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合集3篇】
【前言】下面是会员“qrg173”分享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共3篇),供大家阅读。
射阳二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校本教学资料
《翡冷翠山居闲话》
学!”
活动导学案
编写:王伟 学习目标:
1.了解徐志摩其人其文; 2.把握文章结构,学会概括语段; 3.品味本文语言中西合璧的特色;
4.了解自然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自由性灵的品质。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自学质疑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介绍作者(自主阅读,画出重要信息,积累文学常识)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甚至他的好友温源宁评价“他的散文远胜过他的诗。因为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更能显出他的性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活动过程:
一、初读课文,积累字词。(15分钟)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善于概括)
1、解释“翡冷翠”
即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
2、通读全文,概括每一小节的段意
第一节 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
第二节 作客山中,无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色。
第三节 作客山中,无须约伴。
射阳二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校本教学资料
第四节 独身闲逛的妙处。
第五节 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3、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第五节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三、三读课文,思考文章为何取名“闲话”? 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
四、课堂检测,消化吸收。(除了注意书
一、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探究文章内容。
2、品味诗化的语言,尤其是修辞的巧妙运用。
3、理解本文表达的对自然的歌颂和对自由的追求的思想。
二、问题探究(先自主完成,小组讨论后形成共同看法再展示)
1、文章第一段虚虚实实,虚实相映。看看它都写了什么,与全文有什么关系。明确:文章第1段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为全文抒情做好铺垫。开篇就虚设:“上山或是下山”——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时间只是泛设;“正像是……”——并不真是;“比如……假如……”——只是打比方、作假设。原来一切都是虚泛,不是实在。然而,果子园的树上“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可伸手摘采,恣情尝鲜,阳光正好暖和,风息温驯,含香带湿,空气明净,风景秀丽,可供悠闲地欣赏,这些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是实在的。这就叫“以虚代实”。“闲暇地欣赏”,一个“闲”字暗应题目,既是闲赏,当可“闲话”。下注释,也请利用好身边的工具书)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第二课时
合作研讨
射阳二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校本教学资料
2、本文语言生动,多处巧妙运用修辞,将作者对山景的喜爱,作客山中的自由写得有声有色,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⑴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睛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 比喻。作者把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然、灵魂愉悦的心情。
3、通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自然是一部最伟大的书? 明确:
①任何“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都能在这部书里寻得”;
②这部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自在翡冷翠的山上、山下散步的美好比作是
然是平易的、质朴的,从不故作高深,但去果园子。
⑵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拟人。作者赋予晚风以人的性格情态,把山居晚风写得有形有影,有滋有味,可闻可嗅,可感可触。沐浴着这样的晚风,真让人心情愉悦。
⑶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排比。一气呵成,写尽了独身闲逛、不受牵制的自由惬意,也可以看出作者纵情自
理解它是要有条件的,只要耳聪目明心慧,全身心地投身其中,以自由的身心接受自然的熏陶和洗礼,就能获得免费的高等教育和最珍贵的精神补养。
③读自然之书,其乐无穷,其益无穷。
三、课堂检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射阳二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校本教学资料
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
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第三课时
检测反馈
学习目标:进一步提高现代文语言赏析能力。
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自主完成习题后,小组内互批,组内交流,代表展示并讲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
射阳二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校本教学资料
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 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
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
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4、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作用: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翡冷翠山居闲话
本课话题 ——拥抱自然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气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卑斯与五老峰,西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莱蒙湖与西子湖,剑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点评:读懂大自然这部奇书的方法和途径:不但需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也需一个从容、空旷、能容万物的自由心境,更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如裸体的婴儿般赤纯、天真,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概而言之,需要个人性灵之完全的解放与高扬。极而言之,也许更应该去“倾听”大自然这部奇书。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废奴主义者。梭罗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生态主义哲学家。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他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3.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志南《绝句》
4.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5.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望湖楼醉书》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摩挲(suō)
.山罅(xià)
.疮瘢(bān)
.
二、多音字
??模???
摇曳(yè)
.风籁(lài)
.山壑(hè)
.
