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必备6篇)

2023-06-22 16:03:03综合
  • 相关推荐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必备6篇)

  【简介】神话故事中的成语有哪些?下面是热心会员“kanglian”分享的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共6篇),供大家品鉴。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篇1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螳螂捕蝉,惊弓之鸟,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南辕北辙,唇亡齿寒,黔驴技穷,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狐假虎威,坐井观天 刻舟求剑 杯弓蛇影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神话故事成语 篇2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开天辟地,涸辙之鱼,火眼金睛,牛郎织女,愚公移山,邯郸学步,大闹天宫,后羿射日,天女散花,人神共愤,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开天辟地,画龙点睛,狐假虎威,山鸡舞镜,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黄粱美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朝三暮四,杞人忧天,吴牛喘月,井底之蛙,水中捞月……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请君入瓮

“闻鸡起舞

  掩耳盗铃”,

小学生成语神话故事 篇3

  神话故事成语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含沙射影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女娲补天 海市蜃楼

  太公钓鱼 女娲造人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叶公好龙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女娲补天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叶公好龙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天衣无缝 涸辙之鱼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篇4

  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篇一: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感恩图报

· 高枕无忧

· 狐假虎威

· 后起之秀

· 间不容发

· 见猎心喜

· 举一反三

· 克己奉公

· 开门揖盗

· 困兽犹斗

· 刻舟求剑

· 两败俱伤

· 论功行赏

· 老生常谈

· 狼子野心

· 门可罗雀负重致远过河拆桥各自为政汗流浃背后生可畏井底之蛙鸡鸣狗盗开诚布公开卷有益空前绝后开天辟地脍炙人口乐不思蜀老马识途梁上君子芒刺在背名落孙山管鲍之交 刮目相看 华而不实 后来居上 火树银花 鸡口牛后 九牛一毛 空洞无物 侃侃而谈 克勤克俭 口若悬河 狼狈不堪 老当益壮 老牛舐犊 蓝田生玉 买椟还珠 孟母三迁 各得其所瓜田李下好好先生合浦珠还坚壁清野江郎才尽胶漆相投沆瀣—气口蜜腹剑旷日持久空中楼阁力不从心劳而无功老妪能解滥竽充数马革裹尸马首是瞻·· ··· ··· ··· ··· ··· ··· ··· ··· ··· ··· ··· ··· ··· ··· ··· ··· ·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杀人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阿 堵 物 矮子看戏 安步当车 暗箭伤人 拔苗助长 拔山举鼎百发百中 百闻不如一见 败军之将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包藏祸心抱 佛 脚 抱瓮灌畦 杯弓蛇影 杯水车薪 比肩接踵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闭门造车 筚路蓝缕 别开生面 别无长物 宾至如归 兵不血刃兵不厌诈 病入膏肓 伯乐识马 不耻下问 不觉技痒 不求甚解不屈不挠 不入虎穴 不甚了了 不学无术 不自量力 才高八斗沧海桑田 差强人意 巢毁卵破 朝三暮四 车载斗量 沉鱼落雁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乘风破浪 痴人说梦 赤膊上阵 出尔反尔 初出茅庐

  唇亡齿寒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善如流 打草惊蛇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呆若木鸡 单者易折 倒履相迎 倒行逆施 道听途说 得过且过得其所哉 登 徒 子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东食西宿 洞见症结短兵相接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墦间乞余方寸之地 飞鸟惊蛇 非驴非马 吠形吠声 佛头着粪 斧 正负荆请罪 腹 稿 覆水难收 改过自新 刚愎自用 高山流水高枕无忧 割席分座 各自为政 耕前锄后 功亏一篑 狗尾续貂诟如不闻 孤注一掷 顾曲周郎 瓜代有期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解铃还需系铃人 管中窥豹 归马放牛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害群之马含沙射影 邯郸学步 汗马功劳 汗牛充栋 好逸恶劳 合浦还珠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侯门如海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后生可畏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狐疑不决 虎口余生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画荻教子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机不可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积羽沉舟 疾风知劲草 家徒四壁 家喻户晓 坚壁清野 见卵求鸡渐入佳境 江郎才尽 金石为开 蕉鹿自欺 嗟来之食 捷足先得竭泽而渔 挂 羊 头

  篇二:描写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

  开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发百中 · 捕风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贵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栗 · 不合时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药 · 别开生面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伦不类 · 伯乐相马 · 班门弄斧· 白面书生 · 八面威风 · 不名一钱 · 拔苗助长

· 不屈不挠 · 不求甚解 · 髀肉复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举鼎 · 博士买驴 · 冰山难靠· 背水一战 · 半途而废 · 不贪为宝 · 白头如新

· 百闻不如一见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标新立异· 不学无术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远千里 · 不因人热· 别有天地 · 不遗余力 · 百折不挠 · 百丈竿头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云 · 宾至如归 · 拔帜易帜

· 残杯冷炙 · 寸草春晖 · 草船借箭 · 乘风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沧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门立雪 · 长驱直入 · 车水马龙

· 乘兴而来 · 沉鱼落雁 · 乘人之危 · 车载斗量

· 大笔如椽 · 打草惊蛇 · 雕虫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无私 · 当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当务之急 · 开诚布公

· 不得要领 · 抛砖引玉 · 二桃杀三士 · 尔虞我诈· 罚不当罪 · 奋不顾身 · 分崩离析 · 风吹草动

· 覆巢无完卵 · 分道扬镳 · 奉公守法 · 负荆请罪· 发奸擿伏 · 返老还童 · 发蒙振落 · 风声鹤唳

· 覆水难收 · 赴汤蹈火 · 分庭抗礼 · 防微杜渐

· 负隅顽抗 · 负重致远 · 管鲍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图报 · 过河拆桥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无忧 · 各自为政 · 华而不实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浃背 · 后来居上 · 合浦珠还

· 后起之秀 · 后生可畏 · 火树银花 · 坚壁清野

· 间不容发 · 井底之蛙 · 鸡口牛后 · 江郎才尽

· 见猎心喜 · 鸡鸣狗盗 · 九牛一毛 · 胶漆相投

· 举一反三 · 开诚布公 · 空洞无物 · 沆瀣—气

· 克己奉公 · 开卷有益 · 侃侃而谈 · 口蜜腹剑

· 开门揖盗 · 空前绝后 · 克勤克俭 · 旷日持久

· 困兽犹斗 · 开天辟地 · 口若悬河 · 空中楼阁

· 刻舟求剑 · 脍炙人口 · 狼狈不堪 · 力不从心

· 两败俱伤 · 乐不思蜀 · 老当益壮 · 劳而无功

· 论功行赏 · 老马识途 · 老牛舐犊 · 老妪能解

· 老生常谈 · 梁上君子 · 蓝田生玉 · 滥竽充数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买椟还珠 · 马革裹尸

·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 毛遂自荐 · 门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鸡

· 怒发冲冠 · 鸟尽弓藏 · 南柯一梦 · 弄巧成拙

· 穷兵黩武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难兄难弟 · 南辕北辙· 天真料漫 · 千变万化 · 七步之才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曲高和寡 · 曲尽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钧一发

· 千里鹅毛 · 黔驴技穷 · 千虑一得 · 巧取豪夺

· 七擒七纵 · 杞人忧天 · 曲突徙薪 · 千万买邻

· 犬牙交错 · 千人所指 · 千载难逢 · 气壮山河

· 日不暇给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给家足 · 如火如荼· 人杰地灵 · 日暮途穷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弃我取 · 忍辱负重 · 任人为贤 · 人人自危

· 如释重负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鱼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释卷 · 士别三日

· 死不旋踵 · 师出无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伤风败俗 · 三顾茅庐 · 双管齐下

· 死灰复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尸居余气· 司空见惯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迁之教 · 三人成虎 · 杀身成仁 · 水深火热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三生有幸 · 尸位素餐 · 塞翁失马·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随月读书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敌忾 · 同仇敌忾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同甘共苦 · 同工异曲 · 天经地义· 天下无双 · 天涯海角 · 天衣无缝 · 一夔已足

· 穷兵黩武 · 庄周梦蝶 · 曾参杀人 · 以强凌弱

· 完壁归赵 · 韦编三绝 · 无出其右 · 为虎作伥

· 刎颈之交 · 无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万死不辞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五色无主· 亡羊补牢 · 未雨绸缪 · 妄自尊大 · 下笔成章

· 下车泣罪 · 先发制人 · 兴高采烈 · 心旷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关 · 先声夺人 · 小巫见大巫· 小时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败涂地 · 有备无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众咻 · 一傅众咻 · 以强凌弱· 饮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发千钧 · 约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叶公好龙 · 以管窥天 · 言过其实· 一国三公 · 以规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气· 一挥而就 · 与虎谋皮 · 异军突起 · 有脚阳春· 以卵击石 · 以邻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 · 一木难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丰· 有名无实 · 一诺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窍不通· 一钱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 一丝不拘 · 一身是胆 · 以身试法· 一事无成 · 一网打尽 · 义无反顾 · 一问三不知· 一误再误 · 月下老人 · 忧心如焚 · 一衣带水· 一意孤行 · 一叶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有恃无恐 · 饮鸩止渴 · 自惭形秽 · 专横跋扈

  篇三: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鹬蚌相争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

  井底之蛙

  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快乐呀!高兴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看看周围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快乐。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

  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准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慢慢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使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喻,也比不上它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快乐呢!”

