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秦桧书法真迹作品欣赏

2023-06-20 10:11:34综合

秦桧书法真迹作品欣赏

  秦桧书法真迹作品欣赏,你知道哪些欣赏技巧和注意事项吗?下面是会员“sszyv562”分享的秦桧书法真迹作品欣赏(共4篇),供大家品鉴。

秦桧书法真迹作品欣赏

书法名家对联作品欣赏 篇1

  名家作品推广、销售

  名家国际工作室〔展厅〕

  服

  务

  合同

  书画艺术名家

〔甲方〕:姓名:

〔本人、代理方、单位〕

  艺术专长:

  现市场润格:

  元/平方尺

  推广销售方

〔乙方〕:中国书画交易中心〔济南九鼎贸易〕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签订本合同,并由双方共同恪守。合同条款如下:

  双方责任与义务: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为保证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全球信息发布的真实性、权威性和交易平安性,甲方必须是作者本人〔直系亲属须有当地户籍管理机构证明,经纪人须持有书画艺术家本人授权的委托书并在中心交易信息系统中特别注明〕,单位经营须拥有国家许可的合法资质或者营业执照。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中国书画交易中心〔济南九鼎贸易〕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内外收藏家实现方便、快捷的鉴赏平台和交易平台;为国内外书画艺术家会员提供长期的、平安的、有效的国际艺术工作室〔国际展厅〕;会员交易席位;会员交易席号;会员书画、艺术品的保真交易序列号编制和信息储存效劳;会员个人书画艺术品的在线拍卖效劳;会员第一、二经纪人的指定销售效劳;会员艺术家全国经纪人市场体系效劳;会员艺术家个人艺术品市场直供销售效劳;会员书画艺术品非货币交易市场效劳;全国九鼎艺术字画社连锁店的会员特惠效劳;全国3000名经纪人的会员特惠效劳;全国部交易热线枢纽中心的会员特惠效劳;500万折扣商品会员特惠提供;会员享有在全国展会、印刷、拍卖、旅游、采风、餐饮、票务等一系列会员特色效劳。

  中国书画交易中心为更好的实现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流通,重点实现国内外收藏界藏品交易直通车效劳体系,为国内外每一个书画艺术家、画廊经营单位、收藏家、经纪人等彻底解决了书画、艺术品的全球范围内的展示推介、交流联系、交易销售众环节的地域性限制、时间性限制、广泛性限制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甲方〔会员〕利益:

  1、会员获得功能强大的名家国际艺术工作室〔展厅〕一个;形式为

//

***.sh1122

  国际性地址一个;

  2、会员获得个人市场经营中的国际交易席位一个;

  3、会员获得个人市场经营中的国际交易席号一个;

  4、会员获得终生书画、艺术品的保真交易序列号编制和信息储存保管效劳;

  5、会员获得个人书画艺术品在线拍卖效劳;

  6、会员获得第一、二经纪人的指定销售效劳;

  7、会员获得艺术家全国经纪人市场体系效劳;

  8、会员获得艺术家个人艺术品市场直供销售效劳;

  9、会员获得书画艺术品非货币交易市场效劳;

  10、会员获得100家拍卖机构与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在书画、艺术品领域中的战略合作效劳;

  11、会员获得全国600城市九鼎艺术字画社连锁店的联展联销特惠效劳;

  12、会员获得全国3000名经纪人的专项市场运作特惠效劳;

  13、会员获得全国部交易热线枢纽中心的特惠交易信息效劳;

  14、会员获得500万折扣商品特惠价效劳提供;

  15、会员获得在全国展会、印刷、拍卖、旅游、采风、餐饮、票务等一系列便捷特色效劳;

  16、会员获得书画艺术家大辞典录入推荐效劳;

  17、会员获得当地名人名家推荐效劳;

  18、会员获得中国书画交易中心

  sh1122

  当地书画艺术市场交易快讯效劳;

  19、会员获得当地中国书画交易中心

  sh1122

  书画艺术影视信息频道专栏效劳;

  20、会员获得收藏家直通车名家代表作推荐效劳;

  21、会员获得中国书画艺术品行业专业搜索引擎“〞八十多种功能性推广效劳;

  22、会员获得根据席位的不同实现3-幅作品的保存、展示、宣传、推广、销售、拍卖、易坛效劳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效劳支持;

  23、会员获得全国书画艺术品行业唯一的免费

  热线、客服温馨效劳;

  24、会员获得企业经营保障、效劳合同、缴费发票的合法保障;

