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2023-06-21 10:14:30综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以下是网友“annamidaolu”收集的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共6篇),供大家参阅。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模版] 篇1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9-08 【生效日期】2005-09-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

  一、概述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为乙类传染病。许多种类的哺乳动物都与狂犬病的传播有关,犬是发展中国家人狂犬病最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播宿主。人感染狂犬病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感染狂犬病毒的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的咬伤、挠抓、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而感染。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经神经末梢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病死率100%。

  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据1999年世界狂犬病调查报告,145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45个无狂犬病报告。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病死数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1996年全国报告狂犬病发病数曾一度较低,为159例,而2004年全国狂犬病报告发病数上升至2660例,与2003年同期相比上升%。2004年狂犬病死亡人数占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死亡构成的%。我国的广西、湖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和贵州等省份近年来疫情持续上升,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建立全国狂犬病监测系统,在狂犬病多发地区开展监测,分析狂犬病流行因素、掌握狂犬病的疫情特点与流行趋势,对于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监测目的(一)掌握我国狂犬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分析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了解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现状,评价预防处置效果,为进一步规范暴露后预防处置提供依据。

  三、监测定义

(一)病例定义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三项指标确定病例的定义。

  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史。

  2、临床症状

(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3、实验室检测

(1)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或脑脊液涂片、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抗狂犬病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2)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角膜或皮肤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或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

  4、病例分类

(1)狂犬病疑似病例:指各级医疗单位临床医生上报的具有狂犬病临床表现,而难以确诊为狂犬病的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加上临床表现的任意一条。

(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上实验室检测的任意一条。

(二)狂犬病暴露者定义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

  四、监测内容

(一)全国常规监测

  1.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2.病例个案调查

  县级疾控中心接到狂犬病例报告后,应及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见《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

(二)监测点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原则

(1)在近五年疫情持续高发的省,选取高发县区作为国家级监测点;

(2)监测点具有一定的狂犬病防制工作基础,能够承担并完成监测任务;

(3)监测点的确定:在近年来疫情持续高发的广西、湖南、安徽、贵州4省,选择高发地市或县区作为国家监测点。

  2.监测内容

(1)常规疫情监测

① 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同全国常规监测。

② 病例个案调查

  监测点所在的县级疾控中心接到狂犬病病例报告后,应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

(2)实验室监测

①标本采集、保存和送检:严格按照《狂犬病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见附件1)要求,采集监测点报告的所有临床诊断病例的唾液、脑脊液、尿液、鼻咽洗液、皮肤组织或病死者脑组织等标本,送至省级疾控中心进行检测(送检表见附表2《狂犬病人标本送检登记表》)。

②标本检测:省级疾控中心负责本省监测点标本的实验室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特异性核酸,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对病毒抗原和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测序和分析。详细操作过程见《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附件2)。

③结果鉴定:各省疾控中心将核酸测序和分析结果上报至国家疾控中心进行鉴定和分析。

④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汇总、反馈:省疾控中心每季度末将本季度检测结果汇总并反馈到各监测点,国家疾控中心接到标本后一个月之内将鉴定结果向各省反馈。

(3)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监测

  各监测点选择1所县区级疾控中心预防门诊、1所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和1所高发乡的卫生院进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监测,由诊治大夫负责填写《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附表4),收集前来就诊的所有狂犬病暴露者的预防处置相关信息。

(4)宿主动物监测

  监测点所在地的疾控中心通过当地畜牧、兽医、公安等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所辖地区的犬等宿主动物情况,包括犬和其它有关动物的数量、种类和免疫覆盖等情况(调查表见附表5)。在可能情况下,对犬及其他宿主动物进行带毒情况调查。

  五、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数据收集

  1.狂犬病疫情法定报告信息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对狂犬病病例进行报告。

  2.狂犬病病例个案信息

  县级疾控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收集狂犬病病例个案信息,于每月10日以前将上月所有个案调查表录入狂犬病监测数据库,并上报省级疾控中心。省级疾控中心每月20日前将本省上月的狂犬病监测数据上报中国疾控中心。

  3.狂犬病实验室监测信息

  省级疾控中心负责收集、汇总辖区内狂犬病实验室检测结果,每季度末将本季度的结果录入狂犬病监测数据库,上报中国疾控中心。

  4.狂犬病暴露者门诊汇总数据

  监测点所在的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收集辖区内狂犬病门诊的《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附表4),于每月10日前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录入狂犬病监测数据库,报告上级疾控中心。

