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为话题的作文12篇(以孝为题的作文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以孝为话题的作文12篇(以孝为题的作文作文),供大家品鉴。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爸爸妈妈的我们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爸爸妈妈从小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教会我们走路,教会我们说话,教会我们……慢慢地长大了,爸爸妈妈开始教我们学习,学本领,学知识……以后的道路还很长,爸爸妈妈在一天又一天渐渐地老去,而我们却在一天一天快速成长……
在我们小时,爸爸、妈妈眼角并没有一丝丝皱纹,看起来特别年轻。可现在,每当看到爸爸、妈妈眼角的皱纹,我总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要让爸爸妈妈那么操劳,让他们为自己的事情早出晚归,没日没夜的忙活。
从我幼儿园中班开始我就学习了拉丁舞,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还经常抱怨难跳,妈妈还一次又一次开导我。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我整整学了7年拉丁舞,学到了小学五年级。跳拉丁舞的时间是在周五下午,跳拉丁舞的地方又很远,在中山中路,每个星期五妈妈一接到我就给我买点吃的,换好衣服匆匆忙忙地骑着电动车送我到跳舞的地方,等三个小时左右又2陪着我带着我回家。
一年365天,有五十二个星期五,7年就有364个星期五,这364天妈妈就天天这样陪在我左右。不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刮风下雨,不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阴雨雾霾都是如此。我也一直清楚,坐在电动车最前面是最容易吹到风的,我躲在妈妈的身后,妈妈则在前面为我挡风挡雨当太阳……每当夏天,看到妈妈手臂开始痒时,我便知道妈妈又被太阳晒得过敏了,每到那时,我总想对她说一句:“妈妈,对不起,我爱你!”可她却笑笑对我说:“没关系,孩子。你好妈妈也好。”妈妈对我的爱完全胜过了我对妈妈的爱,她对我的付出无法用言语表达,从那刻开始,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
爸爸对我的爱,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说父爱总是表现在一个不经意间。我的爸爸是一个大忙人,他早出晚归跟我交流,互动的时间也特别少。记得有一次,天空中下着倾盆大雨,出门在外的一家四口只带了两把雨伞,眼看着雨越下越大,我们回家的心情也越来越急切,终于爸爸说:“这样吧,恺悦跟我撑一把;静涵跟妈妈撑一把,我们走吧!”爸爸的话音刚落他便把我夹紧,撑起雨伞开始大步走向家中。在途中,我看见雨伞一个劲儿地往我这边移,我滴雨都没有淋到。大概走了30分钟,我们终于到了温暖的家中,看到爸爸被雨淋湿的衣服,我的眼睛里充满了泪光,心里酸酸的,爸爸,你何必这样呢?
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谁都心知肚明;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用三天三夜也诉不尽;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用短短几年是报答不了的……
全世界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辛苦了!
有不少人会吟诵那一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回答、能真正地做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呢?
孝,不分贵贱,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亿万大富翁,还是一个普通工人,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孝,不分地域,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海外游子,身在国外,还是一个居住在父母身边的人,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孝,不分年龄,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只是一个小学生,还是已到中年,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
“敬”又是什么呢?一声“敬礼”的指令?一种“敬佩”的心情?还是---一种每个人都必须有的“尊敬”的礼仪习惯?
“敬”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表达:见到爷爷奶奶,对父母说一声:“爷爷好!奶奶好!”;家里来了老人,帮父母倒一杯水;到爷爷奶奶家里去,主动帮父母干干活……这些都是“敬”。
父母对我们的爱从我们出生,一直到父母离开这个世界。从三、四岁时追着给我们喂饭;到刚入学时挽着我们的手送进校园;再到五、六年级天天督促我们学习,父母的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从婴儿成长为儿童;再变成青少年;到成人……父母永远都不会抛弃我们,会永远永远的爱护我们。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当父母离世时,最舍不下的就是我们。
不仅仅是父母,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守护神。我们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在奶奶的夜曲里安心入梦;在外公的励志故事里学会坚强;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这一切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况我们呢?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而我们对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呢?
孝亲敬老不只是长辈病时端汤送药,不只是对长辈金钱上的回赠。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处真挚的感恩与尊敬。因此,孝亲敬老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满心的感恩与尊敬。
孝亲敬老,从现在开始!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
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
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
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父母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
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多孝敬父母。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孝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何况我们人类呢?