  25、会员获得当前书画艺术品行业技术一流的、最专业的优秀经纪人团队效劳和企业〔集团〕体系效劳;

  版权归属

  中国书画交易中心

  书画艺术家个人国际艺术工作室〔展厅〕设计版权归乙方所有。

  书画艺术家与乙方签约并运营艺术家个人国际艺术工作室〔展厅〕,艺术家作品版权归艺术家本人所有。

  展厅、席位效劳价格及付款方式

  您的艺术展厅

.sh1122

;初始帐户管理名称:

;初始帐户管理密码:;

  您的国际席号:

〔利用该席号可查询新系统验证码〕;展厅效劳名称:

;〔缴费通知后填写〕

  展厅效劳期限:

****年**月**日至

****年**月**日;交费金额:

  元;

  网址效劳期限:

****年**月**日至

****年**月**日;交费金额:

  元;〔非选号免费赠予网址〕

  购置广告位置:

;交费金额:

  元;

  本协议签订时,甲方将个人艺术简历、作品资料等相关内容邮寄或通过电子邮件传至乙方,同时以银行汇款方式将展厅费用

  元汇至乙方指定帐户,乙方确定款项到账后为甲方办理个人展厅信息资料的相关更新工作,并在24小时内实现甲方个人国际工作室的权限开通。

  合同生效

  1.本合同壹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壹份。该合同为长期效劳合同。

  2.合同生效以济南九鼎贸易、济南九鼎艺术字画社财务收据或发票为凭。

  3.本协议

  有效,涂改及手写增删条款无效。

  续费与解除

  本协议甲乙双方同具合同解除的权利。双方须以书面形式于合同生效截止日前15日提出,逾期未提出解除申请视同甲乙双方继续履约;善意的欠费本中心予以谅解,由客服经理定期为您提供相应售后效劳。本中心效劳经费的收取按照以下指定账户。如因单方原因致使甲乙各方产生经济损失,甲乙各方都应按照合同标的额的双倍给与对方经济补偿。

  管

  辖:双方协议纠纷由协议执行地济南市市中人民法院管辖。

  全国统一汇款指定帐户:

  公司名称:中国·山东

  济南九鼎贸易

  公司法人:吕

  源

  工商注册号:

  注册资本:1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鲁B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

  开户公司帐号:济南九鼎贸易

  开户银行:上海浦东开展银行济南分行市南支行

  公司银行帐号:7405

  0154

  7400

  00407

  工商银行帐号:

  9558

  8016

  0210

  2448

  638

  吕

  源

〔19位牡丹灵通卡〕即时到帐

  农业银行帐号:9559

  9802

  5244

  9910

  618

  吕

  源

〔19位金穗通宝卡〕即时到帐

  建设银行帐号:6227

  0023

  4088

  9946

  613

  吕

  源

〔19位龙卡储蓄卡〕

  即时到帐

  邮政银行帐号:6221

  8845

  1000

  1097

  240

  吕

  源

〔19位绿卡储蓄卡〕

  即时到帐

  邮政汇款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52号怡文轩古玩城318

  吕源收

  甲方签约人:

  乙

  方:济南九鼎贸易

  客户经理:

  联系

  联系

  签约日期:

****年**月**日

  签约日期:

****年**月**日

书法欣赏 篇2

  书法欣赏

  孙中山书法欣赏

  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66——1925)早年立志反清,任同盟会总理。确立了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逝世于北京。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遗著编为《总理全集》等多种。

  孙先生并不以书法知名,但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颜真卿、苏东坡及北碑方面的研究是颇具造诣的。他的书法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韵味——不仅仅有博大豪迈、气势恢宏的榜书作品,也有儒雅、轻松、格调清新、韵味绵长的行书作品。

  从字法字构看,颜字的宽博与厚重仍依稀可见,但已作为一种风格转换在作品中被“神化”,融化成一种精神或者说是境界。而魏碑的雄强也在作品中被淡化,潜移默化中服从于行书作品的整体风格。从作品的风格看,儒雅风流,清新自然,更透出了“文化”意义上的审美意蕴。这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书法艺术的共通之处。比如周恩来、蔡元培、梁启超、郭沫若、王国维、鲁迅等名家的作品,都在一个“文化”层面上,传递着各自不同的书法艺术风采和人生大观。其中,有追摹晋韵、唐法的,也有追摹宋、元、明、清风格的,有以篆书为风格支撑的,也有以汉碑为风格支撑的。孙中山即是以唐法与北碑作为自己作品的风格依据,来构筑自己书法艺术家园的。于一代伟人孙中山而言,或许是一种自觉,抑或是一种不自觉,不管怎样,其作品其精神都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上的借鉴。

