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采风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3-10-23 21:49:02心得体会

采风心得体会【精选5篇】

采风心得体会 篇1

  采风心得体会

  11设计

  美术系的学生都会有一次专业的采风之旅。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份自己的期待。虽然早就知道了美术系要出去采风,可是到了就要出发的时候,心里有点激动和紧张,激动的是可以到其他学校及大都市参观与交流;紧张的是这次我们大学中唯一的一次。我们要去的有四个省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共十个地方。

  5月9日早上,八点钟,我们寝室的都把必需品装好了,九点半我们几个赶到火车站集合,同学们整装待发,在火车站坐上了开往我们采风的序幕。

  第二天的早上九点我们就到了杭州火车站,在我们去安徽黄山的路上,大巴车里弥漫着兴奋与激动,看着安徽的那些大山让我找到了一种归属感。经过了半天的路程,我们在下午四点到达了第一站的目的地——宏村。有两个导游带着我们全班进去。走到一个大池旁边,宏村温柔的韵味已经让我沉醉了。向对面看过去,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自己走进了一幅画中,感觉像是画廊聚集地,这时,我才对这采风的第一站有了点认识。据导游介绍,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但是天公不作美,断断续续地下着雨,让采风活动蒙上了一层遗憾。下午五点半我们在村门口集合,然后回到酒店,结束了我们采风的第一站。

  第二天早上七点,向我们的第二站出发,八点多就到了黄山的脚下,我们分两组上山,一组坐缆车,另一组步行上山。坐缆车的先到上面等步行上去的同学。可惜还是阴雨天,上面雾很大,有很多的景点都看不到。晚上我们都住在了上面。第三天早上,早早的起来看日出观云海,然后继续我们的旅程;直到中午,我们才集体下山奔我们的第三站江苏。

  第四天早上我们就去了中国美术学院,在那里参观了他们的教学课程及作品,还进去包豪斯博物馆参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午我们去了我一直想去的杭州西湖,西湖很大,我们用了几个小时还走不到它的三分之一。

  第五天我们直奔江苏的拙政园,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下午我们去虎丘——吴中第一山,三国的历史所在地。

  第六天早上我们转去上海的中国馆,那里是中国传统元素的集结地,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也有古今的艺术作品。中午我们去M50创意园,在那里我看到了艺术设计的创意,让我深深的认识到设计的另一种表现方法。下午我们去黄浦江边的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是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会展、历史陈列、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景点。

  第七天,早早的起来就去了我们采风之旅的最后一站——上海博物馆。里面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明清家具馆等,在里面我还看到了贵州德江的傩面具,也有一些正在逐步失传的作品。下午乘坐火车返回贵州,踏上了归途。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而这次的采风之旅,我很庆幸很快乐能够参加,和同学们一起体验这次难忘的旅途,来这里不仅仅是学习它的民族风情和都市文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和启发,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感受社会的发展步伐给我们的那份启发,让我深深的认识到大都市发展的节奏及社会人们需求的那份创新,也知道自己有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采风之旅,是我们以后怀念大学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

采风心得体会 篇2

  采风心得

  期待了三年的采风终于到来了,激动的心情,什么也抵挡不住我们向往的心,尽管只是在省内而已,大家依然是满怀期待。在这过程中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是任何一次的旅游都无法去代替的。

  我们的采风地点是柳州,在这之前本是可以去外省的,却因今年的昆明事件,而影响了我们今年的采风计划,所以只好依照了学校的规定在本省采风。在出行的前一天大家都已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有的心已不在课上,有的在准备着行李,有的半画不画的在聊天...都在期待着。

  出行了,首先是坐火车到南宁,在坐动车到柳州,没坐过动车的我们,像山里小孩进城一样急忙的在车头拍照,一张又一张的合影,都没能表达出看见动车的激动心情。

  第一站带着我们激动的心我们来到了柳州,因路远的原因要在柳州市里落脚一晚,第二天直奔香粉乡。这一路的奔波,都是在车上度过,有些同学忍受不了汽车的颠簸,吐得晕头转向的。但我们的时间不允许,需要继续往前向雨卜苗寨出发,一路的山路十八弯,稳重老练的司机,让我们多了一份安心。终于在一路的奔波下来到了苗寨,热情的乡民们在欢迎着我们,在车上已领略到了一路的风光,还没来得急安顿下就已迫不及待的去感受着这美丽的苗寨风光。满山的树林,有我喜欢的竹林,古朴特色的老房子,清澈见底的溪流急湍着,满是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这一