  井蛙听了,吃惊得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它这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多么渺小。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出自成语故事的成语★ 篇5

  成语故事及成语大全

《成语故事及成语大全》内容选自中国成语,它凝聚了历史知识、民俗风情和生活哲理,适合儿童启蒙、小学、初中等教学教育。

  第一篇 成语故事

  目录(表一)

************不耻下问半途而废不遗余力长驱直入出尔反尔自惭形秽要言不烦专心致志抱薪救火闭门思过鞭长莫及不得要领不寒而栗不可救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车水马龙惩前毖后初出茅庐唇亡齿寒打草惊蛇安步当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门弄斧 对症下药多多益善咄咄怪事恶贯满盈反客为主分道扬镳分庭抗礼奉公守法赴汤蹈火负隅顽抗感恩图报各自为政恭敬不如从命苟延残喘瓜田李下好逸恶劳后来居上***************980囫囵吞枣画饼充饥挥汗如雨既往不咎家喻户晓箭在弦上江郎才尽骄兵必败骄奢淫逸狡兔三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井底之蛙九牛一毛举足轻重卷土重来开诚布公开卷有益开门揖盗克己奉公空中楼阁口蜜腹剑口若悬河脍炙人口旷日持久狼子野心老生常谈力不从心厉兵秣马励精图治两败俱伤芒刺在背莫须有墨守成规南辕北辙难兄难弟呕心沥血盘根错节抛砖引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相见恨晚8******************1***响遏行云小时了了心腹之患行将就木胸有成竹休戚相关扬扬得意阳春白雪一败涂地一发千钧一鼓作气一鸣惊人一目十行一窍不通一丘之貉一衣带水义无反顾庸人自扰游刃有余有恃无恐有志者事竟成愚公移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速则不达缘木求鱼约法三章运筹帷幄招摇过市郑人买履纸醉金迷趾高气扬置之度外煮豆燃萁大公无私大器晚成倒行逆施东施效颦对牛弹琴疲于奔命扑朔迷离******3***7******8***2***6***0歧路亡羊旗鼓相当千里送鹅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车之鉴巧取豪夺青云直上请君入瓮罄竹难书取而代之如出一辙如鸟兽散孺子可教塞翁失马三令五申三人成虎身无长物生吞活剥拭目以待是可忍,孰不可忍树倒猢狲散水滴石穿司空见惯死灰复燃谈笑自若螳臂当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外强中干亡羊补牢妄自尊大望洋兴叹危在旦夕唯命是从尾大不掉为虎作伥无可奈何吴牛喘月先发制人先入为主先声夺人

  1.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仪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会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shì)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就赐他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耻,以为耻辱。

  2.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问:“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乐羊子说:“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妻子听后,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根丝一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现在如果把这匹丝绸剪断,以前的劳动就会白费。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果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非常感动,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3.不遗余力 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盛,不断派兵去攻击其他国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歼灭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趁机派出使者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否则就要将赵国踏为平地。

  于是,赵王召集楼昌、虞卿来商量对策。赵王说:“我们的军队在长平一带吃了败仗,我准备率领赵国的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有什么意见?”楼昌表示反对,他主张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国去讲和。虞卿对这两种意见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楼昌的意见不切合实际,然后针对赵王的意见,问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败您带去的全部兵马呢?”赵王说:“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意思是说,秦国进攻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败我们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说:“希望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派出重要使者带着珠宝礼品到楚国、魏国去。楚王和魏王贪图我们的礼品,必然会很好地接待我们的使者。秦王看到这种情况,必然会疑心各国诸侯要联合抗秦。秦王就会心生顾虑,不敢贸然进攻我们,我们与秦国讲和才能成为现实。”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结果军队也吃了败仗。

  后来,人们就用“不遗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

  4.长驱直入 公元219年,刘备夺取了汉中,随即命令驻扎在荆州一带的关羽攻打曹操部将曹仁占据的襄(xiünɡ)阳、樊(fán)城。关羽占据了有利地形,利用汉水猛涨的时机,放水淹了曹仁率领的军队,又将驻守在樊城的曹仁团团围住,随时准备攻城,并生擒曹仁。

  曹操得知部将失败的消息,就派徐晃率军前去支援曹仁,同时派人联合孙权夹击关羽。关羽于是就在营寨四周挖战壕,以抵御徐晃的进攻。而徐晃带领军队越过重重障碍,直攻关羽的大本营,大败关羽。在曹操、孙权军队的夹击下,最后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孙权杀害。

  徐晃使曹军反败为胜,因而威名大震。曹操为了嘉奖徐晃,专门写了一封书信《劳徐晃令》,让人带给徐晃。信中说:“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意思是说:我带兵打仗三十多年,也知道不少善于用兵打仗的著名军事将领,却还没有遇到像你这样远距离不停顿地快速前进,直冲入敌人重围而打胜仗的人。

  徐晃胜利后回到曹操驻扎的地方,曹操走出七里之外去迎接他,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宴会。

  后来,人们就用“长驱直入”来形容进军十分顺利迅猛,不可阻挡。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

  5.出尔反尔

  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人民群众并不相救。结果,邹国被打败,并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吏。邹穆公非常气愤,但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请孟子帮他出主意。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争,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听了邹穆公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见死不救,完全是这些官吏自己的责任。他说:“在饥荒的年月里,你的百姓受到饥饿的威胁,老弱病残者都被活活饿死,身强力壮一点的,也被迫四处逃荒。而在你的谷仓中,却堆满了粮食,在你的库房里,也装满了财宝。你的官吏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却不向你报告,对于百姓的生死,根本就漠不关心,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对待你。’(原文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过去,你的百姓无法报复,这次刚好有了机会。我看,你还是应该改变一下对老百姓的态度才对。”邹穆公听了,默默无言。成语“出尔反尔”由“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压缩而来,原意是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对待你。现在意思发生了变化,多用来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6.自惭形秽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俊朗,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jia)母子前来投靠王济。卫玠是晋朝时最有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这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显得我真是太难看了!(原文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又带着卫玠四处游玩。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轰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玠除外貌漂亮以外,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笑着说:“看来,你们王家三个儿子也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好似明珠在侧,朗然照人。”就是说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后来,人们就用“自惭形秽”来形容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感到惭愧。惭,惭愧;形秽,相貌丑陋。

  7.要言不烦

  三国时的魏国有个叫管辂的人,非常精通占卜之术。他有一个好朋友叫何晏,是个玄学家,精通《老子》《庄子》与《周易》,喜谈玄理,是魏晋时清谈之士的领袖人物。西晋人陈寿在《三国志.管辂传》里记载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管辂邀请何晏到家中做客,一起谈论《易经》义理,谈得非常通透明晓,简直成了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何晏不由得赞叹说:“谈论阴阳之道,恐怕这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过你。”

  当时还有个叫邓飏的人也坐在旁边,他在这方面显然还是个未入门的人,他此时还是糊里糊涂的,就向管辂问道:“人人都说您精通《易经》,但您刚才谈论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涉及《易经》的辞义,这是什么缘故呢?”

  话音未落,管辂便应声答道:“真正精通《易经》的人,是不随便谈论《易经》的。”

  听了这机敏又深奥的话,何晏含着笑说:“这等答复真是太妙了,要言不烦,越是精要的话越不会烦琐难懂呀。”

  这之后,人们便用“要言不烦”一词,泛称说话或写文章时,言语简明扼要、不烦琐。要,重要,精要;烦,烦琐,麻烦。

  8.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里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9.抱薪救火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政策,扩大自己的疆土。

  从公元前276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225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

  10.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人向善,以礼让解纷息讼。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任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经过高陵县,看见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田产而大打出手。韩延寿见此情景十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一贯推行的礼义教化的巨大嘲讽。他于是说:“我有幸成为这里的长官,却没给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争讼,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无德无能造成的,我必须引咎辞职,关起门好好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听候朝廷处分。”说完之后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为,使当地的官员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也一个个把自己捆起来自投监狱表示请罪。争田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大罪。兄弟俩被深深感动,痛悔自己的错误,剃光了头,裸着上身到县衙请罪。俩人都表示愿将田产让给对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里官员及兄弟两个见了面,并大设酒宴与他们同欢共乐。

  后来,人们就用“闭门思过”来比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检讨。过,过失。

  11.鞭长莫及

  春秋时,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经过宋国,按理应事先通知宋国。可是楚庄王自恃大国之君,不把宋国放在眼里,说:“不用通知宋国,只管过去就是!”申舟经过宋国的时候,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当时执掌宋国国务的华元对国君宋文公说:“楚国使者经过我国,事先连通知都没有,简直把我国看做已经亡了,成为它的属地了,这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必须维护主权独立和尊严,不能受这样的侮辱!他们如果借此发兵,我们大不了也是亡国,我们宁愿战败而亡,决不可屈辱而亡!”于是,宋文公把申舟杀了。