  孙中山的字,结体紧密,气象雍容,有一种大家风范,这从他大量的题字和墨迹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不是练出来的,纯粹是从心灵里流露出来。“字如其人”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山西临汾发现孙中山书法作品真迹(图)2004年11月13日,书法爱好者在欣赏孙中山先生的书法作品。日前,山西临汾民间发现一幅长2.1米、宽1米的孙中山书法作品真迹,该作品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实属罕见。

  谈孙中山先生书法二则

  一

  浩然之气 流露于楮墨之间

  余菊庵

  书法一艺,功力尚矣,然无天份以副之,虽于古名书家,勤极摹临,幸而有成,亦不过一字匠耳。东坡有云:我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而黄山谷评其书为当朝第一。则其天份之高,概可知矣。吾观孙中山之于收(书)法,亦颇类此。其于此道,虽曾下过工夫,然并非专业。而所存遗墨,沈雄宽厚,不暇装整,纯任自然。用笔在颜苏之间,耐人玩味。世之专业而享盛名者,未必能及。盖先生胸怀高旷,魄力坚强,浩然之气,流露于楮(chǔ,纸)墨之间。所谓但视其字知其人也。或曰:东坡之书,人皆认为在家,而先生之书,论者绝少提及。何欤?大抵东坡以学书遗兴,应酬之作甚多。传说当时有售扇为业者,入冬滞销,无为激(缴)税被拘。东坡询得其故,嘱尽将扇来,东坡一一题字其上。至市,瞬即沽清。可见其书流传之广,妇孺皆闻其名。而中山先生,毕生置身于革命事业中,何暇为人作书?人亦不敢以此烦渎先生,故字迹流传于人间者甚少,而为研究书艺者所忽视,故吾特检出论之。

  二

  稳健如泰山

  古拙如磐石

  谭则刚

  孙中山先生十岁就塾,十二岁出国,其后又回广州学医。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历史上,欧风东渐,广东得风气之先。他对中外文学、医学三者交互学习,成为他日后开展革命的武器和建国后经国济世的工具,若非天禀聪明,思虑过人,躬于实践,提炼升华,曷克臻些!

  他国学从师时间不长,只在翠享就塾二年多,及在香港皇仁书院读书时,延师学习,但其书法浑厚方园,自成一格。我幼年时代酷爱之,曾临其手书《三民主义自序》、《建国大纲》全文和《礼运*大同篇》等,当时本于好奇,未能拾其万一。此后,论者认为他的书法探骊北魏,得神于颜真卿与锺繇,出入于苏东坡与赵孟?(頫)之间。有些人认为他的书法源于明清的台阁体,但却无台阁体的老朽龙钟、行距不整之态。考之当他在学时期,赵之谦的书法正独擅书坛,蜚声艺海的时代,他目寓心赏,是会受到影响的。我认为他临摹碑帖的时间不会很长,而读碑、读贴是比较多的,不绳一家之法,而能融治于一笔。有人说,字如其人,这正符合他一生的经历。故其书法能显其凝重与浩然之气,稳健如泰山,古拙如磐石,虎虎有生气!

  他所留存的墨宝颇多,就我个人所见,大者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大门的“浩气长存”、列宁逝世追悼会的“以俄为师”横额和常书的“天下为公”、“博爱”等。小如长篇的《三民主义自序》、《建国大纲》全文(这可能有缩印,但原本也不会很大。广州中山纪念堂石刻偏于苏体,与石印本有差距)等。而其就任大总统的誓词,及其训词、命令、对联、题赠等则是留传不少的了。

