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实习报告15篇
一、实习目的
首先,我们大三的学习已经结束,即将踏上社会,离开了书本,我们对社会知之甚少,通过实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时间操作能力,为我们投身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是让我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拍摄技巧,对大洋D3非线编软件的使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
再次,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写作,同学之间相处将会更加和谐融洽。
最后,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发现生活中他人未发现的亮点信息,找寻前人没有运用的角度去审视身边的生活。在实践中开拓思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二、实习过程
(一)策划与构思
本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有组长王杨,组员杨奕、张颖颖、张洁玉、万玉来、马明、涂宇鹏。大家协作以完成实习作品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谁负责的工作,大家都会尽量赶到现场,以便能够详细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思想,我们决定拍摄一些别人常常忽视的题材。就选题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很久,分歧一直存在,很难最后敲定。最后组长王杨提议拍摄我们校园里的拾荒者(那些在校园里捡拾空瓶子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人),同时拍摄一些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产生对比,反映他们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不同。这项提议得到我们小组的一直赞成。
给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最初定的题目为《关注》,可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的真正内涵,不能反映我们的真正想法,一次次的商讨,一遍遍的更改,我们决定使用《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作为我们此次作品的名字。在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校园,我们大学生与那些拾荒者却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
(二)采访与拍摄
选题一经敲定,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事务,我们于2009年6月29日就从学院实验室借来摄像机装好电池,准备进行素材的拍摄。
我们经商议决定将在校8号公寓楼后存放捡拾来的可再回收垃圾的那位老奶奶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另外在对校园中其他拾荒者进行补充拍摄。由于我每年假期都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对摄像机的运用、常规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比较了解,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小组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拍摄任务,组里其他成员帮助我完成拍摄工作。
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总是会超越计划之外。我们在第一天拍摄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没有找到预定的拍摄对象。起初,我们以为她已经在校园里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但是我们转遍校园也没有找到她的踪影;后来,我们决定“蹲点”,就在她存放东西的地点等待她的出现。
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很考验耐性的,我们在等待时看到了在清扫7号公寓楼下垃圾箱的一位老大爷。我们临时决定先对他进行一个短时间的采访和拍摄,我们在学习《新闻采访学》时老师曾讲过,在采访一位陌生的对象前,首先要博得他的认同和好感。我们就先与他打招呼、交谈,并且介绍了我们的情况。很幸运,我们想将他记录入我们DV短片的请求得到了他的许可。之后,我们便顺利的问得了他的实际情况并且如愿得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真实的画面。
后来,我们又在校园里四处寻觅对象,先后拍摄到很多的拾荒者翻找垃圾桶和背着装有捡拾来东西的编织袋行走的宝贵画面。
经过一番寻找,我们最终找到了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奶奶,她佝偻的背影让我们很难开口说出我们的意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商讨,我们鼓足勇气说出了我们的来意并且也得到了许可,可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我们的摄像机电池没有电了,计划再一次被打乱,虽然我们也与她进行了交谈并且了解了她的情况,可遗憾的是我们最终只记录下了她佝偻的背影和一些零碎的片段。
后面的拍摄我们将场所改到了新城公园,里面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同时也有一些拾荒者,我们对这些画面进行了记录。后来遇到了一位拾荒的阿姨,他对我们的拍摄很感兴趣,欣然的接受了采访,同时也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她的家庭都和生活,其中我们想要信息很少,出于礼貌我们耐心的听完了她的讲述。
经过两天的辛苦拍摄,我们终于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素材,时长达1小时40分钟。
(三)剪辑与合成
拍摄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采集,新闻与传媒实验室的非编软件是大洋科技公司的,和我以前实习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开始我并不会操作,在万凤银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1394采集法,简单而方便。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采集我们终于将拍摄的素材导入了实验室的编辑机素材库中。
将素材采集完毕后,我们首先浏览了一遍,之后我对素材进行了初剪,将拍摄的画面中的一些过度曝光的、抖动厉害的还有一些由于外界干扰所造成的无法使用的画面剪掉,留下的有41分钟。组长王杨又对这41分钟的素材进行了又一次剪辑,留下了10分钟左右的素材。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按我们最初的想法将所需的画面进行排序,重复或者是相似画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在剪辑完的画面中,每一个画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衔接,精细到一桢一桢的剪,一遍一遍的反复的看、剪、接,将我们想给人以冲击的画面添加特技,快放或者是慢放,有的画面我们还运用了静帧的效果,以期得到观众的关注。最后我们配上了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
三、实习结果
通过一周多的努力,通过我们小组的精诚协作,我们独立的完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部DV短片《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
四、实习总结和体会
(一)实习后的收获
在上小学时,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很好的记忆生词和背诵课文,曾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还有些抵触情绪,现在方知其中的重要含义,没有实践的理论永远都属于纸上谈兵。实践,自古就被认为是人成长的必修之路。在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之前就不能说自己是有能力的,否则那将只是夸夸其谈。古人经验可以证明,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就可以证实实践的重要性。此次学年实习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历练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这次学年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关注他人未关注之现象,讲述他人未讲述之事实。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我们小组是由7个人组成的,如果大家相互间不理解,不沟通,都秉持自己的意见不放松,那么,我们小组的工作将无法顺利完成。
实习时间:20xx年7月8日——20xx年8月20日
实习报告
实习前奏
初到广州的第一天,还没有地方落脚,行李暂放在同学的亲戚家,我们便要马上动身在陌生的广州为自己寻找一处地方落脚。
