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题活动方案精选3篇 学校主题活动方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学校主题活动方案精选3篇 学校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 活动主题
我与春天有约演讲比赛
二. 活动时间
初赛:_年3月24日
决赛:_年3月31日
三. 活动地点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四. 主办者
山东师范大学思源文学社.济南大学演讲协会.山东交通大学时光文学社.山东建筑大学交流与沟通协会.山东建筑大学机电院文学社等
五. 活动目的
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本次比赛以我与春天有约为主题是由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同举办的大型院级演讲活动。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将更加有利于校园的和谐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春天的美好,体验感悟春天,发现春天带来的美好情感,使每个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会于纷繁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
六. 活动意义
1、培养学生们发现美的眼睛,看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美丽诱人的风景,使学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拥有积极向上,永不言败,青春活力的姿态。
2、加强山东各高校间的联系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其演讲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做好准备。
3、通过本次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对春天与生活的热爱,在美好中感受生活,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感受自然的美,激发文学爱好者的文学热情。
七. 活动说明及要求
1、我与春天有约是本次活动的主题,选手可自拟题目;
2、演讲内容必须积极向上,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3、各学校依实际情况自主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比赛;
4、每个作品演讲时间控制在3-5分钟,要求内容紧扣主题,生动感人;
5、现场公布比赛结果,获奖名单,为获奖选手颁奖。
八. 活动内容
1、前期准备:各学校社团策划部共同完成策划书,宣传部共同完成海报制作,与记者站联系,做好网络宣传。商量好邀请的嘉宾及评委,协调选手出场顺序
2、比赛流程:
(1)、初赛:
初赛由各社自行组织,各选出六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内容不限,关于春天就可以。内容要求积极向上,富有感染力,不要求ppt配合朗诵。
(2)、决赛:
决赛要求:a、主题鲜明,文字简洁,观点新颖,必须脱稿朗诵,语言流畅,表现大方;
b、参赛选手必须准备ppt配合朗诵内容,要求ppt内容与朗诵内容相协调,达到情景相映、声情并茂的朗诵效果。ppt制作的内容及技术占一定比分,请选手认真制作。
3、具体流程:
(1)、全体负责小组成员提前一小时到场,选手提前二十分钟入场;
(2)、主持人上场,宣布比赛开始,并介绍出席评委及嘉宾,宣布比赛要求及评分细则(具体到场评委和嘉宾待定);
(3)、比赛开始,选手依抽签顺序开始演讲,比赛过程中每隔三位选手收一次成绩,以方便统计;
(4)、嘉宾点评(其间有工作人员计算最终成绩,并进行排名,得出比赛结果);
(5)、主持人宣布进入最后成果展示的选手名单,比赛结束后劳卫部负责赛场卫生整理。
九. 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
十. 活动经费预算
待定
十一. 活动负责人
活动总负责:谢丹
宣传:李为轮
组织:崔恩鑫
策划:李欢欢
注:评分规则:
一、指导思想
绿色学校是指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从本质上讲,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面向可持续发展,以环境教育的思想为先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改进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的过程,从而也是学校不断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过程。绿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学校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因此,创建绿色学校可以说就是创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校。
同时,环保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影响于家庭,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
二、活动主题
开展“创建绿色学校”主题活动,倡导校园绿色文明,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素养,争创绿色学校。充分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不同的纪念日在不同的年份都有一定的主题。我们将与世界同步,根据相关信息提前布置、计划、开展。
学校团委选定的主题日如下:
上学期
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6日世界人居日/国际住房日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寒假:“青春暖流服务社区”扶贫、敬老、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
下学期
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10日国际气象节
2月28日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12日植树节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7日世界卫生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6月11日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暑假:“绿色环保生活”研究性学习
绿色环保夏令营
三、活动形式
根据不同活动日和活动主题,学校团委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我们将立足于校园,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保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
(1)组织部分学走出校门进行环保宣传
(2)举行“系列科普知识教育走进校园之环境保护知识暨精选珍稀生物图片展
(3)组织部分学生社会实践
(4)开展环境知识竞赛
(5)举办班级创绿色学校专栏刊出比赛
(6)开展以创绿色学校为主题的班班唱活动
(7)配合科技艺术节,举办“生活废品变宝”保护环境手工艺品比赛
(8)收集选定的主题日的相关信息,印制宣传小册
为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示范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x—20_年)的意见》和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项目。
一、目标任务
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亟待提升、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分层分类组织职业院校不同基础水平、不同专业类别、不同技能等级的教师参加示范培训,探索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分级培训模式;引导各地通过实施、省级、市(县)级、校本级四级培训,完成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教师全员培训任务,组织开展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建成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品牌专业,生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有效促进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升,着力培养一批领军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学名师和拔尖青年教师。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
(一)培训内容
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要贯彻落实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黄大年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精神,设置师德教育必修模块,宣讲优秀师德案例,着力培养造就“四有”好老师。围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开展以教师技术技能实训、课程开发与应用、教学实践与演练等实操性培训为重点的集中面授模块;设置以工匠精神教育、“双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等知识性培训为重点的网络培训模块,做到理实一体、互补衔接。
