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什么颜色3篇(绿色是什么颜色课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绿色是什么颜色3篇(绿色是什么颜色课文),供大家参考。
有一次学习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blue 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green,green是绿色;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 ,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 ,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着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
摄影中的颜色与视觉感受
一、颜色
色彩可分为原色、间色、复色三类
(一)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红、黄、蓝称为光学三原色,因其本身不能拆分成其它颜色。
(二)间色
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它们的配合如下: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
(三)复色
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原色+间色可以得到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二、颜色三要素
色相、饱和度、明度成为颜色三要素,三要素不同的组合构成颜色。
(一)色相
色相即是颜色的相貌,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二)明度
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
(三)饱和度
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净的程度,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
三、色相对比
因颜色的差别对比关系称为色相对比,一般常用色相环来说明颜色对比情况,下面用12色相环来说明人眼对颜色的视觉感受。
(一)互补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严格来说,不同色相都有互补性,在色相环中相距越远的色相互补性越强,相距180度的色相互补性最强,因此我们把色相环中相距180度的色相称之为互补色,互补色为最强对比效果。
(二)对比色
在颜色对比中,我们通常把能明显区分的两种颜色称对比色,一般对比色在色相环中相距60度以上,对比色属强对比。
(三)近似色
近似色相的概念通常指两个颜色在色相环上的距离相距60度以内的颜色,在颜色对比中既显得统一,又有一定的变化,变化中不失和谐,近似色属中对比。
(四)相邻色
在色相环中相距很近的颜色称为相邻色,相邻色在色相环中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0度,相邻色属弱对比。
四、明度对比
色彩明度关系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色彩自身的纯度产生的明暗关系,即饱和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二是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明暗关系,即所谓的明度。
饱和度通过灰色成分调节,而明度用加白加黑来调节。饱和度和明度都会在视觉上形成亮和暗的感受。
我们这里讲的明度对比,是根据第二种含义而言,也就是将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亮暗现象如何进行组合、搭配使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色彩明度的差别一般以色立体明度推移为基础,常用的是以孟塞尔色立体为例进行分析。
(一)色彩对比
各种有彩色之间存在明度对比,不同色相的明度也不同,黄色明度高,红、蓝色明度低。如下图。
(二)灰度对比
灰度对比即无彩色的明度对比,根据人眼的分辨,从黑到白可以分为11个明度色标(0-10),即孟塞尔色立体明度。先定明度最低的纯黑色,明度最高的纯白色,纯黑和纯白没有细节,然后将纯黑和纯白之间的灰度(1-9)分为9个等级,这9个等级的灰度可以展现细节。
1.明度等级
0-3灰度为低明度(黑至深灰)称为低调,低调给人以厚重、压抑、晦涩和阴险的感受。
4-6灰度为中明度(中灰)称为中调,中调给人以朴实、中庸,平静和稳定的感受。
7-10灰度为高明度(浅灰至白)称为高调,高调给人以明快,纯洁,柔弱的感受。
2.对比关系
在明暗对比中,相距5个灰度以上的对比效果属强对比,这种对比关系黑白反差大,视觉效果激烈,这样的对比亦称长对比。
相距5个灰度以内,3个灰度以上的对比效果属中对比,这种对比关系反差适中,视觉效果平稳,这样的对比亦称中对比。
相距3个灰度以内的对比效果属弱对比,这种对比关系明暗反差小,视觉效果模糊,这样的对比亦称短对比。
3.明度九调
为便于描述明度对比效果,通常,我们把明度等级的高、中、低调和对比关系中的长、中、短对比组合成9种调性,以评价总体明暗对比效果。
(1)低短调
以0-3低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0-5级之间,表现厚重、深沉和阴暗的主题。
(2)低中调
以0-3低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5-7级之间,表现朴实、庄严和寂静的主题。
(3)低长调
以0-3低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7-9级之间,表现力量大,冲击强烈的主题。
(4)中短调
以4-6中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3-7级之间,表现含糊、朦胧的主题。
(5)中中调
以4-6中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2-8级之间,表现平稳,和谐的主题。
(6)中长调
以4-6中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1-9级之间,中长调色彩对比覆盖面广,表现内容丰富。能表现多种平和、稳定感受的主题。
(7)高短调
以7-9高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6-9级之间,表现明亮,纯洁或空虚的主题。
(8)高中调
以7-9高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5-9级之间,表现欢快、愉悦的主题。
(9)高长调
以7-9高明度色彩为主,对比色彩的灰度一般在0-3级之间,表现简约、单纯的主题。
五、视觉色彩补偿
颜色视觉的生理结构特征,会引起一些特殊的色彩视觉现象。
