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发言致辞 > 正文

王建军省委党校讲话稿共3篇

2022-08-09 02:02:51发言致辞
  • 相关推荐

王建军省委党校讲话稿共3篇

  演讲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王建军省委党校讲话稿共3篇,供大家参阅。

王建军省委党校讲话稿共3篇

王建军省委党校讲话稿共1

  甘肃省委党校副校长王福生一行赴康县调研

  康县党校付发虎

  6月27日上午,省委党校副校长王福生、科研处调研员符晓波、党建所副教授高兴国一行,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冉彦清,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滕德明,校委委员王利民,和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文元旦,县委副书记赵亚军的陪同下,对康县党校工作进行了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调研。

  调研中,王福生一行,实地察看了康县党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详细了解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日常管理、后勤服务等。在听取了康县委党校工作汇报后,结合康县党校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与陪同调研的市、县领导进行了交谈,并对康县委党校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拓宽办学渠道、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条件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他说:近年来,康县委党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学校日常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县委党校在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科研活动,与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绵阳腾飞教育开展联合办学,开设了专、本科成人学历补偿函授教育和以“两后生”培训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等为康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康县要以党校为主阵地,更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把党校办成一个干部教育培

  训、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劳务技能培训、特色产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机构,使之真正发挥为康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的机构。

  座谈结束时,县委副书记赵亚军同志代表县委政府进行了表态发言,他说:下一步县委政府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党校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切实整合康县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真正使党校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努力把党校办成康县综合性的培训机构。

王建军省委党校讲话稿共2

  坚定理想信念 创造美好人生

——王明方副书记在省委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

  的讲话

  这些年来,每次省委党校开学典礼上,我都要选择一个专题,与学员同志们进行交流。我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核心是方法论建设;一类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包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等。这两个主题,对应党的建设一根主线的两个方面,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我认为,党的执政业绩,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可以表述为: 执政业绩=先进性×执政能力

  相应的,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也可表述为: 工作业绩=先进性×工作能力

  这两个因子,不管哪个低了,都会影响业绩。

  从当前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看,增强先进性与提高能力的要求都很迫切,但相对而言,增强先进性的空间更大一些,或者说要求更迫切一些,因为首先有了先进性,提高能力就有了自觉性和积极性。一个单位,同样层级的干部,能力差异往往不是很大,但先进性的差异相对要大一些。有的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乐于奉献,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稍差一点,往往也能把工作做得比较好。而有的状态不佳、萎靡消沉,碰到矛盾躲着走,遇见困难绕着过,这样的干部,即使能力很强,往往工作也做不好,也难以让组织下决心委以重任。所以说,在不懈推进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作风,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提高执政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本领,发挥能力的源动力。

  今天我想重点谈谈坚定理想信念问题,稍微具体点说,就是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奋斗,创造最佳业绩,谱写美好人生”这个题目,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是源于贯彻十七大和四中全会关于教育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的要求;二是源于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关于向沈浩同志学习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事实上,每一名党员在提出入党申请的时候,都明确表示拥护党的纲领,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入党的时候,都郑重宣过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但是,一般说来,要真正深刻理性地、充满深情地、坚定牢固地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并转化成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坚定信念,往往还必须在入党之后,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和修养,方能达到。

  我们党的理想,既博大深邃,又简约朴实;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忠实地代表着人民;既是远大的,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她是党的旗帜,是党员的灵魂,是凝聚和鼓舞人民的号角,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成长、作为、进步、奉献的人生指南、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围绕这个问题,我谈几点想法:

一、党的理想本质上就是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

  这个美好的社会制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党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建设是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现阶段,这个制度称之为社会主义,在我国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近期,党的基本目标和历史任务,就是在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政治理想规定了党的路线、纲领和现阶段的各项方针、政策、任务,以及全部工作,是党存在、发展和团结人民不懈奋斗的根本目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远大的理想——共产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始终将其作为号召、动员和激励全体人民的力量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会见一位外国领导人时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论述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万里长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文章写到: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日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物质和精神是认识生命的过程中两个互相依存但处于不同空间的要素。前者是须臾的,后者是永恒的;前者是脆弱的,后者是坚实的;前者是杂芜的,后者是纯净的。提升生命质量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小到决定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大到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

“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我给大家朗读这段描述,和大家共同感受我们党的伟大理想有多大的力量。几十年来,我们党的理想的力量和作用,是活生生的,就贯穿在党的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就表现在我们工作的现实中,就体现在我们有的同志身上,沈浩就是典型的代表。省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第四批已经出发。前后总共选派了人,人已经回来了。在这支队伍里,有许许多多勤奋敬业、不怕困难、奋发进取、热心为群众服务,不断完善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沈浩是这个群体中最优秀的代表。我下去调研经常看望他们,有的干部离开的时候,群众舍不得啊,扶老携幼,送到村口,有的村还给他们授予荣誉村民的称号。在选派干部身上,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可谓大道至简,我试着用“三大内涵”、“一个本质”、“四大依据”和“四大意义”对她做极简要的阐释:

