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发言致辞 > 正文

民政局关于企业改革工作会领导讲话3篇(企业机构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2022-10-08 14:51:10发言致辞
  • 相关推荐

民政局关于企业改革工作会领导讲话3篇(企业机构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相信写演讲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民政局关于企业改革工作会领导讲话3篇(企业机构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供大家阅读。

民政局关于企业改革工作会领导讲话3篇(企业机构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民政局关于企业改革工作会领导讲话1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指标,保持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整体工作处于全国前列,许多单项工作处于全国领先位置。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向工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诚挚感谢。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审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形势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基本趋势。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同时也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一个著名的“乘除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精辟地阐释了人口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从全国形势看,我国人口安全已进入高风险时期。人口总量过多、人口素质不高、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等问题依然突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低生育水平面临着反弹的危险。从**的情况看,尽管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累计少生了253万人,对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市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人口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任务还很繁重。“**”期间,我市人口发展既有一些“延续性”的平稳变化,更呈现出一些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受流动人口增长的影响,全市人口总量将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增长期;二是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与生育政策“自然调整”的影响,全市人口出生率、出生人数将持续提高,第四次生育高峰即将到来;三是受人口年龄结构逐步老化的影响,全市人口死亡率将持续走高,预计全市年均死亡率将达到%左右;四是受人口年龄结构渐进式演变的影响,三大年龄组人口总量及比重呈现明显变化,0到14岁少儿人口比重将降至历史最低点,预计低至13%以下;15到64岁人口比重将升至历史最高点,预计比重将高达76%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继续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其比重将由“十五”期间的最高值%上升至“**”末期的%。所有这些都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严格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之间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作为天下第一难事的工作性质没有根本改变。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没有较快的经济速度不行,没有良好的人口环境也不行。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哪一步也离不开对人均指标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小康社会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牢固树立人口意识,强化人均观念,坚持不懈地解决好人口问题,切实做到人口警钟常鸣、人口问题常议、人口控制常抓,努力把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反映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树立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适应人,发展塑造人的科学理念,使工作更加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作为直辖市和国际港口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应该与其地位相适应,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总的要求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以优化人口结构为关键,以落实现行生育政策为根本,以完善人口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到“**”末,全市总人口要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左右。重点抓好4项工作:

(一)要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我市是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特大城市,资源比较匮乏、环境比较脆弱,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前一段时间,社会上对人口政策议论较多,有的认为会“放开二胎”,这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前提是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关键是依法抓好基层工作。近几年我市人口出生率一直控制在8‰以下,保持住这一水平需要下大工夫。要从我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出发,保持清醒头脑和科学态度,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的情绪,始终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两手抓”,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要坚持依法管理计划生育,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的形成,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二)要统筹解决人口突出问题。当前,我市人口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老年人口比重已高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流动人口达到139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很重。要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目前我市平均每年约有1000名左右的缺陷儿出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此,必须加强出生缺陷预防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出生缺陷干预体系监测网络,建立定期通报、预报、评估和预警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构要与民政、卫生、妇幼保健等部门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实施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工程,努力降低我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必须采取经济、法律、文化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要制定有利于促进性别比平衡的社会经济政策,消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提高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逐步消除“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形成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大依法打击“两非”的力度,“**”期间要继续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根据“未富先老”的国情、市情,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有所养的目标落到实处。要切实改进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按照“公正对待、正确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落实流动人口的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计生部门要和公安、街道等单位积极探索,加强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强化社区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统计制度,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适时变动、跟踪管理,促进流入地、流出地的协作,积极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有效改善区域人口结构。

(三)要建立健全计生服务体系。我市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区县乡镇技术服务机构服务水平较高,这个优势要继续保持,努力实现优质服务标准化、服务体系规范化。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快市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市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市人口计生委要在免费提供基本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服务网络,立足社区和家庭,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开展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需求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促进提高群众获得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要把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整体规划之中,市人口计生委要积极与公安等部门沟通研究,逐步完善人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对广大育龄群众的管理服务水平。

(四)要不断完善投入保障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近期需要投入,远期见到效益的工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是保稳定、促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要纳入公共财政投入保障范围。各级政府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投入力度,省钱决不能省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欠账决不能欠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以确保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确保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所需资金投入的落实,确保基层计划生育机构队伍经费报酬的落实,确保《决定》提出的“到2010年人均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不低于30元”要求的落实。