  楚庄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兵攻打宋国,宋国急忙向晋国请求援助。晋景公怕不出兵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便准备出兵帮忙。晋大夫伯宗认为出兵援救宋国对晋国非常不利,就劝阻晋景公说:“古人说过,即使马鞭子再长,也打不着马的肚皮。如今,老天爷要让楚国逞强,怎么能和它相争呢?遇事要心中有数啊!河水可以容纳污浊的东西,山林之中可以隐藏毒虫,美玉也难免含有瑕疵(xiác?)啊。所以,我们要容忍一时的屈辱,不要因为不救宋国就感到羞耻,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晋景公听了这番话,于是只派了一位大夫叫解扬的,到宋国去安慰一番。

  后来,人们引用“鞭长莫及”来比喻现有力量所不能办到的事,或者是虽有力量也难以办到的事。

  12.不得要领

  西汉的时候,汉武帝一直想消灭边患匈奴。他听说匈奴打败了月氏(yuazh?),月氏人家破人亡,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因此他就想联络月氏共同进攻匈奴,但是到月氏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界,于是他就派郎官张骞(qiün)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但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了,他被匈奴人软禁了十多年,不能离开匈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着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向西北逃走。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王听说汉朝非常强大,于是就对张骞很热情,并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把他送到了月氏国。但是此时的月氏国因为迁徙到了更偏远的地方,没有了匈奴的侵略,所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因此,月氏国王虽然对张骞非常友好热情,但是始终不肯表露是否与汉朝联合进攻匈奴的明确态度。张骞在那里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觉得月氏国并没有联合起兵的意思,就启程回国了。后来人们就用“不得要领”来表示有些人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看不到问题的关键。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之处。

  13.不寒而栗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多次升迁。在任职期间,义纵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严格执行各种法令,使当地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都非常怕他。后来,义纵又升迁为南阳太守,他听说有一个名叫宁成的都尉横征暴敛,残暴无比,于是就派人查实了宁成的种种罪行,根据法律给他治了罪。

  不久,由于定襄地区秩序非常混乱,犯罪分子十分猖獗(chünɡju?),汉武帝便把义纵派到定襄担任太守。义纵一到定襄,就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他从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中挑出二百多名重罪轻判并且有私自解脱桎梏(zhìɡù)行为的犯人,从重判决,斩首示众;同时,将二百多名私自到监狱探望这些重犯并帮助他们逃跑的人一并斩首。

  这件事在定襄地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都在议论义纵一天杀死四百多人这件事。此时虽然天气不寒冷,可是有些人却心惊胆战,浑身发抖。那些过去有过犯罪行为的人,从此之后便老实多了。后来,人们根据这一故事概括出“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形容非常恐惧的心情。栗,战栗,颤抖。

  14.不可救药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老夫我一片诚意,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千万别把忧患当做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全面爆发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后来的势态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国都的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衰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后来,人们就用“不可救药”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或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1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明帝时,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shàn)善国。鄯善国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对他十分敬重。但过了一些时候,国王却对他怠慢起来了。

  班超感到形势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对策。他分析当时的情况,说:“最近,鄯善国王之所以对我们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来联络,使国王犹豫起来,不知道应该和谁修好。我们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了。匈奴人才来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不定再过些日子,他就会把我们绑起来统统送给匈奴。那样,我们的骨头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同行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听你的!”班超十分激动地说:“对!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杀掉匈奴派来的使者。只有这样,才能使鄯善国王归顺汉朝。”

  于是,班超和属下在晚上发动突袭,一举消灭了匈奴派来的使团。第二天,班超便提着匈奴使者的脑袋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吃一惊,马上表示愿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后来,人们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历艰苦的奋斗,就不能获得胜利。

  16.车水马龙

  东汉时,汉章帝的母亲马太后是一个非常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汉章帝准备根据汉朝的旧制,对他的母亲马太后的弟兄们加官晋爵,但是马太后不同意。

  第二年夏天,全国发生了特大旱灾。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认为,这是皇帝不给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官晋爵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很多官员再次提出了封官的事情。马太后仍然不同意,她义正词严地说:“提出要对我的兄弟们封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高官厚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平时节衣缩食,周围伺候我的人也很简朴。我这样做正是要用自己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个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像我这样。但是,他们却不以为然,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我娘家,看到去家里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车马来往不断,像流水游龙一样,十分热闹繁华。家里的佣人,衣服考究得连给我驾驭车子的马夫都自叹不如。我对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晋爵呢?”听了这些话,那些主张给他们加官晋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这回事了。

  后来,人们便以“车水马龙”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17.惩前毖后

  周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纪太小,所以由他的叔父周公旦辅佐,实际上由周公旦代替他管理国家。

  但是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鲜和蔡叔度,因为看到周公旦握有大权,便心怀嫉妒。他们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自己想做天子,将来要谋害周成王。周公旦听说后,为了避嫌便离开京城,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后来,成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周公旦接了回来。尽管成王没有治另外两个叔父的罪,但是这二人却慌了手脚,急忙怂恿(sǒnɡyǒnɡ)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起兵造反,最后还是周成王命令周公旦带兵把他们消灭了。

  过了几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旦就把政权还给了他。成王亲政的那天,带了很多大臣到庙里祭拜祖先,并告诉大家:“我后悔以前听了管叔鲜、蔡叔度的谣言而误会了周公旦叔父,今后应当慎重,以防再发生祸患。”

  后来,人们把周成王的话概括为“惩前毖后”,用来表示接受了以前的教训,今后就要小心谨慎,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错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18.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隐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很有才学,号称“卧龙”。刘备曾三次拜访他,请求他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终于出来做了他的军师,并得到了他的高度信任。

  有一次,曹操带兵十万,向新野进军进攻刘备。面对曹操的进攻,诸葛亮建议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歼灭。但是诸葛亮又考虑到自己刚刚出山,担心关羽、张飞不服气,计划难以实现。刘备知道后,就赐给他帅印和尚方宝剑,并嘱咐其他人必须服从指挥,如有违抗,一律斩首。

  于是,诸葛亮便命令关羽和张飞带兵埋伏在豫山中,让赵云打头阵,以假装战败诱敌追击。曹操看到刘备的军队乱七八糟,便哈哈大笑,直奔刘军杀来。赵云假装战败,引诱曹军追击。当曹军走到狭窄的山路时,诸葛亮命令早已埋伏在四周的关羽和张飞的部队立即火烧曹军,十万曹军被全部击溃。

  之后,有人作诗称赞诸葛亮:“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初出茅庐”原指诸葛亮首次指挥作战就打了胜仗,后来用以比喻才进入社会,缺乏经验。

  19.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借口虢(ɡu?)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消灭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国罢了。”晋献公于是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晋国送来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他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当时就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被消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就像没有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一样啊!”虞国国君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后来,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国国君抓住,灭了虞国。

  后来人们就总结了“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20.打草惊蛇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用颤抖的手拿笔在状纸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虽然目的就像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条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21.安步当车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ù)。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后来,人们就以“安步当车”表示不乘车而安然步行,又比喻安于现状,不求显贵。安,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

  2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hù),何仙姑投下竹罩。他们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东西上面,依靠自己的神力,乘风破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东海对岸,如期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23.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般的传说。有的说李白晚年游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夜晚他的小船停靠在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落江而死。因此在采石便出现不少以李白的事迹为主题的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zh?)仙楼、捉月亭等,引来了很多的文人雅士前来参观。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留的诗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鲁班奉为木匠的始祖,因此自然没人敢在鲁班面前卖弄自己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要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被称为“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24.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huàtu?)。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人治病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觉头疼发热。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作了检查,然后说:“倪寻应该用泻药,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不相同呢?”

  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表现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华佗随即给两人分别开了药方,他们两人买了华佗开的药,刚刚吃了两天,病就全好了。

  当时的人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用“对症下药”来称赞华佗的这种治疗方法。

  后来,人们将“对症下药”作为成语,来比喻针对不同的客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应对,从而妥善地处理问题。

  25.多多益善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有一个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的青年人,名叫韩信。他先是参加了项羽领导的起义军,但项羽并不重用他,于是他又投靠了另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刘邦,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他通过数年的征战,指挥军队攻克了秦朝的国都并打败了项羽,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刘邦当了汉朝皇帝后,担心手下的功臣们谋反,对韩信也逐渐失去了信任,于是设计将韩信抓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治罪,只是降了韩信的官职,又将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韩信知道这是刘邦畏忌自己的才干,所以心里闷闷不乐,经常推说有病而不去上朝。

  刘邦明白了韩信的心思,于是就常常找韩信聊天,讨论国事,并谈论朝中各位将领的才能。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统率多少军队呢?”韩信回答说:“陛(bì)下最多能统率十万人的军队。”刘邦接着问道:“那你呢?”韩信从容地回答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啊!”(原文是:“臣多多益善尔!”)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打仗越多越好,为什么以前还是被我逮住了呢?”韩信说:“陛下您虽然不善于带领士兵打仗,但是您很善于率领和指挥将领,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刘邦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多多益善”来比喻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26.咄咄怪事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各种战争谋略。

  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兖(yǎn)州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他担任大将军期间,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满了怨气。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写字。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man)。

  后来,人们引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或者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咄咄,表示惊诧的声音。

  27.恶贯满盈

  商朝末年,国君商纣(zh?u)王暴虐(n?a)无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愤,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