(一)“共产主义”的丰富内涵

  首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在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历史过程中,虽然有重大的挫折,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守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始终保持着永不衰竭的强大生命力。在当代中国,这个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二,是一种历史运动。共产主义还是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一项不断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运动。这场运动在世界的发展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有近90年的历史,现阶段我们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发生重大曲折,但她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生机,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活力最终是不可抗拒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在有力地、不断地证明和昭示这一人类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其三,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也是共产党人终身为之奋斗并必然要实现的一种社会制度,是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最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关于共产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一系列具体的描述。我们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最新的阐述,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学习,我认为,社会实现高度和谐,也应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90年来,我们党一直在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懈地顽强奋斗。经过异常艰苦的斗争和探索,在确立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之后,在取得宝贵的历史经验并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党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在我国现阶段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科学的、完整的共产主义。其中,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我们的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确定理想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理想的思想武器;共产主义实践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伟大理想、创造最美好生活的漫长奋斗过程。现阶段,坚持共产主义,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二)党的理想的本质

  我以为,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党的理想的本质,那就是:要建立一个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如果用进行时来概括,那就是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使最广大人民生活更幸福。我们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就是朝着远大理想不懈奋进的过程。

(三)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深刻认识其确立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要理解我们党的理想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我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握好她的历史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原始基因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将必然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为依据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有着历史的客观规定性。

二是要把握好她的认识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中。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吸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在深刻分析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立和提出来的,这一科学理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她有着充分、高度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又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理想的最有力、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先进文化和科学的最伟大最优秀的成果;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贯穿整个20世纪,直到21世纪的跨世纪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马克思以%的得票率荣登榜首,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着相当深的造诣。他说他在美国看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这样的著作时,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对他的德国朋友说,我们中国是有办法的,因为我们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工作的,同时,又用我们工作中的经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用这样一个办法,把人类的智慧,包括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中国的,都汇集起来了,这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方向。这是一位伟大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三是要把握好她的群众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动力在群众中。最广大人民最根本、最一致、最不懈的追求,就是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建立在全体人民共同愿望基础之上的,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因而有着最广泛、最深厚的人民性。从这一点来说,她的实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一位哲人说过,人类一切努力的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现在进行的“两会”热议的话题,包括就业问题、农民工问题、教育医疗问题等等,无不关系人民的幸福。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完善制度和体制。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只有我们的理想,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制度,让最广大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四是要把握好她的现实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肌体发育在现实中。共产主义理想是远大的、美好的,同时也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完全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的。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步一步坚持下去,最高境界就是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对共产主义最终的状态,还无必要、也不可能作出详细描述,但可以清楚认为,这些基本标志,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正在干的事业,就是活生生地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相一致的、相统一的、相连通的。我们每日每时,都在为共产主义理想大厦添砖加瓦。

  有些党员干部,讲到理想信念,就有些觉得虚无缥缈,理不直,气不壮。相反,在有些信教群众那里,把虚无缥缈的东西都搞得活生生,似乎是实实在在的,对此,我感到心情很沉重。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活生生的现实,怎么虚无缥缈了呢?千万不能自己否定自己。在一次会上,我和搞哲学社会科学的同志谈到,如果搞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愿讲、不敢讲我们的理想信念,整天研究的东西自己都不相信,那你这人生多么苦恼啊,你这日子过得多么黯淡啊!比如我在讲台上讲理想信念,如果我不信,那多痛苦啊!当然你们看得出来,我是信的,否则不会这么有劲啊!

(四)坚持党的理想,事关党的灵魂、血脉和生命 坚持党的理想,关系着党的前进方向,关系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关系着全体人民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每个党员干部自身的成长、作为和进步。

  第一,坚持党的理想,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前进才有方向,奋斗才有目标,改革才有遵循,政策才有依据。如果我们不知道脚下的路从何而来,通向何方,我们难免不陷入迷茫,我们的方针、政策难免不产生摇摆,发生偏差。如果我们不知道要建立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制度,我们的各项改革,就没有方向、没有遵循,就不知道要往哪里改,要改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容易目光短浅,难以做到方向明确,思路清楚,坚定有力。

  在现实生活中,说谁是改革者,都特别高兴;但如果说他是共产主义者,有的同志感觉反而没有那么好。可是如果你连方向都没有,目标都没有,你怎么改革呢?我们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等,目的都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改革起来是清醒的还是盲目的呢,是正宗的还是冒牌的呢?当前“两会”正在热议的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等,这些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根本目的都是完善社会制度,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都是朝着理想前进。没有理想,没有方向,就走不好、走不稳脚下的路,搞不好今天的改革。