  三、用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难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贯彻中央《决定》,落实基本国策,最重要的是用创新的精神谋划思路,用科学的态度制定举措,着力强化4项机制。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机制。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靠制度。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切实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天下第一要事”、“天下第一难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要事先议、难事常议”。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层层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听取情况、亲自调研督导、亲自协调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党政主要领导要负主要责任。要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着重解决好组织保障、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必备条件。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核评价体系,着重考核党委、政府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及实际效果。要实行对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三线”考核,对业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对完不成责任目标或造成重大影响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对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二)要强化协调联动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仅靠一个部门难以完成。要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要切实负起责任,重点解决好执法协调、政策配套、管理服务、人口信息共享等问题。各相关部门特别是人口计生、宣传、财政、公安、民政、卫生、药监等部门要主动履行职责,建立定期磋商、密切配合、综合评估、互通信息的协调运作机制,确保工作高效运转。要进一步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的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工、青、妇和计生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组委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扩大各种媒体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要强化利益导向机制。要加快工作机制创新,实现由行政制约为主向注重利益导向和政策推动并举的转变,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法律规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措施,在制定完善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动就业、养老保障等政策时,注重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原则,使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在经济上能够得到实惠,生活上能够得到保障,精神上能够得到慰藉,优先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要强化基层工作机制。要努力做到“三个保证”。一要保证“有高素质的人管事”。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大优势,就是拥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服务网络,有一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基层。要在农村综合改革、城市机构改革中,根据按常住人口比例配备工作人员的要求,加强社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力量,保持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队伍的稳定。要坚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计生干部队伍。二要保证“有足够的钱办事”。基层计生干部工作在第一线,责任重大、工作辛苦。各级政府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各项投入足额到位,特别要按规定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三要保证“有切实可行的章程理事”。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最主要的是靠制度安排、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这是根本性的建设。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刚性,规范工作程序,改进工作方法,确保管理服务到位,为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干好很不容易。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积极探索,扎实苦干,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热心、耐心和恒心化解各种矛盾和困难,努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民政局关于企业改革工作会领导讲话2

  企业改革工作会讲话

  一、准确把握形势。增强推进工业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具备加快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经过多年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看好,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引领、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八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的产业链条梳理清晰,工作方向明确,已经具备了聚集发展的条件;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和拓展,承载聚集工业要素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县域工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所提高;企业改革改制有新突破,市内主体企业进入重组阶段,有色、靖远煤业、华鹭铝业、甘肃稀土等企业建立了新的体制机制,活力日益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以解除“流域限批”为契机,通过对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的集中整治,职能部门和大多数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环境方面的压力有所减轻。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二要充分认识正面临着加快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今年的工业发展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已经将列入首批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和名单,有望确定一批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拟将我市列入经济区,并在申请国家重点开发区;甘肃省被国家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是两高一资”型工业城市,发展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项目潜力巨大;甘肃省以“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强省战略决策即将出台,作为甘肃重要的工业城市,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这些都将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目前面临的宏观形势和政策机遇千载难逢。面对这样的形势,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积极做好与国家、省上政策要求的对接工作,把政策机遇用足、用活、用好。

  三要充分认识工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要正确认识我市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看到好的基础和好的形势的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支柱企业较少,产业层次和产品层次较低,大部分企业的业主观念落后等问题,仍在制约和影响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项目建设准入和要求更严,门槛更高;市传统的土地、劳动力优势逐步淡化,新上工业项目筹措资金等要素的困难增多,项目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国家对节能减排的约束力度进一步增强,对我市这样一个“两高一资”型工业城市来说,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仍然认为,只要我紧扣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这个主线,抓住政策机遇,努力提升产业产品档次,就一定能够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要切实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市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这是基本市情。纵向比,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横向比,来自兄弟市州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而且发展得更快。如果我满足于现状,不仅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而且同省内发展较快的市也会拉开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全市上下务必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要用全局的眼光,跳出看,寻找新的参照系,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坐标中去比较、去对照,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好中求快、紧中求活,借力攀登、乘势而起,切实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发挥好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明确目标任务。力求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今年。也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对于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市委全委会暨经济工作会提出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4%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狠下决心,全方位抓好工作。尤其要抓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高工业质量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

