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7篇(高二历史教案设计)

2023-02-27 22:38:00综合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7篇(高二历史教案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7篇(高二历史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7篇(高二历史教案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1

  一、组织教学:在我国的北方,有一个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建筑,他叫什么?(长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城的历史及他的-秦始皇的事情。(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学生通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秦始皇生活在什么时期?那时候叫做什么?

(2)、请描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经过。

(3)、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什么意义?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5)、秦始皇统一中国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3、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进行自学和讨论。

  4、学生交流并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

  5、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三、学生质疑,互相答疑解惑。

  四、巩固练习。

  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

  五、总结(师生共同)。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情境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东西方人民对神的敬畏),再联系所学知识,回顾第一单元学习的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和西方古代史,让学生总结出东西方人民将对神的敬畏转移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君主身上。

  再展示图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总结。那么为什么查理一世被他的国民送上了断头台?这种与传统敬畏君主观念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来一探究竟。

  一、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enlighten)——“启蒙”在法文中即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想开启人们的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阅读和以往知识的回顾来归纳。

  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

  2.政治: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

  4.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

(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5. 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三、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共同总结)

  1、核心思想:理性——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理性、 民主 、 科学 、 自由 、 平等

  四、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1、兴起——英国(17世纪)(这部分教材没有详细介绍,通过材料补充给学生)

  霍布斯: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洛克: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言;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2、高潮——法国(18世纪)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3、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全世界

  康德(德意志)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国家

  代表

  作品

  观点

  影响

  高潮:法国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2)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3)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4)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多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1)三权分立/制约平衡(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2)法律是理性体现(3)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与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

《社会契约论》

(1)天赋人权(2)人民主权

(3)社会契约论(4)人类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私有

  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扩展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①独立思考,理性判断②人非工具③主权在民④平等自由,也要自律

  对启蒙运动进行总结,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思考一:归纳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

  1、崇尚理性

  2、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

  3、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科学、法治

  4、构建资本主义理性王国

  思考二:卢梭的观点比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观点有何进步之处?

①伏尔泰、孟德斯鸠都极力赞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卢则反对君主制,强调人民主权,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更激进更革命。

②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私有,当人们还在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努力的时候,卢梭已经对这一制度提出了批评

  五、欧洲启蒙运动给欧洲和世界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

  1、积极:

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②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对欧美: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④对殖民地、半殖发地: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日本)

⑤对人类: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局限:

  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民主、自由、平等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思考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课后小结

  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大家不要忘记,正是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心灵,宣扬了人的理性,人类才步入了今天这个思想解放、行动自由的现代社会。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图示、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避免对思想家的教条式的分析,而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其思想,或提供材料形式,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揭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课后习题

  1、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自然科学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3、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已动摇

  4、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第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①他提倡天赋人权说 ②他强调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 ③他主张人人平等 ④他主张思想自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5、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天赋人权 B.避免暴君体制 C.实现司法独立 D.建立平等社会

  6、卢梭被誉为宣传理性至上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因为他认为 A.人民有权推翻暴君,实现”主权在民” B.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当推翻教皇 C.教士贪婪成性,人民应当粉碎教会

  D.现存制度压制自由,应当重建开明制度

  7、康德继承和弘扬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在 ①主权属于人民②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3

  教学目标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要发明及;法国、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对工业革命后果和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与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从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事实,进一步理解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产阶级血腥掠夺的基础上,给被掠夺地区和人民带来了灾难;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它是以人类长期积累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作为基础而爆发的,使新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其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的政治事件。

  在工业革命中壮大了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进一步要求扩大权利,他们不断推行革命或改革,巩固资产阶级在本国的统治。

  同时,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外殖民扩张,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因此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要前提。

  重点分析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要说明它的必然性必须讲清其背景和条件。

  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业革命后不足三百年的今天,人类世界从使用第一架机器发展到原子能、信息时代,这种巨变充分说明了它的巨大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发生巨变,而且导致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它使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它使人类历最先进阶级——工业无产阶级诞生。

  重点突破方案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前提和条件时,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入手,注意归纳前面讲过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内容。

  分析工业革命所需客观条件的同时,注意分析工业技术本身的规律。

  让学生思考“比英国更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为何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较早的殖民大帝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什么没有首先开始工业革命?”比较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难点分析

  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自由主义”的概念,过去学生只知道“自由”、散漫,或人类的“自由平等”等意义上的“自由主义”。

  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对学生来说是新概念。

  工业革命给资产阶级积累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封建生产关系优越得多,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

  学生容易只看到工业革命物质方面的后果,不注意分析它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没有政治影响,因此,对工业革命“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的结论难以理解。

  难点突破方案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关系的革命。

  讲述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再次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最后集中起来解决“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两个难点。

  为解决这一点,让学生回忆“重商主义”的产生条件、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两者在历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经过思维活动自己得到答案。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掌握理性的概念;记忆启蒙思想家杰出的代表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了解康德继承和弘扬法国启蒙思想。

  2.理解: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理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3.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法国为什么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地;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1.情景再现。

  2.图片解说。

  3.分析讨论。

  4.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的斗争精神。

  2.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所产生影响的分析,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启蒙运动是宣传理性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

  难点

  关于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三权分立学说。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的爆发并不是偶然的,它为什么会爆发,当时社会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展示图片18世纪的法国

  一、新时代的到来

  背景:1.政治: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对法国起了启示和榜样作用。

  2.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自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出现,到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

  3.科学:在十七八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

  4.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这一系列的因素就促成了理性时代的到来。

  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性质和主要内容

  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是又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家们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与人性的社会。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在法国达到高潮,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主要的思想家和成就

【问题】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异同点?启蒙运动扩展时期代表人物是谁?其主张是什么?

  展示图片伏尔泰

(一)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第一,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1.抨击天主教会。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

  4.相信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展示图片孟德斯鸠

(二)孟德斯鸠

  第一,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第二,主要主张:

  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更明确地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请问,“三权分立”学说的矛头直指什么?(封建专制主义)省三权分立”的成功实践有哪些?(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展示图片卢梭

(三)卢梭:对法国社会进行了更严厉的批判。

  第一,主要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第二,主要观点(思想):

  1.“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

  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展示思想加及其主要观点

  归纳相似点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讲述】第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人人心。

  第三,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四,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他们都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五,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

  第六,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归纳】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5

  一、内容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

  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

  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

  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__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__,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6

【单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解___和社会__,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与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动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1、阅读课本P32,说说北魏政权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什么时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课本P32最后一段,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概括黄河流域统一的意义。

  3、根据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经济、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活动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阅读P33“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____?

  2、阅读P34“冯太后与孝文帝”一目,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

(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动其改革政策。

【活动3】结合活动1、2的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___和民族___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材结构】

  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活动1】阅读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冯太后的改革。

  1、冯太后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活动2】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阅读P37—39,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精选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填表,之后启发他们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