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我》教案【通用3篇】
【简介】以下是热心网友“r10211”分享的《我选我》教案(共3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切、教、青、员、宁、室、班”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感知并能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难点:感知课文内容,能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一、 导入: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提问学生:“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甲:课文题目中的“我”指的是谁呀?
学生乙:他为什么要自己选自己呢?
2.(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写在幻灯片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借助枫叶上的拼音或向同桌和老师请教,多读几遍。
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声音非常响亮。
2.读拼音识字
初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里的字音有所掌握,接下来生字宝宝可要考考大家了。教师幻灯片出示带拼音的字,让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读(读的时候注意平翘舌的字,如“掌、室”,前后鼻音“宁,愣,掌”),读字音过程中若有读错字的情况,可让其他同学帮助纠正,老师适当点评和鼓励;指名读,选两名学生分别读字音,(领读)然
后让读得较好的那位学生领着全班读。
3.去拼音认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委,换一换:补,猜一猜,熟字加偏旁:宁)。
老师:生字宝宝要是脱掉了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吗?
生:认识
老师:同学们真厉害,接下来请同们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待会以小组为单位选个代表来跟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的记字方法。
4、学生分享记字方法,教师用红色小星星奖励表现得好的学生和其所在小组。
5、把生字放在课文里的词语里读,男女生读。
6.学完生字,我们来挑战读句子(要求:把句子读通顺,不漏字,不错字,注意停顿和疑问语气)。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
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
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7.重点指导写字
同学们读得(先点评学生的读句情况),这几个句子不但要求咱们会读,他们里边还有几个要求咱们要会写的生字呢!
切教青员 室 宁班
重点指导“切,教,青”。
“切”字的左边第二笔“レ”注意与提土旁的区别;
“教”右边是反文旁,四笔,注意与折文旁的区别,左边下面的
“子”的横在这里是提。
“青”第三笔是竖,下边的“月”的第一笔是“ㄧ”,而不是竖撇。
6、写字要求:三个“一”,先仔细观察,描红,再把字写端正。(若有条件可用投影仪向学生们展示他们自己的写字情况,挑选两种版本,写的较好的和写的较马虎进行对比,鼓励学生向好的学习)。
四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恭喜同学们字词关闯关成功。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书要求(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吗?
劳动委员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去了,林老师让大家一名劳动委员, 选当。(交流,齐读)
教学反思
《我选我》这一课中,“我选我”,是三个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学了这一课,学生要懂得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下面我就这篇课文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一、识字教学
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识字教学中发现,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总能想出很多方法来记字形,比如:加偏旁、还偏旁、换部件、猜谜语等等(尽管部分学生想出的方法不太合理)。
二、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时,我尝试了以前没使用过的教学方法,就是写字教学分散在识字环节中,比如,在认识“宁、室、切”时,就让学生书空,熟悉它们的笔画笔顺,但是感觉不如整个写字环节中的写字教学来得深刻。因为在写字指导时,我们可以更专业地出示田字格,让孩子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书写。这样就不会使识字教学中断变成写字,然后,又要让孩子从写字状态转移到识字
认读上。
所以,我觉得还是把写字指导相对独立出来。写字教学时,我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注意关注个体,特别是对平时写字较差的,和插班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同时,由于有很多孩子写字不注意姿势,我特别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我想,以后能不能采用这个方法:储蓄积累。只要整节课都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就用加星,奖励铅笔等措施,希望在短时间内纠正孩子的坐姿,以利于今后的保持与尽早形成习惯。
这篇课文的内容展现了王宁同学的美好心灵,以及充满自信、关心班级、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内容比较简单,优美词句也不多。这样的课文很容易上出思品课的感觉。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突出语文的特点,我在备课时尽量挖掘课文中“语文”的东西。
比如“朗读”,虽然对话很少也很简单,但是如果放过也就过去了,其实在这里可以渗透对话朗读的方法,即:注意提示语,按照提示语读。学生的朗读一下子有了着力点,林老师说的话这段的。朗读得到了提高。给没有提示语的句子加一加提示语,这时就融合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出现了“王宁认真地说”、“王宁诚恳地说”“王宁自信地说”、“王宁毛遂自荐说”等,既训练了语言,又体现了朗读的多元性。同时,使我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及时引导纠正。
再如表演课文,在活动中学习。我试着引导同学用课文中的词语、内容来评价同学的表演。这时候就可以避免走过场,也促使学生再一次地解读文本。比如对于“亲切”一词,用语言表达那就是“态度很好”,但是在表演中,学生就可以表现出林老师的神态、语气,从而对“亲切”一词理解更到位。
学生从语文课文内容得到教育,我教《我选我》这篇课文,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课文内容大致理解后,然后问学生:你敢不敢选自己,课文中谁先自己,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生:因为“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他转学了,“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所以“我”选自己。
师:你敢不敢选自己?
生:敢。
师:你真自信,你很勇敢,真棒。
师:王宁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为什么?
生:因为王宁选自己是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同学们都赞同王宁当劳动委员。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好,那么本星期我们在班队会上也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我选我》。
生:好,太棒了!
我认为这样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更能使学生从语文课文中得到教育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