好不容易才在电视台后面找到了一所两房一厅的住所,环境一般,价钱也不低,不过有个好处,就是接近电视台,从住处步行回电视台,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不愁迟到。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和房东签下了一纸两个月的合约,同去南方电视台实习的一行十人在往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挤在这个狭小的临时窝中度过了这次难忘的实习生活。
第二天,我们便到电视台报到,人事处专门安排了一位老师接待我们。在分配部门的时候,除了不会讲粤语的要分到经济频道,其他人都可以选择在经济或都市频道实习。就这样,我们一行十人,四个去了经济频道,其余的都去了都市频道。
我所在的栏目是城市频道的《城事特搜》,我们学院有两位已毕业的师兄师姐恰好在这个栏目工作。有了前人开路,我的实习之路也顺利了很多。
由于我们是学院与电视台签约的,都市频道总监罗虹就专门接待了我们,吩咐我们下周一早上来参加频道的例会,就这样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顺利开始了。
写稿大过天
在《城事特搜》,专题的制作流程是: 选题-报题-选题审核-采访拍摄-写稿-审稿定稿-配音-根据稿件编辑-审核播 ,在这些流程中,写稿是非常重要的,电视台对稿件的要求很高,编辑必须先写稿,写完稿还必须经过值班监制审核,然后有专门的记者为稿件配音,然后才能进行编辑,而编辑的时候也是要根据稿件来编。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受过专业的新闻采写训练,但是电视台所需的稿件与我们在学校写的新闻稿有很大的差别。不同栏目的电视稿也有不用要求,在《城事特搜》,稿件不但要 口语化,还必须引人入胜,所以稿件的.开头往往不是简单明了地介绍 5 个 w ,而是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稿件的描述一定要生动活泼,有时候,为了把稿件写好,记者往往要数易其稿。
我第一次写稿是介绍一个天然“浴缸”,记者让我写稿的时候已经是拍摄回来的第三天了,很多镜头已经忘记,但写稿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拍摄到的镜头写,为了把稿件写好,写之前我收集了一些记者以前写的稿件,体会特搜的风格,然后上网查找资料,回想当日拍到的镜头,慢慢琢磨着写。还好第一次写的稿件被采用了,不过记者也提醒我,稿件逻辑还是有点问题,看来当初没修逻辑学是个错误。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才发现写稿不是一般的简单。有一次,当我和另一位实习生国辉把我们花了整天时间琢磨出来的稿件给记者看的时候,满以为可以顺利过关,可是记者看完后不甚满意,他拿回家研究了一天,把稿件彻头彻尾修改了一番,后来还是觉得不满意,第二天他又从另一个角度重写了一份,一直到正式编辑之前,稿件还在继续修改。
实习好与坏 在乎沟通与交流
《城事特搜》有十几名记者,绝大部分都是年轻记者,有些甚至是今年的毕业生,因为年龄比较接近,我们也习惯把记者叫做师兄师姐。
虽说特搜的记者比较容易相处,不过实习生还是应该注意和记者的沟通和交流,平时除了要有礼貌,更要学会主动。平时有空呆在办公室里,可以整理一下报纸,收拾一下桌子,这些细微的小动作,人家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问”也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适当场合主动发问,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外出拍摄以及编辑的时候,在这个场合记者往往忙于工作,而忘了身边的实习生,这就要自己大胆发问了。曾有一名记者对我说:“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实习生,因为我不知道他有那些不懂,他问我什么问题,我就回答他的问题。”
《特搜》的每一位实习生基本上都有一名记者带着,如果记者出差或手头上暂时没事做,实习生就要等监制指派另一位记者带了。但是,如果和记者混熟了,你可以自己主动跟别的记者,这样就自然就不怕没事做。而这就靠平时和记者的交流了,反正去实习就尽量不要让自己闲着。
有一次,带我的记者去参加培训了,我自个在办公室看报纸找选题,旁边两名记者在谈一个有关路名的专题策划,恰好我在选题的时候曾在网上专门搜索过广州路名,于是打岔进去,跟记者介绍了那几篇有关路名文章,记者就让我去网上继续搜索古怪的路名。我随后搜到的路名被记者采用,这样我就可以跟着记者做这条专题了。
当然,有时候有的记者会主动叫实习生帮忙,这个时候,实习生应该向带自己的记者交待一声,这可是基本礼貌。
动脑
我来这里是实习的,实习就是学东西,学东西就一定要学会用脑。来到这个栏目,师兄由于时间的问题,他们在拍摄的时候不会专门教你东西,那个时候就是你要动脑的时候。
就算是搬脚架,这也是一门学问。你要很清楚他们什么时候需要脚架,在那个位置,要多高,这些都要你去动脑没,而不是单纯地记者叫你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
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接着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假设能把第一步走好,之后的路自然学会习畅网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二、实习内容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 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 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在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三、 实习收获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之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
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识”、“才”、“学”,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四、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通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五、 对实习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映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践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所报道的是老百姓犯罪关心的问题,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握事件的闪光点。记者是一个杂家,应该懂得各种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提高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新闻单位映尽可能多的为每一位采访者提供锻炼平台。
4、记者应当在采访写作中打破陈旧的模式,要富于创新思维。新闻单位要鼓励记者开拓创新,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模式所束缚,要创新思维,更新观点。
5、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多的给每一位记者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初学记者的经验不足,应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新闻的制作过程,运用到实践中去,应该多动手操作。
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实习中提升能力,在实习中学习都是非常关键的,抓好实习,是关键的,迈好这一步,是步步高的前提。新闻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事实的学科,它具有真实性和新鲜性,时效性特强的学科,新闻更是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应抓好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认真学习。
20XX年6月底,根据新疆财经大学制定的学年实习计划,我学院组织我们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专业实习。此次实习采用小组协作分散实习的方式,将班里的学生按5—7人分为一个小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由学生自己拟稿、策划、拍摄、编辑、制作,最终完成小组的实习作品。
一、实习目的
首先,我们大三的.学习已经结束,即将踏上社会,离开了书本,我们对社会知之甚少,通过实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时间操作能力,为我们投身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是让我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拍摄技巧,对大洋D3非线编软件的使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
再次,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写作,同学之间相处将会更加和谐融洽。
最后,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发现生活中他人未发现的亮点信息,找寻前人没有运用的角度去审视身边的生活。在实践中开拓思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二、实习过程
(一)策划与构思
