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实习报告 > 正文

熔炼实习报告3篇

2024-04-02 18:50:28实习报告
  • 相关推荐

熔炼实习报告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熔炼实习报告3篇,以供借鉴。

熔炼实习报告3篇

熔炼实习报告1

  第一天去车间实习多少有一点不适应,可能是大学最后期间过于放松,加上又闲了一两个月,所以一下子上班忙起来差点没适应过来,好在自我调节能力还是挺强的,再加上各位同事的热心帮助,很快就调整了过来,积极的投入到了车间实习当中。

  安排的第一个实习课程是在铸造车间的熔炼工序,王主任让廖主管带我去车间并指导我,到了车间他让我把熔炼的作业指导书仔细看看,并拿了份文件给我翻阅,那上面写的都是关于熔炼工艺的一些步骤和各项注意事项,写得特别详细,给我交涉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如安全后,他就忙自己的去了。

  37度的室外温度加上两个大大的熔炼炉对车间带来的烘烤让整个车间确实像个蒸茏,刚去的时候觉得很不舒服,特别到了中午的时候,整个车间几乎所有东西都不敢去碰,因为特别烫。周围几个大风机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看着周围那些工人个个也是大汗淋漓,我知道在这里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们能长年呆在这里,为何自己在这里几天都呆不下?更何况自己比他们年轻,比他们有精力,所以第一天来实习我觉得自己要学会比技能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也是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学会吃苦,学会有耐心,学会团结协作。这是步入社会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技能并且在哪里都能受用。所以我开始庆悻自己比我那些只在车间实习了几天就开始做设计的同学幸运,虽然给我安排的一个半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以说了解整个生产工序可能已经够了,但更多是的是能够磨练意志,我知道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都非常轻浮,都很清高,都很愤世,也很好高鹜远,可在车间看了那些工人的工作态度后,我真的很敬佩,他们少了那些花俏的纸上弹兵,多的是蹋实的认真工作。而我们正缺乏这一点。所以希望通过这一个半月好好锻炼下自己,把实习内容完成的基础上,多和车间工人交流沟通,学习他们更多宝贵的经验。

  感慨了那么多,回到正题,在仔细阅读了熔炼的廖主管给我那份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后了解了熔炼工序的各步步骤及每个步骤的准备工作需要做些什么以及一些细节上的处理,我总结了下大至是这样的:

  熔化的操作步骤:

  炉料准备--→进炉--→熔化--→成份测定调整--→出炉--→加铝锶合金--→除气--→成份测定调整--→转入低 压机保温炉--→NEXT工序

  具体的步骤就是这样,写实习报告,我不想把一些文件上或是作业指导书上的东西照着抄下来,那样没意思,我想说一下每个步骤应该注意的地方和我有过不懂的地方通过实际观察或询问车间工人来解答的地方重点说一下。

  1、炉料准备应注意的'是:

  原料的配比:合金锭(新料≥30%、复化锭≤50%)≥80%、 回炉料≤20%

  其中回炉料有一个分类:

  一级回炉料包括:废轮毂、跑铝料、带纤维网汽轮浇口、成份试样;

  二级回炉料包括:坩锅底料、带陶瓷浇口料;

  三级回炉料包括:轮毂预钻孔铝屑、飞边毛刺等。

  这是炉料的准备,而进炉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配比投料不能一段时间只投一种料。

  2、熔炉的准备:

  首先要烘炉,并检查天然气(4~6KP)、助燃风格(5~10KP)、压缩空气(0.3~0.7MP)是否达到要求,确认后开启电源。清除炉底杂物。

  3、在熔化及出炉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炉内铝水温度要≤780℃、出炉温度要控制在760±10℃。

  在出炉时要测定铝水成份:Si在6.5%~7.5%、Mg在0.3%~0.45%、Fe≤0.15%、Cu≤0.05%、Zn≤0.07%、Ti在0.08%~0.2%、Sr在0.01%~0.04%。达到这个标准后可以转入中间炉除气除渣,如果没有达到则需加入原料调整如Mg。

  4、除气除渣需要注意的是:

  除气前放入一杯打渣剂。

  除气机转速要控制在350~400RPM,通入的氩气流量控制在0.8~1.6m3/h,氩气压力在0.3~0.4MP,除气时间控制在12~17Min,不能超过20Min。

