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阅读及答案茶树的奉献3篇(茶树的奉献短文及答案)

2022-10-24 16:01:00综合

阅读及答案茶树的奉献3篇(茶树的奉献短文及答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阅读及答案茶树的奉献3篇(茶树的奉献短文及答案),供大家阅读。

阅读及答案茶树的奉献3篇(茶树的奉献短文及答案)

阅读及答案茶树的奉献1

~~ 茶树的生长环境 ~~

  每种植物都有特定的生长环境。茶树也不例外。

  合适的气候、地势和土壤不但能增加茶叶的产量,更能提高茶叶的质素。

  1.气候

  茶树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温度大约在10度至30 度之间,太热或太冷的地方均不适宜。

  中国种植茶树最多的地区,均在长江流域一带,因为那里气候温和,茶叶产量不但丰富而且质量佳。

  茶树亦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年降雨量约为1,000-1,250毫米的地方最适合种植茶树。

  而各地栽种茶树的时期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浓雾、微雨、土壤潮湿的季节最适宜茶树的生长。

  2.地势

  中国古语有云:「好茶采自高山上」。

  茶树的海拔越高,茶叶的味道就越醇,质量也就越高。

  海拔高度约300-2,130米的地方最适宜种植茶树,因为高海拔地区云雾多,薄雾可以帮助茶叶躲避强烈的阳光,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让茶叶慢慢生长,并保持茶叶的新嫩。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茶叶都来自于海拔1,200米的灌木种植地,如福建的武夷山、印度的大吉岭等。

  3.土壤

  种植茶树亦需要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土壤,-的红黄壤最适宜茶树的生长。

  而种植茶树的山坡亦不宜太陡峭,坡度应在25度以下。

阅读及答案茶树的奉献2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茶树栽培技术

  二、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三)适用对象:专科

(四)学时:32

(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

(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

  第一章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

  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教学重点: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

  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教学难点:

  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教学内容:

  第一章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第一节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

  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第二节

  中国茶区分布

  一、中国茶区分布概述

  二、中国茶区的划分及其生产特点

  三、中国主要产茶省的生产概况

  第三节

  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一、世界茶区分布概况

  二、世界茶区的生产概况

  三、世界主要产茶国的栽培特点 第二章

  茶树生物学基础

  本章计划课时为4 教学目标:

  1、掌握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2、掌握茶树的一生及茶树年生育。

  3、了解茶树原产地及变种分类。

  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树立爱农的专业思想。教学重点:

  1、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

  2、茶树一生四期特点。教学难点:

  茶树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特征。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植物学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分类的各级单元为“阶元”如界、亚门、纲、亚纲、目、科、亚科、族、属、种。

  第二节

  茶树原产地及变种分类

  一、茶树原产地

  二、茶树的变种分类

  第三节

  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

  一、茶树的根系

  二、茶树的茎

  三、茶树的芽

  四、茶树的叶

  五、茶树的花

  六、茶树的果实与种子

  第四节

  茶树的一生

  一、幼苗期:指种子萌发或扦插苗成活开始。

  二、幼年期: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一时期。

  三、成年期: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时为止的时期,亦称青、壮年时期。这一生物学年龄时期,可长达20-30年。

  四、衰老期:茶树从第一次更新开始到植株死亡为止的时间。经济年限一般为40-60年。第五节

  茶树的年生育

  一、茶树树梢的生长发育

  二、茶树根系的发育

  三、茶树的开花结实

  第三章 茶树适生环境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气象要素、土壤条件、生物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2、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3、了解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通过系统知识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教学重点:

  气象要素、土壤条件、生物因子以及地势、地形、人为活动对茶树生育的影响。教学难点:

  对影响茶树生育外部条件的调控。

  第一节 气象要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一、光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二、温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三、水分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四、地形地势海拔对茶园气象因子及茶树生育的影响

  五、其它气象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第二节 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一、土壤物理条件与茶树生育

  二、土壤化学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一、地上部生物对茶树生育的关系

  二、地下部生物对茶树生育的关系 第四节

  茶园生态系统一、纯茶园生态系统

  二、人工复合纯茶园生态系统

  三、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

  第四章

  茶树栽培品种与繁育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茶树无性繁殖技术。

  2、掌握苗木出圃与装运技术。

  3、了解我国茶树栽培品种与繁育、品种的选用与搭配。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意识、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茶树无性繁殖技术;苗木出圃与装运技术。教学难点:

  无性繁殖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主要茶树栽培品种 第二节

  茶树品种的选用与搭配

  一、茶树品种的选用

  二、茶树品种的合理搭配

  第三节

  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

  一、茶树繁殖的种类

  二、茶树无性繁殖的原理和特点

  三、茶树有性繁殖的原理和特点 第四节

  茶树无性繁殖

  一、采穗母树的培育

  二、扦插苗圃的建立

  三、扦插技术

  四、扦插育苗管理措施

  五、苗木出圃与装运

  第五节

  茶树有性繁殖

  一、采种园的建立与管理

  二、茶籽采收与茶籽贮运输

  三、茶籽播种与育苗

  第五章

  茶园建设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无公害茶园的基本建设;

  2、掌握茶树复壮与换种技术;

  3、了解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

  4、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认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无公害茶园的基本建设;茶树复壮与换种技术。教学难点:

  换种改造技术。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茶园建设

  一、无公害茶园的基本概念

  二、茶园规划

  三、园地开垦

  四、茶树种植和初期管理

  第二节

  茶树复壮与换种

  一、低产茶园的概念

  二、形成低产茶园的原因

  三、低产茶园茶树复壮与换种

  第三节

  茶园土壤改良与园地改造

  一、加深有效土层

  三、提高土壤肥力

  四、改良土壤结构

  五、调整园地布局 第四节

  茶树设施栽培

  一、茶园主要设施栽培形式和效应

  二、塑料大棚茶园生产技术

  三、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 第六章

  茶园土壤管理 本章计划课时为6 教学目标:

  1、掌握茶园耕作、水分管理、施肥的技术。

  2、掌握茶园肥力培育及维护的技术。

  3、了解时期灌溉技术指标、肥分在土中转化过程。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

  茶园耕作、水分管理、施肥、肥力培育及维护技术。教学难点:

  茶园土壤需水需施肥的量的确定。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园耕作

  一、茶园耕作的效应

  二、茶园耕作技术

  三、茶园除草

  第二节

  茶园水分管理

  一、茶树需水规律

  二、茶园水分调控技术 第三节

  茶园施肥

  一、营养元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二、茶园土壤中主要养分的形态及对茶树养分吸收的影响

  三、茶园施肥技术

  第四节 茶园土壤肥力培育与维护

  一、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

  二、茶园间作

  三、茶园地面覆盖

  四、茶园土壤改良

  第七章

  茶树树冠培养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

  2、掌握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3、掌握茶树修剪技术;

  4、了解茶树树冠综合维护技术;

  5、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1、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

  2、茶树修剪原理、效应、修剪技术。教学难点: 茶树修剪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

  一、优质高产茶树树冠构成

  二、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

  三、茶树树冠培养的主要修剪方式

  第二节

  茶树修剪原理及反应

  一、茶树修剪原理

  二、茶树修剪效应

  第三节 茶树修剪技术

  一、茶树的定型修剪

  二、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三、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

  四、茶树修剪时期的确定

  五、茶树修剪机械及选配

  第四节 茶树树冠综合维护技术

  一、茶树修剪后的培肥管理

  二、茶树冠面的叶片的留养与采摘

  三、修剪茶树的保护

  第八章

  茶园安全生产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

  2、掌握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

  3、了解国外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技术。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

  2、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教学难点:

  气象灾害与防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

  一、茶树寒害、冻害及其防护

  二、茶树旱、热害及其防护

  三、茶树湿害及其防护

  第二节

  无公害茶园的安全生产

  一、茶园公害生产的原因

  二、无公害茶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要求

  三、无公害茶园污染源的控制

  第三节

  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

  一、有机茶生产的发展与意义

  二、有机茶产品质量要求与基地选择

  三、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与茶园施肥

  四、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的调控

  第九章

  茶叶采摘

  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

  1、掌握茶叶采摘技术;

  2、掌握茶叶采摘方法;

  3、掌握鲜叶贮运与保鲜技术;