本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有组长王杨,组员杨奕、张颖颖、张洁玉、万玉来、马明、涂宇鹏。大家协作以完成实习作品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谁负责的工作,大家都会尽量赶到现场,以便能够详细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思想,我们决定拍摄一些别人常常忽视的题材。就选题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很久,分歧一直存在,很难最后敲定。最后组长王杨提议拍摄我们校园里的拾荒者(那些在校园里捡拾空瓶子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人),同时拍摄一些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产生对比,反映他们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不同。这项提议得到我们小组的一直赞成。
给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最初定的题目为《关注》,可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的真正内涵,不能反映我们的真正想法,一次次的商讨,一遍遍的更改,我们决定使用《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作为我们此次作品的名字。在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校园,我们大学生与那些拾荒者却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
(二)采访与拍摄
选题一经敲定,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事务,我们于2009年6月29日就从学院实验室借来摄像机装好电池,准备进行素材的拍摄。
我们经商议决定将在校8号公寓楼后存放捡拾来的可再回收垃圾的那位老奶奶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另外在对校园中其他拾荒者进行补充拍摄。由于我每年假期都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对摄像机的运用、常规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比较了解,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小组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拍摄任务,组里其他成员帮助我完成拍摄工作。
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总是会超越计划之外。我们在第一天拍摄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没有找到预定的拍摄对象。起初,我们以为她已经在校园里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但是我们转遍校园也没有找到她的踪影;后来,我们决定“蹲点”,就在她存放东西的地点等待她的出现。
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很考验耐性的,我们在等待时看到了在清扫7号公寓楼下垃圾箱的一位老大爷。我们临时决定先对他进行一个短时间的采访和拍摄,我们在学习《新闻采访学》时老师曾讲过,在采访一位陌生的对象前,首先要博得他的认同和好感。我们就先与他打招呼、交谈,并且介绍了我们的情况。很幸运,我们想将他记录入我们DV短片的请求得到了他的许可。之后,我们便顺利的问得了他的实际情况并且如愿得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真实的画面。
后来,我们又在校园里四处寻觅对象,先后拍摄到很多的拾荒者翻找垃圾桶和背着装有捡拾来东西的编织袋行走的宝贵画面。
经过一番寻找,我们最终找到了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奶奶,她佝偻的背影让我们很难开口说出我们的意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商讨,我们鼓足勇气说出了我们的来意并且也得到了许可,可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我们的摄像机电池没有电了,计划再一次被打乱,虽然我们也与她进行了交谈并且了解了她的情况,可遗憾的是我们最终只记录下了她佝偻的背影和一些零碎的片段。
后面的拍摄我们将场所改到了新城公园,里面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同时也有一些拾荒者,我们对这些画面进行了记录。后来遇到了一位拾荒的阿姨,他对我们的拍摄很感兴趣,欣然的接受了采访,同时也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她的家庭都和生活,其中我们想要信息很少,出于礼貌我们耐心的听完了她的讲述。
经过两天的辛苦拍摄,我们终于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素材,时长达1小时40分钟。
(三)剪辑与合成
拍摄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采集,新闻与传媒实验室的非编软件是大洋科技公司的,和我以前实习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开始我并不会操作,在万凤银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1394采集法,简单而方便。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采集我们终于将拍摄的素材导入了实验室的编辑机素材库中。
将素材采集完毕后,我们首先浏览了一遍,之后我对素材进行了初剪,将拍摄的画面中的一些过度曝光的、抖动厉害的还有一些由于外界干扰所造成的无法使用的画面剪掉,留下的有41分钟。组长王杨又对这41分钟的素材进行了又一次剪辑,留下了10分钟左右的素材。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按我们最初的想法将所需的画面进行排序,重复或者是相似画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在剪辑完的画面中,每一个画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衔接,精细到一桢一桢的剪,一遍一遍的反复的看、剪、接,将我们想给人以冲击的画面添加特技,快放或者是慢放,有的画面我们还运用了静帧的效果,以期得到观众的关注。最后我们配上了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
三、实习结果
通过一周多的努力,通过我们小组的精诚协作,我们独立的完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部DV短片《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
四、实习总结和体会
(一)实习后的收获
在上小学时,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很好的记忆生词和背诵课文,曾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还有些抵触情绪,现在方知其中的重要含义,没有实践的理论永远都属于纸上谈兵。实践,自古就被认为是人成长的必修之路。在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之前就不能说自己是有能力的,否则那将只是夸夸其谈。古人经验可以证明,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就可以证实实践的重要性。此次学年实习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历练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这次学年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关注他人未关注之现象,讲述他人未讲述之事实。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我们小组是由7个人组成的,如果大家相互间不理解,不沟通,都秉持自己的意见不放松,那么,我们小组的工作将无法顺利完成。
不要采访对象刚说起某个话题并且意兴怏然的时候,记者突然讲到全然没有关系的问题上面,这样就考验到记者的采访功力了。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式的提问,逐步挖掘深度内容。在循序渐进中消除与采访对象的芥蒂,让采访对象不自觉地把重点道出,新闻采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统筹和控制能力。
统筹和控制能力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驾驭整个采访过程的能力。很多记者往往采访以后发觉获得信息量并不多,甚至必要的问题点也没有涉及到,这就是因为记者缺乏采访的统筹和控制能力。首先,记者的统筹和控制能力表现在采访的设备控制绝对权。有时候看到一些记者的mic被采访对象拿在手上说话,这是记者不专业的表现之一。记者务必视采访设备为自身神圣权利的象征,记者通过手中的mic采访受访对象,从而获取有用资讯。失去mic等于失去了采访的发问权。其次,记者的事前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记者更好地发挥统筹控制的能力。事前准备包括:采访联系、采访对象背景、节目大体构想、记者和摄像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采访对象的事前沟通等等。再次就是记者的临场应变能力。
二、具备后期意识。
任何媒体的采访具备后期意识都可以大大节省前期的采访拍摄工作。电视业务上,编辑对于前期采访拍摄的要求比较严格,假如前期素材质量过低就会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记者采访的问题务必做到精确简练,问到重点上面。