  当时,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j?)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yǒu)里这个地方。后来姬昌被释放,他更加实施仁政,政治清明,国力日渐强大,其他诸侯王开始纷纷归顺他。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当了诸侯王。姬发起兵讨伐商纣王,得到了其他诸侯的响应。大军向东渡过黄河,向商朝的国都进发,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纣王军队中的战士也对纣王心怀不满,所以在交战的时候纷纷调转武器,进攻纣王。纣王见大势已去,便自杀了,商朝由此灭亡。

  姬发出兵东征之前,曾向全军发布了誓师宣言《泰誓》。宣言列举了商纣王的种种滔天罪行,并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意思是说,商纣王罪大恶极,坏事做绝,就像穿在绳子上的钱币一样,已经穿满了整根绳子。对这样的人,上天命令我们一定要杀了他。

  后来,人们总结出“恶贯满盈”作为成语,指所犯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比喻罪大恶极,末日已到。

  28.反客为主

  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备的军队。

  夏侯渊知道曹操的援军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带兵进攻。刘备的将领黄忠见曹军前来挑战,就派大将陈式去迎战。夏侯尚和陈式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夏侯尚便假装战败想要逃走,陈式乘胜追击。谁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滚下来很多大木头,砸中了陈式,夏侯渊便生擒了陈式。

  黄忠听到部下的报告后,连忙去和谋士法正商量。法正说:“夏侯渊这个人很浮躁,有勇无谋。我们可以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激励军队向前推进,然后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捉住他,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战法。”

  黄忠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阵地稳步向前推进。夏侯渊见蜀汉军队不断向自己这边推进,便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派夏侯尚率军出战。结果,夏侯尚与黄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渊非常生气,出兵包围了黄忠的军队,还破口大骂。可是,任凭夏侯渊怎么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时间慢慢过去,曹军越来越疲惫。这时黄忠突然出战,夏侯渊来不及防范,被黄忠一刀砍成了两段,曹军大败。

  后来人们就用“反客为主”来表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29.分道扬镳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河间公。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为洛阳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将都城由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按照当时的封建礼节,官职低的元志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倔强,不肯避让。他们两人争执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宫去请孝文帝裁决。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为官职比我低的洛阳令,元志不应该抢道。”元志说:“我是洛阳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编在我的户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围之内,我为什么要给李彪让路呢?”

  孝文帝见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发生争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biüo)。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意思是说,洛阳是我国的都城,你们双方各有职责,那么就把路分开作为两部分,你们各自驱车在一边走。从今以后,谁也不要抢占谁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从皇宫出来以后,马上用标尺量路画线,每人各走半边,也就相安无事了。

  后来,人们用“分道扬镳”作为成语,比喻志趣、目标各不相同,所以最好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镳,马勒口;扬镳,举鞭驱马前进的意思。

  30.分庭抗礼

  一天,孔子和学生们在树林里休息。学生们读书,孔子弹琴。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渔夫静静地听孔子弹奏。孔子弹完了,渔夫招手叫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路,问了孔子的情况,又说了几句寓意深刻的话,就转身走了。

  子贡把渔夫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追上渔夫表示要虚心求教。于是,渔夫就和孔子畅谈起人生的道理来。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诲。”渔夫没有答应他,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把车子拉了过来,子路请孔子上车。可是孔子仍然呆呆地望着渔夫远去的方向,直到水波平静下来,听不见桨声了,才登上车子。

  子路问孔子:“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不曾看见先生对人如此谦恭尊敬。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行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原文是:‘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但今天,那个渔夫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施礼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孔子便向他说明了如此谦卑的原因。

“分庭伉礼”是说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中两边,相对行礼,平等相待。伉,对等。现在写作“分庭抗礼”,用来比喻平起平坐,或表示互相对立。

  31.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规范。

  32.赴汤蹈火

  东汉末年,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当时曹操和袁绍都想拉拢刘表,但刘表却不知道该归顺谁。有一天,刘表的属下韩嵩(sōnɡ)说:“曹操他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我们,那时将军您就难以抵抗了。所以归附曹操乃是万全之策。”刘表说:“如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目前曹操住在许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们的虚实如何?”韩嵩说:“我是您的臣下,自当为您效劳,就是赴汤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辞。如果将军已作出归顺曹公的决策,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进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就不能再为将军效劳了。那时,将军就不要为难我了。”刘表含糊其辞地要他去一趟再说。

  韩嵩到了京城后,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封他为零陵太守。刘表得知后,认为这是韩嵩对自己的叛逆,准备等韩嵩回来后就杀了他。韩嵩一进门,刘表大骂:“韩嵩逆贼,竟敢叛我!”韩嵩说:“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将军辜负我,不是我辜负将军!”刘表哑口无言。刘表的妻子见此情景,便悄悄地劝谏道:“韩嵩是本地颇有影响的人物,况且他理直气壮,诛杀他恐难以服众。”刘表自知理亏,只得下令赦免了韩嵩死罪。

  后来,人们就用“赴汤蹈火”来形容即使面对滚烫的热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比喻不避艰险。汤,热水。

  33.负隅顽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yn)对孟子说:“老师,您听说齐国闹饥荒了吗?人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邑的粮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人名叫冯妇。他原来是个猎人,是个有名的打虎能手,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却不干这行了。他发誓说:“今后死也不再和这些野兽打交道了。”

  有一天,他到野外去溜达,看见一群人正在追捕一只大老虎。老虎跑到一座山下,背靠大山的角落,在与人们搏斗,没有人敢接近它。

(原文是:“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打虎的人看见冯妇来了,就十分热情地前去迎接他,希望他来帮忙。冯妇看到这样的情景,觉得不出手相助的话,众人会有生命的危险,于是就卷起衣袖参加到打虎的队伍中来。冯妇的勇猛丝毫不减当年,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之后,老虎终于被冯妇打死了。对冯妇帮助打老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称赞他是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但也有人讥笑他不遵守自己的誓言,又重操旧业去打老虎。

  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敌人依靠某种条件顽固抵抗,坚持不投降。

  负,依靠;隅(yú),同“嵎”,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

  34.感恩图报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xū)带领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再攻打我国,我一定重赏他!”可惜一连三天都没人想出好办法。

  到了第四天早上,一个年轻的渔夫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道:“你需要多少士兵和马车?”渔夫摇摇头说:“我不要那些,也不用食物,我只用我这根划船的桨。”

  说完,渔夫便跑到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着船桨。伍子胥看到后,问渔夫:“年轻人,你是谁啊?”渔夫回答道:“你没看到我手里的船桨吗?当年我父亲就是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啊。”伍子胥想了想,便说:“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一位渔夫救了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就是他的儿子。你怎么在这里呢?”渔夫说:“还不是因为你们要来攻打我们。郑定公说谁能让你们退兵,他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救过您的面上,就不要攻打我们了。”伍子胥感叹一声,说:“是你父亲救了我,我才能当上大将军的。好吧,这个恩情我一定会报答的。”说完,伍子胥就下令撤兵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感恩图报”比喻别人给自己的恩惠要感激,并要想办法报答。

  35.各自为政

  战国时候的史书《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的公子归生听了楚国的意见,准备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带兵抵抗,两军在大棘这个地方安营扎寨,准备打仗。

  在大战来临之前,宋国的主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便杀羊犒(kào)劳众位将士。但是,他在犒劳将士的时候却忘了赏给他的车夫羊斟(zhyn)肉吃。羊斟因此怀恨在心,总想找个机会报复华元。

  到了作战的时候,羊斟心里想:平时你不把我放在心上,今天我就让你看看我的厉害。他正想着,华元来找他驾车了。羊斟不声不响地把车准备好,叫华元上车。华元上了车,走到半路的时候,羊斟便对华元说:“前些天犒劳将士,分羊肉的事由你做主;今天我驾车,那么往哪里走,则由我做主了。”(原文是:“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说着,便快马扬鞭,把华元的战车径直赶到郑军的阵地上去了,华元稀里糊涂地就成了郑军的俘虏。

  后来人们把羊斟的话概括为“各自为政”,用来表示按照个人的主张办事,不顾及整体,也不与别人协作。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

  36.恭敬不如从命

  很久以前,有一个刚过门的新媳妇。虽然她贤惠勤劳,但是公公婆婆总是看她不顺眼,不满意她的所作所为。

  有一年的冬天,婆婆突然要这个儿媳妇给她做笋汤喝。儿媳妇一边答应着一边就给婆婆做,一会儿工夫就给婆婆做好了,并送到了饭桌上。另一个儿媳对此感到十分奇怪,问她说:“现在是寒冬腊月,哪来的嫩笋啊?”这个媳妇说:“我先答应着,以恭敬顺从来避免婆婆的责骂罢了。确实没有地方能找到嫩笋啊,这是我很早以前就储藏好的笋。”不久,婆婆听到了这番话,觉得自己以前对这个儿媳妇确实太不公正了,于是就改变态度,开始对她怜爱有加。从此婆媳关系越来越好,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根据这个事,当地的人编了个顺口溜:“腊月煮笋羹,大人道便是;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后来,前两句被省略,后两句留下来,成了谚语,意思是说:对一个人表示恭敬,不如顺从他的意思;接受一个人的教训,不如顺从他的要求。

  再后来,“恭敬不如从命”就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与其态度谦恭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常用作表示接受对方款待或者馈(kuì)赠时的应酬(ch?u)语。

  37.苟延残喘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东郭先生骑着驴,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迷了路。他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又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着脖子哀求道:“先生不是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吗?现在赵简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让我早点躲进您的书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暂且延续下去吗?(原文是:‘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将来如果我有出头之日,先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东郭先生听了狼的这番话,心一软,就把狼藏进了书袋。

  等追捕狼的赵简子走远了,东郭先生才把狼放出来。这时,狼突然目露凶光,狡猾地说:“谢谢你救了我,不过我现在饿极了,你心肠这么好,就让我把你吃了吧。”说完就朝东郭先生扑了过去。正在这危急时刻,正好来了一个猎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苟延残喘”作为成语,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活。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38.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一天,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您派郭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表示反对。”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兴的神情。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郭宁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的身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按照郭文对国家的功劳,派做主官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的官职的。”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是去伺候太后的。”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跟每个人都说得清呢?”