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时,第一次迈开步子时,第一次讲出一个语无伦次的故事时……是谁在细心地教导我们?是谁在耐心地引导我们?是父母。当我们遇到困难,是父母给予我们鼓励;当我们受到委屈,是父母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是父母为我们庆祝。如果说母爱是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容有对子女的关爱!因此,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公益广告:过年了,老人孤苦伶仃的过了一个黑暗而又寂寞的年。看完这个广告,我不禁感慨: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忙了,变得自私了,也不回来看看养育自己的父母了。这时,我突然想到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是啊,父母不图有什么回报,只要儿女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也好。儿女忙了,老人一个人在家,因此,也有了更多的“空巢老人”。我们尽量不要给父母物质上的亲情,因为花再多的钱,也没有陪父母聊聊天,吃顿饭的好啊!
古代人身上的中华传统美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晋朝的吴猛,他8岁就懂得孝敬父亲。没到夏夜,她总是赤身坐在父亲身旁,任蚊虫叮咬也不驱逐,怕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看完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吴猛8岁就那么懂事,为了让父亲睡个好觉,宁肯自己被蚊虫叮咬。然而,现在的孩子也许都十几岁了,还不知道体谅父母。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自己想一想,自己关心过父母吗?父母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他们头上的白发有多少是因我们而长的?我们长大了,工作忙了,不再回去陪父母了。可是,还有什么比亲情还重要?
这时,我不禁又唱起了那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孝道,是我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好的美德,也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里的美德,可我现在渐渐地发现啊,因为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忙碌了,我们好像也渐渐把这种我们当初捧在掌心的美德抛之脑后了吧,可事实证明,这种孝道,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却的,这种美德值得我们一直留在心间,我们的父母更是,永远。
还记得我们出生时,第一次哭的时候的撕心裂肺吗?还记得我们出生时谁用柔情似水,温暖感动的眼神看着我们吗?还记得我们是被怎样的呵护才从妈妈的肚子里钻出来的吗?还记得是谁比我们还痛苦吗?是的,那就是我们的妈妈,为我们同样付出的也是我们的爸爸。还记得我们不会说话只会咿咿呀呀的时候,是谁耐温柔的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开口,教我们无数次的说话吗?还记得小时候还不会吃饭,是谁一口一口小小的喂给我们的?还记得,我们不会走路的时候,是谁看着我们跌跌撞撞摸爬滚打,摔倒无数次,明明很想要温柔小心的把我们扶起好好安慰,可无奈却只能在旁边看着我们,默默地心疼,眼眶中总是带着泪珠看着我们摔倒,比我们还痛还苦呢?是的这是我们的父母,。是谁教会我们走路之后的喜悦热泪盈眶呢?是的,他们比我们还开心,毫无疑问也是我们的付出,一直为我们付出他们的爱,却从不奢求回报的,我们的父母啊。
啊,他们明明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也从不言语,这也许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吧。父母的爱,永远都是这样伟大吧。可我们呢?随着工作的忙碌,我们又何曾有时间回去看看我们的父母呢?我们出去赚钱的时候, 他们却在家里哭的昏天黑地,我们出去劳累的时候,他们总会送上一句句关切的问候给我们送上温暖,可他们当初为我们出去赚钱工作的时候,我们可有曾心疼过,我们时候给他们一句问候关系呢?是的,我们没有,不要说那时候我们太小什么都不懂。我们总会有自己的想法的,只是我们从没有想到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啊,因为他们给我们的爱太常见了,常见到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份爱,习惯了这份浓烈的感情,也习惯他们总为我们付出却从不奢求回报的样子。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啊,才会忽略这份爱,从不去付出。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我们有多么的不知感恩啊,可现在出去工作的时候却也未曾报答过他们。别总是拿着工作忙来作为借口,这不是借口,只要你有心去看看你的父母,那么这一切也都不算什么。
请记住孝道,请记住给予我们无限恩惠和爱的父母,请把他们永存心间,放在自己的心尖尖处,养儿防老,可我们对他们的照顾却也是少之又少,该报答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工作和学习,忽略了他们的感受。请用心去报答他们,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啊,那个时候已经迟了。记住,孝道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美德,不可忽略……
奶奶年事已高,不能出家门干重活了,只能在家做做饭,喂喂鸡。奶奶常对我们说:“怎么说老就老了呢,在家里待着真是无聊,真是寂寞啊。”爸爸妈妈说:“没有乐趣了,给姐姐、大姨、老舅打电话啊。”奶奶有些生气了,说:“我斗大的字不识一升,我会打吗?”我说:“这好办啊,奶奶,我教你打!”奶奶笑了:“还是我大孙女孝顺。”
周末,我写完作业,就把奶奶叫到电话机前,开始教奶奶打电话。我先教奶奶使用免提键,奶奶记住了:打电话第一步可以先按免提键。之后教奶奶拨号,我发现奶奶连简单的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看来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事儿从长计议吧。
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像幼儿园阿姨教小朋友那样教奶奶认识l、2、3等这些数字,奶奶学得也很认真,总是像虚心好学的学生那样跟着我反复地读:“1、2、3……”几天下来,奶奶还是没有学会,我改变了教学方法:把电话机拿到奶奶跟前,告诉奶奶第一行的数字是“1、2、3”,下一行的是“4、5、6”,再下一行的是“7、8、9”,最后一行中间的是“0”….