(一)视觉残象(后像)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的视觉残像,称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后像。无论是正后像还是负后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像。
1.正后像
节日之夜的烟花,常常看到条条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其实,任意一瞬间,烟火无论在任何位置上只能是一个亮点,然而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前后的亮点却在视网膜上引成线状。以上现象叫正后像,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
电视机、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动的频率很高,大约100次/秒上,由于正后像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到。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影胶卷上,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动的时候,人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
2.负后像
在白或灰色背景上放上一块红颜色图形,注视一分钟时间,将图形撤走,背景就会出现绿色(红色的的补色)图形,这一诱导出的补色时隐时现多次复现,直至视觉的疲劳恢复以后才完全消失。这种现象也是负后像。负后像则是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的。
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可解释为: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长时间的兴奋引起疲劳,相应的感觉灵敏度也因此而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就相当于白光中减去红光,出现绿光,所以引起绿色觉。
明度对比也会产生负后像,若在灰背景上注视白色方块,然后快速将眼睛的注视位置移到旁边的灰底上,视觉中就会出现暗色方块。若在灰背景上注视黑色方块,然后快速将眼睛的注视位置移到旁边的灰底上,视觉中就会出现明亮的方块。其原因是外在颜色刺激起视网膜某种对立色对的反应,由于视觉的疲劳,当刺激停止时,该对立色的另一种反应开始活跃,于是视觉中产生原来色的补色。
视觉负后像的干扰常常使我们在判断颜色时发生困难。例如,初学色彩者在练习看色时,长时间的色彩刺激会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后像,感受色彩的灵敏度不断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注意观察与看色的节奏,避免视觉疲劳。
(二)同时性效果
当我们在红底上放一块白色时,白色会带绿味,在蓝底上放灰色时,灰色里好象混入了黄橙色;若是红与绿并置在一起,红更红,绿更绿。两种颜色相比较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在两种颜色相邻的部位,这种互补色的对比现象最为明显。其原因是,当视网膜上某一部分发生光刺激反应时,会引起邻近部位的对立反应。所以会在该色的周围加强补色感觉。因此同时性效果是最富实际意义的色彩视觉现象。1.同时性效果的特点
归纳起来,同时性效果有以下一些特点:
(1)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
(2)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3)互补色比对,效果最为强烈,相邻色比对,效果最为模糊。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强比对效果。
(5)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同时性效果最为醒目。
2.强化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3.抑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同时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补色平衡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根据视觉色彩互补平衡的原理,医院手术室、手术台、外科医生护士的衣服一般都采用绿色,这不仅因为绿色是中性的温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绿色能减轻外科医生因手术中长时间受到鲜红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疲劳,避免发生视觉残像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三)环境光色适应
从白色日光环境突然进入白炽灯光环境时,会感觉白炽灯环境中的物体呈黄色,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就会消失,对物体恢复了日光下的感觉。人眼对环境颜色刺激作用下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是视觉对颜色光的适应所至,当人对某一颜色光已经适应后,突然转入其它色的环境中,对后者的颜色感觉趋向第一次色的补色。例如:从白炽灯光环境进入日光(非太阳直射光)环境,会感觉物体的颜色带蓝味。这种现象是光色适应后视觉变化所引起的色彩错觉。这种色彩错觉对艺术家来说是宝贵的,因为进入一个光色环境中所获得的第一印象最强烈,最具魅力,画家恰恰要捉住这最初的印象表达动人的色调。
以上几种颜色视觉现象证明了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种颜色时,总是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调节,在视觉中制造这种颜色补偿。
六、色彩调和的原理
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从美学意义上讲,色彩的调和可以说是各种色彩的配合在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和谐。
(一)互补色平衡论
从色彩视觉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因为人在视觉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的补充平衡。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他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将它产生出来。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部色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回旋转盘上混合),如果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色,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