三、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街访上面。街道上来往的人种复杂,而且对于突然而来的采访表现得抗拒回避。因此,街访是记者遭遇最多冷眼和无情待遇的时候。这也是街访具有锻炼记者功底的原因。首先要求记者应该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经验老到的记者已经可以看出哪些路人会是希望发表见解的,但那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四、《城事特搜》人事制度
《城事特搜》内部的人员角色呈现复杂和多层次性。从身份地位上面,主要分成台聘工种、频道聘工种、稿酬工和实习生;从制度上看,分成编制工种、临时工种、松散合同工。所谓台聘就是指进入电视台编制制度的在职人员,其福利是完全享有的,劳动分配也没有设定上限。然而电视台里面的台聘工并不多。其次频道聘的就是指由于人手资源不足而赋予单个频道自行聘请的员工名额,其不被成为编制员工。享受福利微薄,劳动分配没有设定上限。稿酬工就电视台里面一种较为松散的合同工,基本没有福利保障,而且工资设定3000元的上限。实习生一般不享有电视台里面所有的制度保障和待遇。
在工作职位晋升过程上面看,首先必须经过半年到一年期限的实习生表现,其后表现优秀者有机会获得稿酬工的机会。而临时工和台聘工的数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再由稿酬升至临时工或者台聘工就更加艰难了。一般等待时间1年~2年不等。其后的临时工转到台聘工种就更为复杂,很多记者基本到了这一步就停步或者已经转到其他的工作单位了。从观察其人事制度上看,这种人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属于一种懒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什么称之为懒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呢?这是侧重其对工作人员的激励程度上面考虑的。内部流行的一句话“有钱收的不做事,做事的没钱收”。早期进入编制的在职人员基本不那么卖力工作,但是仍然高据编制人员的职位,享受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保障。而刚进入的新手们要想进入编制,必须努力表现,不断加班加点工作,受到福利保障和待遇并没有跟着成正比发展。特别是实习生,一连半年到一年时间是分文没收,还要支付采访外出的全部车费,因为电视台是不接受实习生的报销的。因此可见,内部的人员激励制度是存在变形的状态。
由此导致的问题包括:
1、部分员工工作时间长了以后渐渐低落松散;
2、人才的流失严重;
3、旧编制人员工作松散僵化。
正是基于我国传播事业机构的守旧制度模式,现正急需进行一场全面的彻底的广电文化体制改革。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体制管理”的实质。从根本上注重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生产经营上面与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完善媒体的外循环经济实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面参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人才战略,推进我国广电事业走向实质性的健康发展道路。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实习的这段时间,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习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
结束了两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无价之宝。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次踏进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办公室的门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我不知道我会遇到什么样的突发状况。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在这里不仅生活得很快乐,而且还拿到了社会必备的四把金钥匙。
第一:真诚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 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 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 们一样。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 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 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 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 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 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 作分配给我。 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 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生存大挑战》主题曲的mtv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 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没想到,他 竟欣然的接受了。从那以后,每次编辑剪片,都会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见,她曾告诉我,我提的意见和建议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里美的啊,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第二:沟通
有沟有通社会才会和谐,有沟有通,人际关系才能和谐,有沟有通,判断才能客观。这是我从《生存大挑战》导演身上学到的。“你知道他,但你记住他的名字吗?你认识他,但你了解他吗? ”“你能将人和名字对上号吗了”导演从我手中接过《生存大挑战》集训人围选手的名单,劈头一问。我被问了个哑口无言。天啊,30多名来报到的选手,怎么可能一一 记住他们的名字?而且导演让我负责的是选手的签到,又没我熟悉选手,我心里嘟脓 着。 导演没再说什么,只见他把名单和选手熟练的对上号,还和他们天南地北的侃。 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导演和各位选手之前也只见过一次面而已。 之后,我们带选手上阳春集训。每晚我们都要开工作会议,对各个选手进行评 价,讨论谁更适合进入决赛。有时,对某个选手的看法,我和导演会有很大不同,但 我总坚持自己是对的。回广州后,导演写了一份对选手的性格囊括和总体评价,我总 觉得其中一两人的性格并非他们说的那样。 再后来,首发阵容踏上丝绸之路的征程,在比赛中,各人真面目显露,我这才发 现,导演看人真是看准了,每个人的表现正如他评价中所说的那样。我不得不佩服 他。我和他与选手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选手呢?答案很简 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与选手聊天。 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 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 动去做。
第三:讲究条理
生活中讲究条理只为有一个好心情,学习中讲究条理只为有一个高效率,工作中有条理却关乎到方方面面。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编辑给我的忠告。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做《生存大挑战》的宣传工作,如果不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得手忙脚乱却效 率低下。记者来了,就要为其准备资料,有时他们会再要多一些资料,就要着手再准 备;播放宣传片和节目,就要和其它部门协调,还要把带子录给他们,每个部门都要 送带子,有时还有录不同的版本;每星期还要挑选精彩的照片发给网络部,还要写上 文字资料;电视台某部门要去香港宣传《生存大挑战》,我们又不得不准备必要的资 料给他们;做节目的宣传画,又少不了一阵忙乎的了…… 文稿、图片、照片、宣传册、带子……一大堆资料,试想一下,如果把它们随便 往柜子里一放,若急着找某个具体时间拍摄的带子,或某个镜头,或某个选手某天的 照片,你会怎么办?可能只是翻箱倒柜地乱找一通吧。但如果之前就按照一定顺序一 定条理把各种资料整理好,一切就容易多了。 其实,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成就的中大师兄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当部门经理时,总裁惊讶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 的信件处理完毕,而其他经理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师兄说,“虽然每天信件很 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处理。”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 司,整个公司的运作变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 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第四:激情与耐心