  5.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数据

  监测点所在的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收集辖区内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基本情况,每年1月15日将上年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表》(附表5)的内容录入狂犬病监测数据库,并将数据报告上级疾控中心,各省疾控中心负责收集省内所有狂犬病监测点的数据,并于每年2月15日前上报上年监测数据。

(二)数据质量控制

  1.方法和标准的统一

(1)各项调查内容均使用统一调查表和调查方法;

(2)使用指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进行标本检测。

  2.数据库建立的质量控制

(1)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录入数据;

(2)通过设计计算机软件来识辨调查表逻辑错误,减少录入错误;

(3)通过人工抽查核对,发现非逻辑错误。

(三)资料分析

  各级疾控中心每季度、每年对狂犬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也可根据需要不定期地进行分析。

  1.病例的三间分布

  从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分析狂犬病的发病死亡特点。

  2.病例的暴露情况分析

  对致伤动物的种类、病例的伤口状况、预防处置情况等进行分析。

  3.暴露人群治疗处置情况分析

  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特点,以及伤口处理、预防接种等情况进行分析。

  4.狂犬病宿主动物分析

  对监测点狂犬病宿主动物的数量、密度、免疫情况以及不同伤人动物的情况进行分析。

  5.狂犬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分析狂犬病病原学及其遗传变异情况。

  6.流行因素分析

  综合监测结果及当地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对狂犬病的流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四)信息交流和反馈

  各级疾控中心应由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定期将有关监测报告、统计分析和季度、总结以E-Mail、传真或信函的形式报上级疾控部门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级疾控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分析结果进行反馈(以文件、信函、督导等方式)。

  各监测点应定期将监测结果向邻近的地区及相关部门(如畜牧兽医部门)进行通报。

  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部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狂犬病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狂犬病监测工作,并提供所需的监测经费,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组织监测方案的起草、论证和完善,为全国狂犬病监测提供技术指导。

(2)组织对全国各省级疾控中心和国家级监测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3)负责全国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反馈。

(4)负责狂犬病诊断试剂的标准化及各级网络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5)负责各省分离的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鉴定工作。

(6)负责组织专家定期对全国狂犬病监测系统进行督导、评价。

(7)每年组织召开全国狂犬病监测工作总结研讨会。

  2.省级疾控中心

(1)根据全国监测方案,起草本省的监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有效组织实施本省的常规监测工作。

(3)组织对市级疾控中心和国家级监测点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4)定期收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反馈。

(5)定期对本省的监测工作进行督导与评价。

(6)每年对本省狂犬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

  3.市级疾控中心

(1)有效组织实施本市的常规监测工作。

(2)指导本市国家级监测点的监测工作。

(3)定期收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反馈。

(4)定期对本市的监测工作进行督导、质量控制与评价。

(5)每年对本市狂犬病监测系统进行工作总结。

  4.县级疾控中心

(1)根据全国监测方案和省级的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遂项落实各项监测工作。

(2)接受上级疾控中心技术的培训与指导,规范各项监测工作。

(3)安排专人定期收集、整理、汇总和上报监测数据。

(4)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价。

(5)每年对本地狂犬病监测工作进行工作总结。

(三)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狂犬病病例的发现及报告工作,协助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对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知识的培训。

  七、保障工作

(一)组织保障

  1.狂犬病监测应纳入当地疾控中心日常工作。

  2.各级疾控中心应明确一名业务领导负责监测工作。

  3.承担监测任务的各级疾控中心应指定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实施监测工作。

  4.参加监测工作的各单位应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

(二)经费保障

  1.为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为监测点提供一定的监测启动经费。

  2.监测点所在的省、市、县应提供监测配套经费。

  3.监测经费必须实行专款专用。

(三)物资保障

  承担监测任务的各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应保证监测所需的各种物资和技术支持。由中国疾控中心统一提供监测点检测试剂。

(四)质量控制

  1.每年组织监测工作的质量评价。

  2.每年根据监测点疫情变化,对监测点和监测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八、附件

  附表1 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

  附表2 狂犬病人标本送检登记表

  附表3 狂犬病病原学检测结果表

  附表4 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

  附表5 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件1 狂犬病标本采集技术指南

  附件2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附件(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篇2

  病媒生物

  病媒生物: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最常见四大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其中的螨虫无处不在,却不易为人察觉。

  病媒生物监测与防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各级政府普遍设立。而各工作单位及家庭单位远未重视此项工作(除自发行业盈利单位外),尚应进一步普及。

  病媒生物的危害:

  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

  病媒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近年来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疾病预防控制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病媒生物防治常用手段:

  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一定要卫生!全民都要卫生!

