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认识s教案模板4篇(认识类教案模板)

2023-03-25 10:45:00综合

认识s教案模板4篇(认识类教案模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认识s教案模板4篇(认识类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认识s教案模板4篇(认识类教案模板)

认识s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习、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长城全长大约6700千米;地铁1号线全长大约30千米;珠穆朗玛峰大约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点在斐查兹海渊,深度大约为11千米。

(3)说说测量什么长度时适合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特别长、特别深、特别高……

  3、猜测1千米有多长

  同学们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同学们谁猜的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三、推算联想、感悟“千米”

  1、在手拉手活动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用手比一比。

(2)请5个同学手拉手,说说大约有多长?

(3)10个同学手拉手呢?100个同学呢?

(4)1000米有多长,需要几个同学手拉手?

  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我们全校才有600多学生,还要再来300多个。说说1000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00米很长很长……)

  2、通过教室的长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们的多媒体教室有多长吗?咱们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长度?感觉怎么样?

  3、借助学生的活动体验,进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约走了多少步?

(2)小组汇报: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00米?

认识s教案模板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的:1、通过难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的单位千克,活动体验1千克大约有多重,使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与数学联系着。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质量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2、了解用秤(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质量概念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大米、台秤、弹簧秤、书、1千克铅块、两个同样大小的盒子(一个是空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

  1、同时出示一本厚的书和一本薄的书。

  老师问:这两件谁重呀?为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用眼看一看(观察)

  2、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盒子,一个里面装有物品,一个里面是空的。

  老师问:这下又是谁重了?为什么?

  学生说。

  这时大家出现了两种答案,并有争论。关键是在于这两样东西差不多大,关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谁能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快速的判断出到底谁重呢?

(用手掂一掂)

  让学生上台用手掂一掂。(两名)

  板书:用手掂一掂

  3、刚才两名同学用手掂出了它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 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

  学生说:(用秤称一称)

  板书:用秤称一称

  二、认识秤

  1、谁能说说你见过了哪些秤,大概是用来称什么的?

(学生边说边出示挂图)

  老师简单地介绍各种秤的名称以及用途。

  再问学生: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而且最为方便的是那一种秤呢?

  学生说:台秤。

  2、出示台秤,还有台秤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和挂图。

  老师说:大家观察一下,看看这个台秤,都有些什么组成的?

(有学生说道:上边有“kg”这两个字母。)

  三、认识千克

  1.老师说:既然大家观察那么认真,发现了那么多东西。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单位“千克”,请大家看小黑板上的内容。

  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上内容是“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完成小黑板。

  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要求记住。

  老师补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把“1千克”称为“1公斤”。

  2、出示一个1千克重的物体(铅块)。

  师说:现在我们来称一样东西,请大家认真观察。

  把铅块放在台秤上边。

(学生观察)

  师问:台秤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说:指针指到“1”了.

  师问:指针指到”1",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说明了它重1千克。

(板书??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让学生上台指一指)(1名)

  四、课堂练习(想想做做)

  1、书本第30页第一题

  师说: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图中的内容,再完成题目。

(学生做题)

  师问:第一幅图中盐水鸭有多重?

  学生答:1千克。

  师说;第二幅呢?

  学生说:5千克。

  师说:大家再仔细看看,看看谁有新发现?

(净含量)

  师问:什么是净含量?

(让学生说)

  2、出示电梯图。p31(2)

  这是贴在电梯里的一个标志,谁能说说这个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为什么要把它贴在电梯里?

(有一个1000kg)

  这说明了什么?

(电梯最大能载重1000kg,千万不能超载,否则会发生危险!)

  出示卡车图。

  在这辆卡车上面有没有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千克?

(5000kg)

  这个5000kg的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辆汽车的最大载重量是5000kg)

  注意:有学生把“1000kg”和“5000kg”说成是“1千克”和“5千克”。应要纠正,并强调“kg”是千克的符号,千克时一个完整的单位名词,不可拆分。

  3、p30(3)说出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

  这一题要提醒学生:称不同重量的东西可以用不同种类的适合的秤。

  五、实践活动

(一)称大米

  1、老师先示范。

  2、让学生分小组称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后分别拎一拎,感觉一下1千克的重量,最后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感觉?

(二)称书本和文具

  1、先整本整本书称

  2、不够时可以再加上一些文具,直到称够1千克的东西

  3、观察,1千克的东西有多少.

(三)估计物体的重量

  1、出示1千克的枣子、2千克的香蕉、3千克的苹果,分别用袋子装好。

  2、让学生上台拎一拎,估计重量,然后老师称一称。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啊?你有哪些收获?(出示课题)

  七、课外作业

  1、练习册

  2、利用国庆长假期时间,陪家长到菜场买菜,看看买到了哪些菜,分别各重多少千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认识克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3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1克有多重。

  2、让学生体会克的产生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体会1克有多重。

  教具准备:2分硬币、各类标有克作单位的包装袋、直尺、羽毛、黄豆、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千克和克这方面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克作单位?