  孙中山先生书法的风格既职上述。然其特点之一是:有扎实的基本功。他从学时即已掌握了试帖小楷。我虽未见过他《上李鸿章书》的原本(按此文有木刻印本最古),但从他医科毕业后在澳门与人借款二千元开药房行医时,以孙逸仙名字亲笔所写的揭借贴,纯是钟繇小楷,熟练工整,可见他的基本功底是很扎实深厚的。画师素描百日之功,即为泼墨抒意之本。其特点之二是,他的书法成型较早,从海外到国内,从革命时期到建国之后,其风格型体都是一致的,绝不如书画艺术家之有所谓早期、中期、晚期之变异,也不论是案头小牍或挥椽巨构,所书率皆浑厚凝重,刚健古拙。在同时代的戴季陶(“中山纪念堂”门额是他手笔)及在《建国大纲》的宋庆龄题跋也远不及之。其特点之三是,他书写都是很规范的。这可与执笔发出的文件都具有很强烈的法制性有关。除其签署“孙文”二字稍有拖笔和以“权”作“权”之外,凡有书写都是很正规,是当时通用的 楷结构,一笔不苟,交代清楚。如“为”字、“革”字等,可草可古,他都没有立异以为高。如“国”字、“义”字、“政”字等往往一篇多见,也绝不作态。如其题赠都能胸有成竹然后奋笔,挥洒自如,恰到好处,绝无在下笔及顿折中作多余的动作,而能一气呵成。我们看过《礼运·大同篇》的百字长轴和《天下为公》的长幅,更是首尾呼应的结构,令观赏者如饮醇醑(chúnxǔ),久而弥隽!

  以上这些,统是孙中山先生命笔作书时思想上法制性强,态度上严肃认真,文字上基础深厚,在书艺上广泛吸收,反映到他笔下来的。他未尝以书法家自呜,但谁说他没有书法上的艺术修养呢!对书法艺术的吸收与发挥,正好为我们后人学习。他在那个时代对书法的传统继承与创造,我们必须承认。

  发布日期:2006年4月21日

  书法欣赏的方法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平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响。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梁漱溟书法欣赏

  梁漱溟哲学家。原名焕鼎,字寿铭、寿民、漱溟、肖吾,室名勉仁斋。广西桂林人。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任《民国报》编辑兼记者、司法总长秘书、北京大学教授等。民国二十年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后任中共全国政协委员会、宪法修改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华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等。

  弘一法师书法欣赏

《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 上海圆明讲堂藏 弘一法师于1942年10月13日晚圆寂,“悲欣交集”四字手书写于10月10日下午,写在一用过的字纸上,字迹仍旧有力。令人感谓的是弘一法师落笔时的超脱随意,这份对后人而言极为重要的手书在他似信手拈来。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附 《送别》歌词 词:李叔同 曲:约翰.P.奥德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飘蜀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手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墨迹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

  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他常临摹王羲之《十七帖》和学院附近东台山凤凰寺所藏清代湘乡书法家萧礼容碑,字字写得很有功力,尤以草书为精妙。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现在还保存着的一张毛泽东还书的便条,是他16岁时写的,用笔严谨,而又有开拓,可知那时他已有相当功底。他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后,作了一篇文章,叫《宋襄公论》。国文教师谭咏春阅卷时批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个年轻人确似有“仙骨”,文章固然可取,又用楷书写就,工整秀丽,故当时师生们誉他的文和字为同学中之“两绝”。现在还保留着的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写的一篇作文的手迹,题目叫《商鞅徙木立信论》,用的也是丝毫不苟的小楷,一气呵成,笔笔遒劲。1913年10-12月,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时,留下了一本笔记。前11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36页冠名《讲堂录》。从这些墨迹看,这个时期,毛泽东深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拙可爱,质朴自然。

  战地喜获《三希堂》

  1927年11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在江西宁冈县砻市创办了第一个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笔墨纸张比较缺乏,有一次,一个学员提出用柳枝烧成炭可以写字,毛泽东在青石板上试了试,软硬适度,写出来的字还挺清晰。毛泽东满意地说:“倒真像墨笔哩!”他说,“敌人越是封锁,大家的办法就越多。看,封锁得同志们用木炭树枝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沙滩上写字。这种笔墨纸张是用不完的。”

  毛泽东走到哪里都在研究学习书法。红军时期他率部转战到贵州遵义县北娄山关时,见一石碑,上刻“娄山关”三个红漆大字,便问陈昌奉等:“娄山关刻碑干什么?”许多人回答不出,他便解释说:“关乃要塞重地也,是出入的通道,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之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特点和价值。他赞扬这三个字写得苍劲,像峻峰那样挺拔屹立,运笔如飞。工匠石刻也非常精美。他还反复揣摩,不断用手在笔画上临摹运笔走势,不时感叹:“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这碑又修建于何代。”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毛泽东身边。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写字,并且经常阅览法帖。当时延安的老百姓知道毛泽东喜欢写毛笔字,为表示对他的敬意,特地用一块古砖刻磨成一方砚石,送给毛泽东。可惜,这方砚台在后来转移时丢失了。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行草为主,用笔恣肆,刚劲挺拔,大气磅礴,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

