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过年作文【锦集6篇】
【导语】过年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写作文是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本文是热心网友“pangengtu”收集的喜欢过年作文(共6篇),供大家阅读。
家庭过年作文
每一个家庭过年都有着不一样的趣事发生,以下是整理的家庭过年作文,欢迎参考阅读!
家庭过年作文1过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过年,我过得特别有意思。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过年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晚上,该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桌中间有一条鱼,那就表示年年有余。客人们也都到了,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爸爸妈妈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客人。全家人都其乐融融,屋子里充满了幸福的气氛。
吃完了饭,外婆来分红包喽!我们家有一个小约定,小辈们拿到了奖状,不仅是有红包,还会有其他奖励的。今年,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外婆就分给我一份红包,还送给我一只精美的文具盒。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小孩子们都收到了红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过年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今年的过年,我过得十分有意义。我希望明年过年,我会过得更好!
家庭过年作文2照湖南的规矩,过年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过年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睡觉。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十二点,家家户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年三十晚,大家都坐在电视机前,看过年联欢晚会。到了十二点,大家都出来放花炮。放完才睡觉。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白天,家家户户都在看舞龙灯。传说,把龙围成一个圈,让小孩站在里面,摸一摸龙的胡须,孩子的成绩就会很好。我一听说,就钻了进去,和别的孩子手拉手。
过完过年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过年之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汤圆,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过年直到正月十五结束,过年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家庭过年作文3过年到了,每家每户里都热闹着一番,朋友们,亲戚们,儿女们都回了家过年了!我家也不例外呀!
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大伯很疼我,今天是除夕,今天大伯跟我说澳大利亚那里的人过除夕夜可真好玩了,他说;“每一个人要对着天空许下一个心愿和买一个西瓜把心愿刻在西瓜上面之后把西瓜吃了!”听了大伯话我的心也动了,我对奶奶说我们也搞这个活动吧,可是没有想到奶奶是多么的坚决说不可以搞这个活动!我的心情一下子沉下了很多,可是奶奶的转眼间又说搞了这个活动!
我们来到了院子的外面,我把自己的心愿写了下来,看着月亮,仿佛我觉得我敢写了,因为这个愿望真的是对不起了各位,你想知道是什么吗?哈哈,是我想全世界把我们头上的月亮当作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因为我喜欢太阳,更喜欢月亮,因为月亮有一种神力,可以给予我快乐,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月亮!许下了愿望我把愿望刻在了西瓜上,把这个我一辈子的愿望吃了!
大家除夕夜晚安!早点恭祝大年初一快乐!
家庭过年作文4今年过年,我独自一人乘坐飞机回到了我的故乡济南。
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了一股浓烈的北方气息,和我生活了8年的上海截然不同。我觉得有些温暖,又觉得有些陌生。
到了过年前夕,家里非常热闹,所有人都忙活了起来,外婆忙着做饭,外公则出去买米买面,连我的两个小表妹都帮着忙洗菜。
过年那天,城里的气氛真可谓是喜气洋洋。北方和南方不同的是,这里会下雪,很大的雪,把这些小房屋都裹了起来。妹妹们忍不住雪的诱惑,穿着羽绒服就出去堆雪人,打雪仗;外公则是在红纸上写春联,贴在门前,外婆和姨妈则是在准备今晚的年夜饭。
这时,我偷偷溜了出来,走到了街上,也就是城里醉热闹的地方。“买冰糖葫芦呦!”“香喷喷的年糕!”这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叫人忍不住停下脚步买一串尝尝。嘴里吃着美食,脚下踩着软绵绵的雪,看着地下被我踩出的一个个脚印儿,我不由得高兴的笑出生来。
晚上,这儿的年味儿就更浓郁了。随着饺子的出炉,我们都迫不及待的拿出了筷子,品尝起香喷喷的年夜饭。我总是那个吃了最多饺子的人,一方面因为我平常吃不到这么地道的睡觉,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儿有个习俗,会把一个铜钱和一个红枣包在饺子里,吃到红枣的,今年就能有福气,吃到铜钱的,自然是有财气了。但是,这饺子我就从来没有吃到过,一般都是在外婆碗里。嗨,我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外婆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吃过饭,我和家里的其他孩子,总是聚在一起商量怎样去要压岁钱。而我那个最小的表妹,总是被我们指使着去问大人要红包,我们教她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人听了这话,全都笑开了花,纷纷掏出红包,而这红包里的钱,都是大孩子的,至于小表妹,只要个红包玩玩就心满意足了。
第一个嚷嚷着出去放鞭炮的也是我。于是,我总是拿着打火机,拿着礼花,下去放烟火。为什么不放鞭炮,是因为我对它没什么兴趣,声音冲天响,还没有什么花样,这有什么意思?至于烟火,其实也不是看它的花样,只是图个好玩。晚上满天的烟火,满天的炮竹声,有谁会注意到我的礼花呢?