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经过奶奶不懈的努力,再加上我教学有方,成效终于显出来了:奶奶终于识记了10个数字。接下来,教奶奶识记亲戚的电话号码,奶奶还是记不住。我想了许多办法,最后想到按辈分、年龄排列亲戚的顺序,奶奶高兴得大叫:“好了,我明白了,你大舅爷,你二姨奶……你大姑,你老姑……”
现在终于可以让奶奶实际操作了。
奶奶先拨通了大姑家的电话——
大姑:“喂,谁呀?”
奶奶激动得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赶紧大声喊道:“大姑,是我奶奶,电话是我奶奶自己拨通的,奶奶会打电话了。”
大姑:“啊,好啊!妈,别急,有话慢慢说。”
奶奶:“哈哈,没事……多咱家来啊?”
大姑:“啊,忙过这一阵儿我就回家。妈,您在家没意思就打电话呗。”
奶奶:“好,好!”
接下来的几天,奶奶给舅爷家、姨奶家、老姑家……都去了电话。每晚吃饭时,奶奶就会告诉我们亲戚家的大事小情。我们觉得奶奶简直年轻了10岁。奶奶的快乐感染了我们全家,似乎我们家天天有喜事,天天有快乐似的。
从这件事中我真切地体会到:能为长辈尽一份孝心,为家中增添一点快乐是最幸福的事!
对于孝这个字,我理解的并不是很多。以前我只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付出,都是理所因当。可是……
还记得在那天的晚上,我专心的吃着饭,爸爸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和姐姐说着话。其实说实话吧,我挺羡慕姐姐的。我听着他们开心的语气,鼻子不禁酸酸的,小心的抬起头,看着他们笑嘻嘻的脸庞,我抿了抿唇,抬下头的瞬间,一抹银色出现在我的视线内。我盯着妈妈的头发,看着那原本该乌黑亮丽的长发,现在竟然有银色耀武扬威的出现在那里。我看着妈妈眼角下的皱纹,低下头,心中慌乱的感觉一下子冒出来。
开学了。早上,我揉揉眼睛,打开门就看见爸爸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看了一眼,就打理自己外表去了。当我回到餐座上,看见桌上那热腾腾的面,我呆了一下,看着爸爸笑嘻嘻的样子,低下头,专心攻略。吃完后,说了句,我走了。背上书包,可是当我骑上自行车时,看见爸爸也跨上了电瓶车,一阵不解。但也没有理睬,可是爸爸一路跟我,我问:“爸,你干嘛去啊?”爸爸笑了笑说:“我去港口有事,顺便看看你骑得怎么样。”
我点了点头,专心看着面前的路。
第二天,爸爸还是在厨房忙活,我看了眼,又走进了卫生间。出来时,看见桌上的饺子,二话不说直接开吃。当我要走时,爸爸还是骑上电瓶,跟在我后面。我问了他,回答还是如此。
我依旧点点头,专心看着面前的路。
第三天,爸爸还是在忙活着,我也和以往一样。看见桌上的面,我碗里的肉很多,然而爸爸碗里只有没多少。我不禁红了眼眶,看着眼前模糊的视野,只有爸爸的笑,还清晰的展现。
我看着依旧跟在我后面的爸爸,视线又模糊了,导致差点撞上树。我听着爸爸着急的骂声,笑了。
可是……爸爸啊,一次是巧合两次是巧合,可是第三次呢?而且在港口有什么事需要你天天往哪跑啊!