  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一位青年作家奔赴延安的途中,从被日军炸毁的废墟中拾得四册名著及《石索》、《三希堂法帖》各两卷,如获至宝。他不辞辛苦,带到了延安。一天,素有“长征才子”之称的朱光和那位青年作家谈得投机,便引他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见如故,殷勤款待。青年作家感动不已,便将自己挎包中那辛辛苦苦背到延安的“宝贝”一股脑儿掏了出来,欲赠毛泽东。毛泽东喜出望外。不料一旁的朱光手疾眼快,一把将书夺了过去。“见面分一半!”朱光面无愧色。“谁说应该归你?……”两人互不相让。青年作家连忙调停,结果是平分秋色。毛泽东得到了两册名著和《三希堂法帖》。

  博览群帖取精华

  在毛泽东丰泽园故居的书房里,至今仍然存有毛泽东读过的大量字帖和书籍。其中有规整秀丽、形意翩翩的汉代隶书,又有妍美流畅的“二王”法帖;有厚重雄劲、气势磅礴的楷书墨迹,也有逸势奇壮、应手万变的“狂草”,还有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宋徽宗“瘦金体”法帖;不但有中国历代名家的墨迹、法帖、碑文拓片,还有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著作。因此,毛泽东可以说是“神游书海目览千帖。”

  1949年,毛泽东阅读法帖更多更勤了。二十来年的时间里,他读过的帖约有近四百种。“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是他时常披阅的。他在访苏的短暂而紧张的日子里,也未忘随身带几本《三希堂法帖》。《三希堂法帖》为清乾隆时期搜集刻印。乾隆皇帝得到晋书法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鹮《伯远帖》珍贵墨迹三种,很是欢喜,名其收藏处为“三希堂”。乾隆将这三种法帖与内府收藏的自魏晋至明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三百四十余件,各种题跋二百余件,汇集刻印,而以《三希堂法帖》命名。这是我国一部书法巨制。1958年,毛泽东请田家英向故宫博物院“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其中就有《三希堂法帖》。

  毛泽东读帖不重版本是否珍贵,而着眼于分析各家的长短,体其风貌,察其用笔、结构、章法等,吸取其精髓,以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中,毛泽东最喜爱的是草书。而在草书中,毛泽东又最喜欢怀素。毛泽东对怀素的《自叙贴》、《论书帖》、《苦笋贴》等百读不厌,爱不释手。1974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访华时,毛泽东在书房里接见了他。亲切交谈之后,还特地赠送给他一本自己喜爱的《怀素自叙帖真迹》,大平正芳十分高兴。如果拿毛泽东的草书和怀素的《自叙帖》相比,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很多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田家英就认为:毛泽东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和怀素《自叙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笔画都较细圆;二是字形都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写法;四是“神”上很相似。毛泽东热爱怀素的狂草,但他又不拘泥于此,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家的“毛体”,正如他常对秘书所说的那样:“如果每个人写的字都和字帖或是某人的字一模一样,那书法就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了。”

  毛泽东书法的造诣,固然是他转益多师的结果,同时也和他善于从生活中吸取美的营养分不开。诗人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一诗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毛泽东早在1937年就与朱光等人说过:杜甫这段话说出了舞蹈、戏剧等艺术与书法艺术相通,是至理名言。那时毛泽东曾表示想看朱光表演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以便用戏剧艺术来丰富自己的书法。

  骨神兼备成一家

  毛泽东的著作甚丰,惟对书法艺术的见解,却没有专门论述,因而无法窥其见解的全貌。但从一些片言只语中,还是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他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二、字要骨神兼备。他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韵。”因此,临帖,“最初要照原样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他说,“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所谓筋骨,是字的形貌、气势和力量;所谓灵魂,是字的内质、神韵。古人的字,一般地说,北碑尚骨,南帖尚神。毛泽东则主张骨神兼备。

  三、既广采博取,又独具风格。毛泽东说:“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

  这些书法理论,是毛泽东从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总结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毛泽东书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代可谓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多为楷书,字体工而有力,有些写得特别工整。1921年到1949年,可谓第二阶段。在建党初期,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他运筹帷幄,为使机要人员传达准确迅速无误,他起草的文电多是行(书)而不是草。三十年代字体清秀,字形略长,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倾斜。1941年以后变为自右向左略有倾斜,如1941年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及其前后起草的大量文电等。

