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通用4篇)
【前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本文是会员“gu1328”整理的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共4篇),供大家阅读。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开一代风气的教育家之一,中外敬仰。近日略览了《蔡元培教育文选》,对这位可敬的先生又深了许多了解,他并不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很多教育言论却很是些实在的东西。对比我们的小学教育,现在的小学教育在“宏”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在的许多小孩兴趣很广泛,并不局限于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甚至
在某一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这就进而先生所说的“约”的地步。“深”是学生后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时间毕竟有限,在那些方面的研究并不会很深,在中学、大学、甚至在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如何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便是自己能否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而“美”,是总领这一切的灵魂。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而我们可以把他们往这方面引导,这也和我们的德育相联系的。
另外蔡元培先生力倡“尚自然、展个性”。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梏、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指出“守成法”与“尚自然”、“求划一”与“展个性”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为此,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摈弃注人式教学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的确证。
鉴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那么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所有个人的独特主体性的正常健康发展或自由发展,会给人类集体的发展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提供最丰富生动的动力和源泉,在每个人的这种发展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的人生将会获得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当自由的权力成为每个个体的实际权力(特别是思想的自由),自由才不会是空洞的概念。一个社会只有以个人为本位、为目的,为每个个体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尽可能地提供最佳条件,这个社会才能在整体上大踏步地前进。
先生的素质教育思想也在教育史上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蔡元培认为:人天生具有修养德性、吸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发展至善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经过教育。
蔡元培的教育贡献
民国的教育开始于1912年,学贯中西的老同盟会员蔡元培先生担任第一任教育总长。
蔡元培在辛亥革命前就坚决反对清朝政府“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项民国教育宗旨,简称五育并举。具体表述为(1)军国民教育即体育,既是强兵富国的需要,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须的。(2)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有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包括树艺、烹好、裁缝、金工、木工、土工等实用技术)、手工等。他认为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完足人格之本。(4)世界观的教育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个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下,然而,他要求人们遵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的思想,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解放作用。(5)美育可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其后不久,蔡元培因追随国民党反对袁世凯而辞职。
从1912年中山先生辞去大总统,到1927年北伐成功前,属民国北洋政府时代,军阀混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城头变幻大王旗”。
1927年北伐成功,东北易帜,南京蒋系政权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军政时代变为训政时代,民国教育步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蔡元培先生再度执掌民国教育,他提出如重视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极力推行法国教育行政体系中的划区管理体制——大学区制,通俗地说,就是不需要教育部厅的领导,以大学为主体划区,主导教育。并在北京,江浙试行。那时中国刚刚摆脱封建统治,蔡元培的这种方案显然是超前了。虽蔡元培亲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极力推行,但不久宣告失败。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主张“沟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学问的专家实行民主治校”等等,至今对于我们办好大学,仍有一定现实意义。他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集中了许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旧学深沉的学者,如黄侃、刘师培、黄节、辜鸿铭、崔适、陈汉章等。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毛主席在唁电中称颂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在赠送的挽联中写道:“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是全国人民对一代宗师蔡元培崇高、公正和客观的历史评价。
蔡元培名言
1、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之人生观。
2、对于学生的希望:
一、自己尊重自己。
二、化孤独为共同。
三、对自己学问能力的切实了解。
四、有计划的运动。
3、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4、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
5、“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6、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遵义相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现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7、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8、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9、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10、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11、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12、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
(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13、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14、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
15、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16、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7、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
18、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19、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美以普通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
20、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一篇题为《世上已无蔡元培》的教育随笔读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振奋!
虽然这算得上是一篇不折不扣殇文!
但,我读出了痛快,读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痛快!
这篇文章,如一把手术尖刀,直击脓疮,落刀之处,脓血与腐肉尽现,看着解恨!
文人就应当这样,笔触大胆、不兜圈子,世上已无蔡元培读后感,读后感《世上已无蔡元培读后感》。
《人民教育》的编辑余慧娟在一篇文章中兜了半天的圈子,最后弱弱地说:“教育改革已经走到了临界,再改,就不再是教育上的问题。
当大家都不再刻意回避问题的时候,问题的解决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