激情似火,耐心似冰,火与冰貌似不可兼容,实际却不然。 节目组一位读新闻出身的导演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150%的精力。 我见证了这种150%的精力的投入。 电视节目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20分钟的《生存大挑战》为 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摄的20盒带子合计600分钟;然后把镜
头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上字幕,做完这一集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完成进度,节目组的同事们有时每天就睡3小时,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忘了到底是星期几。 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而且这种日夜颠倒 的日子要持续几个月;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 我佩服他们。我私下问过几个电视人,他们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觉很快乐,心里很满足。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 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电视台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闻人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前进的道路上我会集各家之长补己之短,把更多的精彩节目带给受众。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
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会畅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二、实习内容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三。实习收获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
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识”、“才”、“学”,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四、对实习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践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所报道的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握事件的闪光点。记者是一个杂家,应该懂得各种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提高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新闻单位应尽可能多的为每一位采访者提供锻炼平台。
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实习中提升能力,在实习中学习都是非常关键的,抓好实习,是关键的,迈好这一步,是步步高的前提。新闻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事实的学科,所以应抓好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认真学习。
XX年8月1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一,我开始了在XX人民广播电台的实习过程。经过分配,我被分到了文化体育台(波段是)由经验丰富的记者张xx指导我的实习工作,以下简称张老师。文化体育台是XX人民广播电台下分的一套以文化类和体育类新闻采访为主的节目,电台还有其他的波段如新闻台,都市之声,音乐台,交通台,财富台,少儿广播。
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实习工作后,我的收获很多。在电台实习期间,我的实习工作主要是负责广播稿件的编辑,以及采访对象的背景材料的搜集和节目后期录音的编辑。我不仅参与了体育类的《开利兄弟体育直播室》栏目(16:00——17:00),而且也参与了文化类的《文化广场》(18:00——19:30),《新教育时空》(6:00——6:40)栏目的编辑制作。
我参与制作的节目有:
《开利兄弟体育直播室》
1采访球迷《大话球迷》主持竞男XX年10月6日
2采访《体育快讯》主持竞男XX年10月12日
3人物介绍阎松,实德官员《感动XX实德专访》主持竞男,甲闯XX年11月22日
4人物介绍马帅,权磊《感动XX实德专访》主持竞男XX年11月23日
5《感动XX实德专访》片花及节目宣传文案
6人物介绍赵旭日,朱挺《感动XX实德专访》主持万生XX年11月24日
7人物介绍季明义《感动XX实德专访》主持甲闯XX年11月26日
8人物介绍翟彦鹏《感动XX实德专访》主持甲闯XX年11月29日
9《球迷访谈录》评述XX实德队主教练福拉多XX年12月5日
《文化广场》文化生活访谈类节目之
1《一位爱唱歌的老大妈》采访孙玉香XX年10月10日
2《XX的歌星》采访文体台客串主持文扬XX年10月15日
3《XX艺人的故事》采访盲人刘立生的艺术之路XX年20日
4《老教授合唱团的故事》采访大工老年人合唱团XX年10月25日
5《笑韩看师傅排戏》采访陈寒柏徒弟XX年11月30日
6《卖奶工的快乐》XX年12月10日
7《新教育时空》
8《山里的孩子还好吗?——庄河之行系列节目》
采访庄河5中校长,收获主要是心理上的和技术上,以前虽然有过在xx晨报实习的经历但是报社和电台毕竟不一样,感受是很深的。
心理上,刚开始实习的时候,由于有过在半岛实习的经验所以我每天很早的时候就来到电台,但是电台的人都很忙也没有时间和我说话,有的时候给我安排好了一点工作后,就让我回家了,过了几天他们告诉我最近不忙可以不用来,有事的时候就给你打电话,于是我在家一等就是一个星期,没有人给我电话,我开始着急了,按照这样发展我的实习将不会有什么收获,我还要考研,如果继续这样没有事情做的话也不可能完成实习的要求,消极的心态不利于实习,所以我主动找到了张xx老师,和她谈了我的一些想法,不仅如此我也改变了以往的方法,我开始主动的找机会做事,我对足球比较感兴趣所以我提出从体育类节目开始锻炼,所以我开始在《开利兄弟体育直播室》这个栏目工作,主要负责体育新闻的搜集编辑和要采访的人物事件的资料搜集。
开始的时候我就是从网络上搜集材料,渐渐的我决定要和身边的记者学习最基本的改稿,就是把一篇报纸上的新闻改为广播新闻。广播新闻一般比较口语化,我以前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过,但是具体动手实践的时候就发现没有平日的反复练习,突然来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把在网上摘下的体育新闻改写成为一篇广播稿成了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练习的内容。练习了近一个多月,电台的人也没有给我机会真正的改一次稿,都是我自己找自己改或是改一些记者选的新闻,但是往往都是改完就完了没有下文。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在做无用功,心里有些迷茫,每天做一些相同的事情但是却得不到什么回报。我是不是不应该在继续下去?
我自己问自己。可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心里想:还不如到报社实习呢!于是我又开始了迷糊状态。我开始讨厌每天做别人喜欢的事的感觉,大概人总是会这样,奉承别人的时候毕竟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许我每天给记者们端茶送水,他们也觉得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用,就只能做这些了,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也只能充实当代新闻单位的各种杂务劳力了,至于具体的工作,那要等你熬啊!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城事特搜》栏目交谈。不要采访对象刚说起某个话题并且意兴怏然的时候,记者突然讲到全然没有关系的问题上面,这样就考验到记者的采访功力了。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式的提问,逐步挖掘深度内容。在循序渐进中消除与采访对象的芥蒂,让采访对象不自觉地把重点道出,新闻采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统筹和控制能力。
统筹和控制能力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驾驭整个采访过程的能力。很多记者往往采访以后发觉获得信息量并不多,甚至必要的问题点也没有涉及到,这就是因为记者缺乏采访的统筹和控制能力。首先,记者的统筹和控制能力表现在采访的设备控制绝对权。有时候看到一些记者的mic被采访对象拿在手上说话,这是记者不专业的表现之一。记者务必视采访设备为自身神圣权利的象征,记者通过手中的mic采访受访对象,从而获取有用资讯。失去mic等于失去了采访的发问权。其次,记者的事前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记者更好地发挥统筹控制的能力。事前准备包括:采访联系、采访对象背景、节目大体构想、记者和摄像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采访对象的事前沟通等等。再次就是记者的临场应变能力。
二、具备后期意识。
任何媒体的采访具备后期意识都可以大大节省前期的采访拍摄工作。电视业务上,编辑对于前期采访拍摄的要求比较严格,假如前期素材质量过低就会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记者采访的问题务必做到精确简练,问到重点上面。