过年晚会开始了,大人们总是会想让小孩子们先睡觉。由于我比较听话,年龄也不小了,也就能逃过一劫。但是,我就是想让比我小的孩子先去睡觉,她们待在房间碍手碍脚的。于是,我会骗他们说,姐姐也去睡觉,他们就会跟着我乖乖的进房间。等他们进了房间,我再跑出来和家人一起看过年晚会。外婆还会把面粉,肉馅和面板拿出来,大家一起边包饺子边看春晚。我包的都是非主流造型饺子,属于一下锅就露馅的那种,但我会坚持说这叫个性。倒不是春晚怎么好看,也不是我想包饺子,而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气氛,屋子里荡漾着的年味儿,使我陶醉其中。上海的礼花再漂亮,也比不上大家放的,买的水饺再好吃,也比不上家人包的,红包里的钱再多,也不是自己要的,饭馆里的年夜饭再豪华,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华而不实的装饰品罢了。
大年三十,我们几乎是睡不着觉的,鞭炮,礼花,人们欢笑的声音一直要持续到十五才会结束。
回到上海后,我觉得我无比幸福,我家过的过年才叫真正的过年,只有家人聚在一起才叫过年。我家这样过过年,过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节日。
家庭过年作文5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因为今天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三十,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
一大早的,妈妈和奶奶就在厨房里赶做年菜,到处都闻得到酒肉的香味;爸爸和爷爷也不闲着,爸爸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爷爷则在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而我和弟弟呢?则在客厅里尽情地看着电视,嘴里还不时地嚼着糖果之类的东西,这可真是优哉游哉!
我家的“新年”既忙碌又热闹。
除夕夜终于到了。而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放鞭炮了!经过我的一再要求,爸爸最终同意了让我来担任这个“炮手”的职位。我拿出了一只打火机,点着了挂在树枝上的鞭炮,在我跑开的那一瞬间——引燃——“滋滋滋”——“噼里啪啦”,春天发芽了。“开饭了,孩子们!”只听妈妈在客厅里说了一声。我和弟弟都闻讯而来,只见餐桌上摆着各种美味的饭菜,看起来可真好吃啊!
开饭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向长辈“贺词”。我首先说了一句:“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紧接着弟弟开口了:“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说完之后,弟弟见爸爸还没有反应,就又接了一句:“爸爸,怎么我说了那么多好话,您为什么还不发红包呢?”