诡异(ɡuǐ).妩媚(wǔ).秀逸(yì).模样模型
?? 脉?
??
脉搏
脉脉含情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温? ?????清???车驯训练澈辙
?取? ???
缔
谛听
??脚jìnɡ胫 ???jīnɡ泾渭分明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作客·做客 两个词都是动词。
“作客”侧重指因求学、谋生等原因而客居他乡,寄居在别处,时间较长。
“做客”则侧重指因接受别人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时间较短。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在经历了身处异地,作客(作客/做客)他乡的浓情蜜意与新鲜好奇之后,多数大学生会快速适应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穿梭在实验室,忙碌在电脑前的学习生活。
(2)鉴赏·鉴定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鉴别”的意思。
“鉴赏”侧重于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鉴定”侧重指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也指对人功过、出身和优缺点等的鉴别和评定。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近日,安徽某县一法庭在公开审理一起“争牛案”时,竟然提示原告詹某可以申请对牛做DNA鉴定(鉴赏/鉴定),此举实为“懒政”之举。
(3)形迹·行迹
二者都是名词,都有“痕迹”的意思。
“形迹”侧重指举动和神色,也可以指痕迹,迹象。“行迹”侧重指行动的踪迹。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最近,有群众举报说,凌晨时分,光明小区附近常有男子手推摩托车,形迹(形迹/行迹)十分可疑。接报后,光明警方立即部署民警开展巡逻工作,果于6日凌晨将盗窃摩托车的男子抓获。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唯美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他虽然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因此,他一生都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
[探背景] “翡冷翠”是作者对今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个性翻译,这个译名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遐想。
“山居”就是“作客山中”的意思,作者曾经漫游欧洲,在此城的山中待过一段时间。崇拜自然,浪迹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篇《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描述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境的,作者用飘逸、秀美、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加雕饰、不受拘束、没有羁绊的自然纯美的世界。
[整体·感知] 文章通过描写翡冷翠山居所见之自然景物的纯真、质朴之美,抒发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崇敬之情,表达了对自由和美的热切向往。
[文脉·梳理]
【答案】 ①深层的自由 ②赞美自然是一部最伟大的书
[文本·层析]
一、阅读文章第2~5段,回答问题。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
【答案】 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需游伴,不必带书。
2.第2段中作者说“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
【答案】(1)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2)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3.第3段中的“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怎么理解?
【答案】 把“天真”比作含羞草,娇柔脆嫩,容不得半点“抵触”和破坏,它需要在 4 阳光下,和风中,无阻无碍的生活,才能保持它的自然本真。可见作者对这种“浑朴的天真”是小心地呵护,苦心地追求。
4.第3段的用词是不是显得太过偏激?比如:“严格地取缔”、“只许”、“无非”、“严格地为己”、“极端的自私”等。
【答案】 不是。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些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执着。5.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第5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 【答案】 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二、通读全文,回答问题。
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理由。 【答案】(1)任何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都能在这部书里寻得。(2)这部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自然是平易的、质朴的,从不故作高深,但理解它是要有条件的,只要耳聪目明心慧,全身心地投身其中,以自由的身心接受自然的熏陶和洗礼,就能获得免费的高等教育和最珍贵的精神补养。
(3)读自然之书,其乐无穷,其益无穷。人与自然的接触,铸造人的坚韧、豁达、开朗、坦荡、虚怀若谷的品格。
7.文题“闲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把文题改为《翡冷翠山游记》?请以第一小节为例,简要分析说明。
【答案】(1)“闲话”的意思是“悠闲地遐想和说话”。
(2)文题不能改为“翡冷翠山游记”,因为文章并不是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而只是通过“冥想”,写自己理想中的王国。
文章开篇就开始虚设内容:“上山或下山”——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只是打比方、作假设。这些都说明,作者所写都不是实在的,而仅是凭借自己平日的感受来想象、创作。
(教师用书独具)[话题·互动] 话题: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反对约“年轻的女伴”,有人认为太过分了,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想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你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甲: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无比执着。有伴则须顾及同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会影响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拥抱和对话的灵魂和精神。
我的观点: 【答案】 这种认识过于极端,不约伴有不约伴的乐趣,约伴也有约伴的乐趣。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用比喻,形象生动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等语句,精确而美丽,让人拍案叫绝,让人回味再三……
2.写法指导
使用比喻三注意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形象,使语言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写法指点:(1)喻体要常见、易懂。(2)比喻要贴切。
