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和小鸟教案12篇(幼儿园大班大树和小鸟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树和小鸟教案12篇(幼儿园大班大树和小鸟教案),供大家参考。
活动目标:
1、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
2、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准备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引导幼儿在大树周围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就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
二、欣赏诗歌。
出示PPT课件,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大树和小鸟做了哪些事?
你从哪里看出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大树、小鸟快乐陶陶呢?
四、仿编诗歌。
讨论:还有谁和谁也是一对好朋友?
引导幼儿分组或个别仿编。
如:大海大大,小鱼游游;花儿美美,蝴蝶飞飞;天空蓝蓝,云朵飘飘等。
活动反思:
本周我们进行了中班语言《大树和小鸟》一课三论研讨活动。我对本次活动做了如下反思。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氛围。整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幼儿的注意力也相对集中,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我是先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自己先说一说是什么。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儿都认识大和小这两个字。所以我想让这两个字作为我的导入环节,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但经过老师们的讨论觉得这个讨论环节不是特别好,应以情感投入来导入。在教具方面:我没有在黑板上画出一句一句线条,导致幼儿看图片很费劲,不知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在最后一个环节仿编活动,"高高的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住着谁呢?"这边语言应该再精炼一点可以说"还住着哪些小动物呢?"在整个活动中,在于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体现的不明确,我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甚至没有小朋友能体会其中的情感。所以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只记住了儿歌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而本次活动目标旨在让幼儿既有情感的表达又学会了儿歌。所以我并没有完全的达到预设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我要时常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难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难点,怎么样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能有新的突破。
活动目标
初步熟悉音乐《小鸟店》的欢快旋律及M3A的结构,并能用鸟飞、小鸟和大树做游戏,鸟飞等动作反映该曲结构。
引导幼儿探索多种结伴方式(一对一,多对一),并创编B段的相互触摸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已掌握鸟飞的基本动作。
做游戏“大树和小鸟”。
游戏情节
一部分幼儿扮小鸟,另一部分幼儿扮大树。小鸟在钟声、鸡叫声中醒来,理了羽毛,准备到树林里去(引子)。小鸟们来到树林里围着大树舞蹈,大树抖动树叶,为小鸟们轻轻伴奏(A段)。大树和小鸟相互触摸,愉快游戏,依依惜别(B段)。小鸟变换大树朋友,围着新朋友跳舞(A段)。突然,雷声大作,大树赶忙伸出树枝为小鸟遮风挡雨,小鸟依偎着大树(尾声)。
活动过程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为幼儿创设情境。
2.引导幼儿讲述鸟飞和触摸动作。
3.完整地欣赏全曲,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4.欣赏A段音乐,并用动作表现大树造型以及大树与小鸟结伴做朋友等。
(1)教师通过提示,让幼儿做出大树的造型。注意相互间的距离,鼓励与别人的造型不同。教师可这样说:“现在,你的身体是粗粗的树干,手臂是壮壮的树枝,双手是密密的树叶,请动脑筋摆出一棵大树的样子来,最好和别人摆的不一样。”
(2)分角色探索多种结伴方式,教师启发式提问:“每棵大树都要有小鸟做它的朋友,这棵大树还没有朋友呢,你们说该怎么办?”“这只小鸟还没有找到朋友呢,怎么办呢?”
(3)欣赏引子部分和A段乐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树找好位置,摆出造型。小鸟们则随乐曲做睡觉、起床、整理羽毛等动作(引子部分),随后在A段乐曲声中,小鸟围着大树朋友跳舞,提醒小鸟相互间不能碰撞。
5.欣赏音乐B段并表演。
(1)教师哼唱,要求大树和小鸟随乐创编触摸动作,在结束处,提醒小鸟和大树再见。
(2)完整地欣赏B段音乐并结伴表演。
6.欣赏再现的A段音乐。
要求小鸟们相互交换朋友,小鸟为新朋友跳舞,大树仍做各种造型。教师说:“森林里的大树可多呢,小鸟再去找棵大树做朋友吧!”