我并不会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孝顺你们,我也没那个能力。而且我这个人脾气这么暴躁,每次都是和你们吵架,我不知道你们哭了几次,我也不知道你们会有多么难受。
我知道,我只要一做什么家务,为你们做菜,你们就会以为我闯祸了。我只能默默的做着。我真的好想听见一句,你们夸我的话。可是,看见你们开心的表情,哪怕只是夸别人也行。
我明白你们,你们把我的习惯记得那么牢。知道我不习惯吃早饭,可是不吃早饭,我又会肚子疼。所以你们在我读书的时候,每次都起来帮我做。哪怕你们空闲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现在我明白了,“孝”。这个字到底包含着什么。我虽然不会做出什么令你们很骄傲的事,
但是我会尽我所能,来偿还我欠你们债……
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而春节,无疑是中国人表孝心的集体展示。
那是大年三十的夜晚,北风呼啸,冷得刺骨,耳畔的爆竹声连绵不断。大街上,冷从肌肤直击内里,一群男女老少围在那里议论纷纷。一些人在人群中匆忙闪过,旋即走开了,仅留下背影。
我走进人群,定睛一看,一位步履蹒跚的白发苍苍的老人,蜷缩在那里,瑟瑟发抖。
或许,在这个爱心爆发的节日里,她收到了一些募捐款,接济贫苦的生活。然而,春节毕竟是举家团圆的日子,人们并不想让这位老人在这里停留一夜。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帮她寻找一个有爱的人,能带她回家,给她温暖,共享盛世繁华,或共享有爱的家。
暮色四合,一个穿着打扮比奶奶还破的一个中年男人,叼着烟卷,默默注视着老人,眼睛里发出忧郁的光。街道上的人渐渐少了,男子也不知在什么时候离去了,春晚的声音若隐若现。
我想起《青铜葵花》中葵花被青铜家收养的一幕。“你再算,一会儿就没有机会了。”青铜家匆忙赶过来,领走了小姑娘,富人愣在那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男子很快又回来了,还为老奶奶买了一身新衣服:“阿姨,去我家住一晚吧,这里太冷!”奶奶衰老的眼睛中,老泪纵流。“孩子啊,你太好了,我儿子要不是早逝,一定和你一样!”
男子轻轻俯下身子,不嫌脏,不怕累,温柔地把奶奶扶起来,背在身上。一边走,他一边自言自语,“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今父没母丧,不以天下养,不愧于父母赐命乎?”
我想,老人是听不懂这些之乎者也的。但是,伏在他的背上,奶奶的心已足够温暖了。我们处在一个共享的时代,除了物质上的共享,还应该分享精神上的富足。男子绽放出最朴素的人性之美,与老人共享人间冷暖,抒发出一个大写的“爱”。
春节过后,春天的脚步就越发的近了。这个节日的夜晚,中年男子为寒冷的冬日点燃了一缕阳光,为就要走上末路的老人插上一双翅膀,为干涸的心田播撒下清澈的一滴甘露。我们不应该仅仅是为他点赞,而应该群起效仿。
礼花升上了夜空,人们忍不住抬头仰望,共享绽放之美。透过斑斓的烟火,我仿佛看到了春的勃勃生机。
我在广西青少年上,认真阅读了“孝德好书大家读”专栏上的每篇文章,这些精选的一个个孝德好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激励着我,特别是《苹果留给妈妈吃》这个孝德故事更是令我感动不已,浮想联翩……
这个孝德故事主要说:9岁的倪东艳同学,在她8岁的时候爸爸死了,她独自一个人照顾天生智障的妈妈,妈妈患小儿麻痹症,走不了路,8岁的倪东艳就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整天忙碌在妈妈的床前和厨房之间,有时炊烟呛得她不停地咳嗽,煮好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一双小小的手换洗妈妈身上的一件件脏衣服……倪东艳的家,在距离重庆市400公里外的黔江区鹅池镇方家村,她的家坐落在山腰上。
爸爸走了,小东艳和妈妈在这里单独生活了一年多,她以一个孩子的坚韧和顽强天天服侍妈妈,跟妈妈一道过起了艰难而又不乏快乐的日子,并以此感动了社会各界,被评为重庆市年龄最小的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在领奖会期间,一位服务员姐姐送给倪东艳一个苹果,她总是舍不得吃,姐姐不解地问她时,东艳踮起脚尖附在服务员姐姐耳边悄悄说:“我想留给妈妈吃……”尽管是到城里来领奖了,但她心里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妈妈!
我比倪东艳大两岁,与她相比真是太惭愧了,在家里我一点家务事也不会做,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都不愿意干,总是跑去玩耍或是上网玩游戏。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有急事外出来不及做午饭了,就把面条、配料等准备好在桌面上,留下便条:“女儿,爸爸妈妈要到乡下外婆家有急事,天黑才能回来,你自己煮面条吃吧!”放学回家我已是饥肠辘辘了,想起往日一进家妈妈就为我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今天却要自己煮,心里的怨气真是不打一处来,边装锅边埋怨,而液汽炉的火老是打不起来,我气愤地把液汽炉的开关开到最大挡,突然,“哧”的一声,一股火苗蹿上炉面,我的手也被烧伤了……如今看了倪冬艳的孝德故事后,我感到很惭愧,倪冬艳8岁就能照顾残疾的妈妈,而我的爸爸妈妈半天不在家,自己煮一餐面条也煮不成,真是太惭愧了!