  一)全力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做了大量工作。进入了国家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名单。一定要集中精力,瞄准目标,把推进经济转型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1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市委、市政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使我市进入了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这是市的大好机遇,更主要的市内各企业的大好机遇,说到底是为市内各企业的发展争来了大政策、搭建了新平台。转型的关键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支撑。而这些工作的主体则是企业。如果企业不能珍惜机遇,有所作为,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空的过去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业主积极性不高。这一点希望引起各企业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树立乘势而上的雄心壮志,利用难得的政策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把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体现在凝练项目、争取项目上。凝练项目和争取项目上,思路要放开,既可以发挥现有的产业基础,凝练和争取技术改造项目上作文章,延伸已有的产业链条,也可以多方搜集信息,凝练和争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转型政策的新项目。当前,要着重在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做足文章,尽快凝练出一批集捆成束的项目,推进项目的系列化、集约化。今后,八大产业项目的凝练和争取,更要注重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只有企业主动参与,才能使项目的可操作性更强。各企业要主动加强与“国字号”企业和国家机械、风能、化工等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通过这些行业协会,解行业信息,把他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争取把更多项目引到企业来。各企业要积极争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用足用活科技、信息资源,催生一批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优势项目。建议各企业适应我市进入转型城市的新形势,成立凝练和争取项目的专门机构,挑选精兵良将,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流程,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一手抓产业链延伸拓展,一手抓新产业新企业生成,使所有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2精心打造项目建设平台。国家政策为我带来机遇。把政策变成投入,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主要取决于我工作水平和努力程度。首先要认真调查研究,拿出一个好的转型规划。要把各企业的项目汇总上来,对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对接国家“五类十二条”政策,看哪些给政策,哪些给资金,哪些给项目。要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努力赢得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参与兰州都市圈建设,大力实施“两带两翼”战略,争取将我市纳入全省重点开发功能区,使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成为甘肃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和产业转移承接的重点区域。把一园三区一基地”作为承载经济转型项目、培育接续产业的主要平台,创新管理机制,规范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物流、信息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企业入驻和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色、化工、能源三大产业在市已形成一定规模。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来测算,十一五”末或年前后,市有色金属生产加工能力有望达到10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新型化工的产能有望达到100万吨以上。要从工业的这三大优势出发,以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靖电公司和稀土公司为龙头,突出做大产业规模和延长产业链条这两个关键点,加快有色金属生产能力扩张和新型加工材料开发,建立新的产业集群;加快火电、水电、风电开发建设,形成新的规模;加快化工系列产业开发,构建循环型化工产业优势。

  3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进入国家转型城市行列。但并不等于进了保险库。因为国家的投入十分有限,也不能期望国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因此,招商引资这一条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一手抓向上争取,一手抓招商引资,两手都不能放松。要按照“四定”要求,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五个县区和各个园区要按照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尽快组织招商小分队,根据选准的项目,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登门洽谈,把工作做透做实,条件成熟时,举办项目签约仪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实际结合起来,与发挥比较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促成已达成协议的淄博、佛山等发达地区向我市转移相关产业,争取将我市纳入商务部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基地。同时,要促进招商引资企业尽快达产达标,见效收利,鼓励二次投资,并发挥以商招商作用。

  二)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及财政收入的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节能增效,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和加工制造业,争取每年都能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要抓住国家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的机遇,加大向国家争取的力度,积极争取实施重大工业技改项目和发展循环经济项目。要发挥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快储备和落实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不断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要认真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1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从理念、管理、技术三个层面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要不断完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充分用好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企业开发和推广先进高效能源节约替代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强能源审计和能源统计培训,提高监控监管能力。对去年列入中央财政预算投资的七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相关企业要抓紧组织实施,市经委要抓紧组织申报推荐第二批项目。市环保局要协调抓好12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实施,努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面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和民用等领域的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全市节能减排责任目标。要从节约资源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出发,继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我市煤炭开采的整体档次。

  2切实推进企业改革。市经委要强化指导和协调服务。增强工业发展活力。企业改革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转身份,所有改制企业一律要转换职工身份,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二是转产权,积极引进优势资本和战略资本重组企业,推动企业产权多元化。三是转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新的运行机制。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公司战略性重组,全面加快市属、县区企业改制进程,认真解决各类遗留问题。要继续完善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和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组建国有资产运营中心,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