  第二,坚持党的理想,我们才能把全党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执政才有基础,奋斗才有力量。我们党有着7000多万党员,我们国家有着13亿多人口,怎么统一思想,用什么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的理想最能统一思想,最能凝聚力量。有了这样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上下一心、目标一致,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国外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这一优势。如果失去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就会一盘散沙,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部专题片,叫《解放战争日记》,从抗日战争结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天一天记述国共两党的作为,看后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非常有帮助。杜聿明被俘后,在战犯管理所谈感想,他说国民党不是不会打仗,一些高级军官都是在国外培训的,武器也是精良的,怎么就输在共产党的手下呢,问题不在军事上。黄维是蒋介石最忠实的信徒,被俘后,他没有说一句对蒋介石不满的话,但他总结教训的时候,不得不说了一句,“他那一套太旧了”。什么意思?就是逆历史潮流,必失人心,必遭失败。所以毛主席说,蒋介石曾经那么强大,想统一中国,但一天也没统一,最后还是跑到孤岛上去了。共产党为什么有力量,就是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凝聚了最广大的人民。

  第三,坚持党的理想,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取得再辉煌的成绩,再巨大的成就,与我们远大的理想相比,都还差得很远很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自满,都不能懈怠,只有卧薪尝胆,牢记“两个务必”,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所强调的:“30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更加同心同德地奋斗,永远保持和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四,坚持党的理想,我们党员干部,成长才有指引,作为才有支撑,进步才有动力。党员干部树立了党的理想,就有了大志向,因而就能有大视野、宽胸襟、高境界;就能把握规律,明确方向;就能全力干事,不畏艰难;就能真诚待人,和谐各方;就能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否则,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怎能不陷入小家子气,为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为工作中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顺所烦恼、所折磨,于是,工作难有大成就,个人难得大快乐,人生难有大幸福。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使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更好更快地转化为人民的更大幸福

  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还必须找到前进的道路,道路使理想走向现实。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阐述的就是实现美好理想的道路问题。为了开辟革命、建设的道路,我们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屈不挠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道路至关重要,找到了路,才有奔头;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

  第一,为开辟一条通达理想的道路,我们党历经艰辛,进行了不懈探索。

  从90年前起,我们党一诞生,就团结带领人民寻找实现理想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大革命失败后,又遭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到抗日战争前夕,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奇迹般地开创出了新的局面,开辟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迈向伟大理想开创了根本政治前提。

  从60年前起,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党又带领人民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的征程,经过艰辛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为迈向伟大理想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从30年前起,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为迈向伟大理想开辟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就是这样由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形成的、确立的、巩固的、发展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为迈向远大理想规划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路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使我们在通达理想境界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稳、走得更快,就是持续、更好、更快地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转化为人民不断增加的福祉。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们党曾经提出一个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中间,也是包含有科学发展的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够完善,也没有很好地贯彻。在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指导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快、走得更稳,就是要又好又快地使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同志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同志们要利用在党校学习的机会认真地领会掌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上的具体体现,关系到中国现代化正确路径问题,关系到我们迈向远大理想的科学路径问题,意义非同一般。如果按照传统的发展路子走,资源、能源、环境等难以支撑,发展难以为继,由此,事业也难以为继啊!同时,在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加速调整,如果我们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会丧失机遇,拉大差距,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按中央的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包括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肥经济圈、皖北及沿淮三市六县、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等的建设和发展,都十分重要,同志们一定要深刻地领会把握。

  说到这,我们不能不想到,《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这160多年,共产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为十

九、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世界性历史潮流。但是,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严重的低潮。这种严重低潮的出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由于相关国家的共产党缺乏理论的创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制度的不断自我完善,在发展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造成的,但这绝不能说明共产主义理想的不科学。

  其实,苏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曾经创造出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在短短30年里,建成了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一概否定,对苏联解体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但是,思想停滞、体制僵化、不能与时俱进、不主动改革创新、不坚持完善制度,必然导致衰退、衰败。

  我们党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以巨大的勇气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通达理想境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达理想境界的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主脉,以党的基本纲领为展开,以党的基本经验为遵循,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这条道路,就能不断地将远大理想化为现实;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这条道路,就必须坚持好、贯彻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党的基本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基本理论,就是关于如何实现党的理想的方法论体系,就是全党全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

  党的基本路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她决定了我们党在为理想奋斗的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干什么,朝哪个方向干,按照什么样的路子干,以什么为指导干,以什么为动力干,靠谁干,谁领着干等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坚持好这条基本路线,就是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脉和根本。所以,小平同志嘱咐我们要坚持100年不动摇。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也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展开,是现阶段为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她包括:

——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党的基本经验,十六大报告进行了集中概括。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二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六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七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八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九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十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七大报告作了进一步阐述,就是“十个结合”。她的具体内容,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做了详尽论述。

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这些基本经验是在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基本方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遵循。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实现远大理想的信念。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富强中国,才能创造最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才能通达美好的理想境界。

  建国后的前30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无数困难,逐步建立起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9年间,中国经济以%的年均速度发展,使80%以上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改变了旧中国畸形的生产力布局,使丰富的内地资源和经济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为之后的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建设打下了不可或缺的经济和科技基础。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3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2008年位居全球第三,2009年出口已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主要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30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倍,农村贫困人口从亿减少到1400多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3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

  住房 2008年,城镇人均使用面积平方米,比1985年的平方米增长倍。农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比1978年的平方米增长3倍。

  耐用消费品 200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彩电拥有量133台,洗衣机、电冰箱拥有量分别达到和台。每百户农村居民彩电拥有量台,洗衣机、电冰箱拥有量分别达到和台。1986年,每千户城镇居民才拥有台空调器,而2008年平均每户城镇居民就拥有1台空调器,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空调器也达到10台。

  交通、通讯、信息 200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辆,比1997年增长倍;拥有移动电话172部,家用电脑台,分别比1997年增长倍和倍。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摩托车52辆,比2000年增长倍;移动电话96部,增长倍;家用电脑台,增长倍。

  旅游文化消费 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比1994年增长倍;人均旅游花费511元,增长倍。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元,自1981年以来,年均增长%;农村人均支出元,年均增长%。

  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城乡面貌发生了无法预料的巨大改观。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

  60年,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位学者总结了12条:一是由一个受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势力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变成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的自主国家。二是由一个充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全国大陆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实现统一的国家。三是由一个反动专制的封建半封建国家,变成人民群众做主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断健全的国家。四是由一个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深重的国家,变成各民族间平等互助、团结和睦的国家。五是由一个近代工业十分落后的贫弱国家,变成国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正在走向富强的国家。六是由一个被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掌控的统制经济国家,变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七是由一个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迫使“门户洞开”的国家,变成对外全面开放的国家。八是由一个充斥文盲、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巨大发展的国家。九是由一个民众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难以聊生的国家,变成全民大都丰衣足食、整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国家。十是由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变成城乡基层组织健全、社会管理渐趋完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十一是由一个有国无防、屡受侵略和欺凌的国家,变成拥有强大国防力量、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国家。十二是由一个没有独立外交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变成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国家。

  刚刚过去的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果断决策,出台一揽子计划,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我国经济率先企稳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万亿元;财政收入增长%,达到万亿元。粮食产量连续六年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和%。联合国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这意味着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2009年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加市场的一种经济制度,既具有社会主义集中高效的政府调控能力,又具有市场经济高度灵敏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就能迅速出动,进行有效动员、有力调控。这是一种最有利于实现放大活力与协调有序相统一的制度。所以我说,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伟大创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可谓沧海横流、更显我制度优越。

  此外,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及灾后重建取得胜利,北京奥运令世人瞩目,“神舟”号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等等,无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美好前景。

  在面对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的重要关头,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和广大党员总是能够冲锋在前,不抛弃、不舍弃一个群众。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的许多党员干部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忘我抢救群众,有的累倒在第一线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2005年我省大别山区发生暴雨灾害,我们的基层干部和公安干警快速抢救群众,一户一户搜救群众,把老人从摇摇欲坠的房子里背出来。2007年,淮河地区发生重大水灾,颍上县水情严重,县委县政府发出号召,广大基层组织积极行动,两个多小时集合了两万人参加抗洪抢险,让人十分感动。对比之下,据路透社消息,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给新奥尔良市带来灾害的时候,政府处处被动,不少警察“开小差”回家,甚至发生求救者遭警察枪击事件。哪种制度优越,应该看得非常清楚。

  审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安徽,我们切身感受到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实现的超常规、历史性大跨越,这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通往理想境界的大道上奋勇前进的一个很好的缩影

  去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9亿元,是2002年亿元的倍,是1994年亿元的倍;财政收入达到亿元,是2002年亿元的倍,是1994年亿元的倍;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是2002年的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2002年的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504元,是2002年的倍。 更重要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省实际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崛起步伐的又好又快发展路子。在经济方面,包括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为平台,强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方式;以“861”行动计划为牵引,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相互配合的动力机制;以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为基础,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合芜蚌试验区、沿淮城市群、皖北三市六县、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等功能分明、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以生态安徽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等等。