7.欣赏尾声,引导幼儿表现大树为小鸟挡风遮雨,小鸟偎依着大树的情景。
教师问:“这是什么声音?天快要下雨了,小鸟的翅膀快要被大雨淋湿了,大树该怎么保护小鸟呢?”
8.完整地欣赏音乐并表演。
作品分析
本曲开始部分是一段引子(钟声响、公鸡叫),接着是一段活泼欢快的旋律,背景贯穿着小鸟清脆的叫声(A段)。随后出现一段较为抒情的旋律(B段)。第三段是重现第一段的旋律(A段)。最后,加上尾声(雷雨声),全曲在快速、紧张的气氛中结束。可用以下故事配合教学。
故事
在绿色的树林里,小鸟和大树交上了朋友,小鸟每天围着大树跳着欢快的舞蹈。大树呢,一边看小鸟跳舞,一边轻轻抖动着树叶,用好听的沙沙声为小鸟伴奏。他们每天在一起游戏,感到又幸福、又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初步认读汉字"大"和"小"。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玩过"大树和小鸟"的音乐游戏。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动画。
3、大树、小鸟头饰。
4、字卡"大"和"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游戏:大树和小鸟。
1、音乐响起,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引导幼儿在大树周围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 唱歌给大树听等。音乐结束,游戏结束,坐回自己的座位。
2、提问: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开心吗?(集体回答)有一首诗歌讲的就是"大树和小鸟"的故事。你们来听听看。
二、欣赏诗歌。
1、教师把大树和六只小鸟贴于黑板,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并提问:
(1)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2)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们在一起玩)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它们玩得很开心)
三、观看动画"大树和小鸟"
进一步感知大树和小鸟的关系。(播放两遍)师:有一个有趣的动画要送给你们。认真看哦!
四、幼儿集体学习诗歌,理解其内容。
1、提问:动画看完了,那么这首诗歌好听吗?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2、大树高高,住着小鸟。从诗歌中,你听到了大树和小鸟的哪些事?
(小鸟叫叫,大树笑笑;大树摇摇,小鸟跳跳。)教师出示图片,与幼儿以互动的形式学习诗歌。
3、诗歌是怎样来说大树和小鸟的事情的。先说"大树高高",下一句是什么,大树是谁的家?(住着小鸟)接着说"小鸟叫叫",大树有什么反应?(大树笑笑)然后"大树摇摇",小鸟干什么呢?(小鸟跳跳),最后说到:"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教师以留白的方式,引导幼儿一边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
4、教师念关于大树的诗句,幼儿念关于小鸟的诗句。
师:我做大树,你们做小鸟。老师念大树的诗句,幼儿念小鸟的诗句。
5、学习认读汉字"大"和"小"。
(1)教师:这首诗歌里有些字是重复出现的,你发现了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大"和"小"。
(3)引导幼儿边认读边用身体动作来进行模仿。
6、引导幼儿结伴学念,然后互换角色。
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念,学着老师刚才的样子。你念大树,她念小鸟。学一学小鸟和大树开心的样子。也可以小声的讨论一下,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
五、师幼合作仿编诗歌。
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大树说只有一位朋友,那请小朋友帮大树找一些好朋友,你想把谁请过来?2、你们把这么多小动物请过来,大树请你把这些动物编到儿歌里去,谁愿意帮忙?(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六、迁移经验,引发探讨。
今天我们学的诗歌呀,告诉我们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互依靠,在一起做游戏,天天乐淘淘。那小朋友自己呢?你们和好朋友在一起也是乐淘淘的吗?做什么事情让你们感到乐淘淘呢?
活动目标:
1、学习讲述所观察的内容,想象大树和小鸟之间的对话。能用“大树,你好,你真……”的句式讲述。
2、借助所创设的情境、肢体动作的表演,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3、愿意用友好的语言说话,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置树林场景,两位老师装扮成大树,小鸟胸饰,纱巾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情境,和花草树木打招呼。
师:这是一片树林,树林里有谁?去跟你喜欢的朋友打个招呼吧!