顿时,客厅里响起了一连串的欢笑声。
家庭过年作文6过年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每到这一时刻,人们便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可我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大年三十儿的晚上要一宿都不能睡,除了看看过年联欢晚会,十二点后的时间只能在火炉旁聊天,打牌罢了,等到早上时每个人都成了哈欠连天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熊猫”。
过年的前昔,要干的事情多得惊人:大扫除和挑水还有腌泡菜等等;每一次干活总会把我累得虚脱,以至于我那几天,不仅肚子饿和我“闹革命”,还因为饿着没有力气“光荣”的评上了懒汉的罪名。每天的大扫除是必修课,一大早便会从被窝拉到扫把前,往往一天打扫一个屋子,那样的打扫对于灰尘和头发丝确实有效,连空气中的灰尘都像长了脚了一用,不敢侵犯进屋子。
在过年的各个日子中,初一可是我的最爱。早晨,一起床就开始放鞭炮,男孩子们欢喜得蹦来跳去。我也乐在其中,点燃了一支冲天炮,哪料一时没松手,我的销售开花了,烫得我只“哇哇”大哭。鞭炮一直放都中午,一大堆爆竹的包装纸成了座山。我便随爸妈到亲戚家去走人户去了,要一直到第二天才能回来。
初一过后的几天,并没有什么新鲜事:每天都吃上一顿的剩菜,等到把剩菜吃完了,又吃老早就住好的菜,只是不曾吃过而已。元宵的时候家家都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园园。晚上还得一宿不睡,我哪管什么破规矩,倒头便睡。
我家的过年——累上加劳也!
家庭过年作文7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今天我们回姥姥家过年了,我太高兴了一大早就有人兴致勃勃的放起了鞭炮,来迎接今天晚上的除夕。这时姥姥和妈妈她们已经在忙碌晚上的大餐了。厨房里放着许多的肉有鱼肉、猪肉、鸡肉、猪蹄......看着就让人馋,我兴奋的跑到妈妈的身边说’今天是不是有一大桌子菜呀。’妈妈边干活边说‘对呀。‘我闲着没意思,就跑去帮爸爸和姥爷贴对联和福字,我负责帮爸爸和姥爷递福字,因为我个子太小,所以只好帮忙递。忙完活我躺在床上慢慢的睡睡着了。到了晚上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放着丰盛的晚餐,使人看了,口水直流。大家纷纷坐下,开始吃饭。我们小孩赶紧做到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大人们则在喝酒,聊天。屋里,人们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屋外烟花四射,仿佛如惊雷般的响声出现,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象在比美似的。我和妹妹不停地呐喊着。热闹的气氛洋溢着满屋子里。过年真好,我不禁开始期盼明年的过年了。
(一)年的味道
曹梦亚
进了腊月,年味越来越浓了,有些欢喜有些忧。
放假回家后,不知道在奶奶家住的那条老巷子里走了多少次,却一直徘徊不曾进去过,因为门上已经上了锁。
奶奶去世已经半年了。自从奶奶去世后,总觉得家里好象缺了点什么。进了冬天,爷爷也去了大伯家过冬,这所老宅子就锁了门。往常放了学就爱往奶奶家跑的我,顿时没了着落。
腊月二十六下了一场雪,天冷冷的,心也冷冷的。二十八,天气仍旧不见好转,妈妈让我和她去赶集置办年货,这才感觉到年真的要来了。
转眼到了年三十,这天我们一家四口和大伯一家还有爷爷,一起去爷爷的老宅子过年。往年过去的时候满心欢喜,这次却不同,心里闷闷的。是因为没有了奶奶的缘故吧?唯一不变的是大人们的忙碌:妈妈和大娘和面,爸爸劈火头,大伯摘菜——只是少了坐在炕头上发号施令的奶奶??
夜幕降临了,远近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而我们家的院子里静悄悄的。按照习俗,三十晚上要吃火烧,预示着来年“翻身”。往年吃火烧的时候可热闹了,一家人围着一个大圆桌,吃着妈妈和大娘亲手做的火烧。有的漏了馅,有的流了汤,大家都弄了满手的油,欢声笑语不断;而今年大伯家的哥哥都结了婚刚有了小孩,孩子还小不方便过来,自然少了一分热闹。大家都闷头吃着火烧,几乎没人多说一句话。
初一早晨,起得不是很早。因为奶奶新坟也没有人来拜年。早上吃过饺子之后,我就又长了一岁了。
其实我不愿意这么早过年,因为过了年我就得回姨家了。爸爸妈妈也要出去打工,不能陪在爷爷身边了。
终于这一天还是来了。初四,爸爸妈妈带着姐姐和我来到了姨家。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爸爸妈妈快要走了,虽然我还能和姐姐共度余下的假期,但她也很快就要开学了。
不经意间,年已经渐渐的离我而去了,年的味道就这样散去了??