(二)自然色彩秩序论
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合和连续性,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登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例如,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必然会产生高光、明部、明暗交界、暗不、反光、投影。物体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有秩序的、有节奏的、非常协调的,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评判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要求各种色彩必须建立一定秩序。色立体的色相系列、明度系列、纯度系列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因此,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的、圆的、椭圆的、螺旋形的......凡是有秩序的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三)配色明快论
在视觉上,即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一般来讲,过分刺激或过分暧昧的配色都会使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
(四)面积比例论
歌德认为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是,黄:橙:红:紫:蓝:绿=3:4:6:9:8:6
孟塞尔认为:构成画面的各种色彩相混合,只有产生中性灰时才能取得色彩和谐。色彩和谐与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因为红(R5/10)与青绿(BG5/5)同等的面积在回旋转盘上旋转混合并不会得到明度为5的灰。显然是因为红的纯度高,而绿的纯度低之故。他认为只有把红色纯度降低或红的面积减为青绿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谐。
总之,配色中较强的色要适当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适当扩大面积,这是色彩面积均衡的一般法则。当然,色彩的面积均衡的取得是一种色彩静态美的方法,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调和比例不同的配色,有意识地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
(五)审美心理共鸣论
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如性别、年龄等)、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等)和生存的社会条件(如文化、科学、艺术、教育、政治经济等)、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色彩方面各有偏爱。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将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色彩的和谐与愉悦,并强烈地产生色彩装饰的动机和占有欲。因此,进行色彩设计必须研究和熟悉不同消费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六)合目的论
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调和的。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实用性)和目的(目的性)。例如:用于仪表、交通信号、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对比强烈的异色相配是适用的。用于工作场所的色彩一般应选用柔和明亮的配色,要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的对比强烈的配色。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商业设计、工作设计等,由于使用功能的区别,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
七、色彩的审美观
色彩美与审美主体有关,色彩本身无所谓美,只是美的客观条件,只有当色彩美的条件与人联系起来之后才产生色彩美的反映。因此,色彩成为美的对象取决于人对色彩的感受和作出的评价。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浓艳,有人爱清淡;同一色彩或一组色彩,有人觉得美,有人认为它并不美;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时觉得它美,有时又不认为它美。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认为,“美晋皆在其心”,色彩美不美由“人心”决定。对色彩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因情而变。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思想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由于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以及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色彩也各有偏好;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遭遇、心境而产生情绪变化,对色彩的感受和审美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只有当色彩所反映的情趣与人们所向往的精神生活产生联想,并与人们的审美情绪发生共鸣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们的审美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才会感受到色彩美的愉悦。