  在文化教育方面,我们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引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们党执政,要“富民”,要“安民”,还要“乐民”,经济发展了,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保障了,这还不够,还要让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让群众快乐起来,所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意义十分重大,这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之所需,也是我们理想追求之必然。

《论语》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跑到卫国一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弟子就问孔子:人那么多,下一步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就是说,要让人们生活富裕起来。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怎么前进呢?孔子一句话:“教之。”就是说,要“教育”——生活富裕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更重要。我们现在还可加一句,即“乐之”,要让人们的精神丰富起来、快乐起来。

  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以和谐安徽建设为载体,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2007年开始实施12项民生工程,2008年扩展到18项,去年又增加到28项,三年累计拨付资金509亿元,惠及6000多万城乡居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改革方面,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扎实推进依法治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推进教育、就业、分配、保障、医疗等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党建方面,我们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根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习沈浩同志活动,着力优化政治生态,为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研究制定好“十二五”规划,通过5到6年的努力,实现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是完全有可能的。安徽人民的生活也必将随之跨上一个更大台阶。

  党领导人民经过近90年的英勇奋斗,特别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开创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无比辉煌的巨大成就,已经和正在雄辩地、并将不断地证明,我们找到了、走上了通达理想境界的正确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党带领我们与时俱进、不懈探索、不断开辟、持续发展这条道路,我们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社会制度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的人民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让60年、30年的历史告诉未来,再过10年,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过30年,到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将会逼近世界最高水平;再过4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坚持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到那时,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基本完善定型了,国家基本现代化了。到那时,历史可以无可辩驳地证明,社会主义确确实实比资本主义优越了,那样,世界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赞成、接受这个制度,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历史的必然。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坚持我们的美好理想毫不动摇。

  当下,全球热议“中国模式”,赞扬者有之,攻击者有之,不怀好意的吹捧亦有之。越是这样,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越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我们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还有许多问题、矛盾和困难,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坚信,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的持续推进,问题、矛盾、困难都可以逐步解决。我们深知,旧的矛盾、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问题还会产生。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但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

  刚才有同志提了个问题,问:“怎么认识反腐败斗争中的?越反越腐,前腐后继??是不是制度设计有缺陷?” 我想,心存这种担忧的同志可能还不在少数。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当前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性的课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制度不完善,腐败现象相对较多,群众不满意,这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是要充分看到我们党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是高度自觉的,反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在坚决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以我省为例,我们一方面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去年还集中开展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弥补了不少制度漏洞。省纪委的一份报告显示,现在来信来访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而且举报的问题,多数都是发生在几年前。可以想象,现在我们年固定资产投资已近万亿元,有多少工程啊?如果不是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得有多少干部倒下啊?所以,一定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坚持进行思想教育,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并坚持继续完善制度,特别是切实下大功夫,把重大项目审批、招投标、土地转让、建设规划、工程建设、干部任用等重要领域和环节管住,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腐败现象就能得到更有效地控制。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健全制度,更加有效地反腐败,是一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把各项工作都搞得非常有序、和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的确确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但我们党推进制度建设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中纪委全会上集中强调了反腐倡廉制度问题,我们的制度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所以,一定要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腐败现象尽管还时有发生,但肯定会越来越控制在较低水平,党一定能够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同志们切不可因为当前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就灰心气馁,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只要不动摇崇高的理想,我们党自我净化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反之,如果理想信念动摇了,党的最大危险就难免会在自身发生。党员干部个人亦同此理,概莫能外。这也从反面证明党的理想信念万万动摇不得,动摇就会走向垮台。

  这里,我还想引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最后一部分的两段话,进一步说明我们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必将实现的客观必然性。小平同志说: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20年。如果从建国起,用100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选择了党,就是选择了共产主义,就必须自觉地将党的崇高理想内化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实践者

  我们党的理想是无比远大崇高的,是无比壮丽美好的,她吸引了、动员了多少仁人志士投身党的队伍;她鼓舞了、激励了多少优秀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为之献身。有了这崇高的理想,将自己真正融入了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就有了不断增长的知识、智慧和才能,就有了壮阔灿烂的人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这崇高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事实上,从总体上说,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是在树立着党的理想信念的,否则怎能解释有那么多的同志为事业、为人民默默地奋斗、奉献,怎能解释关键时刻,总有我们的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像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沈浩等等许许多多不可胜计的先进典型,就是胸怀美好理想,不懈为之奋斗的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些党员干部,干着党的事业,但对党的理想认识得不够清醒了,坚持得不够自觉了,也有的模糊了,淡化了,精神不振,状态不佳,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甚至是令人担忧的。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极少数党员理想信念严重动摇,甚至放弃了理想信念,走上歧途,坠入深渊,毁了政治前程,甚至导致家破人亡。这些反面典型也在警示我们理想信念万万不能丢。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选择了党,就是选择了共产主义崇高、远大、美好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牢固树立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才能立得高、看得远,才能胸怀大志、心胸开阔、坦荡大气,才能有高境界、有高智慧,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勇于奉献、顽强奋斗,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工作状态,创造最佳业绩,实现幸福人生。