点评:
曹梦亚同学的这篇文章写得感情深沉细腻,表达生动委婉,抒情和叙事完美结合,通过奶奶去世前后过年的对比,真切的表达了自己感受到的独特的“年的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奶奶的无尽的思念。文章的语言很有韵味,场面描写也很精彩,是一篇难得的真情之作。
(二)过年有感
刁家孟
过年,对于我们小孩子最大的考验恐怕就是三十晚上的晚睡和初一早上的早起了。大人们总是说我们小孩子精力旺盛,可我觉得,在年三十和初一两天,足以证明大人的精力也是很旺盛的。
我是习惯晚睡的,加之对春节晚会的期望值很高,所以在三十晚上还勉强可以熬过去。可是春晚这号称“把中华民族凝聚到一起”的“年夜盛宴”,如今让人感兴趣的节目也没有几个了。还好编导还算体谅人心,会在我被什么“大型歌舞”弄得哈欠连天的时候插上一两个小品,让我趁机打打精神,成功坚持到了最后。初一早晨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我平时若是十二点多才睡,早晨一定要睡到八、九点钟才肯起来,而初一的早晨却非要六点之前就得起。我强打精神起来了,吃饭时都没有醒盹。最难受的就是吃饱了饭还得到各家去拜年。当时正迷瞪着,还要走那么远的路,还要起来倒下的磕头,结果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拜完年之后还要去给祖宗上坟。
提起上坟,我就有意见。想想看吧,一大群人,大清早的,不管天气啥样,都得跑到野地里,点火烧纸,还要背着大包小包的鞭炮,岂不是花钱买罪受?上坟放鞭由于是在野外,人们都比着买大个的,这样不但费钱更容易伤人,还常常引发火灾。我只点了几挂鞭就因为嫌尘土呛人和声音震耳而跑到圈外去看了,可就算在圈外也有危险,一会儿就有个两响上去后没响,落到我身边后炸了。幸亏我及时躲开了,要不非受伤不可!那些地下的老祖宗们啊,难道你们愿意让后人这样挨折腾吗?
好不容易上完坟回到家可以休息休息了,可四处的鞭炮声又吵得人睡不着。这个年初一,就在疲倦与吵闹中度过了。
咳!过年真是没意思!
现在想来,这也许是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听大人说以前生活条件差的时候,一年也吃不了几回肉,甚至连白面都很少吃。只有过年是才能吃回肉,吃顿饺子,穿件新衣服。于是大家都盼着过年。可现在,饺子和肉都是司空见惯的食物,我也不喜欢穿新衣服,只喜欢合身的,对过年也就没什么期盼了。
我想,过年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是否也该与时俱进,改变一下它的内容了呢? 点评:
刁家孟同学的这篇文章融叙事和议论于一体,表达流畅,见解独到,让人感受到了文章的“思想之美”。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甚至超出了一个中学生的年龄,比如对春晚的点评,对上坟习俗的反思,对过年感受的总结,都流露出了强烈的批判意识。而这批判,又都是有条有理、有理有据的。
(三)在家过年——真好!