2、引导幼儿观察情境,学习大树和小鸟之间的对话。
(1) 教师扮演“鸟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表演内容,提问:你听到鸟妈妈说了什么?大树又是怎样说?
(3) 幼儿和教师共同学说“鸟妈妈”和大树之间的对话。
3、请幼儿表演身体动作,师生猜想“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对话。
(1) 个别幼儿表演浇水、打招呼、拥抱等动作。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表演内容,提问:你看到小鸟做了什么?大树做了什么?
(3) 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对话,提问:小鸟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大树又会怎样说呢?
(4) 幼儿和教师共同学说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对话。
(5)每位幼儿走到自己喜欢的大树面前向大树说出想说的话。
提问:你还想和大树说些什么?
4、大树邀请小朋友到“漂亮的鸟窝”里做客,师幼共同表演儿歌《大树和小鸟》。
活动延伸:幼儿学习仿编儿歌《大树和小鸟》。
附:情境表演内容:
鸟妈妈向大树挥手打招呼:“大树,你好!”大树说:“鸟妈妈,你好!”鸟妈妈给大树戴上一串小花说:“大树,你好!我送你一串小花。”大树点头说:“鸟妈妈,谢谢你!” 鸟妈妈夸奖说:“大树,你的叶子真漂亮!你的个子很高大!”大树夸奖说:“鸟妈妈,你的羽毛真漂亮!你的歌声很动听!” 鸟妈妈拥抱大树
一、活动前的思考教材的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精炼、通俗易懂、富有韵律的儿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短小的诗歌中蕴含了大树和小鸟之间友好快乐的浓浓情意,适合中班幼儿学习,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让他们进行诗歌部分仿编,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材中让幼儿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是本活动的难点,教师很难用深奥的理论来阐述,在活动设计中,我还是通过让幼儿了解大树和小鸟是好朋友,为什么是好朋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样更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分析:孩子们在以往类似的语言活动中,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语言简单表述自己的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大小字样有一定的熟悉。但是由于幼儿的词汇量如叠词等比较少,因此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并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加深对汉字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尝试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活动准备
1、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大、小字样。
3、幼儿用书:《大树和小鸟》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小字样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看看是谁呢?
2、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猜测。教师:原来是一位大客人和一位小客人呀。
3.教师:其实呀它们各自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一个叫大树,一个叫小鸟。它们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大树和小鸟》。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4、教师总结:大树和小鸟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所以它们生活在一起很快乐。那我们再把这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受一下吧。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结合留白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等等。
(四)分角色学念诗歌。
1、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一半念大树,一半念小鸟。
2、男孩女孩分组,男孩念大树,女孩念小鸟。
3、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比赛。
(六)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
五、活动延伸:
1、家园公园:回家后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跟他们一起表演。
2、游戏活动:游戏的时候,可以跟你们的好朋友说一说除了松鼠还可以换成什么?
六、活动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纸工艺术活动。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目标
1.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
2.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准备
图片。
过程
一.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引导幼儿在大树周围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就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
二.欣赏诗歌。
――出示挂图,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大树和小鸟做了哪些事?
――你从哪里看出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大树、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以互动的形式学念诗歌。
――教师再朗诵一遍诗歌,引导幼儿说说这首诗歌每一节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有什么规律。(前一句是关于小鸟的诗句,后一句是关于大树的诗句)
――教师念关于大树的诗句,幼儿念关于小鸟的诗句。
――引导幼儿结伴学念,然后互换角色。
四.仿编诗歌。
――讨论:还有谁和谁也是一对好朋友?