  除气后测量铝水的含氢量,要控制在密度≥2.6g/cm3,如果达不到要求重新除气。除气后温度控制在710±10℃

  在除完气后还要测定一次铝液成份,同第3步成份一样,如果达到标准就可以转入低压机保温炉进行下一步工序了。

  其中在铝水转入中间包之前要放4~5根铝锶合金在中间包,这个细节我知道是为了加入锶,可是为什么要在转入中间包的时候加入,不在熔炼的时候加入,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一位熔炼工,他告诉我是因为锶在高温熔炼的时候损耗很大,而且铝锶合金条也比较贵,所以就在转入中间包的时候加入。

  熔炼过程中大概步骤就是这样,还要说一下的就是铝液各成分所起的作用,上面说了铝液里各成分比例:

  Si在6.5%~7.5%作用是:有利于提高流动性,提高铸造性和力学性能。

  Mg在0.3%~0.45%的作用是: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而伸长率降低。

  Fe≤0.15%的作用是:有害,Fe增加,铸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都降低。

  Cu≤0.05%、Zn≤0.07%的作用是:有害,CuZn增加铸件的耐蚀性和伸长率都降低。

  Ti在0.08%~0.2%的作用是细化分解作用。

  其中还含有Cr、Mn、Co等少量成份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消除Fe的有害作用。

  以上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熔炼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及细节,虽然熔炼这块非常热,不过有廖主管的指导,还有熔炼班廖班长及其它熔炼员工的热心帮助让我在短短二天内就熟悉了熔炼工艺并为实习的下一步设计打好了基础。

熔炼实习报告2

  读了几年的书,大大小小的报告写了不少,回想起来,觉得是既浪费笔墨,又浪费时间。因为几乎所有的报告都是千篇一律,都是一味复制、改版、山寨,不是我想这样,而是你不这样,教授辅导员他不让你过啊,不过没学分,没学分没毕业证!壮哉我大中华教育模式啊!因此,现在我的这些个报告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格式了,而且有的话可能说得难听,但都是真心话啊,还望领导见谅。报告的目的无非就是阐述实习的过程,重点却在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作为企管部员工,了解熟悉我司铝合金铸造及加工流程是十分必要的,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铝业加工的管理基层员工来说就显得更加的重要。20xx年5月4日至20xx年5月14日,我在熔铸车间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习,期间对铝合金熔铸的基本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此报告将对这次实习进行分析总结,验证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熔铸车间情况介绍

  熔铸是铝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为轧制、锻造、深加工等生产环节提供合格的.铸锭,铸锭的质量高低直接与各种铝材的最终质量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国内熔铸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我厂的熔铸技术、熔铸设备等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我厂熔铸车间有两台熔炉,容量分别为25吨和20吨,两台保温炉和一台铸井。目前铝锭生产量是无法满足后续加工的需求,主要瓶颈在于铸造井一次只能铸锭3块,为了能够满足后续生产的要求,还需要外购一部分铝锭弥补产量的不足。在熔铸技术方面,加料、除渣、精炼等基本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与先进的机械化操作有一定的差距,但人工操作的好处在于能够精细操作,在铝锭质量上有较好的保障,因此对工人的技能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

  二、实习过程

  其实这个实习过程我觉得不是叙述的重点,关键要看结果——你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才是重点。过程说得太多太杂就变成记流水账了。

  (一)生产流程

  配料

  炼剂(氯盐)用氮气

  加料 精炼 吹入

  减少杂质

  浮砖铝液平稳 过滤网除杂质

  (二)成本控制

  1、烧损

  在铝合金的熔炼过程中,金属的烧损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在再生铝生产中对废铝的熔炼,烧损更大。下面结合实习的情况分析影响烧损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1).熔炼设备

  熔铸设备越是先进,熔炼过程中造成的烧损也就越少,我司熔铸车间设备比较落后,无法通过设备技术减少烧损,但必须经常维护,减少因为设备问题带来的烧损。

  (2).铝料

  铝合金的原材料多是使用外购纯度为99.7%的铝锭,也有大量各生产加工环节产生的废料,这些废料在运输、存放过程中难免会夹杂水气、泥土等杂质。特别是水汽在加入熔炉后会如铝液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烧损。大量的杂质也会在除渣过程中带走一些铝水。因此在铝料的存放、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减少杂质的混入,在加炉前也要做一定的处理,从而减少由于铝料杂质多带来的烧损。

  (3).加料

  在给熔炼中添加原材料时,不可避免的要开启炉门。炉门一旦开启铝液就会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烧损。提高装炉效率,减少炉门开启的时间,缩短熔炼时间可降低烧损。