  柳公权所引用的“瓜田李下”,出自一首题为《君子行》的古乐府:“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那意思就是说,当站在瓜田里面的时候,最好不要弯下身子去提鞋子;站在李子树下的时候,最好不要伸出手去整理头上的帽子。以此来避免偷瓜和李子的嫌疑。

  后来,人们常用“瓜田李下”来比喻容易使人产生嫌疑的地方。

  39.好逸恶劳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后来,人们就用“好逸恶劳”来形容某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逸,安逸;恶(wù),讨厌,憎恨。

  40.后来居上

  汲黯(àn)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担任主爵都尉——一个主管地方官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施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劈柴一样,越是后来的越放在上面啊!”(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他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但是意义却发生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41.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囫囵吞枣”作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

  42.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3.挥汗如雨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能言善辩,非常机智。

  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因为他是一个小矮个儿,所以楚国的门卫想戏弄他,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看到这种情况偏偏不进去,他说:“我听说,人有人门,狗有狗洞。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是到你们楚国来的,请问楚国是狗国吗?如果楚国不是狗国而是人国,我就应该从大门进去。”楚国的门卫无话可说,只好让他从大门进去。

  晏子见到了楚王,楚王想戏弄他,就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ai)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zhǒnɡ)而在,何为无人?”意思是说,齐国的临淄有三百多条街道,人多得张开衣袖就会使大地变成一片凉阴,挥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就像天上下大雨一样,一到街上就肩靠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你来当使者呢?”晏子严肃地回答说:“我们齐国派使者的原则是——按其好坏,各有所用。好的使者就派往好的国家,不好的使者就派往不好的国家。我是最不好的使者,就派到你们楚国来了。”楚王听了哭笑不得,也不敢再戏弄晏子了。

  后来,人们用“挥汗如雨”来形容天气太热,流汗很多;用“比肩继踵”表示人多,十分拥挤。踵,脚后跟。

  44.既往不咎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原文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不然,一旦话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就引用“既往不咎”表示过去做错了的事不再加以责备。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

  45.家喻户晓

  古代的一本名叫《烈女传》的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女子,人称梁姑,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跟她的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

  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干活去了,梁姑就在家独自照看着哥哥的一个儿子和她的两个孩子。当她在屋外的庭院里洗衣服的时候,屋里突然着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将三个小孩子堵在屋子里,情况十分危急。

  梁姑奋不顾身地冲进屋子里,想先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但是因为屋子里浓烟滚滚,根本分不清哪个孩子是自己的小侄儿,所以等她把孩子抱出来一看,却发现得救的是自己的儿子。这时候,火势越来越猛,再进去救孩子的话她自己都有生命危险。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捶胸大哭,心里想:这怎么得了啊!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自己的孩子却得救了,这样一来,家家户户不都会知道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吗?那么我以后将再也没有脸去面对我的哥哥和嫂嫂了啊!不行,即使冲进去被烧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儿救出来!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再一次冲进了已成火海的茅草屋,结果孩子没有被救出来,她自己也被烧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家喻户晓”来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都知道的意思。喻,明白;晓,知道。

  46.箭在弦上

  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的军阀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在河北的军阀袁绍手下,有一位掌管文书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陈琳。当时另一个军阀曹操的势力增长很快,对袁绍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袁绍就决定讨伐曹操。

  有一天,袁绍把陈琳找来,让他写一篇声讨曹操的战斗檄(xí)文。于是,陈琳就按照袁绍的意思起草了一篇名为《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在这篇文章里,陈琳不但历数了曹操本人的各种罪状,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辱骂了一番。

  曹操经常犯头痛病。这天,正犯病时,曹操看到了手下人送来的这篇檄文。由于文章写得生动精彩,曹操竟然越看越兴奋,连头也不疼了。虽然曹操对陈琳在文章中痛骂自己和自己的祖辈也非常气愤,但是他还是非常欣赏陈琳的才华,并为陈琳服务于袁绍感到惋惜。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陈琳归顺了曹操。有一天,曹操问陈琳:“当初你写檄文声讨我,只骂我一个人就行了,为什么连我的祖宗三代也骂呢?”陈琳说:“那时我在袁绍手下做事,他命令我写,我就写了。这就好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曹操理解陈琳当时的处境,就没有责罚他,以后也再没有提起这件事。

  后来,人们就用“箭在弦上”来比喻形势十分紧迫,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有时也与“不得不发”连用。

  47.江郎才尽

  南北朝的时候,河南考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文学家,名叫江淹。江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江淹读书十分用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诗文,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为“江郎”。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重用,当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条件的优裕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读书,他也越来越脱离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时候,文章不但没有写得更好,而且越来越退步。对此,人们有很多传说。

  有的说,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停靠在禅灵寺旁边的河里,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回过去借的一匹绸缎,江淹便从怀里拿出自己剩下的几尺绸缎还给了他。从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人们于是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江郎才尽”。

  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来比喻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领用完的意思。江,江淹;郎,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才,才思,才情;尽,空,完。

  48.骄兵必败

  汉朝时,军队经常在周边地区和匈奴国的军队发生战争。公元前68年,双方又发生了一次战争,汉军占领了车师国,匈奴于是派骑兵袭击车师国。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的皇帝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在群臣中有两种意见:将军赵充国主张攻打匈奴国,使他们不再骚扰车师国;而宰相魏相则不以为然,他对汉宣帝说:“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车师国再去攻打匈奴呢?况且我们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官吏需要治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在增多。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顿朝政,治理官吏,这才是大事。”接着,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后果:“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因为如果仗着国家强大、人民众多而出兵攻打别人,炫耀武力,这样的军队就是骄横的军队,而骄横的军队一定会灭亡的。(原文是:‘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我们汉朝的军队应该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军队,而不是骄横的军队啊!”汉宣帝认为魏丞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出兵去攻打匈奴。

  后来,人们便用“骄兵必败”来比喻自负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会打败仗。骄,骄横;兵,军队。

  49.骄奢淫逸

  春秋时代,卫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完,另一个小儿子名叫州吁。卫庄公非常宠爱州吁,因此州吁非常任性,生活放荡,只知道贪图享受、吃喝玩乐,到处惹是生非,专横霸道。但是卫庄公却任由他的宝贝儿子乱来,并不管教。

  卫庄公的大臣石碏(qua)担心州吁这样下去,长大以后不仅不会有所作为,而且对卫国的生死存亡也会产生很严重的消极影响。于是石碏便劝卫庄公说:“爱孩子,就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一定要让孩子走上正路。而骄横、奢侈、荒淫、安逸,就意味着要走上邪路了。(原文是:‘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可是卫庄公根本不听石碏的劝告,仍旧加倍地溺爱州吁。

  卫庄公死后,太子完继承了王位,史称卫桓公。然而卫桓公没有当上几天国君,州吁就把哥哥卫桓公杀死而自立为国君。卫国的大臣和人民对杀害国君的残暴行为非常愤怒,都认为州吁是一个毫无仁义道德的坏蛋。于是,大臣石碏暗地里联合陈国的国君把州吁给杀掉了。

  后来,人们引用“骄奢淫逸”作为成语,来形容放纵奢侈、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

  50.狡兔三窟

  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名叫冯谖(xuün)。有一次,孟尝君让冯谖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债。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你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邑后就和债民们说:“孟尝君不要你们还债了。”说完,冯谖当众把账单全部烧掉了,薛邑百姓为此非常感激孟尝君。冯谖回去,孟尝君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给我买什么东西了吗?”冯谖说:“我觉得你家什么都有,所以就自作主张给你把‘义’买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之职,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男女老幼都去迎接他,孟尝君这时才体会到冯谖为他买“义”的意义。可是冯谖却对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原文是‘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如今你才有一个洞,还不能放宽心啊。让我再替你开两个洞吧。”接着,冯谖到了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这个人非常能干,凡是接待他的诸侯,都能富国强兵。”魏王相信了,便把丞相的职务留给孟尝君。齐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用更隆重的礼节去请孟尝君再回去做宰相。冯谖这个时候才说:“现在三个洞都修好了,你可以放心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了。”

  后来,人们用“狡兔三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避免灾祸。现在多用于贬义。

  5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刘基气愤地责问道:“你为什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说:“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就靠这个过日子。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生不满意。你可知道,当今世上欺骗人的多着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间佩着兵符好像是保卫国家的武将,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打仗本领吗?那些头戴乌纱帽、神气十足的人,难道真是治国的人才吗?其实他们也没多大本领。人民的疾苦,他们根本就不管;官吏们胡作非为,他们也不制止。他们只顾自己吃饱了肚子,耗费国家的粮食和钱财,却不知道羞耻。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没有。”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回到家里后,他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

  后来,人们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为成语,比喻外表虽然很华丽,可是里面却已经一团糟了。

  52.井底之蛙

  有一只长期在井底生活的青蛙,有一天,它抬头看天的时候恰巧碰见一个路过井边的海鳖朋友。于是这只青蛙便得意地夸耀说:“朋友你好,我生活在这里快乐极了!出去时,我可以任意跳到井的栏杆上去;进来时,我就在洞里休息;我到水里时,水就挨着我的腋下,托着我的下巴;踩进泥泞里,泥就淹没了双脚。环视一下我周围的蝌蚪和螃蟹,都比不上我啊。况且我独占一个坑的水,这简直好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看呢?”