崔双双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来了。
过年了!过年了!终于在家过年了!要知道,这个在家过年的机会是我哭过一场才赢来的,多不容易啊!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三婶一家住在南皮,她家有个六个月大的小孩,很闹,所以奶奶就去那里帮她看孩子。快过年了,奶奶想回来过年,可三婶家又实在离不了她,于是妈妈说让我去那里把奶奶替回来。一开始我觉得没问题,在哪里过年还不一样?于是就痛快的答应下来。可是到了腊月二十八,我收拾东西准备要走的时候,却突然觉得心里很难受。
那天,我收拾完东西躺在床上,心里想:“大姐她们都回家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在一起过年,惟独自己却去了别人家。三婶虽然对我很好,可她家就两个大人有啥意思啊?”我越想越觉得自己仿佛被赶出家门一样,不觉悲从中来,竟抽抽搭搭的哭了起来。妈妈看见了,过来和蔼的说:“怎么了?不想去就算了,我给你三婶打电话。”
电话是奶奶接的,奶奶听了后爽快的说:“不来不来吧,我不回去了。她和我一样,也想在家过年啊!”我听到这儿,高兴的跳了起来!伟大的奶奶,真知道体谅人啊!这回我终于可以在家过安稳年喽!
除夕晚上,饭后我们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打牌,我打得比谁都带劲,而且还赢了二十多元钱呢!
初一早上吃饺子。本来我是不爱吃饺子的,可是这顿饺子我觉得特别好吃,比海鲜都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一连吃了二十多个。
我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守着父母,在自家过年——真好!
点评:
本文的亮点在于情节安排上的跌宕起伏。开头倒叙设悬念,接下来先一抑,写自己因不能在家过年而流泪之悲;接着又一扬,写能够在家过年之喜。然后用打牌吃饺子两个细节,通过对比更显出在家过年的好!结构紧凑,叙事得体,体物真切。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此时新年的脚步声近了。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他招手:新年,你好!
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们奋斗过。进取过。成功过。也失败过。我们的欢笑和失落。迷茫和困惑,都成了无比完美的记忆。正如普希金的诗中所说:“而那过去的,都会染上莫名的相思。”不是吗?
新年是时光的起点,元旦是时光的第一个里程碑。这一天,我们更多的是畅想未来,那些就要完成的事业,即将到来的机遇和完美的前景,正在前方隐约向我们招手,以神秘的梦幻和无尽的快乐“诱惑”着我们。于是,我们心里又燃起了信心和期望,顾不得疲惫和伤痛,又要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了。新年总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到来,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待着我们去感受,去描绘:洒满阳光的湖畔早晨,落满花瓣的小径黄昏,还有江南巷青石小路上的烟雨蒙蒙,北国和熙春风里一碧万顷的麦田。
是的,尽管前行的道路依然坎坷,凛冽的寒风依然肆虏呼啸,但为了心中那以前对自我许下的诺言,为了那不灭的希冀和美丽的憧憬,我们还是向前,向前。
站在新年这一雪白的起跑线上,向着明天,向着东方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此时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白鸽,以怒放的百合花般的情绪,真诚地道一声:
新年,你好!
听大人们说,今天是大年30,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是一大家子团圆的日子。这一天,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日子,他们要忙着为我们准备好吃的,然而,却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快乐的时刻。
吃过妈妈做的年夜后,我们全家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广场。那里热闹极了,有坐龙火车的,听车主人说,坐上龙火车可以去重庆哦。我心中暗喜,这人真会糊弄小朋友,明知道是忽悠,可我还是没能抵挡住他的诱惑,拉上在一旁跃跃欲试的妹妹,"去了一趟重庆"。
玩过火车,抬头一看天空,天空中灯光闪烁,一盏盏孔明灯时而上而时下,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个个新年的愿望都随着这一盏盏灯光送给了你,送给了我,还有他们。妈妈告诉我,放飞孔明灯,可以实现我的愿望哦!于是,我和妈妈也买了一盏,我在上面写上我们一大家子的名字,“祝福我的所有亲人,朋友,新年快乐,幸福,健康”,完了,妈妈还加上一句,“希望宝贝越来越乖,越来越听话”。写完祝福,我们点燃了烛光,随着空气的燃尽,孔明灯也慢慢升空了。带着我的祝福,带着我的愿望,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着、憧憬着 。
姐姐,姐姐,那边还有好多好多好玩的哟,我们去那边打气球吧“,妹妹的一阵欢呼,将我从甜蜜的憧憬中唤回到了现实。今天,广场玩的真多,除了这些,还有套鱼的,套玩具车的,卖烟花的,卖各种小吃的。无不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在我的记忆里,今年春节发生了许多的事情,但其中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放鞭炮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守住电视机前,等待着春晚的开始。
八点钟终于到了,晚会在开始了。我目不转睛地盯住电视机生怕看漏了那个地方,春节晚会的节目可真多呀:有相声,小品,还有歌舞杂技表演,最神奇的还是要数魔术了。节目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精彩,看得我们一家人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捧腹大笑。.。.。.