  第一,胸怀崇高理想,对事业,就会充满激情,全力以赴。树立了远大崇高的理想,就能够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看待和思考自己的岗位职责,就能有使命的光荣感、工作的豪迈感,就能够充满干劲、坚韧不拔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就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组织上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认真做好经手的每一件事情,这样,也就比较容易干出成绩,取得成功。反之,激情就难以保持长久,状态就难以不出现衰退。

  沈浩怀揣让小岗人过上更好更富裕日子的理想,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干就是六年,村民按手印留他,他自己也舍不得走,实属不易。我们上小学也是六年,想想是何等漫长啊?沈浩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他想让小岗村面貌变得更好,老百姓的日子更富裕。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到基层工作,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开始叫苦叫难,安不下心工作。我就告诉他们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与那里的群众联系起来,在县里工作,就是在为全县几十万、上百万的群众当公仆、做贡献,这样想着,心情就舒坦了,心里就明亮了,激情就上来了。我们的事业多宏伟啊,有了理想信念,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

  第二,胸怀崇高理想,对群众,就能骨肉情深,真诚为民。有了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幸福生活的远大理想,就能把自己的命运同群众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能以群众之苦为苦,以群众之忧为忧,以群众之乐为乐。就能像雷锋那样,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能像孔繁森那样,将热爱人民视为爱的最高境界;就能像沈浩那样,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自己为群众付出了许多艰辛劳苦,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信任,自己就会得到莫大的欣慰。反之,如果胸无大志,把个人的利益摆在群众之上,就难免不懈怠,就难免不烦恼。

  沈浩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深深挚爱他的妻女,但在沈浩心灵的天平上,对党的忠心更重于对母亲的孝心,对群众的深情更重于对妻女的亲情,真正做到了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的那样,“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正是凭着对群众的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一片深情,他才有了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的力量,全心全意地为小岗的发展奔波,全心全意地为小岗的群众服务,与小岗村民结下了骨肉深情。

  第三,胸怀崇高理想,对名位,就能淡然处之,不为所累。有远大理想的干部,心中装满未来、装满事业、装满人民,这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重了,对自己的名利、地位,就会看得淡了,就不会为一时得失所烦恼,为名位高低所困扰。埋怨客观不会快乐,抱怨领导不会轻松,忌恨同志不会开心,这样就难出佳绩,如此就不能幸福。惟有大志在胸,淡化自我,把忠诚奉献给党,把真情献给群众,把诚恳献给同志,把智慧献给组织,把投入献给事业,把修养留给自己,才能取得良好业绩,才能赢得组织的信任、同事的支持、群众的认可。

  沈浩扎根小岗六年中,既没计较名位,也没计较私利,相反自己还付出了许多,靠的就是信念的支撑。职位提拔、物质激励对于激发干部的动力有积极意义,但作用是有限的,最根本、最长远的还是要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四,胸怀崇高理想,对权力,就能心存敬畏,正确行使。牢记崇高事业在肩,就能够深刻洞悉权力所承载的使命、担负的责任,就能够以戒慎恐惧、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权力、行使权力,充分发挥权力推动事业、服务人民的作用,取得令组织和群众满意的业绩。就不会计较权力的大小,就不会在意岗位是否“风光”。

  沈浩在日记中,再三叮嘱自己,要谨慎,要公正。现在,许多腐败分子写忏悔书的时候,多数第一条都是说自己理想信念动摇了。一般说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往往也是想为党勤勤恳恳工作的,否则怎能被委以重任呢?后来,由于理想信念动摇了,就难以坚持权为民所用,就难以抵制各种诱惑,最终走上了违法用权、腐化堕落的道路。

  第五,胸怀崇高理想,对成绩,就能一分为二,不图虚荣。懂得我们的事业是无比宏大的,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就能在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伟大创造中看清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对自己不吹不捧;就能在党的事业长远发展中看清个人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对成绩不骄不矜;就能够将成绩作为继续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负重前行的包袱;就能够永不满足地在工作中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实在在的成绩。党的目标那么远大,事业那么宏大,人民的福祉那么重要,怎么还能做表面文章,怎么还能到处吹嘘自己,抬高自己?在沈浩的工作中,看不出一点对成绩的骄傲和自以为是,他总是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不要骄傲,不要自以为是。