  海鳖想进去看看,可是井太小,它左脚还没进去,右脚就被卡住

出自论衡的成语 篇6

  出自易经的成语

  1否极泰来 2乱极必治3 防微杜渐4弟子舆尸5 物极必反 6易更三圣 7周流六虚 8何天之衢 9参伍错综 10革面洗心 11承乘比应12 类族辨物

  13朋友讲习14涤诮鹉灸15 两派六宗16 承筐圭羊 17治历明时 18舍尔灵龟 19制器尚象 20参天两地21丧牛于易 22官衙南向 23系于金木 24颐以养正

  乾坤交媾涣奔其杌羝羊触藩帝乙归妹革故鼎新 结绳而治诲淫诲盗弧矢之利幽独之贤威名相济 枯杨生秭南杭北尚取坎填离比类取象洗心退藏 原始要终晋角之躁陷必有丽载鬼一车枯杨生华 谋事在人谦谦君子随时变通童牛之牯惩忿窒欲 感而遂通雉飞矢亡遁世无闷箕子明夷隔八相生

  1.否 极 泰 来 :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2.乱 极 必 治 :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卦》。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

  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3.防 微 杜 渐 :“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4.弟 子 舆 尸 :“弟子舆尸”,语出《周易.师卦》九五爻辞。九五爻辞说:“长子帅师,弟子舆尸。”长子指九二之丈人,使帅师以征;弟子指三四之小人,用以监军,此必然取舆尸之败。因本卦六五君主过于阴柔,不知任将在审慎与专一,若任长子而使弟子参与其权,任君子而使小人参与其权,出师名义虽正,必有覆败之辱,故曰“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舆,在此指战 ;尸,指战死之人。舆尸,指用战车载尸而归,形容大败之状。

  5.物 极 必 反:“物极必反”,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现举剥封之象说明之。剥封上昆下,五阴又自下渐长,消剥在上之一阳,阴盛阳孤,势将尽剥,这就是“物极必反”之象。凡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都会定向它的反面,如病情发展到了极限,就会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出现假寒真热,假热真寒的症状;舆论造过了头,就会言过其实,文过饰非;遇事过于残暴,逼人大甚,就会引起反抗,这些都是物极必反的例证。

  6.易 更 三 圣:就是指伏羲画封,文王作势辞、文盲,孔于作家、象、系辞及易传。后来又有易为“四圣”之书,则加上周公作又辞。

  7.周 流 六 虚:语出《周易.系辞下传.七章》。六虚,指封六位,六位无固定之物,如虚的空套于;周流,指阴阳刚柔,往来变化于爻位之中。《易例》说:“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矣。天地,有乾坤之象也;设立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指日月),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8.何 天 之 衢:语出《周易.大畜》上九又辞.上九又辞说:“何天之衢,亨。”何音荷,有担负、肩姚之义;衡,指四通八达之道,天衢喻朝政大事。因上九大畜大道已成,往日乾阳不可上进。现在可以上进了,往日贤才不得用,现在贤路大开,可以得用了。君子才德充实,又得大有作为之时,故象辞曰“何天之衡,道大行也。”

  9.参 伍 错 综:参,指用参天之法,即取奇数一、三、五;参伍,即取一、五之数而三之,以为十五之数。错,指洛书之图皆三三纵横,可以罗络而数,其数皆十五,这就是错;综,会三个五以为十五,而又三其十五以为四十五,这就是综。《易原》说:“若其错综所及,功用不胜其广矣。??推一五而三之以为十五,十五已见,又从而三之,则夫始而象变五矣,已而为参两之九六也,已又为七八之六子也,则八纯卦已成,而六十四卦者悉有其象矣。

  10.革 面 洗 心:见《周易?革卦》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小人,在此指百姓;革面,言百姓旧日屈从于暴政,面从而心不从,今则革除其表面之假意屈人,而真正心悦诚服,拥护新政,故日“革面洗心”,也就是顺以从君意。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11.承 乘 比 应:讲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承,在六爻顺序中,凡阴爻对上一爻的阳爻关系,称为承。如井卦,初六爻承九二爻,**爻承九五爻等。乘,当阳爻在上时,阴爻对阳爻称为乘。如泰卦,**乘九三等。比,指阴爻与阳爻的相邻关系。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都呈比的关系。如观卦,**比九五等。应,指六爻中,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之间的呼应关系。如否卦,初六应九四,六二应九五,六三应上九等。

  12.类 族 辨 物:语出《周易?同人》卦辞。卦辞说:“象日: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言天生万物,各类殊分,此法乾天之无私,于殊分之族中,而类聚其所同,这就是“异中求同”的方法。辨物,言火之所及,凡物必照,此法离火之普照,而辨析其义,这就是“同中求异”的方法。来知德说:“类族者,于其族而类之;辨物者,于其物而辨之。如是刚同轨同轮,道德可一,风俗可同,亦如天与火不同而同矣。”

  15.两 派 六 宗: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一为太 L遗法,二为京房、焦赣论机祥,三为陈持、邵雍穷造化,四为王粥黜象数,五为胡援、程颐阐儒理(实际应为程、宋),六为李光地、杨万里参史实。《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说:“《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人于机样,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为胡援、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为李光地、杨万里,又参证史实,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源六宗,已互相攻驳。”

  16.承 筐 圭 羊:语出《周易?归妹》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女承筐无实,士圭羊无血,无攸利。”本卦上震下兑,兑为女,震为士。古者新婚夫妇祭祀,女妇提竹筐以采苹蘩之类,男子宰羊而盛于鼎俎,若筐中空空无物,屠羊无血,空筐死羊,意味着夫妇之礼不成,故日“无攸利”。

  17.治 历 明 时:语出《周易.革卦》。如说:“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中有之”,指水火不能相容,即自然界相互革命之象。“治历明时”,指治世的大从君子,取象于历法,因时而革。如昼夜不同为一日之革,晦朔不同为一月之革,分至不同为一季之革,四时不同为一年之革等。但古代帝王,改朝换代,必须改历,这亦取“治历明时”之义。《周易玩辞》说:“凡改世者必治历,改岁者亦必治历,治一世之历者,可以明三正、五运之相革,治一岁之历者,可以明十二岁、六十甲子之相革。”

  18.舍 尔 灵 龟:语出《周易.颐卦》初九爻辞。本卦上艮下震,上下皆为阳爻,中为阴爻,大象为离,有灵龟之象。阳刚之爻,本以能养人为贵,但其位卑,无养人之功,有待正应之四以养之,故日“舍尔灵龟”。

  20.参 天 两 地:古人以五行数为基数,按奇阳偶阴的原则,所以“参天”则用天数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两地”则用地数的二、四而成其为六。推之则不仅乾阳用九,坤阴用六,举凡阳爻皆用九,阴爻皆用六,故日“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以应周天三百六十度。《易原》说:“参天云者,并天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也,阳主进九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阳进而极也,故圣从画奇以象乎天,而名其爻为九,命其卦为乾也。两地云者,并地之二、四而成其为六也,阴主减六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阴退而极者也,故圣人画耦以象乎地,而名其爻为六,命其卦为坤也,此其倚数以成九六之初也,??则卦数在易,无有不生乎天地五初之数者也”。

  21.丧 牛 于 易:语出《周易?旅卦》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因本卦上九当羁旅穷极之时,在上而过于高亢,故无守卫之人,而丧牛于田边之地,造成了欲行无资的境地,祸生于所忽而不自觉,故日“终莫之闻也。”

  22.官 衙 南 向:从历史上的帝王宫室,到府县衙门,都一律南向。如北京的天安门和各省、市、县的衙门,都是南向的,所以有“小小衙门向南开”之俚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起源于盖天派的古天文,南向以立圭表测日影,或南向立竿见影以测晷景。南向有方向为正,目标光明和纪念南向测日影所取得的伟大发现,因为前人在古天文的观测中,发现了一整套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由此可见官衙南向的意义了。

  23.系 于 金 木:语出《周易.女后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系于金木尼,贞吉。”其象辞又说:“系于金木尼,柔道迁也。”女后者,遇也,女后卦初六,一阴始生,当遇之时,阴不当遇乎阳,宜静自守则吉,故有“系于金木尼(音痴),贞吉”之象。木尼在车下,可以制止车轮不动,金木尼指其坚固,本卦上乾下巽,乾为金,所以有此象。

