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实习报告 > 正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新12篇】

2023-08-24 09:59:03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新12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1

  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能直接地反映课堂所学内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经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我对公路工程地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书面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作为学生,未涉足工程实际,所以对很多地质现象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非常感谢学校安排了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既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又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

  一、实习安排

  1、安淑红老师带队

  2、实习时间为20xx、6、27——28

  3、实习地点 张夏馒头山、灵岩寺、苏庄背斜(均隶属济南长清区)

  二、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判别岩石类型及典型的岩层产状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应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三、实习内容

  (一)地质观察(地点:张夏馒头山)

  山东省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和三叠系地层外,其余地层从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本次实习主要观察寒武纪系馒头组等地层。寒武系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距今约有5~6亿年,属海相沉积。该地层一般含有三叶虫化石,为标准化石。山东的寒武系分布广泛,由南向北分布在枣庄——苍山——滕州一带,泗水——平邑——费县一带,蒙阴——新泰——莱芜一带,淄博——济南——张夏——肥城——东平一带,露头良好。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

  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1、馒头组 杂色页岩和石灰岩,泥灰岩,上部有鲜红色的易碎页岩与毛庄组分界,张夏馒头山一带有黄斑岩侵入体,厚约为58米(未计黄斑岩侵入体),层序由底到顶如下: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2米,岩层呈现黄灰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厚约4米。

  第三层是灰黄色及灰色钙质页岩,厚13米。

  第四层是由杂色页岩组成,厚约8米。

  第五层是蓝灰色及灰黄色薄层石灰岩,厚5米。

  第六层是紫色及绿色页岩,厚4米。

  第七层是由蓝灰色薄层石灰岩石灰岩组成,厚度2两米,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绿色钙质页岩,厚度约3米,

  第九层为灰黄色及灰色泥质灰岩,厚4米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13米,颜色呈鲜红色且易碎,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紫色及紫灰色云母页岩为主,加鮞状石灰岩层及石灰岩凸镜体。厚约52米。由下及上依次为: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9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结核及凸镜体,厚4米。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8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米。

  3、徐庄组 该组海拔较高,地势陡峭,鉴于安全考虑,未能继续前进。据老师介绍该组特征:紫红色页岩与石灰岩互层,底部为具交错层理的鮞状石灰岩及竹叶状石灰岩。厚约50米,共分为9层。

  4、灵岩寺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 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 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二)构造观察

  山东省境内的构造多为断块构造,即由大大小小的断层互相切割而成,褶皱较少,本次实习观察断层有三处,褶皱仅一处。

  我们对馒头山小型平推断层,张夏火车站压性断层及范庄地堑(正断层组合)进行了实地观察。完成断层观察后,我们来到长青城关苏庄背斜进行考察。苏庄背斜是一处非常典型的两翼不对称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张裂隙发育,岩层破碎,沿轴线向两边延伸,可见一系列水井分布。这里要求用地质罗盘测量两翼岩层的产状。苏庄背斜的垭口处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往往给人造成假象它是向斜,其实不然。苏庄背斜示意图如下:

  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2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宋

  日期:20xx-6-6

  指导老师:刘传孝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报告。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3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宋

  日期:20xx-6-6

  指导老师:刘传孝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地质实习报告。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4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20xx年6月25日 星期六 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 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其主要功能是担负辽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务。工程的`建设使辽河中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 3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满足“北水南调”工程反调节水库的要求。主要建筑物由长的主副坝和泄洪闸16孔总宽米、净宽 200m的泄洪闸组成,水库最大库容亿m3,跨越沈阳和铁岭。

  石佛寺水库的设计目标就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它的出现,不仅能提供向沈阳市日供水20万吨的能力,同时也在解决辽河的洪水灾害、改善辽河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听完高局长的介绍后,我们在他的带领下,也很荣幸的参观了水库的调度控制中心。

  在控制中心,高局长告诉我们,石佛寺水库的调水控制中心控制着整个水库的调水情况,泄洪闸的闸门起落控制系统有两套控制系统。它可以由位于闸门上方的手动控制器控制,也可以由控制中心发出信号进行控制,这两套系统都能精确地控制闸门被拉起的高度,从而控制水流向下游的流量。而闸门采用的是双层闸门,只有当下层的闸门被提起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同时提起上面的闸门,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拦河大坝的整体高度,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也使得坝基更加的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最大蓄水位。通过安装在不同地方的摄像机传回的图像可以完整的反映水库的水位情况以及是否外渗的情况,确保整个水库的正常运行。同时我也知道了水库之所以选择在是佛是这样的平原地区,主要考虑因素有地形地貌、以及对经济产生影响等因素考虑,最终选址在石佛寺,并以地名命名此水库。