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班主持词 篇3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中心各科室: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技术负责人: 技术组人员:

(二)职责。按《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

(一)监测点的设立。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

  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处/km。

  室内:室内:目测鼠迹法。目测法记录房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迹阳性房间/总房间。

  4.统计与计算

(1)外环境鼠密度的计算公式

  路径指数(处/km)?鼠迹数(处)检查距离(km)(2)目测鼠迹法

  密度单位为:鼠迹阳性房间/总房间

(二)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同鼠密度监测点。

(1)幼蚊密度:监测场所为居民区、道路、公园、废品收购站、废旧轮胎厂、池塘、河流各2个。

(2)成蚊密度:监测场所为医院、城镇居民区、公园各2个。

  2.监测时间。

(1)幼蚊:4、7、10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2)成蚊:4、7、10月,每月上旬和下旬各开展一次。3.监测方法。(1)幼蚊密度:

  路径法:适用于小型积水,设定好计步器,沿监测路径,以均匀步伐前进,并记录沿途发现幼虫(蛹)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结束后记录路径长度。

  大型水体: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虫的幼虫(或蛹),每隔5m取水1勺,不少于20勺。

(2)成蚊密度:每处使用诱蚊灯1只,于日落20点后,连续诱集12小时,收集蚊盒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4.统计与计算

  路径指数(处/km)=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处)/监测行走距离(km)

  蚊幼密度(阳性率)=[有蚊幼或蛹的积水处数(或勺数)/检查积水总处数(或总勺数)] ×100% 成蚊密度(只/小时)=捕获成蚊总数(只)/捕蚊时间(小时)×灯数

(三)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餐馆、农贸市场、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商场超市、医院、公园、宾馆酒店、车站、居民区各2个。

  2、监测时间

  4月、7月、10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室内成蝇密度:采用目测法和笼诱法同时进行。成蝇目测法:监测人员于室内房间目测计数,以每15m为一个标准间进行折算,记录标准间数、阳性间数和每一间内的成蝇数。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点之间布放,下午3~4点间收回。

  24.种类鉴定、数据统计和记录。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

  5.成蝇密度计算:

(1)目测法室内房间蝇密度

  蝇密度 =蝇总数(只)/有蝇房间数(间),密度单位:只/间。

(2)笼诱法室内蝇密度 成蝇密度(只/笼)=蝇只数笼数

(四)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点同鼠密度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餐馆5个、农贸市场3个、居民3户、宾馆饭店或招待所2个、医院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食品制售或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3.监测方法。采用粘捕法或者目测法。粘捕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h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2张粘蟑纸,每个农贸市场、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为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每次监测共在7类场所布

  放126张粘蟑纸。目测法: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

  4.统计和计算

(1)粘捕法: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

  蟑螂侵害率=[阳性粘蟑纸数(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 ×100% 蟑螂密度(只/张)=[捕获蟑螂总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张)](2)目测法:房间按15m为1间折算。

  阳性率(%)=有蟑迹的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100%

  五、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数据收集内容,详见附表

(二)定期报告、反馈资料

  每次监测结束后,由县疾控中心将监测点数据汇总,并于1周内将本次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汇总,并上报县爱卫办和创卫办。并在监测全部结束后,进行全县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写出综合监测分析总结。

  六、保障措施

  2病媒生物监测是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县疾控中心应把这项工作纳入目标工作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病媒生物监测队伍,落实监测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监测设施和工作防护条件。县爱卫办负责监测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监测方案,技术指导和培训,并具体实施监测点监测工作。

  2017年2月14日

病媒生物方案 篇4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201

  3)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反复性、动态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环境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和其它方法为辅的原则,加强讲卫生、除害防病的宣传教育,坚持经常性工作与突击行动相结合,坚持除害用药规范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落实密度监测制度,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灭鼠工作