(3)要注意使选用的喻体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符合。3.迁移应用
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希望;回忆,希望。
【参考示例】(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景(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素材·应用] 课内素材
融于自然,放飞心灵
大自然是一本伟大的书。尤其是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用心融于自然,细读自然这本伟大的书。因为我们每天都置身于喧嚣的尘欲世界,心灵也渐渐蒙上了一层灰尘。唯有在大自然当中,才能真正寻找回一颗从容、旷达的心灵,也才能真正体会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心理感受,从而实现人生性灵的真正解放。
【应用角度】 “心灵的解放”、“自然”、“自由心境”。
翡冷翠山居闲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2、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坚决”的。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欣赏《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营造美的氛围,并由此引出作者。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二、介绍作者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甚至他的好友温源宁评价“他的散文远胜过他的诗。因为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更能显出他的性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分析课文
1、解释“翡冷翠”
即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
2、通读全文,概括每一小节的段意
第一节 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第二节 作客山中,无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色。第三节 作客山中,无须约伴。第四节 独身闲逛的妙处。
第五节 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3、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第五节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4、为何取名为“闲话”?
明确: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
5、以第一小节为例,体会“闲话”。
朗读第一小节
开篇就虚设:“上山或下山”——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只是打比方、作假设。原来,一切皆是虚泛,不是实在。但阳光暖和,空气明净,风景秀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
6、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他的散文也就有了“跑野马”的特点,而选择“冥想”为基石,思维的野马才能纵蹄奔驰。这是否意味着该文各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呢?
明确:此文写得比较闲逸潇洒,从容自适,但细读全文,便可发现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规矩,随意中有章法。第一节写景为全文抒情作了铺垫,使主旨有了依托。第二至第四节从“表层的自由”“深层的自由”两方面写了应怎样投入自然的怀抱——不为世俗所羁。第五节回应开头,收束全文。
7、分析3-4节朗读文章
a 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反对约年轻女伴,甚至把朋友家和办公室的地方比作“狱室”,似乎太过分了。对此,你使怎么看的?
明确:“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现了这一文学观念。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无比执著。有伴则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 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b “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者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段话通过羡慕小孩子打滚作乐、小猫追尾,表达了对童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满和厌恶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8、分析第5节朗读文章
“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在这段话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
明确: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四、鉴赏优美语句
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典雅,浅易的对偶,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显出变化之妙。
“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尤其不要费心考虑你的服色与体态,你可以头发蓬乱着,留着满脸络腮胡子”,两相比较,优劣自显。
“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比喻精确而美丽,以“含羞草”比喻变化着的“浑朴的天真”,让人 拍案叫绝。
五、写作特色
1、感情浓烈,表达坚决
除了文中的“绝对”外,作者还喜欢用第一人称畅快地表情达意,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袒露自己的灵魂、个性和思想;他也喜欢用第二人称营造与读者交谈的亲切氛围,以便更直接和强烈的抒发感情。本文两种人称兼用,故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2、行文自由却章法暗藏
3、语言富丽,典雅可人
六、附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呢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恋爱史: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梁启超主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陆小曼,祖藉常熟,父亲是财政部的官员,后来当了外交官,她属于高干系列,家财极大,是一位养在金丝笼里的小姐,也是一个精通三国文字的奇女子,她文采斐然,当时有南唐北陆的称号。她在和王庚离婚后,和徐结婚。但当时二人的结合违背了礼学的社会道德,徐的父母态度强硬,他们不允许徐与陆回家,让他们住在峡石,并只给一点点生活费。婚后因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经济紧张,可陆小曼仍是挥金如土,极尽奢移。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在徐志摩四方讲课后,她便耐不住寂寞了,在一个偶然场合,她遇到了一个的戏子。后徐陆离婚。林徽音,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