三、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街访上面。街道上来往的人种复杂,而且对于突然而来的采访表现得抗拒回避。因此,街访是记者遭遇最多冷眼和无情待遇的时候。这也是街访具有锻炼记者功底的原因。首先要求记者应该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经验老到的记者已经可以看出哪些路人会是希望发表见解的,但那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四、《城事特搜》人事制度
《城事特搜》内部的人员角色呈现复杂和多层次性。从身份地位上面,主要分成台聘工种、频道聘工种、稿酬工和实习生;从制度上看,分成编制工种、临时工种、松散合同工。所谓台聘就是指进入电视台编制制度的在职人员,其福利是完全享有的,劳动分配也没有设定上限。然而电视台里面的台聘工并不多。其次频道聘的就是指由于人手资源不足而赋予单个频道自行聘请的`员工名额,其不被成为编制员工。享受福利微薄,劳动分配没有设定上限。稿酬工就电视台里面一种较为松散的合同工,基本没有福利保障,而且工资设定3000元的上限。实习生一般不享有电视台里面所有的制度保障和待遇。
在工作职位晋升过程上面看,首先必须经过半年到一年期限的实习生表现,其后表现优秀者有机会获得稿酬工的机会。而临时工和台聘工的数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再由稿酬升至临时工或者台聘工就更加艰难了。一般等待时间1年~2年不等。其后的临时工转到台聘工种就更为复杂,很多记者基本到了这一步就停步或者已经转到其他的工作单位了。从观察其人事制度上看,这种人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属于一种懒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什么称之为懒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呢?这是侧重其对工作人员的激励程度上面考虑的。内部流行的一句话“有钱收的不做事,做事的没钱收”。早期进入编制的在职人员基本不那么卖力工作,但是仍然高据编制人员的职位,享受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保障。而刚进入的新手们要想进入编制,必须努力表现,不断加班加点工作,受到福利保障和待遇并没有跟着成正比发展。特别是实习生,一连半年到一年时间是分文没收,还要支付采访外出的全部车费,因为电视台是不接受实习生的报销的。因此可见,内部的人员激励制度是存在变形的状态。由此导致的问题包括:
1、部分员工工作时间长了以后渐渐低落松散;
2、人才的流失严重;
3、旧编制人员工作松散僵化。
正是基于我国传播事业机构的守旧制度模式,现正急需进行一场全面的彻底的广电文化体制改革。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体制管理”的实质。从根本上注重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生产经营上面与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完善媒体的外循环经济实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面参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人才战略,推进我国广电事业走向实质性的健康发展道路。
一、实习目的
首先,我们大三的学习已经结束,即将踏上社会,离开了书本,我们对社会知之甚少,通过实习可以增强我们的时间操作能力,为我们投身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是让我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学习拍摄技巧,对大洋D3非线编软件的使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让我们能更好地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理论和时间的完美结合。
再次,通过实习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写作,同学之间相处将会更加和谐融洽。
最后,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发现生活中他人未发现的亮点信息,找寻前人没有运用的角度去审视身边的生活。在实践中开拓思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风采。
二、实习过程
(一)策划与构思
本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有组长王杨,组员杨奕、张颖颖、张洁
玉、万玉来、马明、涂宇鹏。大家协作以完成实习作品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谁负责的工作,大家都会尽量赶到现场,以便能够详细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们的思想,我们决定拍摄一些别人常常忽视的题材。就选题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在一起商讨了很久,分歧一直存在,很难最后敲定。最后组长王杨提议拍摄我们校园里的拾荒者(那些在校园里捡拾空瓶子和收集可回收垃圾的人),同时拍摄一些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产生对比,反映他们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不同。这项提议得到我们小组的一直赞成。
给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最初定的题目为《关注》,可是我们觉得这个名字不能表达我们所制作的DV短片的真正内涵,不能反映我们的真正想法,一次次的商讨,一遍遍的更改,我们决定使用《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作为我们此次作品的名字。在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校园,我们大学生与那些拾荒者却有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生活命运。
(二)采访与拍摄
选题一经敲定,我们就开始着手拍摄事务,我们于2009年6月29日就从学院实验室借来摄像机装好电池,准备进行素材的拍摄。
我们经商议决定将在校8号公寓楼后存放捡拾来的`可再回收垃圾的那位老奶奶作为主要的采访对象,另外在对校园中其他拾荒者进行补充拍摄。由于我每年假期都会去家乡的电视台实习,对摄像机的运用、常规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比较了解,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于是小组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拍摄任务,组里其他成员帮助我完成拍摄工作。
可是,计划归计划,现实总是会超越计划之外。我们在第一天拍摄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没有找到预定的拍摄对象。起初,我们以为她已经在校园里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但是我们转遍校园也没有找到她的踪影;后来,我们决定“蹲点”,就在她存放东西的地点等待她的出现。
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很考验耐性的,我们在等待时看到了在清扫7号公寓楼下垃圾箱的一位老大爷。我们临时决定先对他进行一个短时间的采访和拍摄,我们在学习《新闻采访学》时老师曾讲过,在采访一位陌生的对象前,首先要博得他的认同和好感。我们就先与他打招呼、交谈,并且介绍了我们的情况。很幸运,我们想将他记录入我们DV短片的请求得到了他的许可。之后,我们便顺利的问得了他的实际情况并且如愿得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真实的画面。
后来,我们又在校园里四处寻觅对象,先后拍摄到很多的拾荒者翻找垃圾桶和背着装有捡拾来东西的编织袋行走的宝贵画面。
经过一番寻找,我们最终找到了我们要找的那位老奶奶,她佝偻的背影让我们很难开口说出我们的意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商讨,我们鼓足勇气说出了我们的来意并且也得到了许可,可是,意外又一次发生了,我们的摄像机电池没有电了,计划再一次被打乱,虽然我们也与她进行了交谈并且了解了她的情况,可遗憾的是我们最终只记录下了她佝偻的背影和一些零碎的片段。
后面的拍摄我们将场所改到了新城公园,里面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同时也有一些拾荒者,我们对这些画面进行了记录。后来遇到了一位拾荒的阿姨,他对我们的拍摄很感兴趣,欣然的接受了采访,同时也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她的家庭都和生活,其中我们想要信息很少,出于礼貌我们耐心的听完了她的讲述。
经过两天的辛苦拍摄,我们终于拍摄到了我们想要的素材,时长达1小时40分钟。
(三)剪辑与合成
拍摄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着手采集,新闻与传媒实验室的非编软件是大洋科技公司的,和我以前实习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开始我并不会操作,在万凤银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使用1394采集法,简单而方便。通过一个多小时的采集我们终于将拍摄的素材导入了实验室的编辑机素材库中。