  城镇灭鼠工作,必须坚持“环境治理,防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消除鼠类生存的条件,有效杀灭,防范入侵。

(一)整治环境

  减少鼠类栖息、生存条件。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断绝鼠粮,管理好粮食、食品、水源、禽畜饲料等;堵塞鼠洞,地面硬底化,减少鼠类的生存环境;建筑物应设有效的防鼠设施,防止鼠类的入侵。

(二)药物灭鼠

  1、灭鼠药物:必须选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慢性抗凝血杀鼠剂,如敌鼠钠盐、溴敌隆、大隆、杀鼠迷等。

  2、灭鼠药选购:必须到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供货单位购买。

  3、投药方法:投药前必须对投药员进行技术培训,每个投药员负责一定数量的居民住户、单位、外环境等。药饵的投放要做到“到位”和“三饱和”。

  到位”指毒饵要投放在有效位置上,让鼠容易遇到毒饵。如投放在鼠洞、鼠道、出入口等,同时投放位置要尽量选择干净、干爽、隐蔽的地方。

“三饱和”:一是“空间”的饱和。投药时要全面投放,覆盖面要广,不遗漏任何地点,减少没有投放灭鼠药的“盲区”。二是“时间”的饱和。连续投药,直到投放的毒饵不再消耗为止。三是“药量”饱和。具体操作方法:室内每15平方米投放1~2堆,室外每5~10米投放1堆,每堆15~25克;第一天采用试探性投放,投放量稍少些,第二、第三天再检查,发现已被取食的就补充毒饵,吃多少补多少,吃光者加倍补充,一直投放到毒饵不再消耗为止,一般要投药7天左右。对一些环境复杂适合有鼠栖息、活动的场所,应保留一定残留毒饵,并经常检查补充毒饵,以巩固灭鼠效果。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毒水、粘胶、捕鼠笼、捕鼠夹等多种方法灭鼠。

  4、清除鼠迹:鼠迹包括鼠粪、鼠洞、鼠咬痕、鼠道、足印和尾迹,新、旧鼠迹都计为阳性。清理鼠迹工作量大,时效性强,考核结果较为客观,也有利于促进环境治理。清鼠迹要力求做到全方位、立体式。

(三)防鼠

  1、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的重点场所应有防鼠设施,包括厨房、配餐间,粮食、食品仓库,糕点、米面、肉类加工场所,中西药库(房),配电房等。上述场所的门、窗、下水道及墙上的孔洞必须有防鼠设施。

  2、合格的防鼠设施。

(1)下水道口:设置稳固的金属防鼠栏栅,栏栅条间距小于1厘米,栏栅与下水道口边缝小于1厘米。

(2)门:关闭良好,门缝小于厘米。粮食、食品仓库及配电房的木质门,向外侧下方由地面起要镶嵌30厘米高的金属片。如因地面不平而使门缝超过厘米时,应加设5厘米高水泥或金属门坎,门坎与门之间的缝隙小于厘米。大型食品、粮食仓库的门应同时用光滑金属板安装60厘米高的防鼠闸板。(3)窗口完好能密闭。

(4)墙上的通风口,应安装金属防鼠网,网眼直径小于厘米。通上下水(即自来水管、排水管)、煤气、电线、空调等墙上孔洞的四周应封闭。

(四)查漏补缺

  投药灭鼠15天后,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对灭鼠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二、灭蚊工作

  蚊虫防制,要严格按照《曲阜市蚊虫防制工作指导》的要求,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地消除蚊虫孳生条件,有效控制蚊虫孳生,适当辅以杀灭成蚊措施。一)环境治理,消除蚊虫孳生条件。

  1、整治污水沟、污水塘、废水塘、洼地积水。对城镇及周边的污水沟、污水塘、废水塘以及洼地积水,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经济能力,采取填平、覆盖密封、清疏、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2、改造和疏通排水系统。对可能造成积水孳生蚊虫的下水道进行改造,例如明渠和半明暗的下水道改为密闭式下水道,密封下水道沙井盖,在下水道进水口安装防蚊装置如防蚊闸或存水弯管,防止蚊虫进入下水道产卵繁殖或从下水道飞出。

  3、密封各种地下沟(井)。把所有供电、通讯、电视、自来水、煤气等地下管道沟(井),改为密闭式,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蚊虫孳生。

