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案8(精彩10篇)
【前言】在学习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我们编写了这份教案,以表达对老师辛勤教导的感激之情。下面是网友“fvip1”整理的混合运算教案8(共10篇),供大家品鉴。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分数四则计算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五年级教学的分数知识的综合、提高和总结,对掌握和应用分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第二,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例题的编排细致。第三,不教学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二
单元目标要求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2、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
单元设计意图
教学计算,例题的内容容量很大,把按运算顺序计算和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有机结合起来,把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认知结构,有益于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形成实实在在的计算能力。本单元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般列综合式计算。这样设计有两点原因:首先是前面刚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具备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六年级(下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要以现在的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为依托。例2和例3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时利用线段图直观表达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2: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算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顺序。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1、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18+×18 (+)×18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准确列式计算。80%的人能正确计算,并能用简便计算。 90%的人能说出运算顺序 四、 四、巩固练习。五、全课小结。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1、做练习十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直接写出得数,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选择一两题要求说说运算顺序。3、做练习十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4、做练习十第4、5题。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80%的人正确计算。 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2: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与难点: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二、综合练习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提示:都要写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提醒学生及时进行验算。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并要求学生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指导。3、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评讲。提醒学生及时进行验算。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2、观察每个方程,说一说方程的特点。3、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评讲。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讲。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讲。并要求学生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指导。 先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再运用公式独立进行计算,评讲。80%的学生能知道运算顺序。 学生能知道典型错误原因。 做练习十五的第10题。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1、 做练习十五的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释自己的列式和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80%的学生能正确列示计算。课题: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二、教学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男运动员有多少人?1、出示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女运动员有多少人?(1)比较复习题与例2 的不同(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4)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板书:45-45×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的含义及解题思路。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单位“1”的是哪个量?独立完成在书上,评讲说说45×的含义,独立解答。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想出多种方法。
90%学生
能正确画图,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五、课堂作业(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板书:45×(1- )(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1、做练一练第1题。2、做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3、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独立解答,说说解题思路。4、做练习十六的第3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说说(1- )的含义,独立解答。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解答。先说说题中两个分数的含义,再列式解答。6、做练习十六的第2、4题。95%学生能正确计算。 课题: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重点与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二、教学例3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五、课堂作业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1、出示例3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1)比较复习题与例3 的不同。(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的含义。哪个量?(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板书:24+24×,说说24×的含义,独立解答。 (5)(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 ×(1+),说说(1+)的含义,独立解答。(6)小结: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先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再独立解答。2、做练习十六的第5题。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做练习十六的第9题。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题板题。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的含义及解题思路。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单位“1”的是1、做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列式解答。先让学生适当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相应的问题。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有什么收获?做练习十六的第6、7题70%学生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80%的学生能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课题: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课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提出练习要求 二、基本练习 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十六的第10题 2、 做练习十六的第11题 3、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独立解答,指名说说题中两个各指这根钢条的哪一部分?怎样求问题?做练习十六的第13题 独立解答,比较题中两个的不同含义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做练习十六的第14题做练习十六的第15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评讲。独立完成,指名说说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单位“1”的是哪个量,单位“1”的是哪个量,要求两个年级一共植了多少棵树,要先求什么?独立解答,评讲,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独立解答,评讲,交流解题思路。70%的学生能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四、对比练习1、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用去多少吨? 2、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一部分后还剩吨,用去了多少吨? 3、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吨,还剩多少吨? 4、一堆煤有5吨,用去了一部分后还剩,还剩多少吨? 5、一堆煤用去5吨后还剩吨,这堆煤原来有多少吨 6、一堆煤有5吨,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两次共用去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读题,比一比,再独立解答,集体评讲订正。 80%学生能正确区别量和分率课题:整理与练习(1)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能根据算式的数据特点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口答二、课堂练习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师巡视,核对,对于错的学生说说想法。1、 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小组讨论: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举例说明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独立计算,再说说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律。70%学生能完整的说出运算定律。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做教科书第87页“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独立解答,再比较这两小题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85%学生能理解题意。课题:整理与练习(2)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做“探索与实践”的第5题二、做“探索与实践”的第6题一、做“探索与实践”的第5题 二、做“探索与实践”的第6题先让学生画一个指定长、宽的长方形,并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增加,算出各是多少厘米?,再画一画。然后算出新长方形的面积以及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先让学生作出猜想,再按要求画图操作,并进行计算。交流不同数据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70%学生能通过实践画出图。三、“评价与反思”四、作业:练习册相关作业三、“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在小组里对照评价指标说说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自己笨蛋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7、一堆煤有5吨,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还剩下这堆煤的几分之几没用完? 8、一堆煤有5吨,第一次用去吨,第二次用去吨,两次共用去几分之几吨? 9、一堆煤有5吨,第一次用去吨,第二次用去吨,还剩下几分之几吨没用完? 10、一堆煤用去,正好用去5吨。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80%学生能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
9/14—1/2 3/8+1/8 5/9—2/9 7/10+5/10 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 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 4/5—(1/6+3/10) 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第五单元
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
教师:晁永琴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
4=28
=36
=2
(
)
(
)
(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都来分享一下吧!