  革故鼎新

  答:“革故鼎新”,语出《周易?杂卦传》。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鼎卦上离下巽,巽为木,离为火,木上燃火,有烹饪之象。《释文》说:“烹,煮也;饪,熟也。”即以火烧鼎,变生物为熟物,这就有“革故鼎新”之义。后来引伸到社会上,以革除旧政,建立新政,拆去旧房,建成新房之象,称为革故鼎新。

  制器尚象

  答:“制器尚象”,也就是观象制器,这应该说就是中国古代对科技发明所用的辞语,但学者在探讨时有不同意见,这里引顾颉刚和胡适的一场辩论:顾颉刚认为:《系辞传》把制器都归于圣人看了卦象而制作的,这不合逻辑。这等于把一切文明都归于易卦,而易卦又归于圣人所画,圣人由卦形而悟出新器具,这是莫须有的事。造船一定是看了木头浮在水面而想起的,不是看了涣卦的结果。胡适认为:观象制器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号,见物而起意象,触类而长之。若不依据历史上器物发明的程序,乃责数千年前的人见了火上水下的卦象何以不发明汽船,这是违背历史发展程序的。瓦特见水壶盖冲动,乃想到蒸气之力,这就是观象制器,牛顿见苹果落地,乃想到万有引力,这也是观象制器,同样是有象而后制器。

  类族辨物

  答:“类族辨物”,语出《周易?同人》卦辞。卦辞说:“象日: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言天生万物,各类殊分,此法乾天之无私,于殊分之族中,而类聚其所同,这就是“异中求同”的方法。辨物,言火之所及,凡物必照,此法离火之普照,而辨析其义,这就是“同中求异”的方法。来知德说:“类族者,于其族而类之;辨物者,于其物而辨之。如是刚同轨同轮,道德可一,风俗可同,亦如天与火不同而同矣。”

  制器尚象

  答:“制器尚象”,也就是观象制器,这应该说就是中国古代对科技发明所用的辞语,但学者在探讨时有不同意见,这里引顾颉刚和胡适的一场辩论:

  顾颉刚认为:《系辞传》把制器都归于圣人看了卦象而制作的,这不合逻辑。这等于把一切文明都归于易卦,而易卦又归于圣人所画,圣人由卦形而悟出新器具,这是莫须有的事。造船一定是看了木头浮在水面而想起的,不是看了涣卦的结果。

  胡适认为:观象制器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号,见物而起意象,触类而长之。若不依据历史上器物发明的程序,乃责数千年前的人见了火上水下的卦象何以不发明汽船,这是违背历史发展程序的。瓦特见水壶盖冲动,乃想到蒸气之力,这就是观象制器,牛顿见苹果落地,乃想到万有引力,这也是观象制器,同样是有象而后制器。

  帝乙归妹

“帝乙归妹”,语出《周易-归妹》六五爻辞。因本卦六五柔中居尊,有德而贵

  上应九二,故以帝乙归妹为喻。帝乙,指始制帝女下嫁之礼的人;归,出嫁;妹:帝女,即以帝王之礼出嫁帝女,这是既地位尊贵,而又很有德行之象。

  羝羊触藩

  答:“羝羊触藩”,语出《周易.大壮》九三爻辞。九三爻辞说:“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本卦上震下乾,中爻为兑有羊象,震为木有藩象,藩指藩篱,罔言冒昧而进,羸为瘦为病。九三当乾体之终,交震动之际,有阳刚冒进之象。但小人用壮,多以血气之强,轻率妄进以取困,如羊之以角触其藩篱,角反出其藩篱外,易去而难反,不能用其力,是角之壮者,反为藩篱所困,故得贞厉。此恃壮反得厉,乃戒君子勿学小人用壮,而当以义理为勇,不能冒进以取困,着就是羝羊触藩之义。

  涣奔其杌

  答:“涣奔其杌”,语出《周易.涣卦》九二爻卦。九二爻卦说:“涣奔其杌,悔亡。”本卦上巽下兑,中爻坎互震,为足为动,有奔象;中爻震木,应爻巽木,有杌(音侮)象。杌,木凳。比喻天下人心涣散之时,二居坎陷之中,本有险难不足以济涣,但能脱险出奔,以应九五中正之君,则悔可亡而愿可遂,不仅有脱险就杌之安,而且可遂其济涣之志愿。

  乾坤交媾

  答:“乾坤交媾”,见泰卦。泰卦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只有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才能乾坤交媾,交媾则上下气机通泰,故万物化生,这就是泰之象。地天泰则上下通,国运泰则民安乐,这都取乾坤交媾之象。

  威名相济

  答:“威名相济”义出《周易.噬嗑》卦。本卦上离下震,其卦上下两阳而中虚象口,只九四一阳间于其中,乃象腮中有物,所以必咬而后合。引申到人事上,天下事有强梗谗邪参于其中,则须纯之以法乃能除之,所以全卦以治狱之事为喻,治狱则提出“威名相济”一词。上离为电,下震为雷,用刑狱治化,若明不如电则不能察秋毫,动不如雷之威则不能当机立断,电耀雷震,一切是非曲直,无不使之光明昭著,这就是威名相济之义。

  幽独之贤

  答:“幽独之贤”,语出《周易履卦》九二爻辞。九二爻辞说:“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因本爻以刚居柔而处中,有坦途之象。九二在下,与九五不相应,有幽独之象,而幽独之贤,多惊世骇俗,索引行怪。此种幽独之贤,必坦率恬静,不受外界干扰,才能得到好结果,故曰惟贞乃吉。

  弧矢之利

《周易.睽卦》上九说:“睽弧,??先张之弧,后说之弧。”睽卦上离下兑,有火炎上而水润下,二体相违,睽为弓矢,弧指弓。“弧矢之利”,取弧矢相反相成,以武力推翻暴政,巩固新政,救民于水火之中,这就是的弧矢之利意思。

  诲淫诲盗

  答:“诲淫诲盗”,语出〈周易.系辞传〉释“解卦六三爻辞”。爻辞说:“负且乘,致寇至。”有人问孔子说,研究易经的人,能知道强盗会来袭击吗?孔子即举本卦辞为例,说明其理。孔子指出:“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漫下暴,盗思伐之矣。漫藏海盗,治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诲淫诲盗”,是说如有珍贵之物而漫不经心,保存于不妥当的地方,这等于教人家老盗窃;妆饰妖艳,态度轻浮,这等于教人家来玷辱。前者将了诲盗,后者讲了诲淫,诲,有教诲、招惹之意。这都说明“负且乘”是一个不正常的行为,必然导致“致寇至”的结果。

  结绳而治

  答:“结绳而治”,语出〈周易.系辞传〉。如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央”。结绳,以结绳两头,其结的形式大小相同,然后从中割断,长短相等,各持其一,以为他日对验的证据。在上者,亦本此结绳为信之俗,以判断其欺伪和真理来治理之,故取央卦,央,有以刚决柔,以君子决小人之象。

  洗心退藏

  问:“洗心退藏”?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答:“洗心退藏”,语出《周易.辞传》。洗心,就是清心之意,心中无一毫私意;退藏,即不仅无一毫私意,亦不产生任何欲念。来知德说:“洗心者,心之本然,圣人之心无一毫私欲,如江汉以濯之矣。??退藏于密者,此心未发也。”

  比类取象

  问:何谓“比类取象”?

  答:“比类取象”,是易学五行学说的一个重大研究方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无形的项目之中,借以阐述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病理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这种事物属性的归纳方法,称为比类取象。

  取坎填离

  问:何谓“取坎填离”?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答:坎离两卦,是由乾坤两卦中间一爻呼唤位置而变成的。炼丹家认为。人成胎儿后,即由先天八卦的乾坤相对变为后天八卦的坎离相对,则形成火上水下的未济局面,但如果通过练功,则可返还本原的先天八卦图形,使水上火下,坎离既济,达到心肾之气相交的局面,就可以延年益寿。

  南杭北尚

  问:何谓“南杭北尚”?

  答:“南杭北尚”,即指南方的杭辛斋,北方的尚秉和,这是近代两位杰出的易学家。他们都有专著和自己独特学术观点和创造性的见解,所以获此美称。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枯杨生秭

  问:何谓“枯杨生秭”?

  答:“枯杨生秭”,语出《周易.大过》九二爻辞。大过,下巽上兑,巽为木,兑为泽,有巽木为杨生于泽下之象。但木过老,故曰枯杨;秭,指根之荣茂于下者,以喻下卦巽错震,为长男,有老夫之象,应爻兑,为少女,有女妻之象。由此可见,本爻“枯杨生秭”是指古老的杨树又从根上发出了嫩芽,老头子又娶了一个小媳妇,这是老阳合少阴,可以遂其生育之功能;但阳盛而老,阴弱而小,双方虽然匹配,却很不协调,故一方面说“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一方面又说“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枯杨生华

  问:何谓“枯杨生华”?

  答:“枯杨生华”,语出《周易.大过》九五爻辞。因本卦兑错艮,为少男,有士夫象,指未婚少男;应爻巽,指上六,为长女,有老妇之象,指已嫁而老者。杨指杨树,华同花,有花生于枯杨之上,不会结子,无益于杨树。如小伙子与老太婆结婚,这是少阳合老阴,这种匹配虽然象枯树开花,但也只能新鲜一时,长久不了,只是勉强凑合而已。假设一个机构,不是选贤任能,而是冗员充斥,勉强凑合,必然不能把事办好,故曰“老妇得其士夫,??亦可丑也。”

  载鬼一车

  问:请解释一下“载鬼一车”。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答:“载鬼一车”,语出《周易.睽卦》上九爻辞。睽卦上离下兑。离错坎。坎为隐伏,为舆,隐伏为鬼,舆为车,故有载鬼一车之象。睽卦火炎上而泽润下,二体相违,人鬼殊途,亦是睽的意思,故以载鬼一车相喻。

  陷必有丽

  问:何谓“陷必有丽”?