  4、改造建筑物反梁防止积水,清除天台、阳台各种积水。

  5、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通过宣传教育和经常检查,广泛发动单位和住户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种植花卉盆景的存水,定期每周换水,提倡改用湿沙种植万年青、富贵竹,或将花瓶口密封;废旧汽车轮胎、陶瓷卫生洁具及可积水的容器不露天堆放,防止积水生蚊。

(二)加强孳生地管理,控制蚊幼虫。

  1、建立孳生地管理制度。根据蚊虫在适宜条件下约每7~8天完成发育周期的特点,应建立层级负责制的蚊孳生地检查处理制度,对一切可能有蚊虫孳生的固定场所,要建立档案,定期每周检查一次,发现蚊虫孳生立即清除。

  2、控制蚊幼虫孳生。对暂时未能彻底处理的各类型积水,可采用加盖密封、定期5~7天换水一次,或放养鱼类、杀虫剂控制等方法控制蚊幼虫孳生。

  3、化学杀虫剂灭幼虫。可用于杀灭蚊幼虫的杀虫剂很多,例如倍硫磷、双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杀螟松、敌百虫、巴沙等灭蚊幼虫效果都很好。化学杀虫剂灭蚊幼虫的施药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蛹期前使用杀虫剂,按有效剂量浓度喷洒在孳生地水体,夏秋季每周检查处理一次;二是制成“缓释剂”,例如采用残效期长的“倍硫磷”浸泡软木塞再加光油封盖,制成“倍硫磷缓释剂”,吊放在水流缓慢的下水道沉沙井、进水口的存水弯管和各种固定积水,能维持1~2个月杀灭蚊幼虫的作用。

  4、生物制剂控制蚊幼虫。化学杀虫剂对鱼类有毒,可使用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控制蚊幼虫,对鱼类无毒,灭蚊幼虫效果好。

(三)消灭成蚊。消灭成蚊必须在搞好环境治理,消除和有效控制幼虫孳生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消灭成蚊必须根据不同蚊种的栖息、活动习性,有的放矢进行滞留喷洒或空间喷洒。

(四)查漏补缺。应对照国家灭蚊标准在蚊繁殖高峰期进行反复检查,对灭蚊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三、灭蝇工作

  灭蝇工作,必须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地消除蝇类孳生条件,有效控制蝇类孳生,适当辅以杀灭成蝇措施。

(一)环境治理

  1、管好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城镇蝇类的主要孳生物,必须加强管理,实行垃圾袋装化上门收集、中转,取消露天垃圾桶、垃圾池,市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机团单位要设封闭式垃圾屋存放垃圾,垃圾清运要密闭化,日产日清,不残留;垃圾要无害化处理,卫生填埋、堆沤发酵处理要达到规定要求。

  2、管好粪便。普及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厕所,取消旱厕、露天粪池粪缸及其他孳生蝇类的厕所;城区及周边1000米范围内禁止设经营性的禽畜饲养场,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禽畜饲养场地面要硬底化,要建有密封式粪池,禽畜粪便集中沤制,防止蝇类孳生。

  3、加强屠宰行业废弃物管理。牲畜和家禽屠宰场的废弃物,要建有封闭式污物处理池集中处理,屠宰店要设有盖废弃物容器装载废弃物,及时清运,不积存、不随处遗弃。

  4、加强集贸市场和食品经营单位废弃物管理。集贸市场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集体食堂的垃圾、废弃物,要设有盖容器装载,日产日清、不残留、不随处抛弃。

  5、大力提倡卫生施肥。城区及周边农村,不准使用未经发酵处理的垃圾、粪便、厨余、骨头、羽毛、动物尸体和其他有机废弃物种植瓜、果、菜和花卉。

  6、保持环境清洁,减少蝇类孳生。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城镇道路要硬底化,落实清扫保洁工作,保持环境清洁,减少蝇类孳生。

  7、加强建筑工地、外来人口聚居点的环境卫生管理。

(二)孳生场所管理

  1、建立蝇类孳生地管理制度。对一些可能孳生苍蝇的场所,建立孳生地档案卡,定期每7天检查一次,发现蝇幼虫或蝇蛹,立即清理或施药毒杀。

  2、灭蝇幼虫。已孳生蝇幼虫,可用水浸或使用杀虫剂毒杀。各种杀虫剂灭蝇幼虫的使用浓度和用量,例如敌百虫~%水溶液,敌敌畏%乳剂,倍硫磷%乳剂,杀螟松%乳剂,马拉硫磷%乳剂,诺毕速灭松100~200倍稀释液等,每平方米喷洒500~1000毫升,对杀灭蝇幼虫效果都很好。