――引导幼儿分组或个别仿编。如:大海大大,/游来小鱼;/花儿美美,/飞来蝴蝶;/天空蓝蓝,/摇着云朵等。
建议
1.诗歌短小简炼、琅琅上口,通过富有动感的语言向幼儿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中动植物互相依存的快乐景象。其中仿编部分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把朋友间因友爱而产生的快乐广为传诵,从而营造“快乐陶陶”的氛围。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相关联的人和物,并揭示其相互间的协调关系。
2.幼儿在和教师扮演角色,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诗歌的兴趣,他们在肢体语言的交流中理解了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大树和小鸟
大树高高,
住着小鸟。
小鸟叫叫,
大树笑笑。
大树摇摇,
小鸟跳跳。
大树小鸟,
快乐陶陶。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应互相帮助,主动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操作材料背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情境:一颗光秃秃的大树,有只哭着的小鸟在树的旁边边飞边说:“我没有家了,我没有家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画面一(孤单的大树和寂寞的小鸟),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
1、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怎么了?大树为什么没有树叶?小鸟怎么了?小鸟为什么哭了?
2、看到大树和小鸟这样,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我们用什么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呢?
2、出示画面二
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上,落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鸟,他们在说:“我有新家了!谢谢小朋友们”。树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小朋友们,你们做得好!”树的下方有美丽的鲜花和绿绿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的跳着舞。
3、操作
1、讲述要求
2、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
三、结束部分
把自己的作品创编成故事讲给其它小朋友听。
教学意图:
大树和小鸟之间友好快乐的浓浓情意,反映了大树和小鸟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初步认读汉字“大”和“小”。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玩过“大树和小鸟”的音乐游戏。
2.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字卡“大”和“小”。
3.笔、纸。
教学过程:
(一)集体玩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1.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在音乐声中,幼儿围着大树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教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做游戏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也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教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是怎么快乐地生活的?(引导幼儿根据诗歌里的词句回答)
2.教师出示图片,与幼儿以互动的形式学习诗歌。
教师以留白的方式,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
(四)学习认读汉字“大”和“小”。
1.教师:这首诗歌里有些字是重复出现的,你发现了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大”和“小”。
3.引导幼儿边认读边用身体动作来模仿。
(五)师幼合作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2.教师将幼儿所说的内容,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在记录纸上,替换掉原来诗歌里的小鸟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新图片的内容念一念仿编的新诗歌。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散步、餐前准备等环节,引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复习诗歌,并继续仿编诗歌,同时将幼儿独自仿编的诗歌在集体中朗诵。
活动建议:
1. 活动目标1可以加上“初步认识诗歌中的叠词”。
2. 在教具的准备上,可以做的大一些,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3. 在提问后,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回答提炼成诗歌里的语言。
4. 在出示板书前,教师可以以互动的形式和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做一做。
附:儿歌《大树和小鸟》
大树高高,
住着小鸟。
小鸟叫叫,
大树笑笑。
大树摇摇,
小鸟跳跳。
大树小鸟,
快乐陶陶。
教学反思:
诗歌中大树和小鸟是幼儿熟悉、喜欢的朋友,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让他们进行诗歌仿编,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本次活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出示背景图大树后, 引导小朋友做小鸟和大树做游戏,摸摸、亲亲等,但小朋友看见背景图后都显得很兴奋,个个拥到背景图前欢呼跳跃,场面比较混乱,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只好草草收尾,马上进入了下一环节。孩子们在观察图片熟悉诗歌内容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图片,自己说出诗歌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就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了,而且也更容易记住。同时我引导孩子发现儿歌中的特点,发现和认识叠词,这个环节孩子还是能较好的完成的。在巩固儿歌的,我于孩子们玩对接游戏,教师说一句,孩子说一句,很默契,而且也在反复的朗诵中巩固了学习内容。在创编环节中,当我提出问题:“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会有谁也住在那呢?”小朋友一下子说不出什么小动物,但我也准备了很多的替换动物图片,当我让笑朋友从自己的椅子后面请出这些小动物的时候,小朋友的思维就不再显得那么局限了,开始了踊跃的创编。
本次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让笑朋友主动的投入活动中,积极回应孩子们,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
在整个活动设计时,我把学习儿歌,初步认识叠词作为活动的重点,而进行部分创编作为活动的难点。在活动准备上,也运用了背景图、动物图片等来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孩子在反复学习中就不会觉得枯燥了。
不足之处: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图片的准备上,而疏忽了对活动环节的反复除揣摩。虽然我也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还比较顺利。
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幼儿自始至终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通过仔细观看和积极讲述,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学会按方法和步骤折出小鸟,再将小鸟分别粘贴在大树上。
2、加强训练幼儿折、粘的技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重点:
教会幼儿折纸的方法步骤和粘贴方法。
活动难点:
教会幼儿看图,使幼儿知道教师图书中的步骤。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剪刀、固体胶、教师示范。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上课,教师出示折好的小鸟,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鸟吗?想折一折它吗?)
