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农村社区建设采访报道汇报提纲3篇(新农村建设采访提纲)

2022-10-12 11:39:59综合

农村社区建设采访报道汇报提纲3篇(新农村建设采访提纲)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农村社区建设采访报道汇报提纲3篇(新农村建设采访提纲),供大家品鉴。

农村社区建设采访报道汇报提纲3篇(新农村建设采访提纲)

农村社区建设采访报道汇报提纲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汇报

  提纲

  一、省委九次党代会关于社区建设的指示精神和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省内外地市、本市外县的成功做法和成效。

  三、我县目前的现状和差距。

  四、具体工作建议

(一)以贯彻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为主题,开展一次全县性学习讨论活动,彻底弄清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

(二)组织一次外出考察活动

(三)由主管城建土地规划的领导牵头,全县性专题安排规划工作

(四)土地部门重点研究土地利用政策,结合建设需要,拿出指导性意见,协调关系,确保用地需要

(五)由政府办牵头制定出台涉农项目整合意见,建立项目整合机制支持社区建设

(六)由政府办牵头研究制定支持社区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

(七)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研究完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

(八)县政府设立新型社区建设专项引导资金

(九)建立领导机构

(十)加强责任制

(十一)确定工作任务总量和目标任务

(十一)确定县委农办工作职能,核定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以便抓好日常工作。

(十二)出台出台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意见和上述配套文件,召开一次全县性工作会议。

(十三)抓好已经起动乡镇的各项工作,城郊乡产业区社区应专题研究,制定专项政策。

农村社区建设采访报道汇报提纲2

  农村社区建设采访报道汇报提纲

  xx街道共23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13个,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万口人。自2007年开始,xx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66个行政村划分为13个农村社区;2010年下半年,又依法撤销建制村,依照法律规章选举成立了13个农村社区党委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不断完善,缩小了城乡差别,村民变居民,聚集融合营造起了新的居住形态,为加快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造提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为民服务的主阵地。对此,党工委舍得投入,重点对老旧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或重建,今年主要抓好大源、高相、邓戈庄、七吉4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改造,对其他社区及时添置、更新办公和服务设施,在每个社区建设一处省级标准化幼儿园。人员配备上,按照“每个社区配备4—7名专职工作人员”的标准配齐配全工作人员,探索健全定期组织居民对工作人员进行民主评议的监督机制,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社区特色经济。经过近几年的运行,街道已发展起了园区带动型、商贸推进型、资源开发型和协会促进型的社区特色经济运行模式。土墙社区发挥紧邻城区、交通便捷优势,规划了占地5000

  亩的土墙工业园,共入住企业58家,吸纳转移社区劳动力1000多人,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纺织服装、新能源利用三大高端产业集群,今年又在工业园的西侧规划建设占地600亩的汉麻纺织产业园,积极承接产业延伸和转移,为完善产业链条、实现集群集约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大源社区依托大源建设集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规划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占地1万亩,总投资5亿元,是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和诸城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实施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共规划为生态园林区、设施农业区和休闲观光区三个功能区。其中生态园林区占地3500亩,主要进行高档观赏苗木栽培与科研,建设30多个高档观赏苗木栽植区和一个苗木研究所;设施农业区占地2600亩,主要进行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在建设智能化温室的同时,配套道路、供水、供电、自动灌溉等设施;休闲观光区规划占地3900亩,主要建设观赏园、蔬菜园、采摘园、养殖园四个园区。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和整合利用荒岭荒滩,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开发。目前,大源社区共流转土地2700亩,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吸纳农村劳动力800人,增加农民收入3500万元。由于该项目紧邻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将成为我市旅游链条中的重要节点。见屯社区玉元蛋鸡合作社党支部带领社员实行“五统一”管理与服务,开辟了居民增收新渠道。目前,蛋鸡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68名,存

  养蛋鸡150万只,年产鸡蛋2800万公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0万元,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推进聚集融合,建设宜居社区。规划的13个聚集融合区,在开工建设楼宇3323套、建筑面积万平米的基础上,年内再开工建设楼宇60栋,876户。供热方式上,先保留地源热泵供暖模式,待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新上供暖项目后,所有社区全部实现集中供暖,解决城区西部工业和居民供热问题。垃圾污水处理上,配套完善污水处理管网,并入全市的污水处理系统或接入社区污水处理厂,在全市垃圾处理一体化尚未启动的情况下,保证社区地埋式垃圾周转箱的正常运转,实现环卫管理城乡一体化;供气上,按市里的统一规划,13个社区逐步普及管道燃气供气;学习借鉴外地社区物业管理经验,引导社区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提高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增强聚集融合的吸引力。土墙社区聚合居住区,是我市规划建设的30个重点聚合居住区之一,总体规划占地528亩,计划建设住宅楼136栋,全部建成后可容纳3900户居民入住。现已建成两层连体住宅楼120套,多层住宅楼12栋,可安置拆迁户和居民480户。2010年,又在社区服务中心东侧拆迁72户,腾出土地50亩,规划建设多层住宅楼12栋。