  答:“陷必有丽”,语出《周易.序卦传》。《序卦传》说:“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坎水中实而暗,离火中虚而明,有暗必有明,有夜必有昼,陷于险难,必有所附丽,度过艰难,便是光明,由此可见,陷必有丽就是祸福相依的道理。

  晋角之躁

  问:何谓“晋角之躁”?

  答:“晋角之躁”,语出《周易.晋卦》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晋角其,维用伐邑,利吉无咎,贞吝。”角,刚而居上;伐,此作治理;邑,私有领地。上九刚劲之极,前无所进,若刚以上进,必有悔吝之事,所以虽有光被天下之才,亦不敢躁动,只好去智力自己私邑了。来知德说:“前无所进,不能成康侯光明之业,反系恋其私以伐邑,虽邑所当伐,其事固贞,亦可羞矣。

  原始要终

  问:何谓:“原始要终”?

  答:,语出《周易.系辞传》。如说:“原始要终,以为质也。”画卦之法,必始于初爻,终于上爻,然后成一卦之体,质,即指卦体。来知德说:“初者,卦之始,原其始,则二三在其中矣;上者,卦之终,要其终,则四五在其中矣。卦必原始要终以为体,故文王之辞,亦必原始要终以为辞,如屯曰元亨利贞,蒙曰童蒙求我,皆合其始终二体言之也。”后来则发展成为研究事物的始终学说。

  谋事在人8hT风水命理周易六爻奇门玄学入门资料网-弘易堂旗下网站-周易免费资料网

  问:何谓“谋事在人”?

  答:虽然古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关键还是在人。易学论天(包括天地),主要是讲自然界的规律,易学论人,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与其事物不一样,他有复杂的思维能力,他有智慧,所以只有人才能与天、地配成三才。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效法自然规律,所谓要“推天道以明人事”。如谦卦有“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是教人效法天道,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好的品性。旅卦说:“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这是教人效法,谨严礼仪法度,正大光明,治理好国家。由于天人之间有共通规律,所以人道可以效法天道,如人的道德行为,生活习俗,以至于社会制度,治国方法,用兵原则等等,都可以效法天道,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但八卦在效法天道的同时,大量论述的是人谋之事,讲人的地位和作用,讲人的成就,讲人的努力,即所谓谋事在人。人的努力表现在几方面:第一,乾卦强带哦“自强不息”。第二,系辞还强调“穷神知化”。第三,系辞还指出“裁成相辅”。即言要有所作为,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与天地协调;又要在遵循固有的基础上,加以辅助、节制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要求。当然,卦辞、爻辞只体现了他们对事物判断的可能性,每一卦辞和爻辞都不把问题表示得绝对,都是大概如此。必须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即要触类引申,举一反三,善于联想,善于归纳出原因,以便于去改变环境,趋吉避凶,这就是谋事在人。

  谦谦君子

  问:何谓“谦谦君子”?

  答:“谦谦君子”,语出《周易.谦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初六,以柔处下,有谦而又谦之象;君子如能效法此德,则称“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就是老子“卑弱以自持”的意思,平时自养谦德,居柔而处下,则愈无人能超越他,若当危难之时,若非深自屈折,则不足以济险难。由此可见,自觉修养谦虚之德的重大意义。

  随时变通

  问:何谓“随时变通”?

  答:“随时变通”,语出《周易.随卦》卦辞。卦辞说:“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顺时以动,人必随之,动皆走正道,故上下悦从,这说明大亨通,也会发生错误,要“大亨通无咎”,则必准之于理,随时变通。理在于上之随下,则随其下;理在于下之随上,则随其上;理在于泰,则随其时之泰;理在于否,则随其时之否,总之,要随其时之所宜而变通。

  童牛之牯

  问:何谓“童牛之牯”?

  答:“童牛之牯”,语出《周易.大畜》**爻辞。**变离有牛象,艮为少有童象,于小牛角上系以横木有牯象,因中爻变震有手持施于角之象。于小牛角上系一横木,使无法以角顶人,逐渐改变其习性。借喻当禁止为恶于未行之先,防患未然,安分自养,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故爻辞赞其结果有元吉之象。

  惩忿窒欲

  问:何谓“惩忿窒欲”?

  答:“惩忿窒欲”,语出《周易.损卦》。本卦上艮下兑,艮为山,兑为泽,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此言君子观山之象以惩忿,因愤怒之发,气涌如山,易发难只,惩怒必如摧山,惩于今而杜绝于后;观泽之象以窒欲,欲之起甚微,不易觉察,如泽之使人沉溺,思想顾虑很多,故防欲当防止陷于沼泽之中,必遏止堵塞,使不再产生此种念头,这就是惩忿窒欲的意义。

  24.颐以养正:

  语出《周易.杂卦传》。养之道,以养人畜贤为正,就颐卦六爻言之,下震动,多言求人之养,求人之养者多不正,故多凶;上艮止,多言养人,养人者多得正,故多吉。吴慎说:“养之为道,以养人为公,养己为私。自养之道,以养德为大,养体为小。”这些都讲的是颐以养正之理。

  感而遂通

  问:何谓“感而遂通”?

  答:“感而遂通”,语出《周易.咸卦》。咸,就是感的意思,何以能“感而遂通”呢?因本卦上兑下艮,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因男女相感,莫若少者,所以感而遂通。咸有感义,何以不曰感而曰咸,古人认为,咸字去掉感下面的心,以有心之感多出自私意,只有无心之感,才感之至公,才能感而遂通。

  雉飞矢亡

  问:何谓“雉飞矢亡”?

  答:“雉飞矢亡”,语出《周易.旅卦》六五爻辞。六五爻辞说:“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因六五阴柔,当旅之时,故有射雉而“雉飞矢亡”之象。如果能依赖上下二刚爻,则文明得中,就可始凶而终得誉命之吉。本卦上离下坎,离为雉,错坎为矢,变乾为一,故有雉飞矢亡之断。

  遁世无闷

  问:何谓“遁世无闷”?

  答:“遁世无闷”,语出《周易.遁卦》。遁有退避而去的意思,从人事上说,就是急流勇退,以避祸之义。因本卦上乾下艮,有二阴从下增长,阳当退避之象,若人们在此特定的环境下,则当审时度势,毅然隐退,如此则身虽隐退,而功与名反得以保存,所谓身虽遁而道亨,故心情舒畅而无遗憾。若眷恋禄位,苟且留连,必然遭祸,故曰遁世无闷。

  箕子明夷

  问:何谓“箕子明夷”?

  答:“箕子明夷”,语出《周易.明夷》六五爻辞。本卦坤上离下,坤为地,离为日,日在地下,光明当然受到损伤,夷,伤也,明夷,就是光明受到损伤的意思。箕子明夷箕子接近至昏之君殷纣,无法逃避,只好把自己的一切聪明才智藏起来,佯狂以自晦其明,这样才免去了杀身之祸。殷纣覆灭后,武王访箕子,箕子才再度显其才智,授以《洪范.九畴》,这好象晚上太阳被地球遮掩,把光明藏起来,以保证天在东方得以再显光明之象一样,故曰箕子明夷。

  隔八相生

  问:何谓“隔八相生”?

  答:“隔八相生”,是古人从律数大小次序中发现的最谐和音的方法。律数大小次序的排列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将黄钟从十二宫子位起排成圆图,则谐和音的位置都在第八位上。如黄钟的谐和音为林钟,从黄钟、大吕的次序数,则恰在第八位。依次,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声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仲吕又生黄钟,皆相隔八位(见《易学图解》图49 所示)。

  篾首酱翁

  问:何谓“篾首酱翁”?

  答:“篾首酱翁”,乃宋儒程子之逸闻。《易图明辩》说:“程颐之父向,尝守广汉,颐与兄灏皆随侍游成都,见治篾桶者,挟册就视之,则易也。欲拟议致诘,而篾者先曰,若尝学此乎,因指未济男之穷以发问,二程逊而问之,则曰:三阳皆失位,兄弟焕然有所省,翌日再过之则去矣。其后袁滋入洛问易于颐,颐曰:易学在蜀耳,盍往求之。滋入蜀访问,久无所遇,已而见卖酱薛翁于眉、邛间,与语,大有所得。??篾首酱翁,皆蜀之隐君子也。”这段记载,已清楚说明篾首酱翁的由来,学者可不解自明了。

  辨物居方

  问:何谓“辨物居方”?

  答:“辨物居方”,语出《周易.未济》卦辞。卦辞说:“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本卦离上坎下,水火不能相交,则未能发挥济物之功,君子观此象以慎辨物居方。辨物必如火之明,居方必如水之聚,辨物使物以群分,因水火各异,故于异中求同;居方使方以类聚,因水火各居相对之位,故又当同中求异,如此则物以群分,分定不乱,虽未济而成既济矣。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