  第六,胸怀崇高理想,对现实,就能客观看待,积极改变。胸怀远大理想就能成为始终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者,就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实,就能够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改造世界、改造现实的使命,以远大的抱负投身实践,以坚强的意志推动现实一步一步地走向美好未来。现实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改造现实是共产党人的天然使命。抱怨现实,不是勇士。对于现实中出现的一些棘手事、阴暗面,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千万不要因为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东西而影响情绪,影响状态。要坚信正义、坚持原则,看不惯、想得通,因势利导、有效斗争,尽力而为无贪求、量力而行争上游。用这样一种态度来应对,什么事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斗志。

  沈浩对小岗村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进不了富裕门的现实认识得十分清醒,他没有埋怨,没有责难,而是扑下身子,引导、组织和团结群众,踏踏实实地苦干6年,终于使小岗面貌大变,小岗人均纯收入由03年的2300元,增加到08年的6600元。

  第七,胸怀崇高理想,对挫折,就能勇敢面对,无所畏惧。每一位同志,工作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会遭遇挫折,遭遇不顺。但只要有了远大的志向,就有了坚强的毅力,就能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挑战和挫折,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艰难所困,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始终以先锋战士的姿态,一往无前地开辟美好未来。

  沈浩在小岗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曾在一篇自述里写到:“不怕大家笑话,我这个性格开朗的北方汉子,4年当中也多次受过委屈、流过泪,甚至打过退堂鼓。由于在回收集体资产、规划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大家的利益,影响了个别人的利益。在筹建?大包干?纪念馆时,有的给我出了一些难题。晚上,独坐在房间自斟自饮,我哭了,满腹的委屈,难以用语言表达。”但他从来没有退缩过。村里担心村民过多打扰他,也为他的安全考虑,为他住所安装了铁门,但他从来没有锁过,何等自信,何等勇敢。

  第八,胸怀崇高理想,对同志,就能宽宏包容,紧密团结。为远大理想而奋斗,是千百万人的共同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胸怀崇高理想,就有了这样宽阔的胸襟和气度,对同志就能尊重关心、真诚相待、宽谅容让、和谐相处、支持维护、友善相助,就不会有亲有疏、搞小圈子。搞小圈子,是凝聚人心本事不大的表现,是驾驭大局功夫不强的表现。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善于宽容、善于团结,既是高境界,也是大本事。 沈浩在小岗之所以能够打开局面,成就事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群众说,沈浩一心为了工作,即使有的人对他不好,他也从不在意。

  第九,胸怀崇高理想,对人生,就能享受奋斗创造的快乐,就能体验为民造福的幸福。有了远大崇高的理想,人生就有大追求、就有大支柱。为远大目标而拼搏,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再苦也不会觉得苦,再累也不会觉得累,相反,时时有创造的激情,有奋斗的冲动。尤其是经过辛勤的耕耘,工作有了收获,事业有了发展,得到组织的认可,同事的鼓励,群众的赞扬,这样的成就感,这时的幸福感,可以说是十分灿烂的,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人生,才值得欣慰和自豪。

  2008年,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时候,得知沈浩同志是省里来的选派干部,三年届满群众挽留下来的,总书记就对沈浩说,“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后来,沈浩同志说,“那一瞬间,我什么辛酸和委屈全没了,我感到浑身充满着力量。”这就是感受到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莫大幸福。

四、用伟大理想鼓舞和凝聚人民,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伟大理想不懈奋斗

  用伟大理想鼓舞和凝聚人民,是我们党把理想化为现实的一个基本途径,一个优良传统。党的理想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党的理想必须依靠人民。党的理想和主张,只有交给人民,才能变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自觉行动,才能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一步一步化为现实。

  要按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切实把党的最高理想,在现阶段化为广大人民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团结一致地为之奋斗。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确面临着一些新问题,甚至是新困难,主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西方思想文化加紧渗透,严重冲击我国社会主流思想价值体系;极少数党员干部理想动摇、意志消沉,甚至贪污腐败,加上一些媒体的夸大渲染,降低了人们的信心等等,这些给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新的挑战,甚至使有些同志有较大的畏难情绪。但是,再难也难不过革命初期,我们党在一片黑暗中点燃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再难也难不过乌云压顶的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用共产主义理想召唤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

  更要看到,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努力,我们的理想正在朝着现实一步一步豪迈前进,社会主义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国家的辉煌成就,人们身边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极大增强,这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要不失时机地加以推进,持之以恒地加以深化。

一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理想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科学依据,讲清楚党的理想就是要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与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处处相连。

二是要深入浅出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用简明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三是要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不断实现好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让人民群众从亲身感受中,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四是党员干部要做共同理想的传播者,当共同理想的示范者,带头宣传党的科学理论、奋斗目标、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用自己的行动作出示范,不断点燃人民群众追求理想的热情。