  3搞好经济运行协调服务。引导企业采用

  国内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扎实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积极培育品牌产品。切实抓好新建项目达产达标,促使新企业尽早实现效益。要探索建立规模以下企业晋级规模以上企业的考核办法,并将其逐步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引导小型企业加快成长,不断发展壮大。相关部门要为各类企业搞好协调服务,积极衔接落实运力、电力和流动资金贷款,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现多产多销。

  三)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将甘肃省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甘肃省经委关于组织申报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中。已将市、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园、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等列入30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这个政策也来之不易,对我市这样一个“两高一资”型工业主导的城市来说,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市经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牵头单位,要认真负责地编制市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指导协调产业园、各企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编制和项目上报工作。市财政局要提出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工作经费的方案。各县区、各企业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

  四)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加快工业发展,就要加快投资步伐,没有项目作支撑,工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后劲。对已经确定的省、市重点项目,要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时限明确、奖罚明确。对重大项目,各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上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针对近几年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项目建设上既要克服急躁心理,也要克服懈怠心理,不要搞“马拉松”不能总是停留在协商阶段、酝酿阶段、谈判阶段,要认真论证、果断决策,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强力推进、一气呵成。

  五)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氛围。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对企业家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支持,企业家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力量。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在政治上给予相应待遇,经济上给予相应回报,社会上给予相应地位,生活上给予相应关照。企业家也要树立企业家精神,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加压奋进,创办一流企业,谋求做大做强,争当知名企业家。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从干部培养、人才使用、制度创新上提供组织保障,从战略布局、产业布局上理清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八大产业领导小组,领导产业发展和项目运作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引项目、搞协调、解疑难上,要正确处理分管日常工作与八大产业重点工作的关系,科学分配时间,细化工作计划,对制度化、程序化的日常工作,依靠服务和职能部门运转,对非程序性的工作集中时间予以解决,腾出足够的时间谋划项目、争取投资。要加强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市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各县区党委、政府要把工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靠前指挥。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切实负起分管责任,努力做到工作不松劲,力度不减弱,标准不降低。市、县区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改革担负业务指导责任,要主动入驻企业,指导改革,帮助企业制定改制方案。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支持企业改革,不推诿扯皮,主动降低门槛,认真搞好服务。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改革的全过程。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改革前列,既要大胆推进改革,又要把工作做深做细。要强化责任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年终将对企业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二)继续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市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惧风险,不畏困难,敢于打破禁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发展理念和方式上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的思维谋划未来,以宽阔的视野和务实的精神探索新路,更加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更加主动地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改革开放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作常态,贯穿于事业的方方面面,积极探索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措施。要在看待发展成效和工作业绩上解放思想,一个领导工作好不好,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衡量的根本标准在人民群众,不是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应该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三)领导率先垂范。应该认真学习经济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工业经济转型中有所作为,培育八大支柱产业中有所作为,解决难点问题、探索创新上有所作为。要选拔重用能干实事的干部,对于个别在岗不作为的干部要批评教育甚至采取组织措施。工业各相关部门都要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努力建设一流领导班子,形成一流干部队伍。一是要领导垂范,真抓实干。大力弘扬“人一之、十之,人十之、百之”甘肃精神,树立务实为先、真抓实干的思想,实实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增强到位意识,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靠实绩彰显科学发展,用具体行动兑现诺言,把工作落实在发展和为民上,使我事业在实干中求突破、实干中谋跨越。二是要争创一流,追求卓越。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用心想事,激情干事,始终保持一股冲劲和闯劲,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工作落实上。坚决摒弃“一般化”工作态度,对重点工作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三是要互相支持,精诚合作。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要服务于企业,企业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各级政府是由职能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工业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发扬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对需要协同处理的工作,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绝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见了好处不松手,有了困难绕道走。四是要落实政策,兑现承诺。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委、政府的威信,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制度、督察制度,使各项工作件件有着落,各项承诺件件能兑现。要敢抓敢管,坚决纠正影响发展的错误观念,坚决制止阻碍发展的不当行为,坚决处理破坏发展的典型事件。

  四)营造良好环境。对内是生产力。要努力为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把工业经济发展的报道放到重要位置,安排更多篇幅,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工业、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要把优化发展环境当作长期坚持的基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建立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民政局关于企业改革工作会领导讲话3

  同志们:

  一、抢抓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感

  形势决定方略,方略催生使命。放眼全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条件继续存在;驻足省内,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中三角”发展战略正式启动;瞩目,南经济强市强势推进,新城建设启动在即,决战沿江大工业的号角已经吹响。发展面临大好机遇,在整个也担负着更重的责任。县委、县政府科学研判,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提出建设经济强县、长江临港新城的新目标。围绕这个总任务、总目标,县委、县政府确定了“项目第一抓手”,正着手实施涵盖工业倍增、农业转型、旅游跨越、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50个重点项目和10件实事,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新项目、大项目上马。可以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巨轮已经驶上了新的航程,也为所有驻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当前,正处于机遇汇集、人心思干的关键发展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重大举措的首要之举,就是要突破资金瓶颈制约。这离不开驻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各金融机构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机遇,要大有作为。希望各金融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充分发挥金融在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所起的核心和杠杆作用;同时,希望各金融部门克服自身不足,抢争政策倾斜,增强加快自身发展的紧迫感,努力实现金融与经济互利互惠,互促双赢,协调发展。

  二、把握“稳中竞进”的主基调,增强金融工作的主动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直接关系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做好全县的金融工作,我们必须认真领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要求,密切关注宏观调控对金融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正确把握“稳”和“进”的关系,增强工作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大胆开创金融工作的新局面。

  金融工作学问很大,哪个地方金融工作做好了,哪个地方就能占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就能在加快发展中赢得先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201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实现“稳中求进”。这表明,我国在今年的国家宏观调控基调是不变的,而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是“一刀切”,而是坚持区别对待、扶优限劣,保持对“三农”、民生事业等领域的“稳”中有“进”。省委、市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稳神竞进”、“稳中竞进”的经济工作方针,要求我们稳神提气,敢谋敢干,充分利用自身发展有利条件和后发优势加快发展。

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在“稳”的前提下,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发展的机遇,鼓起勇气,果断出击,奋力拼抢抓,开拓发展的新空间。希望金融部门的同志们灵活把握中央、省、市政策,提振精神,敢为人先,主动作为,扮演好助推全县经济竞进的角色。金融部门要参考政府工作目标,制订金融工作目标,特别是贷款增长目标要与经济增长目标相适应。当然,困难肯定有,但更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干劲,金融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三、找准金融服务着力点,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拓展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各金融机构要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在增强全县经济发展后劲,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发挥金融机构应有的作用。

(一)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不遗余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全县金融机构要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着力调整信贷区域结构、行业结构。一是加大对特色重点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和民营经济的信贷投入。大家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加大对工业的贷款投入,扶持纺织、建材、加工制造、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和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提高工业化水平。要扶强扶优,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帮助企业走兼并联合、跨越发展之路。要大力支持“一区多园”深入发展,使这个产业聚集平台更加完善。二是要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金融部门要合理安排信贷资金,加大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的支持,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三是要大力支持三产的发展。这几年,我县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形势发展迅猛。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我县旅游开发的整体思路,重点加大对重点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进一步打响“诗经·二乔故里”的旅游品牌。

(二)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全力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三农”工作始终是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积极支持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一是要立足农村根本做好金融服务。要重点做好农民的小额信贷业务和农村支付服务工作,各银行机构,特别是业务工作基础在农村的农行、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农发行,要尽快制定具体措施,建立专门窗口和服务队伍深入农村,大力扶持我县的“四大特色板块”基地,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充分发挥金融支付结算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设施和金融产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支付结算方式方法,大力发展自助服务设备和助农取款终端,满足新时期农村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三是要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各金融机构要创新思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潜力。

(三)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一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结构。各金融单位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与上级沟通协调,争取更大的授信额度。银行金融机构要围绕我县新的产业定位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要通过金融产品创新,盘活资金存量,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潜在金融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推介宣传,使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得到充分利用,改变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状况。二要进一步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增强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扩大保险业融资规模,更好地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要大力推进产品创新,积极发展群众有需要、风险有管控的新产品新业务,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三要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各商业银行要简化信贷流程,实行专业信贷服务,为企业贷款开设优先审批的“绿色通道”,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群体“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同时要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对口帮扶企业机制,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还要帮助企业加强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促其实现良性发展。要通过银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形成投资的良性循环,进而达到银企双赢。

  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对全县金融工作寄予厚望,希望金融战线的同志们增强信心、团结拼搏、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为促进全县转型跨越、先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m范文网()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