  1949年进北京以后,可谓第三阶段。这时,情况变了,条件好了,毛泽东除起草公务活动的文电外,还写了一千多封回复亲朋故旧和素不相识的群众的信。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字越写越好,越写越草。然而,他的复信是视对象而别的,给高级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学家、教授等的书信多为草书,有些写得非常之草;反之,对文化程度低的人,字都写得比较清楚工整。

  毛泽东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五六十年代有很大变化,这和笔有关系。新笔写的字笔锋更明显更突出。但主要还是他的功力和字体有变化。要观察毛泽东字体的变化,除从总体上看,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他的签名。1943年以前“毛泽东”的“毛”字一般都是从上面下来,再这么一转,一笔写成。1943年以后,“毛”字写成四笔,先点三点,然后再竖弯勾。到1948年、1949年,又变了,从1948年2月他修改中央一个文件时写的几封信到1949年9月给宋庆龄或任弼时的信,“毛泽东”三个字中,“毛”字变化不大,“泽东”二字变化则很大。

  50年代以后,毛泽东的字变得非常之好看,这和他那时的练字有关系。进城以后,毛泽东的工作虽仍然十分繁忙,但客观条件比进城前好多了,可以看到历代书法家的碑帖,当时中办秘书室的陈秉忱就专门为毛泽东购买书籍、收集字帖,收有各种碑帖数百部。50年代毛泽东休息时书写了数百首古诗词,一首诗往往书写五六次,六七次,甚至十来次。他作诗词也多是书写许多次,且多为草书。毛泽东的书法最好的时期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例如他书写的诗词,给华罗庚、章士钊的信件等,都非常之美。有一位朋友对我说,看毛泽东手迹是一种享受,看过后还是想看,每看一遍都受启发。毛泽东成了深受读者喜爱的现代书法家。

书法欣赏[] 篇3

  书法欣赏

  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也可以说是智测无涯,固也无涯,具以风神气者为居上,奸于功用者居下,其中之奥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书冥之间”。由是观之,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

  对于书法艺术欣赏,可谓见仁见智;但既要欣赏,就要有客观的书法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真正的书法艺术欣赏就是要了解书法作品客观存在的艺术价值;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不同的价值,各家知言,相互辉映、相互补充,就会逐渐接近作品的全貌。通过不断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拓展视野,更重要的是:前人经验的累积,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吸取精华,作为研习与创作的借鉴。真正的书法欣赏也就是书法艺术的再创造,书法欣赏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透过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因而理隐而意深,或寄以骋从横知志:或托以散郁结知怀,使作品表现出韵味、风姿与气式,亦所谓“笔情墨趣”。

  书法是线的艺术,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的律动感,点画活跃灵动,力求依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化实象为空灵,从有限中游离出无限,传达一种超越于线条之外不可言喻的思想,飘忽即逝的意绪和直指心性的生命风神。书法之线关乎人的心灵,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书法则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书法通过点线的律动成为揭示精神世界的有效形式,书法艺术不断的开启着各个时代人们审美的新维度,并使其心性自由的随着精神解放,在黑白构成的世界中不断的展开并升华。欣赏书法作品,不仅注意形质的学识修养的欣赏,而且通过字里行间也可欣赏到作者的审美意识,如典雅的、质朴的、豪放的、爽丽的都一一展现在作品之中,通过其点画型态的自然表述,而美感尽现,如点如坠石、横若阵云、竖有向背、转同折钗等等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美的享受,使审美趋向更加人性化。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交流中更放异彩,并将继续保持其古老而又年轻的魅力。

  书法鉴赏的论文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一)书法展现传统精神

《兰亭阁序》的作者王羲之是我从小就认识的并被灌输为最伟大的书法家,而《兰亭阁序》也成了行书的绝品。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从《晋书》这段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隐逸以后的生活。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愉。这也正是数千年文人所推崇的。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钢筋有力。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书法的工巧,若汉隶《曹全碑》; 书法的天真,若苏轼《丰乐亭记》; 书法的自然,若《兰亭阁序》; 书法的方正`丰润`紧接`宽博`雄浑。。

  wkadbegin({pid : 21});wkad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二)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打开一部部中国书法史书和一卷卷前贤法帖珍品,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一些特殊人物的影子。然而这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的作用却绝不像影子一样无足轻重,他们的力量和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他们就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

  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它甚至关乎着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长期的笔墨研习,增长了帝王的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即使是那些金戈铁马打下江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们也必须学习接受汉族传统文化。唐太宗`乾隆都是对书法极度的喜爱。