  二、新课学习:

  1.你知道怎样的物品重大约是1克?请举例。

  2.一根羽毛的重量比1克轻还是重?

  3.一把直尺呢?

  4.用手去掂一掂2分硬币,看它有多重?

  5.看图说出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

  橙子:150克???哈密瓜:1250克

  6.拿出带来的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分别标有多少克?

  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包装袋,分辨每个包装袋分别装有多少克?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称一称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再称称铅笔盒大约重多少克?

  2、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3、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手掂一掂,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

  一根橡皮筋、一包餐巾纸、一些铅笔屑。

  4.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2千克=(???)克????30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7千克=(???)克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在组织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观察杯子里的水与空杯的变化,想一想:(1)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2)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后记:

?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出示书上的图片,(梨、公鸡、鸡蛋、猪)

  先让学生进行估计,每样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后进行连线练习。

  二、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铅球重4(??)???篮球重650(??)

  乒乓球重(??)???杠铃重50(??)

  三、填“〉”、“〈”或“=”。

  800克(??)4千克???3千克(??)3000克

  2千克(??)1500克??7000克(??)9千克

  三、 算一算:

  出示一袋重为190克的面包,再出示4个一袋的面包,每个重为70克,想一想这5个面包一共是多少克?

  四、 比一比:

  出示一袋牛奶馒头,净含量为400克,一袋素菜包,净含量为420克,一袋三鲜馄饨,净含量为600克。(1)一袋三鲜馄饨比一袋牛奶馒头重多少克?(2)一袋牛奶馒头比一袋素菜包轻多少克?(3)你还能提哪些问题?

  五、 想一想:

  一个空杯重240克,1号杯重300克,(1)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2)你能估计出2、3号杯里的水各重多少克吗?

  六、 实践活动:

  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千克。(请大家利用休息日到商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七、 思考题:

  每个菠萝都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的几倍?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八、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九、 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3、4、5题。

  十、 教学后记:

认识s教案模板3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环境。

  2、动物及其食品小图片、房子图、笔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为小动物买礼物”理解序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导幼儿以“到动物食品超市为小动物买礼物”的游戏形式到“超市”购物。(要求记住在什么颜色的货架上买到货物的)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2、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讲讲自己是从哪个方向数第几格中买的东西。

(二)游戏“给小动物送礼物”,巩固认识序数。

  1、以“将超市买到的东西送给小动物”引题。

  2、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3、师请一幼儿说说你买的东西(动物食品)是给谁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层,哪一个房间?并认识房间号如第一层第五间用“1—5”表示。

  4、幼儿分组操作:将食品礼物送给小动物

(1)要求将小动物的房间号写在礼物卡上,然后送到房间。

(2)引导幼儿互相检查纠正操作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认识s教案模板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征。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并记录下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贴有红、黄、蓝颜色标记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组三个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红、黄、蓝记录单,哭脸、笑脸标记。

  活动过程:

  一、对比观察牛奶和清水

  1.请幼儿集体观察装有牛奶和清水的两个杯子,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吗?

  幼儿表达。

  2.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评析:在清水杯中放彩色橡皮泥,引导幼儿对比观察,来发现牛奶和清水的区别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

  3.放入彩色橡皮泥在牛奶杯中,再次引导幼儿通过眼睛对比观察: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杯中能看得见吗?把彩色橡皮泥放在清水中能看得见吗?

(评析: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牛奶与清水的差别,从而让孩子了解清水的特征之一是无色透明。)

  二、辨别哪杯是清水

  1.师出示三杯装有清水、糖水、白醋的杯子,杯子上贴有红、黄、蓝标志。提问:“这三杯水看上去一样吗?”

  2.提出猜测要求

  师:这三杯水中只有一杯是没有放任何东西的清水,请小朋友猜猜是哪一杯,为什么?让幼儿看着标记回答。

(评析:运用猜测活动,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猜测能力,并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3.提出记录要求,让幼儿记录。

  师:你认为哪杯水是清水;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记录。把标记撕下来贴在和你认为是清水的杯子上标记颜色一样的记录单上。幼儿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如:你猜的哪杯是清水,并让幼儿把话说完整。

(评析: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记录单可以让幼儿更方便正确对应自己要操作的材料,为幼儿的实验活动提供简单的记录方式,让小班幼儿更易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验证猜想

  1.师: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我们要来验证一下。

  2.提出验证要求:每张桌子上分别放了和老师一样的三杯水,请按照你们的猜想到贴有相同标记的桌子上去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看看你猜的答案对不对。

  3.幼儿操作。

  4.提出记录结果的要求:猜对了就把笑脸标记贴在记录单上,没猜对就贴哭脸标记。

(评析:师巡视,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他们使用的方法和所产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更好的完成实验。)

  四、根据记录单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靠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请幼儿讲述。

  1.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

  2.嘴巴尝一尝,甜甜的,不是清水是糖水。

  3.没有味道的是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