五、努力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做好工作、服务人民的不竭动力、实际本领和优异业绩

  理想信念修养,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是需要终生修炼,并将终生受益的人生课。必须自觉以沈浩同志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做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一是要刻苦学习理论。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告诉我们长期、中期、近期奋斗的目标是什么,更重要的,她清楚地告诉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目标,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一定要自觉地学习科学理论,把理想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把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二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党的理想与党的宗旨是高度一致的。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理想就是造福最广大的人民。要不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始终将群众挂在心上,为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而不懈努力。

三是要积极投身实践。人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强化,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实现开来。要立足岗位职责,坚持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态度,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事业发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务求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真正成为惠及人民的精品。

四是要不断提高能力。将理想化为现实,必须以相应能力为支撑。能力的主体是方法,统领方法的是方法论。党员干部提高能力,必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刻苦学习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本领。

五是要持续加强修养。要修养坚强的党性,修养共产主义道德品格,修养优良的作风,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为民、真诚待人,顽强奋斗、坚韧不拔,勤奋学习、乐观向上,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品格风范。

六是要带头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高度的和谐,也必然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或者可以说,理想中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各方面都高度和谐的社会。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努力促进“三大和谐”:要积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生态文明;要积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努力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人自身也得到改造,也要积极促进人自己身心的和谐、身心的健康,自觉进行人的自身的建设,实现“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可以说,这三大和谐的高度实现,构成了更高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理想社会。要在促进和谐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身心的和谐,实现自己与组织、与群众、与同事、与事业、与现实等各方面的和谐,在为理想不懈奋斗中,不断创造最佳业绩,谱写和谐幸福的人生。

  今天就讲这些,我以校长的身份与学员们交流,我主张的我是致力奉行的。我言我心声,我言我必行。欢迎大家讨论、指正和监督。谢谢大家!

  王军讲话稿

  省委党校座谈会讲话稿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省长刘宁“调研海北讲话”摘要

  学校 党建 讲话稿

  王立军 内部讲话稿(共5篇)

王建军省委党校讲话稿共3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3月21日

  中央对青海省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青海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青海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厚爱,对我个人的信任和重托。我坚决服从中央决定,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与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班子一道,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不断开创青海工作的新局面。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向王国生同志为青海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王国生同志信仰坚定、领导力强,阅历丰富、视野开阔,为人大气、宽容厚道,对己严格、对人公道,作风朴素、实干廉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我们十分敬重的好兄长、好班长,是全省各族人民广泛认可的好领导、好书记。他与我们携手并肩奋斗了620多个日日夜夜,时间说长不长,王国生同志以60岁的年龄到高原工作,秉持对领袖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尽职尽责,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任职后走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访遍了青海的角角落落,为青海改革发展稳定倾注了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不仅身体力行了到任第一天提出的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就职感言,而且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价值追求;时间说短也不短,王国生同志在历届省委工作基础上,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与时俱进提出了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的新思路,向党中央、向总书记交上了符合青海实际、顺应人民期待的政治答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奋斗目标,青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年来全省经济发展、改革深化、民生提质、生态改善、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新局面,既打造了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良好自然生态,又营造了风清气正、和谐气顺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留下了好思路、打下了好基础、营造了好风气。国生书记为青海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与青海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

  中央决定由我接任青海省委书记,这是中央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更是对青海的关心和厚爱,深感接过的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这副担子凝结着中央的信任、人民的期待、历史的责任、现实的担当。他表示,我将全力挑起挑好这副担子,负起负好这份责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青海的事情。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保持青海工作的正确方向。我将始终铭记总书记强调的“任何时候政治问题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长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仅要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坚定的信念,而且要把坚定的信念转化为坚决的行动。我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实际行动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团结协作干事业,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追求。我将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时代的接力赛,着力提高省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团结带领省委一班人,紧紧依靠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驻青部队的重要作用,认真听取老领导老同志的真知灼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尊重集体,尊重规律,善待干部,关爱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在历届省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再接再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保持青海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传承性,一步一个脚印办好青海的各项事情,续写好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的新篇章。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闭幕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在参加五个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宪法修正案、监察法、各项报告精神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四个转变”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凝心聚力打赢“三大攻坚战”,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推动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青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要聚精会神抓党建,始终保持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我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抓好党的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党章》、贯彻《准则》作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做好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做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着力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青海实际的干部队伍。用心用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忠诚核心、追随统帅、拥戴领袖。我将认真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准则,厚道做人,公道做事,廉洁做官,始终对权力、对群众、对党纪国法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把党的纪律建设挺在前面,肩负起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力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住、巩固好青海风清气正、和谐气顺的良好政治生态,用忠诚干净担当诠释初心和践行使命,以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和全省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