2、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逐一示范折小鸟的方法。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折小鸟的纸图,教幼儿看折纸的方法和步骤,区别虚线和实线的不同意思
4、教师发幼儿用书,教幼儿折小鸟
(1)先让幼儿用剪刀剪下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正方形。
(2)教师出示大正方形的彩纸,教幼儿分别按图折。
A、先把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两个正方形后打开。
B、左右上角折到中线上。
C、左右两边对折到中线上。
D、左右两边对折、上角向下折。
E、用彩笔点画上眼睛(成小鸟形状)。
5、幼儿折好小鸟后,用固体胶粘贴到大树上。
6、幼儿用剪刀按大树的轮廓剪出来。
7、教师检查幼儿的作品,并展示作品。
8、教师对本活动进行小结谈话。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折出更多的小鸟与家人一起分享。
活动目标
1、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
2、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树和小鸟。
1、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
引导幼儿在大树周围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2、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就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
二、欣赏诗歌。
1、出示挂图,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2、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大树和小鸟做了哪些事?
3.你从哪里看出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
4、为什么大树、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以互动的形式学念诗歌。
1、教师再朗诵一遍诗歌,引导幼儿说说这首诗歌每一节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有什么规律。
(前一句是关于小鸟的诗句,后一句是关于大树的诗句)
2、教师念关于大树的诗句,幼儿念关于小鸟的诗句。
3、引导幼儿结伴学念,然后互换角色。
四、仿编诗歌。
1、讨论:还有谁和谁也是一对好朋友?
2、引导幼儿分组或个别仿编。
如:大海大大,/游来小鱼;/花儿美美,/飞来蝴蝶;/天空蓝蓝,/摇着云朵等。
活动建议
1、诗歌短小简炼、琅琅上口,通过富有动感的语言向幼儿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中动植物互相依存的快乐景象。其中仿编部分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把朋友间因友爱而产生的快乐广为传诵,从而营造“快乐陶陶”的氛围。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相关联的人和物,并揭示其相互间的协调关系。
2、幼儿在和教师扮演角色,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诗歌的兴趣,他们在肢体语言的交流中理解了诗歌所蕴藏的内涵。大树和小鸟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小鸟叫叫,大树笑笑。大树摇摇,小鸟跳跳。大树小鸟,快乐陶陶。
教学意图:
现在的孩子在家很娇惯所以养成自私、蛮横的坏习惯,不懂谦让,不会与同伴分享快乐。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大树和小鸟》。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
2、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体验仿编后的成功感。
3、增进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懂得要勇敢自立。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聚光灯画面,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看是谁?
教师移动聚光灯位置,帮助幼儿看清。
师:对了,真的是一棵树。大树脸上怎么样?大树笑的这么开心,谁会和他一起玩呢?
2、播放FLASH,鼓励幼儿仔细观看画面,然后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干什么呢?
3、观察画面,借助图谱引导幼儿学习诗歌。
(1)师:我们来看看,这棵大树长得怎么样?