  四、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区化发展,主要靠班子,关键靠制度。制定了社区党委书记工作责任体系,建立了目标职责、述职述廉、考评奖惩、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等各项制度,健全了工作例会、联系群众、组织生活、党务公开、党员管理等制度,完善了社区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在监督上,实行公开承诺和双向述职制度,让社区群众来监督、评价社区干部,使社区干部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管理上同街道机关干部一样,参照市里的做法,每年两次评议考核,对连续两次民主评议不合格或者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先进行诫勉谈话,后进行组织处理。全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化监管范围,落实工作责任,实现社会管理的无缝隙、全覆盖。

  虽然我街道在推进社区化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创新工作机制体制,狠抓工作落实,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也恳请记者同志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

农村社区建设采访报道汇报提纲3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关键词 :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科学、服务、特色、和谐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建设规范高效的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共同创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更深推进迫切需要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为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增添新的动力。相对城市社区建设而言,新农村社区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十分复杂尖锐,解决起来困难度较大。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农村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创新方法,突出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社区。

  一、科学规划 提供公共服务

  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而社区设置模式的选择又是规划的前提。社区的本质在于其他地域性特点。因此,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注重空间设置模式。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村社区布局就应该因地制宜,体现多种设置模式,有的建制村地域相对独立,已经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完整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单独设立社区。有的建制村较小,多个建制自然形成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关联性较强的几个建制村共同设立一个社区。有的建制村较大,内部由多个相互独立的自然村组成,每个自然村自成体系,可以在建制村内设立多个社区。基于集体节约发展‘提高效率、便于管理的考虑。通常情况下还是以建制村为依据实行“一村一社区”比较切合实际的模式,以社区建设 作为村委会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托。当然,在规模较大的建制村,各自然村相互独立,应该实事求是的原则,可以采用“一村多社区”的模式。

  农村社区的规划要突出地方优势特色,突出生态取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相链接,逐步实现从注重产业和农村住房布局等物质形态的村庄规划到物质形态和社会形态的有机结合并体现特色功能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根据不同地域环境建设不同功能的农村社区,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围绕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各种公共基础设施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努力把农村居民住宅区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型住宅区,科学构建村庄空间布局,把完善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理念融入规划之中,彰显时代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聚集、稳妥推进的总体要求,保证村庄布局节约、实用、美观。

  农村社区化建设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社区化建设过程中也要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选择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移民村、新建村、近郊村和一些富裕户先行试点,集中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的小康新村示范点。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新方法 新途径,通过抓点带面,创造模式,逐步推开。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学校等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根据村民的需要建设服务性场所,建立多功能的活动室。既可以用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又可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交流。同时还有建设好社区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便民的服务设施。外部环境中建立篮球场或健身场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的场所。

  二、改善居民条件

  打造特色文化

  为了实现集体节约型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克服农村传统住宅分散建设所带来的土地、供电、供水等公共资源的浪费问题。必须积极推进住宅集中规划建设,实现公共设施与公共场所所用地的共享减少资源浪费。要加强住宅建设用地的管理,避免违章建筑情况的发生,保持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

  围绕着农民生活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农民参加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以及创业培训等,着力培育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导人,逐步提高农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还能通过经常性的互动接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长人们之间的情感,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群众的集体荣誉感的增强有很大的重要作用,在社区建设中当然也是积极挖掘和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具有历史性价值的东西。

  三、健全体制机制

  不断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既要明确各项具体工作制度和措施。又要根据群众的需求,科学构建社区组织体制。保证服务事项有人做。规范各项办事程序与方法,保证服务事项能做好。健全社区服务公示制度、监督制度。增强服务的公示度、透明度、公正性、高效性。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建设规范高效的农村社区建设协调性,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共同创建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

  四、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整合资源,有效使用涉农资金,随着社会发展,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也是今后实施村庄规划的重要资金来源,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根据规划分类实施的需要、按项目统筹使用资金。建立项目资金帐户、有效管理项目间的资金往来,避免资金的流失。① 明确支农资金整合范围,适当归并资金分类。从明确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对象入手,加强对整合支农资金的政策宣传、强化对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可以逐步将现有各项支农资金按性质归并为农业生产类、管理服务类、灾害救助类、生态环境类、农村生活类和农民收入等五大类。属于相同性质的资金都可以进行整合,归并为一项资金。②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下放资金分配权。针对农业和农村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监管难度较大等特点,在明确规定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围、比例,将农业建设项目的决定 权、资金分配权下放给县级人民政府,以利于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③遵循人、财、物配套的原则,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专款专用,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区环境,为农村社区建设注入活力。④实行项目资金财政直拨,县级报帐制度。投向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按项目的隶属级次直接拨至项目承建单位。实行县级报帐,各级财政投入项目的资金(包括乡镇应负担的资金)汇入县财政专户,县财政落实专人负责,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将资金拨至承建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后,县财政即把项目完工形成的资产移交给有关单位使用和管理。⑤加强涉农资金的全面监管,实施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制定刚性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多方动员,创新资金筹集渠道。政府的投资是有限的,要改变政府 “独挑重担”的格局。在注意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投入和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逐步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的机制。立足于资源整合,创造出各级积极投资谋发展的环境,多渠道加大农村社区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缓解建设资金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应加大农村社区化建设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投入,走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相互结合的道路,建立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持,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另外,建立激励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建设的 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励厂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社会力量,广泛地参与农村社区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建生《农村社区发展的可持续城乡建设》 人们出版社,2011年1月1日

【2】《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网,2005年12月6日

【3】曹承明《共建和谐 经济管理汪金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08月01日

【4】曹首娟《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民素质提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05月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