1、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高等职业学校具有高级职称,主持过市级及以上科研教改课题(项目)、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地市级及以上技能比赛并获奖的教师,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再集中面授的工学交替式培训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160学时)的培训,每班一般不超过30人。培训重点包括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与开发、团队组织与引导、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教研科研方法等专项内容。
2、“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面向在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少于4周(160学时)的培训,可分阶段。网络研修学时比例不超过30%。每班一般不超过30人。重点包括技术技能实训、专业教学法应用与实践、课程开发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等专项内容。
3、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面向在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下,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青年教师。项目承担单位遴选确定若干名本单位对应专业的教学名师担任导师,采取“师带徒”、“一对一”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周(320学时)的跟岗访学。重点开展备课、说课、教学演练,进行评课、研课、磨课训练,参与教科研活动。
(二)培训形式
在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和诊断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层次水平和专业类别确定培训项目类型和人数,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网络研修、跟岗培训等不同方式相结合,分层分类分级开展教师培训。以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为主,兼顾文化基础课教师。
1、集中面授。聚焦专业理念与师德、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理论与知识、先进技术与实际操作技能,推行理论讲授、案例学习、行动学习和实践操作等形式,可根据不同教师需求设立专项培训模块课程,实行小班化教学。专业技能实操训练和教学实践演练学时占总培训学时的比例不低于50%。
2、返岗实践。重在指导教师将培训所学和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将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采用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行为,更新课程内容,总结提炼个性化、特色化教学模式,指导教师开展备课、说课、磨课及真实课堂教学训练,形成一批教研科研论文、教案等生成性成果。
3、网络研修。设置工匠精神教育、“双创”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等网络课程供教师学习,研修重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专家引领、交流研讨、成果展示,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跟岗培训。由教学名师担任“导师”,指导参训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演练、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参与科研课题项目、学校和班级管理等工作。
三、工作流程
1、确定年度项目安排。教育部发布年度教师培训任务和组织实施工作要求,指导各省(区、市)确定教师培训专业目录。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培训需求摸底情况,按照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等项目安排,确定培训时长、培训内容和项目经费额度,参考本省培训费管理相关规定和当地物价水平,合理制订教师培训综合定额标准(含集中培训支持标准和远程培训支持标准),编制教师培训计划人数。
2、遴选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年度项目承担单位资质名单,组织项目申报、评审与立项,遴选确定符合条件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担项目,同时将项目承担单位立项信息报送教育部,在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予以发布。
3、培训实施与监管。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通过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项目发布、注册与报名、课程安排与教学、评教评学全过程管理。督促各项目承担单位整合内部和外部优质资源,严格按照培训方案开展培训。系统化开展训前诊断、训中测评、训后考核和返岗跟踪指导,加强学员管理与考核。成立视导专家组,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与检查。项目承担单位要强化培训后续跟踪,指导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
4、考核与评价。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度项目结束后,采用匿名评教、专家抽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项目承担单位开展绩效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制度建设、条件保障、培训质量、培训物化成果、典型经验和做法等。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承担单位资质认定、动态调整的依据。各项目承担单位加强对参训教师出勤、学习表现、作业、培训成果等日常情况考核,按20%比例评出优秀等次学员。
四、实施要求
1、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开展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按照教师所教专业、基础水平、技能等级分层分类设置培训项目。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扶贫重点产业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培训专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特色农业、种养业、民族传统工艺等扶贫产业领域为重点,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县等扶贫重点地区支持力度。开设适应教师培训需求、针对教师能力短板的培训模块和课程,大力推行自主选学、分班培训,做到按需施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分级培训,建立教师素质能力分等级培训、台阶式提升的机制。
2、优化培训课程内容。各省(区、市)、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完善培训课程标准,优化培训课程方案,网络研修和集中面授课程内容要有效衔接,可选择培训重点内容设定专项培训主题和模块化课程。突出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遴选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支持基地中的本科院校试点探索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学位教育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
3、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一批和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有一定数量且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伙伴,联合行业企业协同申报项目。绩效评价优良的单位实行2至3年周期遴选机制,实行年度绩效末位淘汰,同一类项目调整比例不少于5%。项目承担单位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设施设备、师资团队、课程资源等共享共用。
4、强化培训成果应用。项目承担单位要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科学选择培训形式与方法,突出专家引领、主题研修、反思实践、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跟踪指导教师将培训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参训教师所在学校要制定激励政策,结合本校教学工作实际,支持参训教师进行培训成果转化和落地。
5、规范培训考核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加强对参训教师的考核评价,明确培训成果要求和数量,重视参训学员课程教学资源、实做作品、讲课视频等物化成果考核。网络研修内容要纳入结业考核范围,记录培训学时(学分),确保真学、有效。鼓励支持参训教师在培训期间取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