  4、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为农服务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茶叶的采摘技术、采摘方法、鲜叶贮运与保鲜技术。教学难点: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教学内容:

  第一节

  鲜叶的合理采收

  一、茶叶采摘与留养

  二、茶叶数量与质量

  三、茶叶采摘与培肥管理

  第二节

  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

  一、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及掌握方法

  二、名优茶的细嫩采标准

  三、大宗茶类的适中采标准

  四、乌龙茶类的开面采标准

  五、边销茶类的成熟采标准 第三节

  手采技术

  一、采摘时期

  二、手采技术

  第四节

  机采技术

  一、机采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二、机采茶园的基础要求与管理

  三、机采技术

  四、采茶机种类及机采效益

  第五节

  新叶贮运与保鲜

  一、鲜叶验收与分级

  二、鲜叶贮运与保鲜

  第十章

  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一、掌握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

  二、掌握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

  三、了解茶区生态建设与综合开发利用。

  四、培养学生树立全局观、整体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规划茶园的建设。教学重点:

  1、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

  2、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教学难点:

  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树栽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展开

  一、可持续农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三、茶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 一、茶区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三、茶区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四、茶区可持续发展的部分生态学原理应用

  第三节

  茶区生态建设与综合开发利用

  一、茶园生态结构调整与修复

  二、茶区生态文化建设与产业开拓

  三、茶区生态农业的接口与配套技术

  五、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应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总学时为3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20%,卷面成绩占80%。

  七、教学参考书

  1.童启庆主编.茶树栽培学(第三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3.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无公害茶叶.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4.潘根生,王正周编著.茶树栽培生理.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5.刘宝祥.茶树的特性与栽培.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6.严学成.茶树形态结构与品质鉴定.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0 7.余永明等.茶树优质高产技术.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90 8.施嘉璠等.茶树栽培生理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2

  9.张天福,戈佩贞,郑乃辉,等编著.福建乌龙茶.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10.中国茶叶学会主编:中国茶叶

  11.福建茶叶学会主编.福建茶叶.12.浙江省茶叶学会主编.茶叶.13.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编.茶叶科学技术.14.杨亚军.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5.骆世明等.农业生态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16.潘根生等.茶树栽培生理生态.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 17.江俊昌等.茶树育种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8.石春华, 虞轶俊.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9.许允文, 朱跃进等.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南.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20.潘根生.20世纪中国茶树栽培的发展与成就.茶叶.1998, 249(1): 7~10 21.毛祖法等.机械化采茶技术.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2.袁通政.茶树扦插苗双层覆盖的研究与应用.茶叶通讯, 1995,(1): 11~15 23.董丽娟.茶树插穗成熟度对扦插苗影响的研究.茶叶通讯, 1991,(4): 28~31 24.徐泽, 李中林, 胡翔等.茶树插穗繁育综合技术研究.西南园艺.2005, 33(1): 4~6 25.李光涛.云南大叶茶树短穗扦插技术研究.茶叶通报.2005, 27(3): 115~116 26.刘富知, 朱旗, 罗军武.茶树修剪更新周期的探讨.茶叶科学, 1994, 14(1): 1~8 27.田永辉, 梁远发等.茶园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研究.贵州农业科学, 2002, 30(1): 39~40 28.唐明德, 陈国本, 陈兴琰.茶树留养叶的光合特性.茶叶科学, 1986, 6(2): 25~30 29.骆耀平, 徐月荣.茶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理应用.中国茶叶.1998,(4): 28~29 30.陈爱瑞.生态农业道路的选择与探讨.财经论丛, 2004,(5): 19~23

阅读及答案茶树的奉献3

  课题:《茶树栽培》

  授课教师:黄伟玉

  教学目标:

  1、了解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 教学重难点: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教具准备:图片,PPT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是否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宜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及合理采摘时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茶树生育的基本规律

  1、茶树的总发育周期

  2、茶树的年发育周期

  三、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1、气候条件

  2、土壤条件

  3、地形条件

  四、新茶园的建设

  1、园址选择与开垦

  2、茶树种植

  3、播种和移载

  五、茶园管理

  施肥、耕锄、修剪、水分保持、病虫害的防治

  六、拓展提升

  1、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