  (4).熔炼温度和时间

  熔炼过程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到烧损。如何降低呢?第一提高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实际上可缩短熔炼时间,减少合金氧化的作用时间,从而利于减少氧化烧损;第二严格控制熔炼温度,熔炼温度选择在750℃以下,防止熔体过热及吸气。第三保证良好的燃烧状态,在既定燃料的条件下,调整火焰保证良好的燃烧状态,形成良性气氛,提高热效及熔炼效率。同时调整火焰以合适的角度射向炉料,避免炉料积液面局部过热,实现热效率最大化。

  (5).精炼氧化

  精炼过程产生大量的熔渣,熔渣的多少及其处理方式,造成的金属损失。同时,加入精炼剂发生的化学反应分解发热,进一步加剧铝液的氧化,而为了降低熔渣与熔体的浸润性,促进渣铝分离,又不得不加。因此,不仅要选择好精炼剂

  种类,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其适合的加入量。严格控制精炼过程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加入量以及精炼时间。提高对精炼辅助材料如熔剂、氮气等的质量控制

  (6).熔渣处理

  选择适宜的精炼温度,扒渣过程应严格控制,尽量少沾带铝液,可先将渣扒到炉门口处,稍许沉淀后扒出,以使熔体控出;对扒出的渣进行初步回收(炒灰房),或快速降温终止渣铝反应,对大渣块或有亮火团的渣,应及时捣碎摊开,减少渣铝反应损失金属。

  (7).其他减少烧损的方法

  减少熔体停留,精炼结束,适当静置处理后,使合金液尽快出炉,减少熔体停留时间;预热除潮,对所有操作工具、炉料及辅助材料都应充分预热除潮;强化员工的操作技能及责任心,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尤其是装炉、调火、压料、搅拌、扒渣、精炼等操作技能,提高操作质量,保证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有效降低熔炼烧损。

  2、气耗

  气耗是指在熔铸过程中天燃气的消耗。控制气耗的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定期对天燃气设备进行检修;二是对每次熔铸过程进行天燃气消耗统计,制定平均计划,严格按计划使用天燃气,对超出计划的要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三是提高工人操作技能和操作质量,减少炉门的开启,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回炉。

  因为对熔炼过程比较敢兴趣,实习期间大多数时间都在和大家讨论和熔炼有关的问题,所以在控制烧损方面,有较多的建议和看法。而对于气耗的了解就有点单一了。再者就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不太懂,所以就不能在深入的阐述其中的原理了。

  三、问题及建议

  说句老实话,第一次看到熔铸车间铸锭时,我当时就震惊了!这是什么情况!我脑海中的情况是这样的:操作工坐在操作室中,按下按钮,接着光亮的铝液在一个个精密的设备中流转,最后只听电脑发出一个声音“铸锭已完成”,一块块泛着金属光泽的铝锭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操作工打开保温炉上的一个“洞”铝液几经周折,趟过一个个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不知道

熔炼实习报告3

  熔炼车间是冶炼厂的主要生产车间,车间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铜阳极板。熔炼车间处理的铜精矿均为外购铜精矿,利用电炉和合成炉生产冰铜。电炉主要是由矿热电炉处理焙烧车间生产的焙砂,合成炉主要处理经蒸汽干燥机干燥后的干精矿,电炉、合成炉产出的冰铜搭配进入转炉进行吹炼,转炉产出的粗铜进入阳极炉精炼,最后由双园盘浇铸系统产出合格的铜阳极板送精炼厂。在实习期间主要了解了以下几点,现简单介绍如下。

  1. 冰铜熔炼

  铜精矿首先熔炼获得冰铜,然后将冰铜吹炼成粗铜。冰铜熔炼是在高温和氧化气氛条件下将硫化铜精矿熔化生产MeS共熔体的方法,又称造锍熔炼。冰铜熔炼将精矿中的铜富集于冰铜中,而大部分铁的氧化物与加入的熔剂造渣。冰铜与炉渣由于性质差别极大而分离。

  冰铜熔炼分为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电炉熔炼、电炉熔炼、闪速熔炼及一步炼铜等。尽管设备不同,冶炼过程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氧化熔炼。

  高温下,炉料受热后形成低价稳定的化合物,随着形成低熔点共晶组分熔化析出,即形成初冰铜和初渣。其最终成分的形成是在熔池中完成。

  熔炼的主产物冰铜是由Cu2S 、Fe S组成的合量,其中还溶解了一定数量铁的氧化物和其它硫化物,如Ni3S2、CoS、PbS、ZnS等。一般Cu+Fe+S占冰铜总量的80%~90%。炉料中的金银及铂族元素在熔炼过程中几乎全部进入冰铜中。Se、Te、As、Sb、Bi等元素也部分地溶解在冰铜中。

