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的?
3、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父亲这样做事认真,讲诚信的人和事呢?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六、迁移运用,提高认识。
1、进一步收集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搜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的报道,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记录下来。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选料精细
手艺高超
6、万年牢 不满欺骗 认真 实在
辞掉工作
[情景说明]
教学内容:
《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课件出示冰糖葫芦图片)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
万年牢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思想感情(原创):本文的是通过写父亲蘸出的糖葫芦“万年牢”,说明做生意要讲实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实在,做人也要这样讲信用,做个可靠、实实在在的“万年老”。
[教学反思]
《万年牢》是本人执教的一节校级公开课。在准备这节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师用书及相关参考资料,并研究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既是略读课文,就应在短时间内抓住课文的训练重点,在一节课内将学文明理、领会方法都训练到位,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继而发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重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我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围绕着“万年牢”这条主线,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大胆发言,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受到了语言文字和美好情感的熏陶。
这节课得到了本校同行的一致好评。课后反思,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既体现了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也有教师牵引过多的痕迹。还有老师对我的板书提出意见,认为这个板书虽然简练,但念起来不通顺,这个意见我觉得有道理,以后在设计板书时不光要考虑精练、体现文章重点,更要注重板书的语言合理性和美观度。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 学习准备:
找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三、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四、 学习过程:
(一)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 为什么叫万年牢?
(2)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 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 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 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板书:
做糖葫芦质量好
6 万年牢? 凭良心做买卖?? 一生受益
?做人做事实在,可靠
课文分析:
《万年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
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
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地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在课堂结尾处设计有依据、有中心的说的环节。从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践用于生活,既回顾父亲做人做事的认真实在,又贯穿三处“万年牢”之间的内在联系于其间,最后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视角、他们的情感,从课文中受到的崇高的人格美的熏陶、感染,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难点:
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24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板书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品读体验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巩固延伸
五、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
万年牢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