学习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孝德文章后,我也要像倪东艳一样,在家里要做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自己做,减轻大人的家务负担;在学校里我不仅要尊师、孝师,而且还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孝在我心中,争当孝德好少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成为一位孝德好少年!
相信去年冬天的梦想合唱团总决赛,很多人到现在都记忆犹新。除了吴克群和谭维维所带合唱团的精彩角逐,便是那段插播其中的关于母亲的话题,最能触动人们心里柔软的部分了。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主持人撒贝宁脸上抑制不住的泪水和哽咽的声音,因为得了脑瘤的母亲很有可能失明,于是在使劲看他主持的节目,不管多晚,不管时间多长,就那样固执的守在电视机前······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亲情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变得愈发厚重和难以回报。怎么报答我们的父母,怎样回馈他们的养育之恩,不再是我们小时候的豪言壮语表决心,而是需要我们用承诺和行动来实践的时候了。
对于像我们这一代人,离开家到外面打拼已经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壮志雄心也好,无奈也罢,他们都走上了这条漫漫的上下求索之路,承载这父母的期盼和现实残酷的鞭策。 是不是越是背负很多的人,越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建功立业的心态呢?以为N年之后的衣锦还乡是最能慰藉父母的,最能报答和回馈他们的···其实是你自己最觉得扬眉吐气吧。是,他们是比任何人都希望你有所成就,所以打回家的电话少了,通话时间短了,探亲次数少了,只一句工作忙就能糊弄过去。将父母搁置在一旁的你有没有想过,冷冷清清的家里,孤孤单单的父母,是有多希望听到你的声音,看到你的人;越来越老的他们是有多么包容,把自己对儿女的想念藏着,把家里的烦心事掖着,生怕你被打扰,影响到你的“宏图大业”。
由于读书的缘故,使我终不能陪伴父母左右。不能给眼花的母亲穿针,每晚帮她抓痒,不能监督患有腱鞘炎的父亲按时吃药,每顿饭告诫他少喝酒。甚至去年母亲去医院做了个小手术也是春节假期才知道。这才明白,我能给他们小幸福的机会已经很少了,因为这些日常的照顾已经不能够了。
而这些小幸福,才是越来越年迈的他们最需要和最想要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让自己有这种遗憾。及时孝顺父母,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要非得等到什么时候,不要非得自己混到什么程度。要知道,父母想念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你的钱,因为对于他们精神满足远比物质充裕更重要。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把我们抚养长大并教育了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们永远报答不尽。然而,如何孝敬生养我们的父母呢?等到儿女们事业有成,给父母买豪宅、买汽车才算孝敬吗?不,不要等,孝敬父母就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山村里,有一个穷苦的三口之家,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天天离不开母亲的照顾,家里就靠儿子为别人放羊维持生存。儿子到了10岁还一个字不识,他想上学。母亲决定拿出全家积蓄“供给”他,孩子临走时跪着对父母发誓,他一定学成才,将来报答父母。于是,他走出了大山。他几十年勤奋刻苦,时刻牢记要报答父母,凭惊人的毅力出色完成学业,并且在科研方面取得杰出成果。
当他自感有能力报答父母时,他的父母早因贫穷而双双去世。跪在父母的坟前,苦涩悔恨的泪涌出眼眶……他全懂了,但太晚了,后来,有记者采访他时,问他对当初的选择是否后悔。“我十分后悔。”他说。“为什么?您如果当初不上学,今天您可能还在放羊呢!”记者问。“因为我没有做到人最基本的事——孝敬父母,后来的一切都是以牺牲父母为代价的。”
这位科学家把孝敬父母推迟到他事业有成之后,结果怎样呢?多么可惜呀!显然,他不是不想孝敬父母,而总是感觉机会没有成熟。正是这种等待,给他带来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孝敬父母不是一个多么远大的目标,万万不要只在心里盘算将来如何尽孝,而眼前可以为父母做的事却不做,将来不一定有机会啊!人世间没有后悔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一定要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孝敬父母。
“香九龄,能温席。”九岁的小黄香就能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这并不是为父母做了一件多么大的事,却被人们传颂至今。这就是孝敬父母,只要我们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尽孝。
想想看,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呢?在家里多帮父母做家务,多陪父母谈心,让父母在家里多放松一些;在学校努力学习,把好成绩带给父母,让他们看到自己为孩子付出心血的回报。这些难道不都是孝敬吗?这些很难做到吗?这些难道现在不就可以去做吗?
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从点滴做起吧!孝敬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