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书
【导语】以下是网友“lrqvn5”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书(共8篇),以供借鉴。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万、丁、齐、冬、百”。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喜欢春天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入春天,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2.昨天咱们留了一个作业,请把你画眼睛里的春天画下来,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都带来了吗?(抽几份学生的作业在大背头上展示)
二、欣赏学生作品,引导进入情境:昨天咱们留了一个预习作业,请你画一幅有关春天的图画,并写上你喜欢的描写春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首儿歌,或是搜集一些春天的图片或照片等。这是咱们班一部分同学完成的,咱们来欣赏一下。
他喜欢的一句话是:
他喜欢的词语是:
下面的小朋友把你的画介绍给同位,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儿歌读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三、学习新课:
(一)引入字词:老师把小朋友喜欢的词语呀都搜集在一起了,想认识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wànwùfùsūliǔshùbǎihuāzhēngmíng
万物复苏柳树百花争鸣
bīngxuěrónghuàquánshuidīngdōngyīnggēyànwuē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莺歌燕舞
小朋友们,其中哪些词语你会读了?先小声读一读。再把你认识的读给大家听?
(二)学生自读:你会读哪些词语就读出来好吗?
(三)探究认字方法:真了不起,还没学呢,这些词都会读了。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呢?
家庭中:从书上、电视上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课堂上:看拼音、问同学、请教老师。
(四)合作学习,自学生字:请小朋友互相帮助,先向你同组的同学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不认识的,请别的小朋友来帮忙。
(反馈自学情况l下面我请3个小朋友合作来读一读。
1.一个小朋友读一排(找两组小朋友读)。
2.把书合上,老师这里的字没标拼音,你会读吗?自己小声音读一读、开火车读。
3.这些字变成了红色是我们要认读的,谁能读?(去掉个别字)
万复苏柳歌舞冰泉丁百争鸣
4.出示儿歌:(看来难不倒大家,现在变变位置,看你会读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五)简单释词:小朋友,有哪些词不懂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百鸟争鸣:(全班每人模仿一种小鸟的叫声。)
万物复苏:
1.冬天过去了,又一年春天来到了,请小朋友注意看:
2.课件或挂图画面:柳树发芽了、小花开放了、黄莺在枝头唱歌、燕子在空中跳舞,冰雪融化了,泉水丁冬丁冬的,所有的花都开了,许多鸟儿在枝头鸣叫。
3.小朋友们刚才所看到的这就叫“复苏”。你能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词来说什么叫复苏吗?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苏醒了。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就叫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六)朗读课文:春天这么美,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巩固练习:
(一)看图读生字
(二)下面的词语中哪些是描写春天的词语呢?对点头,错摇头
出示大屏幕:春暖花开、瓜果遍地、百花盛开、春光明媚、秋高气爽
春风拂面、烈日炎炎、天寒地冻
(三)出示挂图,让学生把与画面相配的词语贴上。
五、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万、丁、百
1.这三个字都有一个长横,长横要稍微鼓一些,第二笔都是从竖中线起笔。
2.齐字的撇捺要伸展开,撇有锋,捺有脚。
3.学生在本子上开始练习。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年的教学发现:无论在习惯养成、知识基础还是接受能力方面都有所感悟。本期,我要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继续深入转变教学观念。踏实工作,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搞好教育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主要工作
1、主持召开家长会。结合科任教师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新教材特点、教材教学要求,介绍二年级学生身心及学习特点,征求家长意见,提出家教建议。
2、识字、写字:每天一节;写字比赛每月一次。
3、阅读:每天开展“小小故事会”活动;每天一节阅读课,做好阅读指导。
4、写话:读写结合;注重方法指导,保证至少每两周一次。
回乡偶书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赠汪伦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了解谚语的意思,读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童谣《拔萝卜》,和学生一起表演说唱,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做准备。
2、师:小朋友以前听说过拔萝卜的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又听了这首有趣的童谣,哪位小朋友知道歌谣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拔出萝卜,后来又成功了呢?
生:……
(引导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合作”的道理。)
3、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依靠小朋友们的集体力量,团结一心才能顺利完成,加油吧!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再放资源,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自行纠正语音语调。
3、师:小朋友喜欢电视上老师读的吗?你也来模仿一下吧,然后读给同桌听听吧!
4、之后教师点名让小朋友读,同学集体帮忙正音。教师播放资源,和学生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5、小朋友,这么多的精彩的谚语,你最喜欢那一则呢?为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理解品味
1、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这些谚语的理解,之后逐一进行讲解。
⑴教师为学生出示512抗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
⑵教师为学生出示柴多火烧得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含义。
⑶“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请一位女同学来折一根筷子,请班级最高最壮的男生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让学生从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⑷教师给学生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沙尘的画面,帮学生理解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的含义。
⑸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含义。
3、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5句谚语,老师希望大家都将这些谚语铭记于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五、课外拓展
老师从别处又收集了几则谚语,大家课下也一起来收集吧,然后我们开个谚语发布会,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在教学导入环节,创设进入谚语王国的情境,通过进入“天气谚语城”,复习一年级学过的两句天气谚语。之后来到第二座城堡,那里有五位谚语朋友,可是这座城堡没有名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给它起个名字的。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并设下“起名字”的悬念,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识字五》。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感悟,巩固识字。
学习这五句谚语,每一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理解。
1. 人心齐,泰山移。
首先出示生字“移”。进行扩词练习。引出“愚公移山。”通过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体会这句谚语的意思。
2.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通过做实验来理解:一女生来折一根筷子,再找几个力气大的同学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
3.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谋、柴、焰”讨论交流识字方法。“焰”指的就是火苗,所以是火字旁。然后总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识字好办法。如果把这些办法都总结出来,那么,我们的识字办法真是又多又好!这就是“人多计谋广”。
4.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字开花”游戏:“独”字有这么多的朋友和它在一起,它就不再孤独了。它会感到很快乐!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四、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动画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教学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我用简捷的语言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自然过渡到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小学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书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本套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包含“孝敬”篇、“仁爱”篇、“修身”篇、“君子”篇和“交友”篇5个单元。
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篇章。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了解人与人交往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神奇汉字”(通过字的演变了解文化经典)、“日积月累”(以名人事例来达到教育效果)、“诗歌欣赏”(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说一说”(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2、能将与“经典回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3、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六、教学进度
每周学习一课时,做到不间断。
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练习课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
二、复习几时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10:50、11:15、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1:25、4:05、6:55),学生拨钟面。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
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
(3)8时45分再过5分是()。(4)5时56分再过()分是6时。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六、总结提升
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新编音乐教材的理念及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本教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的。它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二年级上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问声好》、《时间的歌》、《童话故事》、《跳起舞》、《愉快的劳动》、《小动物的歌》、《音乐会》、《生活多快乐》、《美丽的动物》、《新年好》及期末测验《游戏宫—快乐的冬令营》。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二)教材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有十课再加一个游戏宫,每课都有三个部分组成: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三、教学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音乐的听、视、动结合。
2、突出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坚持以学生为本。
3、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力求课堂教学有效多彩。
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