第一课时:无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1、例2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0
=
=18
=6
=30
=
=
=
+1=
=0
=0
=90
问:、、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902=47
(3)1000-8002=600
(4)55+455-162=56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 (2)=
(3)-= (4)+=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 +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 (2)376
(3) (4)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
=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 ()37
= =
= 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说明运算/顷序。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请同学们照课本上
读一读,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告诉大家。
提问: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板书: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题,小学数学教案《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
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板书算式,说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提问:小括号里面计算的结果是几?(板书递等式)接着要再算哪一步?(说明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请同学们接下去一步一步算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追问: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顷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运算过程。
2.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方框里填数。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在方框写出相应的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第2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运算顺序在练习本上列出这两题的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要把前两步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什么要把减法这一步括在括号里?
想一想,使用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运算顺序。
让学生依次说一说练习五第2题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要怎样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内容和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秋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第十届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问题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师: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1)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这里的表示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这里的是辆吗?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车怎么可能出现辆。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师:对。这里的是一个分率,它的单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试着描述,师生共同画出图形。
在画图时注意分析:
(1)确定单位“1”后先画单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画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问第二天的成交量线段画的比第一天的长还是短,为什么(因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线段要比第一天的长)。长出的这段要画多长(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线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图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第2条线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线段相对的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来的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自己列式,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思路,再汇报。
可能会有两种意见:
(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
(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这两种意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50×=10(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从图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辆)。列成综合算式是50×(1+)。
4.回顾反思。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和交流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找出单位“1”的量,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理解“体积大约增加”是增加谁的,从而找到单位“1”解决问题。
3.完成习题:学校新购进足球30个,购进排球的数量比足球少,学校购进排球多少个?
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
五、拓展提升
1.阳阳期中考试数学得了96分,语文的分数比数学低,阳阳的数学和语文一共得了多少分?
96+96×(1-)=184(分)
2.商场某品牌衣服进价240元,加价后销售,元旦促销,再降价销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
240×(1+)×(1-)=225(元)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题。
2.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6题。
观察情境图,了解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在小组里交流后回答。
学生列式,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强调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明确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同样适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上午,我们度过了另人难忘的感动时刻,现在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感受祖国的怀抱,追随我国的世界遗产探究分数的奥秘。同学们,我国的世界遗产你去过那里?(生说)今天,请跟老师一起走进天坛。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在看完之后最先给出答案。(课件出示视频,问题:天坛比紫禁城多多少万平方米?)
(1)独立解答
生汇报:273—273÷3
=273—91
=182(万平方米)
答:天坛比紫禁城多182万平方米。
(2)小组合作
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整数的运算顺序。
生说师巡视。
(3)生单独汇报
师:谁把知道的说给大家听?(生汇报)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混和运算的顺序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些关于天坛的资料,我们来了解一下。
1、课件出示教科书103页天坛、故宫的情境:
齐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北京天坛的占地面积比故宫多多少公顷?
师:同学们,我们把第二个问题先放在问题口袋里,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师:想一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与哪些信息有关?
3、师:怎样理解“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独立解答)
4、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并分别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68+4=72(公顷)
先算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的1/4是多少,再算故宫的。占地面积。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交流解题步骤。
点题:同学们,你们看在272×1/4+4这个算式中有几种运算?(乘法、加法)
像这样,在一道含有分数的算式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5)小组探究
在这个算式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猜想:这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课件出示含有除法、减法、带小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导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解了天坛、故宫,其实我国的世界遗产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遗产视频。)
结束后出示教科书103页世界遗产信息图。
学生独立解决。
提示: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把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30处看做单位“1”;7/10、2/15怎样都表示在单位“1”的线段图中。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2)30×(7/10+2/15)
=21+4 =30×25/30
=25(处)=25(处)
方法(1):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方法(2):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观察一下30×7/10+30×2/15和30×(7/10+2/15)这两个算式,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这说明什么?
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试试能不能独立完成。
完成的同学,谁来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最后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件: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五、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吗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出示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1×3+256×8-5×421×(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1-57×2125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
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6、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7、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课题名称
例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不复杂: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书写脱式计算时,学生会有困难,最好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现书写的格式。最后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
难点分析
还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孩子法则理解发生了歧义,给出了明确表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为“先算加,再算减”或“先算乘,再算除”,不会算除了,可能就想到减了。
教学方法
1.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算理。
2.通过分步与综合算式的对比体验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练习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加减或乘除的一些运算方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算理。
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1.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探索方法。
(1)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53-24=29 29+38=67
(2)还有更简便的书写方法吗?
53-24+38=67
3.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边出示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
总结运算顺序: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计算15÷3×5。
(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3)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口算。
6×9=54 30÷5=6
4×7=28 31-7=24
32÷4=8 45+8=53
2.把下面各题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7=42
42÷3=14
(2)15+9=24
24-8=16
答:(1)6×7÷3=14
(2)15+9-8=16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写出改正过程。
(1)35-26+4
=35-30
=5 ×
改:35-26+4
=9+4
=13
(2)56÷7×2
=8×2
=16
4.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5.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小结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2)56+73(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2)-(3)-(4)+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4)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