(三)消灭成蝇

  根据不同的环境,使用不同的化学杀虫剂,可采取滞溜喷洒、空间喷洒、毒饵、毒蝇绳等方法灭成蝇;也可用物理方法,如使用灭蝇灯、电蝇拍和人工拍打等。在厨房、餐厅、市场等场所应常备蝇拍,做到见蝇即打。

(四)完善防蝇设施

  加工、销售、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如熟食操作间,冷荤间,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车间,以及出售熟食、糕点的橱柜必须设置防蝇设施。防蝇设施的要求包括采用玻璃房、柜,设置纱门、纱窗、纱罩,安装风道、风幕等。

(五)查漏补缺

  应对照国家灭蝇标准,在蝇繁殖高峰期进行多次检查,对灭蝇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四、灭蟑螂工作

  城镇灭蟑螂工作,应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和生态环境,坚持“以生态防制为基础,环境治理与药物杀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

(一)环境治理。杂、乱、脏、破的环境,可为蟑螂提供广泛的栖息场所和丰富的食源,有利于蟑螂的生存和繁殖。在灭蟑螂工作中,应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清洁;要经常清理杂物、废物,清除蟑螂粪便和残骸;堵塞缝隙;食品仓库和厨房保持通风,灶台、餐桌、地面不留食物残渣和污物,食物和食品原料要密闭藏好。通过环境治理,减少蟑螂的栖息环境和食源,遏制蟑螂的生存与繁殖。

(二)化学药物杀灭。灭蟑螂的化学杀虫剂很多,例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残杀威、杀螟松、倍硫磷、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甲嘧硫磷、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等,对杀灭蟑螂都有较好的效果,尤其菊酯类药物对杀灭蟑螂效果更佳,并有较长的持效作用。灭蟑螂药物的配制与应用,必须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通常用的施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滞留喷洒:多采用菊酯类杀虫剂。此法主要用于下水道沙井、化粪池、厨房、洗涤间、杂物间和其他环境复杂、潮湿的场所。必须对准蟑螂的栖息、活动环境,均匀喷洒,药物必须到位。投放毒饵:投药前必须对投药员进行技术培训,每个投药员负责一定数量的居民住户、单位等。灭蟑螂毒饵应投放在不易潮湿、环境干燥、食源较少和不能作滞留喷洒的部位,如衣柜、书柜、文件柜、办公柜、商店货架、餐柜等;毒饵投放的原则是点多量少,保留率高,例如:每个抽屉投放2~3堆,每堆~克,投放后要长时间保留。药笔封涂:主要用于环境干燥、食源丰富、蟑螂较多、不影响观瞻和不能作滞留喷洒的地方。灭蟑螂药笔要涂画在蟑螂栖息、活动场所周围,药笔封涂线宽度不少于厘米,并形成完整的环状圈,药笔线尽量保留20天以上。

  烟雾熏杀:主要用于可密闭的以及复杂环境、物品较多、难作滞留喷洒且蟑螂密度较高的场所,如仓库、下水道、垃圾槽、化粪池等,可用烟雾剂、热烟雾机等进行熏杀。烟雾熏杀只有速杀效果,无滞留作用,且对卵鞘作用不大。烟雾熏杀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做好防火、防爆炸、防人中毒工作。

  上述几种施药方法,应因地制宜使用,同一单位、同一住宅,同一地点,可同时使用其中两种或多种施药方法。

(三)物理方法杀灭。如诱捕、开水烫杀等方法。

(四)灭效评价。实施灭蟑方案后,应对照国家灭蟑标准进行多次检查,对灭蟑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病媒生物 篇5

  区爱卫办:

  根据市、区相关文件精神,我乡积极组织落实,在全乡范围内开展2011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将活动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夏秋季是病媒生物的繁殖活跃时期,是各类传染病易发季节,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按照区爱卫办的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我乡迅速反应,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健康行动”的阶段性胜利。