  而书法一直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最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一没为官进爵的。王羲之,右将军。苏轼,丞相。。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闻名的大奸臣的书法也是同样受人称赞的,可能其中的一部分是想借助书法的手段来达到不轨的目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

  不断地改朝换代,中国书法艺术仍然能够沿着自己的艺术轨迹继续发展。3 帝王和王宫大臣们对于书法的兴趣或轻或重,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也许他们有的人是珍爱艺术,有的人是附庸风雅,有的人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有的人是出于装点门面。但是作为书法本体来说,帝王的重视与否确是非常重要的。《三》书法的物质价值

  中国子民素来有收集的嗜好,而书法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1000年前的唐太宗就是收集到王羲之的《兰亭阁》,并最终将其带入自己的帝王墓。

  除却有特殊层次含义的书法作品,如帝王的作品(其价值含有帝王特色,故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其他的名品在现在的价值应该也可以看出书法作品的物质价值。有四个字来形容就一字千金。单就这一点启示就足以说明书法在传统文化的地位。

  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令我们无限追思和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站在它的面前,我们应该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幸福,因为每当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我们都可以随时去瞻仰去体会那份古朴优雅和那份博大深邃。

  无论是勤学苦练的求索,还是心手两忘的抒怀,无论是浪情恣肆的狂放,还是温文尔雅的内敛。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已经经过漫长 4 的积淀代代相传,浸透在了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透过那变幻万千的点线形式,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存在 书法艺术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展现,传统文人们自觉地将书法纳入“正人心”的轨道,书法就成了地道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过程。虽然作为实用性书写工具的毛笔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却保留了下来,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至今依然令人倾倒、令人陶醉。千年书法的历史不仅仅是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的流传史,伴随着文人们的笔墨纸砚流淌千年的毫无疑问应该是那千古不变的翰墨精神。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鉴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包括了解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等等。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作用与鉴赏能力的提高。

  纵观古今中外文字语言和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而汉字的诞生便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代表符号。汉字开始并无艺术性,只有实用价值。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经过三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发展,最终完结了自己实用性的历史使命,并升华为书法艺术。纵观古今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书法艺术的发展都受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制约和支配。中国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而中国汉字在书法实用性上也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艺术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首先,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西周历王—奴隶社会中后期(公元前1100—公元前700年左右)金文的出现为标志。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从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唐朝的狂草书法艺术的出现为标志。再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上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以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出现为标志。实用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首先,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汉代——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前200—300年左右)汉隶的出现为标志。其次是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东汉、东晋——封建社会时期(100—400年左右)行草书的出现为标志。再次是汉字在实用性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唐朝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颜、欧、柳诸楷书的出现为标志。艺术是生命和真理的化身;书法艺术是表现纯真思想感情和宇宙精神的手段。谁能够借助书法艺术的形式,从而达到表现出宇宙人生真谛的目的,谁才有资格称为书法大师或书法家。从而提供鉴赏作品与方法。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草书是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中国书法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王羲之看鹅在水里游、在岸上走。他看鹅的形体姿态跟书法有关系,他把鹅的线条吸取到在书法里。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他看当时的最有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魂托舞,他有悟于书法。大书法家怀素在旅途中听到嘉陵江水的水声,有悟于书法,对书法有感悟。著名的篆书家李阳冰,他甚至声称他对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得,这就叫放射式感悟。然后你把这些感悟,都作为奇妙的添加剂,统统用到书法创作与鉴赏的化合过程中,也就是想像过程当中来,你把它都用到书法创作和鉴赏中来,使得他创作出来的书法形象,成为更加高级的、更加精密的化合物,鉴赏更加精确到位,这就叫聚焦式想像。我们可能会说,别人把书法家的想像说得这么神,我在王羲之书法里我也没看到鹅的形象,张旭的书法我也没看到公孙大娘跳舞,怀素书法我更加听不见嘉陵江水的水声。你要知道这个书法家的想像他并不是把万事万物的形象生硬地、简单地搬到书法创作中来。这种简单、生硬地照搬,它只能造成艺术的分裂。他是通过精深的形象思维,把各种事物具有美的特征的线条、结构、姿致、风度、神情、韵律等等因素经过提炼,转化、熔铸到书法艺术当中。它和简单地拼凑、堆积、杂糅大不相同。从这些故事中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和鉴赏书法,关注生活中的书法现象。往往关于书法的故事就会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典故。像智永和尚,隋末唐初人,书圣王羲之的第64代孙。其练字非常刻苦。据说他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阁楼上30年不下来。干什么?写字!笔一支接着一支的用完,一筐接着一筐地把用坏的笔装起来。最后,装了满满四大筐之多。于是,他把这些坏笔埋到后院,而成一土丘。这就是,“智永练字,退笔成冢”典故的由来。这样,他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于是,向他求字的人络绎不绝。由于求字的人太多了,他家的门槛都要被踩坏了。故而,他就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这就是,“铁门槛”典故的由来。常听人说,你的“墨水”太少了,要喝点“墨水”啊!大家知道,这里的“墨水”是借代,指的是“文化水平”。一个有趣的故事便是历史上有人喝墨水。他就是书圣王羲之。他在练习写毛笔字时,常常入迷。他写啊,写啊,一天又一天,坚持不懈,忘了疲劳,忘了饥渴。有一次,他照例一拿起笔来,就忘了周围的一切,兴致越写越高。从早上写到晚上,又从晚上写到深夜,夫人端来了饭食,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他也顾不上吃。有一个字,他写了不知多少遍了,始终不满意.于是再写。他就这么个脾气。任何一个字,甚至一笔一画,不练到自己满意的地步是不会罢休的。这样,不知不觉,迎来了雄鸡的第一声啼鸣,他这才感到,是该歇歇了,肚子的确饿了。他随手抓起一个馒头,蘸着一碟豆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因为这种吃法简便,可节省不少时间。吃着吃着,他忽然皱起了眉头。原来,他对刚才落笔的一个字不满意,觉得需要改一改,于是一边用馒头蘸着“豆酱”咀嚼着,一边继续练字。这时,夫人又走进来劝他休息,一看,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王羲之聚精会神地练习毛笔字,一只手抓着馒头不知不觉伸到了砚池里,沾着墨汁吃起来,显然,他是错把墨汁当成豆酱了。历史上关于书法的故事很多,细细品味总是有益处的,就现在来说也可以提高我们对书法的认识和鉴赏水平。