将素材采集完毕后,我们首先浏览了一遍,之后我对素材进行了初剪,将拍摄的画面中的一些过度曝光的、抖动厉害的还有一些由于外界干扰所造成的无法使用的画面剪掉,留下的有41分钟。组长王杨又对这41分钟的素材进行了又一次剪辑,留下了10分钟左右的素材。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按我们最初的想法将所需的画面进行排序,重复或者是相似画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在剪辑完的画面中,每一个画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衔接,精细到一桢一桢的剪,一遍一遍的反复的看、剪、接,将我们想给人以冲击
的画面添加特技,快放或者是慢放,有的画面我们还运用了静帧的效果,以期得到观众的关注。最后我们配上了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
三、实习结果
通过一周多的努力,通过我们小组的精诚协作,我们独立的完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部DV短片《一样的校园 不一样的生活》。
四、实习总结和体会
(一)实习后的收获
在上小学时,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很好的记忆生词和背诵课文,曾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还有些抵触情绪,现在方知其中的重要含义,没有实践的理论永远都属于纸上谈兵。实践,自古就被认为是人成长的必修之路。在我们没有实践经验之前就不能说自己是有能力的,否则那将只是夸夸其谈。古人经验可以证明,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就可以证实实践的重要性。此次学年实习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历练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这次学年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意识,关注他人未关注之现象,讲述他人未讲述之事实。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我们小组是由7个人组成的,如果大家相互间不理解,不沟通,都秉持自己的意见不放松,那么,我们小组的工作将无法顺利完成。
本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实习过程中, 拍摄阶段我参与的主要就是我们的 2 个新闻节目 的摄像工作, 因此做好摄像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必须的。 在节目摄制的前一周我上网百度了一 些关于我们使用的那台 DVC180B 机器的一些相关信息,自己先提前多了解了一些,尽量避 免在摄制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首先我需要了解的是从我所做的这部分工作来看, 我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对此我总结如下:
1、了解摄像机的基本结构。
2、熟练掌握摄像机的调整。
3、熟练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4、用各种不同景别镜头的拍摄技巧来进行拍摄。
5、熟悉拍摄运动镜头的操作方法。
6、初步进行摄像机运动的拍摄与构图。
7、学会被摄物体运动的拍摄与构图。
8、掌握利用变焦镜头拍摄。
二、实践设备与器材
1、数字摄像机 Panasonic DVC180B 一台;
2、DV 录像带一盘。
三、实验内容:
1、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拍摄。
2、摄像机运动镜头操作其中包括拍摄推、拉、摇、移、跟、甩、升、降镜头,进行变长焦、 变短焦操作,利用变焦镜头构图。
3、被摄物体运动构图。其中包括拍摄人物原地不动,动作姿态发生变化;同一环境中,人 物产生空间位置变化;群体运动的构图等。
4、综合运动构图。其中包括进行摄像机拍摄点不动,但随着被摄物体运动做相应的镜头运 动;摄像机跟随被摄物体一起运动等画面。
四:具体拍摄:
1、在真正到了进行摄像机运动构图时,我发现要体会拍摄的画面从内容、成份到构图都发 生变化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而且一不小心就忘记了要注意讲究起幅和落幅的构图; 特别是在 注意变焦镜头的构图时由于技术不够娴熟和机器有点老化,感觉操作起来不是很上手。
2、在进行运动镜头的拍摄时,我们拍摄的一组关于“i 唱 i 音乐”选手在舞台上走动唱歌, 跳舞的镜头时,由于他们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拍摄中常用的推、拉、摇、移、跟无中基本方 式都要用上,而且要求配合适当,我也出现了一些不够专业的失误,导致了很多镜头的组合 看起来不太自然。
3、其中在拍摄一个评委打分的推镜头时由于当时我要走到评委的前方去拍摄,因此采用了 手持的方式, 但是就是在讲摄像机从较短的焦距调到较长的.焦距时, 手持的抖动就明显的在 画面中表现出来了, 最后导致这个镜头的内容没有被采用, 本来我是想通过全景到支持人的 特写过程中将观众是视线吸引到分数上来,从而达到突出主题内容的作用,可惜失败了。
4、在站在体育馆 2 楼的阳台上使用拉镜头(因为拉镜头是正好与推成相反的拍摄方式,从 特写拉到中全景,能有力地表现主体景物所处的环境)拍摄比赛期间的互动情况时,为了避 免像前面一样的抖动带来的失败,我把手稳稳的放在阳台上,然后托住摄相机,从而避免了 因为抖动带来的画面抖动,得益于此,最后这个画面也被采纳了。
5、在拍摄歌手从台下走到台上,做比赛前的准备,知道开始比赛时,我采用了摇镜头的拍 摄方法(当然摄像机是稳稳的安在三脚架上的),通过镜头的方向跟着参赛者的方向移动, 让观众的实现在我的镜头的指引下跟着走,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6、由于我们的机位处于评委的后面,拍不到评委在欣赏参赛者们表演时的表情,于是我决 定扛着摄像机去评委的斜前方拍摄一组评委神情和动作的镜头, 于是我采用了移镜头的拍摄 方法,这样就把评委的表情展现了出来,观众也一目了然评委对选手的表现持什么态度了。
7、在这次的拍摄中,遇到最难的就是拍摄建行的镜头时,当时想的是要拍其中一个同学从 排队到上前取钱,录下取款机的声音,等她取款完毕了再跟上前去问他排队的感受。由于这 样就免不了要使用跟镜头的拍摄方法,这就关系到了推、拉镜头和摇镜头的不固定的组合, 由于我的摄像机要随时改变位置跟着被拍摄的主体一起运动, 主体都是在运动之中, 因此我 拍下来的画面尽管手端得很稳了还是有些抖,最后不得不把固定采访的画面进行重新拍摄。 这是遇到的比较难的一个地方。
8、还有一个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就是,由于拍摄综合运动时手里的摄像机要随着被拍摄的 主体一起运动,做复杂场面调度与焦点虚实变换。构图时,就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毕竟经 验不是很充足,有些画面的构图完全不是之前想象的那个样子。
五、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中遇到了三大问题,其一:之前尽管背熟了新闻词,也练习了几遍,但是在播 音的过程中还是由于紧张出现了搞忘台词的情况,重来了好几遍,真尴尬。其二:就是我的 普通话严重的不标准, 尽管我很努力的练习了, 可是还是悲剧掉了。 严重影响了最后的效果, 对此我很无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播音的时候嗓子眼就像被卡住了一样,提不出声音来, 导致我的声音还没钟华的大, 这个问题应该是当时怕说大声了出现失误, 总的来说还是没克 服心里的阴影。
六、编辑制作:
在线性编辑教室进行编辑的过程中,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去年学的东西因为很久 没用有点生疏了,小组成员讨论了好一会,再在老师的提示下才开始了我们的制作,这个教 训告诉我们要把具体的录制方法好好的保存再来, 免得以后出现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办。 录制 开始后,第一个节目快制作完成的时候,我们的第二个大问题就出来了,那就是有个需要的 素材反复编辑了好几次都不能录制到编辑带上去, 经过反复试验换几个打点的位置, 还是不 行。最后不得不放弃那段素材(这个问题以后需要重视,在以后拍摄阶段,重要的素材要拍 2 段,以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 。最后就是上字幕的问题,因为当时编辑字幕时我没有考虑 好台标的位置,导致上字幕的时候台标挡住了一部分字幕,不得不从新改过来,耽误了不少 时间。
七、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实习让我收获很多,虽然在拍摄、播音和最后的编 辑阶段都出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在不断的失误与总结中, 我们获得的是改正问题的方法和以 后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途径。 毕竟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做这些事之前 好好的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否把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遇到了怎么 解决它。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在失败后经行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城事特搜》栏目 交谈。不要采访对象刚说起某个话题并且意兴怏然的时候,记者突然讲到全然没有关系的问题上面,这样就考验到记者的采访功力了。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式的提问,逐步挖掘深度内容。在循序渐进中消除与采访对象的芥蒂,让采访对象不自觉地把重点道出,新闻采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统筹和控制能力。