  片又一片的风光尽是享受不完,这一路都在不停的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怕会错过某个美丽的景点。接下来第三天我们在这美丽的大山林里,热情的村民组织烧烤,做竹筒饭,让我们不仅吃到了纯正的竹筒饭并且学习到了怎么去做竹筒饭。吃完了不忘把那里的风景给记录下来,我躲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把这一山一树,一花一草,用我的画笔以速写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不仅满足了我对大自然的欣赏,还完成了我的采风作业。这一系列的活动后回来,还去穿了当地的民族服装,平常的创作都是通过网上找来的素材,如今让我们真正的看到,并且穿上了这些民族服装,让我们更加的对创作的了解。带着好奇并且激动的心,我们穿上了它,感受到了苗族的生活气息,以及他们的淳朴美丽,这对我们的创作有很大的收益。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三江的侗族,直接去了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侗乡,很热情的乡民带我们看了侗族的民族表演,他们的表演是不掺杂任何的电器音乐,都是纯声的,第一回高手到如此动听的音乐,还欣赏了他们的舞蹈,满是享受着少数民族特色的风情。侗族与苗族在服饰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它们的乡民都是很淳朴很热情。

  第六天我们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把梯田给参观完,接着直接向桂林出发,到达桂林后就意味着我们的采风结束将准备返程。

  在这一路的采风中,我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的东西,不仅是人,物等。大家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合作能力,2

  让我们在寄情于山水的同时,更加了解身边的同学,与之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友谊。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且接触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情文化,建筑以及服饰等,身受其中,感受着这一切带来的美好。我们还在这次的的活动中相互学习,增进师生间情谊,同学间关系。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学习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专业知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我们在今后的专业道路上有一定的铺垫和提高。感谢学校给予的这次采风实践课程的机会,让我们在学习中放松自己,更增加了对学习艺术的追求和对我们本专业创作的突破,对实现自我价值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这次的采风中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虽然有一些,我们没有用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但是这些依旧存在于我们脑中,成为永恒而又温馨的回忆。所以它是一次无法代替的旅行。

采风心得体会 篇3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到了苏州后,在的士上,司机跟我们说:"现在已经不是天堂了。"可是我坚信它会是个天堂。

  到了苏州阴雨绵绵,很有江南水乡的味道,我们去了拙政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对于园林的游览可能各人有不同的观点了,我问过一个人他说拙政园,一个小时就可以出来了,当时还半信半疑的,呵呵去了以后,彻底不信了,逛园林,讲究的是心境,对山水,对人文的一种欣赏,不是男生逛商场,一个商场不要10分钟就可以逛完。我觉得园林其实可以很好品味的,感觉很不错。

采风心得体会 篇4

  随着地平线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一个星期的点滴就成了永远的记忆,作为支教组的一员,我会常想到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同学,想起大家。

  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十五份乃至更多的友谊,团结才是力量。无论是在学校、户外还是生活,那种吃一锅饭坐一桌的日子是我一直向往的日子,在地平线这支队伍中我吃到了。而在接下来的支教活动中,被小朋友一直一直缠着会很烦,但是现在很想他们再来烦我,同学都很认真,接受能力超出我们想象,音乐老师教的歌曲老师只唱一句,台下的同学就把歌曲全部唱完了,当时真的有惊呆我们。

  但在为期四天的支教活动力不足的一点是:没有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让学生回家后打电话来报平安,有学生做到了,而没有做到的学生没打电话追踪。这个问题在支教组长的提醒下,最后有改善。调研过程我参与较少,但是有一起去做关于红色文化的调查,被调查的老百姓都很随和,很好沟通,这使得接下来的随机调查更容易展开......

  为期七天的下乡就这样结束了,但是留在那里的只有回忆和不舍,因为我们累并快乐着!