猫作品欣赏 篇4

  安 阳 师 范 学 院

  现

  代

  文

  学

  作

  品

  欣

  赏

  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班级:08级综合文科一班

  学号:0姓名:牛阳华

  张爱玲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张爱玲,女,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张爱玲家庭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代表作品: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

  作品赏析: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家庭显赫,文笔出众。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可以直接的写入你的内心。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而阅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的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会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也能体验到,她写下来告诉你,但她不炫耀。张爱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其实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辉煌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或许这是导致张爱玲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是这些不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的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流言》是她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1943——1944年的陆陆续续写的一些东西,将散见于报端的文字,集中在“流言”两个字下,水上写的字,说它不持久,但是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书中所谈的内容并不集中,谈到吃,谈到看书,谈到画,谈到她可爱的姑姑和她热情的朋友炎樱,还有一些序,里面还闪现着那时上海另一个女作家苏青的身影。一点点的,可以渐渐看到那时的上海,那时的张爱玲。不过,这毕竟不是张爱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整个集子里,最让人难忘的几篇,却都是典型的张爱玲的风格,一个苍凉的手势。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一个离婚居家的女子。但她遭受哥哥们的欺骗散尽钱财,遭受嫂嫂们的热嘲冷讽忍气吞声,遭受母亲的忽视寂寞生活。但是,她却遇见了范柳原,一个年轻英俊、机灵狡猾、肆意挥霍的花花公子。从此以后,她在情感纠葛之中奋力的挣扎。一部倾城之恋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完美爱情的结局,更多的是对女性人生的思考。张爱玲,用她独特的敏锐力与洞察力,一反过去小说古老模式,独辟蹊径创作出新的小说风格,揭示了在民国时代的遗少们的腐朽生活及封建守旧的生活态度。从而,奠定了小说模式的新风格。

  张爱玲既写纯文艺作品,也写言情小说,《金锁记》《秧歌》等令行家击节称赏,《十八春》则能让读者大众如醉如痴,这样身跨两界,亦雅亦俗的作家,一时无二;她受的是西洋学堂的教育,但她却钟情于中国小说艺术,在创作中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新文学作家中,走这条路子的人少而又少。五十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在此期间曾经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因其中涉及对大陆当时社会状态的描写而被视为是反动作品,其后作品寥寥。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

  参考例文:百度名片、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百度例文《流言》、《倾城之恋》赏析博客。、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