由于色彩审美主体的复杂性和多边性,因此,我们在讨论色彩的美感和表现力时,既要研究各种色彩由生活联想而产生的一般的普遍意义,同时又要注意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念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对色彩的内涵与表现力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注释,色彩美必然具有时代的特征和个性表现的一面。
(一)色彩的情感表达
虽然不同民族、文化、性别甚至年龄的人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有所不同,但通常情况下,色彩会产生以下的一些感受:
红色:红色属于热情而又精力旺盛的人。但红色使用过多,会感觉疲劳。
粉红色:使皮肤看起来更舒服、更美丽。但使用太多或使用不当的话,会给人轻浮的感觉。
黄色:这种颜色可以在人心情不好时,让人燃起希望与勇气。因为它是膨胀色,所以在大面积使用时,宜使用比较柔和的中间色。
绿色:可以使心情和身体两方面感觉平和,是使人放松下来的颜色。绿色用于大面积时要尽量选择明亮的色调。
蓝色:可以使人心情平静,是最适合用来作睡房的颜色。
茶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泥土、木头等,给人以安心感觉。如果家中大量使用木质家具时,搭配的地板选用深茶色等较深色泽为好。
白色:没有压迫感的白色,用于墙壁或天花板令人感觉宽敞。但是如果连地板也用白色的话,会使人情绪不稳定,不禁想要逃避。
黑色、灰色:配一点自然材质或明亮的色调,黑、灰色将发挥厚重暗色的魅力,是很有特色的布置。
(二)色彩搭配的魅力
色彩是形象设计领域中的一大重点。色彩包括三原色、间色和补色。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大要素,它们深浅明暗、大小块面的搭配变化演绎出缤纷时尚。
色彩的搭配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创造性的审美过程。黑、白、灰最能体现优雅、理性、高贵、神秘类型的气质,将此三色艺术化搭配,简单中蕴藏着无穷变化,更具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常用的多色相配色以少量色种为基础,按“大统一协调、小对比”的规则配色。以相同或相近色相加、以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体现区别的弱对比配色系列,具有统一协调、柔和素雅的效果,但缺少动感,易显得单调平淡。中对比配色系列和强对比色系列的共同点是具有不同程度的鲜明醒目、兴奋热烈的视觉效果,但也不易统一协调,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色彩高明度格调的作品会形成优雅明亮的氛围,具轻松温和明快的效果;中明度格调的作品中,中明度、高纯度的配色饱满有力,中明度、中纯度的配色则显得含蓄庄重;低明度格调的作品具有沉静庄重、严肃忧郁、文弱内向等效果。色彩纯度越高,颜色越鲜艳华丽,效果越活跃热烈;纯度越低,色彩越灰暗迷朦,效果越朴素沉静,甚至有软弱内向的感觉。
一般而言,高明度和纯度的色彩体现暖、轻、动、近、大、兴奋、华丽等情感效应;反之,则体现出冷、重、静、远、小、沉静、质朴等情感效应。在形象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效应来调节改善视觉效果和展现人物个性;利用膨胀收缩、远近大小等错觉来调整体型、脸型的轮廊以掩饰人物形象的缺陷,突出其优美之处。
(三)色彩的温度感受
色彩温度,可以造成3摄氏度的温度感受,我们常说,蓝色带来凉爽感觉,而红色等带来温馨浪漫感觉。有业内人士表示,当置身于不同色彩的环境时,如看到红色或看到蓝色时,感觉的温度会有3摄氏度的差别。
不同色彩所产生的不同的温度效果,对于我们表达不同季节冷暖差别,以及早晚温差的表达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四)色彩的空间感受
复杂的颜色,会压缩画面的空间,使空间感觉变小,简单的颜色会扩展空间感,深暗色会压缩空间感,浅亮色会扩展空间感。例如:室内布置中包含很多颜色,用一种单纯色彩可能使室内空间看起来更大一些;占很大面积的墙壁或窗帘,采用大块色彩图案会使屋内看起来更狭窄。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绿色,地球的颜色。
绿色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美丽。清晨,太阳升起,绿姑娘绽开了笑脸,那么的翠绿,明亮;广阔无边的草原是绿色的,枝繁叶茂的森林也是绿色的;站在美丽的绿草原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翠绿,神清气爽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森林中,那神秘的深绿包含着无限的秘密。生在石缝中的一朵小花,也能顽强的在雨中绽放。绿,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颜色。
我曾为这浓郁的绿色而诗情大发,为这深邃的蓝色而心存敬意,为这五彩的土地而满怀感激,为这不眠的河川而流连往返。可是,在一些电视新闻中,却不断的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北京沙尘暴、南极臭氧空洞、极地冰盖消融、海平面在上升、草原退化、洪水泛滥。北京缺水、天津缺水、华北缺水、全球缺水……。为什么门前淙淙的小河被黄沙掩埋?为什么儿时嬉戏的小溪在变臭发黑?为什么花香鸟鸣的树林会支离破碎?又为什么有七仙女和嫦娥的蓝天白云却灰头土脸?
从远古走来的地球,以她的非凡的智慧、博大的母爱和宽广胸襟哺育着我们人类从童年走到壮年,从蛮荒走向文明。她总是无怨无悔,无私无畏,护佑着人类繁衍生息。可她没有料到,慢慢长大的孩子却自以为是,举止怪异,甚至是无情无义,残酷无比,在她眼前肆意妄为:毁坏了她绿色的心肺,毒害了她蓝色的眼睛,灭绝了她那些弱小的生灵,摧残了她美丽的容颜。面对母亲的痛苦,我们作为地球的子孙,还能无动于衷吗?还不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吗?我们应该大声呼吁:保护地球吧,她是我们的母亲,爱护地球吧,她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不能仅仅去说,还要做出实际行动,只需从你身边做起,在大街上看到有垃圾的时候,把它轻轻捡起,放进垃圾桶;看到有人在草地上玩耍,过去制止他,跟他说不要伤害可爱的花草;在写作业的时候,想到这一张张纸都是一株株大树制成的,要节约用纸;在洗手时,把水开小点,在洗澡时,把时间缩短点……,如果你日日坚持,大街会为你变得干净,花草会为你开的更加灿烂。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母亲,净化绿色校园!
最后,请让我用法国诗人司徒尔蒙一首诗来结束我的演讲。这首诗是写给春天的,我也以此祝愿我们的星球绿色常在!
“大自然已经苏醒/它有了新的生命/太阳照耀着我们的牧场/温柔的春风吹过新生的原野/树枝上发出嫩芽/牛羊对着鲜花,在山谷里呼唤/自然的伟大超过那世界的一切/让我赞美你,这春天的创造者!”
。谢谢大家!
>>《绿色,地球的颜色
国旗下的讲话(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