  冰铜品位的选择取决于下列因素:炉料的性质和成分、熔炼特性、经济条件等。

  熔炼生精矿时,冰铜品位不能在大范围内变动,但可用预先焙烧来调整,焙烧程度愈大,熔炼时冰铜品位愈高,反之亦然。冰铜品位越低,吹炼所需时间愈长,吹炼时能耗愈大,炉衬消耗愈快。实践证明,选择冰铜品位为37~42%较为合理。但冰铜品位太高也存在一些问题。

  (1)冰铜品位高,铜在炉渣中的损失增多。

  (2)产生高品位冰铜,需延长精矿的焙烧时间,降低了焙烧的生产率,并增加烟尘产出量。

  (3)高品位冰铜的吹炼比较困难,因为吹炼过程的热绝大部分来自FeS的氧化,高品位冰铜中FeS含量少,其氧化产生的热量较少。故热量不足,使吹炼作业难以进行。

  2.炉渣的形成

  炉渣是炉料和燃料中各种氧化物的共熔体,炉料中的脉石主要是石英、石灰石等,在冰铜熔炼过程中,与铁的硫化物氧化产出的FeO反应,形成复杂的硅酸盐炉渣。

  炉渣成分和性质直接影响熔炼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1)炉渣的性质决定熔炼过程的能耗。如炉渣熔点高,炉渣放出大量热;另一方面,如炉渣具有大的热含量,加热炉渣到熔点所消耗的热量也增加。

  (2)炉渣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炉温的高低,炉内的.温度决定于炉渣的熔点,而炉渣的熔点是由其成分决定的,要改变炉温,须改变炉渣成分。

  (3)炉渣的性质决定炉子的生产率,熔炼酸性炉渣时,具有较高的黏度和熔点,炉子的生产率比熔炼碱性炉渣时小。

  (4)炉渣的性质和熔炼时形成的炉渣量是决定铜回收率的一个基本因素,因熔炼时伴随于炉渣中的铜的损失是熔炼过程的主要损失。

  炉渣的黏度是炉渣的重要性质之一,其影响炉渣和冰铜的分离及炉内放出,热量传递等。生产上要求炉渣黏度低,流动性好,利于操作和渣与冰铜的分离。

  影响炉渣黏度的因素主要是SiO2、FeO含量及温度。为降低炉渣黏度,须采

  取以下措施。

  a)适当提高SiO2含量,防止Fe3O4饱和析出。

  b)较高的FeO含量。提高FeO含量可促进SixOy2-复合阴离子解体,降低炉渣

  熔点,利于炉渣过热。随FeO含量增大,黏度下降。FeO含量过高也不利,因炉内氧化气氛会使Fe3O4平衡浓度相应增大,温度不稳定会带来Fe3O4饱和析出,增

  大黏度。

  c)少量CaO、Al2O3存在可降低炉渣黏度。

  d)较高炉温,可降低黏度。炉渣过热,复杂硅氧离子解体,不析出Fe3O4都需要炉内高温条件。

  3. 铜锍的吹炼

  铜锍吹炼的过程是周期性的,整个过程分为两个周期。在吹炼的第一周期,铜锍中的FeS与鼓入空气中的氧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生成FeO和SO2气体。FeO与加入的石英熔剂反应造渣,故又叫造渣期。造渣期完成后获得了白锍(Cu2S),继续对白锍吹炼,即进入第二周期。在吹炼的第二周期,鼓入空气中的氧与Cu2S(白锍)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生成Cu2O和SO2。Cu2O又与未氧化的Cu2S反应生成金属Cu 和SO2,直到生成的粗铜含Cu98.5%以上时,吹炼的第二周期结束。铜锍吹炼的第二周期不加入熔剂、不造渣,以产出粗铜为特征,故又叫造铜期。

  在转炉吹炼的过程中,反应几乎全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1700℃下的高温进行自热熔炼。为了防止炉衬耐火材料因过度受热而缩短炉寿命,所以需要向炉内加入冷料以控制炉温。用空气吹炼高品位的铜锍时,吹炼所需的热量难以维持过程自热进行,可以鼓入富氧空气,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以弥补热量的不足,富氧空气吹炼可以缩短吹炼时间,提高生产能力。

  转炉吹炼过程是周期性的作业,倒入铜锍、吹炼和倒出吹炼产物三个过程的循环,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产出的烟气量和烟气成分波动很大,使硫酸生产设备的生产条件难以稳定,致使硫酸的回收率不高。这是转炉吹炼过程的主要问题。

  当然,铜熔炼的过程并不仅仅只以上几条,还包括其它一系列的过程。在这当中还有很多实际经验需要我们去了解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以后的工作职责。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