采风心得体会 篇5

  进入教师模式已经一月有余了,在20xx年的4月初,我作为一名在卢龙职教的实习生,很有幸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全体师生军训拉练的活动中。这不是违心的话,是真诚的,诚恳的。过程或许真的是很艰难,但收获更大,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孩子们的面前,证明我是可以跟他们一样的,没有优越感,我们也不是个别案例。

  4月2日早上八点整,我们全体师生在操场集合,队伍面前一展展红旗是信念,更是一种召唤。召唤着我们不断前行,不得退缩。八点半整,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准时出发,与春为伴,以歌为友,相约前行,总会是最浪漫的事。队伍从学校出发,直奔卢龙县城南外环,再向东前进,进入东外环,沿着县城的外环整整绕了一大圈。这其中的我们,是那样不同。

  我们是实习生,在队伍的最后,却也成为最惹人注目的一支小分队,行人驻足侧目,纷纷议论,此时的我,至少不会是预想当中的害羞,而是满满的骄傲,我自豪,因为我们是实习生,我们是教师,我们是师大的实习教师。褪去学生样子的青涩的我们,却在跟学生一样,徒步旅行。是,我更愿意用旅行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的队伍,更愿意和孩子们一样,一步一步,用脚步来丈量大地。

  痛苦的时光总是最难熬的,队伍行进了三个小时,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森林公园,随后就是简单的午饭和休息。看着孩子们嘟起的小嘴,我知道,他们累了,其实我也累,手脚早已麻木。有的孩子看到我们,很讶异的问我:老师,你们也是走着过来的?我微笑着点点头:对啊,你们都能走着过来,我怎么就不能呢?更何况这是要求,我必须要遵守埃孩子们总是天真的,总是以为只要是老师,就会有许多学生没有的特权。

  其实,我更喜欢这样的感觉,用自己的脚一步一步地丈量土地,最起码,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可以走的很稳妥,不必受人讶异的目光,不必担心是否走错,脱离队伍,更不会有犯了错误而害怕被发现的小小担心。长路漫漫,人生路又何尝不是?

  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如若自己都还在混沌其中,又何来的事事皆菩提。

  拉练在开始前,班主任在讲台上询问有无不参加的同学,我们都伸长了脖子在班上张望着,竟没有一个人举手。班主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这样的活动非常难得,我正希望我们六十六位同学一个都不要少!”我们每一个人都满怀期待地笑了。

  就这样,到了拉练这一天,我们全班六十六位同学一个都没有少,全部走在了拉练的路上。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一路说说笑笑,和着造早晨温柔清新的风,心里满满的都是对这场拉练的期待和欣喜,得得精神饱满。在这条长得似乎望不到尽头的队伍里,有的同学背着重重的相机,准备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纷呈的瞬间;有的同学与一旁随行的家长谈天说地,聊得不亦乐乎;有的同学在文宣委员的带领下,唱起了自己的班歌,把自己的声音抛向了高空,让它在天空中回荡。天气似乎也被我们感染,连躲了好几天的太阳也冒了出来。

  可是走着走着,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驶,我的耳边响起了越来越多的抱怨声:“怎么还没到啊?”“到底有多远啊?”就连我身旁的好友也渐渐有些力不从心:“我终于体会到走路也能走得如此痛苦了!”说着说着,她的背包带就从肩上滑到了胳膊上,我连忙帮她整理好,看着她一脸悲戚地说:“我感觉我们一下子老了二十岁。”我忍不住笑出了声。就算是这样,我却没有听到一位同学说“我受不了了”“我不走了”之类的话。抱怨归抱怨,我们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队伍依旧未散,六十六个人,一个人都没有想要放弃,一个没有少。

  有些低落的气氛最终被神曲《江南style》又重新带high了。听着从录音机里飘出的“鸟叔”的歌声,原本士气低迷的我们又重新精神抖擞了,似乎是忘了身体上的苦痛,都跟着唱了出来,仿佛是从歌声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一般。没有注意到,这是我们自军训结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全班的集体合唱,第一次一个人都没有少。

  我们彼此鼓励着,相信着老师激励我们的“还有半个小时,再走半个小时就到了”;我们互相搀扶着,每一个都勇敢而坚定地迈出自己的不符;我们都为自己感到欣慰,幸好没有错过这场对自己毅力的考验,也都为我们班级感到欣慰,幸好六十六个人一个都没有少。

  当我们的班旗终于在目的地的山坡上迎风飘扬时,我们也终于忍不住高兴地大笑起来,毫不介意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流露出来,让自己的笑声弥漫在整个山野之间。

  “来清点一下人数。”班主任笑着组织着班委们。我们都顺着班委们的手指一个一个地数着,最终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六十六个!一个都没少!”山野中满是我们的欢笑。

  在这场对我们自身毅力的考验里,我们一个都没有少,在今后青春的每一场较量里,我相信,我们都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