统筹和控制能力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驾驭整个采访过程的能力。很多记者往往采访以后发觉获得信息量并不多,甚至必要的问题点也没有涉及到,这就是因为记者缺乏采访的统筹和控制能力。首先,记者的统筹和控制能力表现在采访的设备控制绝对权。有时候看到一些记者的mic被采访对象拿在手上说话,这是记者不专业的表现之一。记者务必视采访设备为自身神圣权利的象征,记者通过手中的mic采访受访对象,从而获取有用资讯。失去mic等于失去了采访的发问权。其次,记者的事前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记者更好地发挥统筹控制的能力。事前准备包括:采访联系、采访对象背景、节目大体构想、记者和摄像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采访对象的事前沟通等等。再次就是记者的临场应变能力。
二、具备后期意识。
任何媒体的采访具备后期意识都可以大大节省前期的采访拍摄工作。电视业务上,编辑对于前期采访拍摄的要求比较严格,假如前期素材质量过低就会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记者采访的问题务必做到精确简练,问到重点上面。
三、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街访上面。街道上来往的人种复杂,而且对于突然而来的采访表现得抗拒回避。因此,街访是记者遭遇最多冷眼和无情待遇的时候。这也是街访具有锻炼记者功底的原因。首先要求记者应该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经验老到的记者已经可以看出哪些路人会是希望发表见解的,但那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四、《城事特搜》人事制度
《城事特搜》内部的人员角色呈现复杂和多层次性。从身份地位上面,主要分成台聘工种、频道聘工种、稿酬工和实习生;从制度上看,分成编制工种、临时工种、松散合同工。所谓台聘就是指进入电视台编制制度的在职人员,其福利是完全享有的,劳动分配也没有设定上限。然而电视台里面的台聘工并不多。其次频道聘的就是指由于人手资源不足而赋予单个频道自行聘请的`员工名额,其不被成为编制员工。享受福利微薄,劳动分配没有设定上限。稿酬工就电视台里面一种较为松散的合同工,基本没有福利保障,而且工资设定3000元的上限。实习生一般不享有电视台里面所有的制度保障和待遇。
在工作职位晋升过程上面看,首先必须经过半年到一年期限的实习生表现,其后表现优秀者有机会获得稿酬工的机会。而临时工和台聘工的数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再由稿酬升至临时工或者台聘工就更加艰难了。一般等待时间1年~2年不等。其后的临时工转到台聘工种就更为复杂,很多记者基本到了这一步就停步或者已经转到其他的工作单位了。从观察其人事制度上看,这种人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属于一种懒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什么称之为懒惰型的人才管理机制呢?这是侧重其对工作人员的激励程度上面考虑的。内部流行的一句话“有钱收的不做事,做事的没钱收”。早期进入编制的在职人员基本不那么卖力工作,但是仍然高据编制人员的职位,享受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保障。而刚进入的新手们要想进入编制,必须努力表现,不断加班加点工作,受到福利保障和待遇并没有跟着成正比发展。特别是实习生,一连半年到一年时间是分文没收,还要支付采访外出的全部车费,因为电视台是不接受实习生的报销的。因此可见,内部的人员激励制度是存在变形的状态。由此导致的问题包括:
1、部分员工工作时间长了以后渐渐低落松散;
2、人才的流失严重;
3、旧编制人员工作松散僵化。
正是基于我国传播事业机构的守旧制度模式,现正急需进行一场全面的彻底的广电文化体制改革。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体制管理”的实质。从根本上注重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生产经营上面与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完善媒体的外循环经济实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面参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人才战略,推进我国广电事业走向实质性的健康发展道路。
在实习单位的两个多月来使我受益良多。我的.实习公司是Xx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核准备案设立,为Xx地区首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我很荣幸能进入到这家公司成为其中一员。在实习期间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对我帮助很大,这也使我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工作氛围中。
实习的目的是增强自己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在学校三年的理论知识结合并付诸到实践中,以便能够达到拓展自身的识知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获得更多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亲身感受一个正规公司运作模式,体会并理解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员工,为以后自己毕业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而打好基础。
由于本人所学专业是新闻学,对新媒体推广维护以及文案策划方面较为熟悉,所以公司领导经过考虑,给我安排了文案策划、新媒体平台运营维护的相关工作。例如负责运营公众平台,搜集整理图片,编辑发送文章,推广关注度;企业官方微博的运营及推广、网站微博的运营及推广等等。在文案策划方面,我在创意总监的指导下撰写有关钜合平台宣传用语,其中包括海报主题、杂志硬软广告、导购手册文字编辑、pop广告等,用品牌思路写相应广告文案。在这段时间里面我学会很多有关广告方面的知识。这些工作在校期间就有所涉猎,专业教师也传授了相关知识,所以工作起来并不陌生。
但是学校所学知识毕竟是理论居多,而且范围也是有限的,所以公司安排了相关的培训课程,例如Potoshop软件的应用、Vxplo软件的应用以及有赞微商城的运营等等。这些培训课程使得我在工作中对于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了解,也明确了我的未来发展方向。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帮助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用人单位而言,这是一种发展人力资源的有效措施,也可以让公司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展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同时也可以作为公司的一种公关手段,让公司的知名度有所推广提高。
对于我个人而言,实习可以完成我从学生身份到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同时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以便我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在学校的学习是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通过学习知识以完成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然而从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作为缓冲,是一件幸运的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公司的实际需求,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更令人满意。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共在公众平台编辑文章72篇,如《《琅琊榜》其实是在给我们讲一个投资的故事:信息+眼光+策略=投资成功》、《屠呦呦与黄晓明的收入差距源于人性》、《港囧上映三天票房近7亿 电影商人徐峥的炼金术》、《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几个知道奋斗的富二代:王思聪做PE不败家 王夫也刷脸拉LP》、《又到剁手季 理财达人教工薪族如何让财富增值》、《他颠覆了美国教育, 拒绝10亿美元, 比尔盖茨都是他的粉丝》等等,最高阅读量达到六百三十次。在企业官方微博推送消息230条,粉丝关注涨至426。完成调研报告两篇:《关于“人人投”的调研报告》、《同类私募网站的对比分析》。完成广告文案一篇—《钜合网,你不该错过的投资首选》。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认清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比如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知识面狭窄等,在未来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仍需扎实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实习的这段时间,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习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
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
结束了两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无价之宝。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