请个别幼儿说说,教师导入诗歌的语句“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好听的词叫高高。大树高高。”
请幼儿说一说“大树高高”。
教师将幼儿说的用图谱的形式记录下来。
(2)师:大树高高,住着谁呢?(请幼儿完整表述)
先说再展示图谱,引导幼儿用诗歌的语言说出: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3)师:小鸟围着大树在干吗呀?(飞,唱歌……)
师:我们能不能也用2个一样的好听的词来说呢?(唱唱、叫叫)
引出小鸟唱唱(叫叫)。老师进行记录。
(4)师:大树听见了小鸟的歌声,它会怎么样呢?
谁也会用好听的词来说说看。引导幼儿说出:大树笑笑。
师:真棒,我也赶紧把它记录下来,大树……笑笑怎么记呢?哦,画2个一样的笑脸。
(5)师:风来了,大树会怎么样?
个别幼儿说说。
师:除了树叶会掉下来,大树还会在风里摇晃,谁也会用和前面一样好听的词来说说看。“大树摇摇”
(6)师:大树摇摇,小鸟会在树上怎么样?
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跳。
(7)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唱唱、跳跳、笑笑,心里怎么样啊?谁会用好听的词来说说看?
引导幼儿学习新词:快乐陶陶。
老师记录快乐陶陶,提问:谁和谁快乐陶陶啊?(大树小鸟)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结构特征。
(1)看图谱完整朗诵。
师:老师把我们小朋友说的都记录下来了,我们一起来跟着图谱说说看吧。(第一遍就看着图谱念)
师: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了,给它加上个名字吧。(第二遍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念)
(2)感受诗歌的结构特征
A、师: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好听在哪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找找诗歌好听的秘密藏在哪里呢?
B、教师将叠词用圈圈起来,引导幼儿观察,引出叠词。
师:哦,原来在这首诗歌里用了许多一样的词,这样诗歌读上去就更有节奏更好听了。老师告诉你们哦,这样2个一样的字放在一起叫叠词。
(2)分角色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做个小游戏,有红线的老师念,没有红线的就小朋友念,好吗?(配上音乐,看着图谱念)
师:男孩子念有红线的,那么女孩子呢?(配音乐)
(3)小结:
大树和小鸟一对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4、借助画面,仿编诗歌活动。
(1)师:除了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还有谁和谁也是好朋友呢?谁会用叠词来说说看。
教师将孩子说到的放到白板上,随机添画图谱。
(2)老师出示4幅图片,请幼儿来说说看,可随意说个几句,然后请孩子孩子回班级中说给其他的孩子听。
活动延伸:
家园互动:幼儿想出多种保护鸟类的方法,请家长来代替。把记录的方法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教学反思:
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中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幼儿的学习从模仿开始,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创编活动。
总体上,这次活动完成得比较好,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仿编诗歌对于幼儿还是一件比较新鲜而且又有一定难度的事,在以后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联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2、调动幼儿各种感观,让幼儿感知音乐的高低。
3、培养幼儿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高低的能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大树四棵、背景图、各种小动物、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小动物律动
2.练声,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故事:鸭妈妈和小鸭,引出妈妈和孩子的叫声。(高和低)
2.幼儿讨论各种动物的妈妈和孩子的叫声(出示贴绒)
3.游戏:看谁玩得对
师:妈妈幼:孩子(交换角色)
4.出示音乐(一)欣赏并讨论音乐有什么变化(有高有低)
5.幼儿再听音乐(一)听到高的音乐学孩子叫,听到低的音乐学妈妈叫。
6.幼儿听音乐(一)根据音乐的高低变换动作。
7.游戏:大树和小鸟
1)幼儿讨论并学习小鸟飞的动作。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当听到高的音乐时小鸟在树林里飞,当听到低的音乐是就蹲下来对着大树点头。
3)先分组请幼儿游戏,最后一起游戏。
三、结尾部分
欣赏舞蹈:绿苗
教学反思: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聆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要给幼儿留有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引导幼儿去主动的聆听和欣赏。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于一首歌如何表现,我们都应鼓励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