不知不觉地晚会接近了尾声,这时,大街上想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晚会的声音都给压住了。这时,爸爸抱着一大捆鞭炮下楼去方了。在惊天动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兴奋地让哥哥给我点燃妈妈为我买的烟花棒,对着天空“嗖!嗖!嗖!。.。.。.”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像天上的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有的红得像玫瑰,有的黄得像菊花。.。.。.一串串烟花像仙女散花一样,好看极了,把新年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这一夜,我兴奋得睡不着觉。我多么希望明年的春节快点到来,那样我又可以开心了
十几年来回老家过年,已成为我们家的传统,在我短短的记忆中,就属老家的年最有年味了。
穿过一大片茂密的竹林,向深处走,便是老家的村庄了。不大的村子被山上鲜翠欲滴的竹林包裹,进入鼻腔的不再是烟尘满满的有汽油味,取而代之的是竹子的清香,火盆的轻烟和家家户户厨房里飘出的年饭香味。
老家新修的水泥路上,薄薄地铺着一层鞭炮屑,早已被回乡的车辆碾出两道痕迹。两侧的农家都依山而建,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崭新的红灯笼,点点红光一直排到天上,幽幽地亮着,标志着归乡人回家的路。“哟,回来啦!”热情的乡音传入耳朵,路上被冻得僵硬的手也被紧紧握住。“过年好啊!”这是村中邻居们热切的问候,将一碗碗热灌汤,温暖着我的心房。
“好久不见!”刚从地里回来的大婶激动地说,手里还拎着两把萝卜,“比你爸都高了!”那两把萝卜,一红一白,还裹着些泥土和水珠,在昏黄的路灯照耀下,显得格外水灵、剔透。“喏,拿几根给年饭添点菜吧,配上腊肉,很好吃的…”她将萝卜塞在我的手里,跛着脚,欢快地走了。
终于来到奶奶的老木屋前,粗糙的木头上已经贴好了火红的对联,两位门神一组依旧昂首挺胸站在那里,旁边歪歪地挂着一叶红绳拴起的春菜,红绿相映,让这老木屋www.牛牛范文niubb牛牛范文.net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只要一声,轻轻推开木门,便看见奶奶驼着背,举着锅铲,费力地迎过来,脸上是皱纹也掩不住的喜悦。“路上很累吧——我在给你们做竹筒饭呢。”她用有些难懂的普通话说着。“我来帮您生火吧。”我挽起袖子,跃跃欲试。可奶奶把我从厨房里轰了出去,“坐外面等着,就知道捣乱。”我只好溜回厨房门口,看着炊烟缓缓升起,蒸出竹和米的香气。
不久,竹筒饭披着热气出锅了。掀开竹盖,淡白色的水汽扑面而来,洁白的米饭被蒸得恰到好处,水盈盈的:几抹鲜红嵌在这“碎玉”中——是薄薄的腊肉和大婶送的萝卜。我深吸一口气,竹香混着饭香、肉香涌进我的鼻子。我端着竹筒,倚着门,望着那满天的繁星,听着耳边的炮竹声,家家户户唠家常的声音,品尝着美味的竹筒饭,也品尝着这满满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