  一、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组织保障

  我乡建立了以乡人民政府乡长为组长,成员包括乡属各单位负责人、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组,下设办公室,乡属各单位、各村设1名专门工作人员为联络人员,形成了指挥病媒生物防制的指挥中枢。各责任区病媒生物密度情况相关信息第一时间要报送到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快速分析、判断,并形成解决议案;领导小组的解决方案在第一时间传达到乡属各单位、各村的病媒生物防制小组并由小组责任人组织落实执行。

  二、重视战前摸底宣传,营造严防氛围

  病媒生物滋生范围广泛,需要详细了解各责任区密度情况加以汇总和分析,明确重点区域和范围,同时,病媒生物的密度大小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能否最大限

  度地取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将关系此次行动的成败。为了实现群众在此次病媒生物防制行动中成为主角,真正成为健康乡镇、宜居乡镇、文明乡镇的主体和中心力量,我乡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除了采用发放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宣传册、张贴标语之外,主要采取评选病媒生物防制先进单位、先进家庭和个人的方式,予以通报表扬,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病媒生物防制行动的热情和自觉性,共防共管的氛围已经形成。

  三、着力开展攻坚战,突出重点范围

  经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明确了将辖区内包括餐饮单位、家禽牲畜养殖单位、居民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等重点区域和范围作为此次病媒生物防制行动的重点。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农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各村建成一支精干的保洁队伍,每天对村内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确保“垃圾天天清,蚊蝇少滋生”。二是要求餐饮单位和家禽牲畜养殖单位明确一名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本单位的卫生情况,认真记录并上报本单位发现的病媒生物滋生隐患,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三是乡政府牵头组织乡安办、乡卫生院等部门工作人员不定期对餐饮单位、家禽生畜养殖单位的病媒生物防制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严重不负责任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经过不懈的努力,本乡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餐饮单位、家禽牲畜养殖单位的病媒生物密度达到国家标准,人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以前的基础上,我乡将继续强化有关措施和制度,确保群众卫生、安全。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一项全民共同参与的群众性工作。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各项环境治理措施完善,病媒生物孳生地得到有效控制,巩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果,现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工作安全有效

  安全措施、防制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加大对病媒生物消杀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使我社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扎实有效安全地开展。

  二、加强了防制措施,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实效

  在灭蚊方面,我们因地制宜、集中人力、物力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消杀,采用喷雾器药物消杀方法,药物统一采购,专人管理,统一时间对社区各个区域的居民院落、公共厕所、下水口、家禽圈舍、垃圾桶等场所统一的进行消杀;在灭鼠工作中进行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投药,并详尽的进行记录,同时在社区范围内清除居民院落的杂物、堆放物,封堵了居民院落房前、屋后,下水道周围的缝隙,对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杜绝老鼠的食源、水源;在灭蝇工作中我们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展板、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居民们共同参与,真抓实干。重点抓好环境清理,整理好水沟、垃圾桶附近的卫生,从根头上消灭病媒生物的孳生源。

  三、加强领导,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年来我们精心组织安排,制定了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各项工作,真正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层层把关,确保了今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

  3、强化监督,严格检查。定期对各区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情况及工作效果等进行检查、督促,对工作进行督察,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通过一整年我们社区干部的辛勤努力,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了明显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做出最大的贡献。

病媒生物 篇6

  白水县总工会

  2012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总结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一项全民共同参与的群众性工作。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各项环境治理措施完善,病媒生物孳生地得到有效控制,巩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果,现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工作安全有效

  安全措施、防制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我们加大对病媒生物消杀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使县工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扎实有效安全地开展。

  二、加强了防制措施,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实效在灭蚊方面,我们因地制宜、集中人力、物力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消杀,采用喷雾器药物消杀方法,药物统一采购,专人管理,统一时间对各个区域进行消杀;在灭鼠工作中进行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投药,并详尽的进行记录,对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杜绝老鼠的食源、水源;在灭蝇工作中我们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居民们共同参与,真抓实干。重点抓好环境清理,垃圾桶附近的卫生,从根头上消灭病媒生物的孳生源。

  三、加强领导,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年来我们精心组织安排,制定了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各项工作,真正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层层把关,确保了今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

  3、强化监督,严格检查。定期对各区块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情况及工作效果等进行检查、督促,对工作进行督察,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通过我们干部的辛勤努力,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了明显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