  大概在上午十一点的时候结束了我们愉快而又充实的实习日程。

  20xx年6月26日 星期日 沈阳森林公园经过昨天对石佛寺水库的初步实习,我们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激情在八点准时出发前往位于沈阳市东北郊新城子区马刚乡境内,南距沈阳市中心40公里的沈阳森林公园。经过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小憩一会后,便开始了我们此行的实习之旅,尽管天着小雨,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这次实习的积极的热情。

  我们的实习是从登上开始的,老师沿途给我们讲解途中遇到的各种岩石的性质以及它的.形成条件。老师给我们首先介绍的就是沉积岩,沉积岩是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主要是页岩。其次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层理构造,例如沉积岩上面的波痕、泥恨、雨痕等。形成的这样的岩石,一般都比较坚硬,适合做水坝的坝基,是大坝坝址的较好选择,但是在这样的岩石上建坝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裂缝出现对水库的影响,从而需要考虑水库的渗漏问题。

  经老师的详细介绍,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泥裂和波痕及雨痕。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波痕是由风、流水和波浪作用在层面上留下的一种波状起伏痕迹。波痕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雨痕则是雨滴打击未固结的细粒沉积物表面所留下的痕迹,。但比较少见。这些特征反映了沉积岩的生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地貌的标志。

  在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远眺,感受到了典型的丘陵地带地貌特征。

  接下来老师还带领我们认识了断层。在顶峰,在这里尽览山下风景之余,我们很清晰的看到了断层,断层就是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完成此次的实习任务之后,我们自由活动尽览一切森林公园的美景,下午2点左右,我们带着疲惫却又充实的满足感踏上了回学校的路途。

  20xx年6月27日 星期一 沈阳市棋盘山水库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丝毫没有感受到同学们这两天的实习的疲惫,反而越发的精神。像习惯一样,我们八点整准时从学校出发,前往新的目的地:沈阳市东北部距沈阳市中心约 20 公里的棋盘山水库。

  今天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解了关于棋盘山水库的选址以及大坝特点。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棋盘山水库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容 公里,面积为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为三千万立方米,大坝坝顶正常水位达米,库区平均水深达六米以上。同时它是一座山区水库,因此对于坝址的选址需要相当的严格,既要考虑坝基渗漏问题,又要考虑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周边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同时,棋盘山水库采用的是土石坝结构,不能够堰顶过水。因此,对于拦河大坝选址也相当的重要,适当的选址可以大量的减少工程造价。而护岸则要采取加固保护措施,增加防浪墙。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褶皱的形成。褶皱是组成地壳的岩石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学习之余便是对棋盘山风景的无限享受。我们于下午大约2点顺利返回学校,预示着我们的三天实习也告一段落。

  不得不感叹实习结束的如此之快,他给了我们一次实地考察地形地貌以及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但让我们有了巩固所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同学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5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习区概况

  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习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6

  目的与要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

  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

  20xx年6月25日 星期六 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 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其主要功能是担负辽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务。工程的建设使辽河中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 3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满足“北水南调”工程反调节水库的要求。主要建筑物由长的主副坝和泄洪闸16孔总宽米、净宽 200m的泄洪闸组成,水库最大库容亿m3,跨越沈阳和铁岭。

  石佛寺水库的设计目标就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也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它的出现,不仅能提供向沈阳市日供水20万吨的能力,同时也在解决辽河的洪水灾害、改善辽河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将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听完高局长的介绍后,我们在他的带领下,也很荣幸的参观了水库的调度控制中心。

  在控制中心,高局长告诉我们,石佛寺水库的调水控制中心控制着整个水库的调水情况,泄洪闸的闸门起落控制系统有两套控制系统。它可以由位于闸门上方的手动控制器控制,也可以由控制中心发出信号进行控制,这两套系统都能精确地控制闸门被拉起的高度,从而控制水流向下游的流量。而闸门采用的是双层闸门,只有当下层的闸门被提起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同时提起上面的闸门,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拦河大坝的整体高度,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也使得坝基更加的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最大蓄水位。通过安装在不同地方的摄像机传回的图像可以完整的反映水库的水位情况以及是否外渗的情况,确保整个水库的正常运行。同时我也知道了水库之所以选择在是佛是这样的平原地区,主要考虑因素有地形地貌、以及对经济产生影响等因素考虑,最终选址在石佛寺,并以地名命名此水库。

  大概在上午十一点的时候结束了我们愉快而又充实的实习日程。

  20xx年6月26日 星期日 沈阳森林公园经过昨天对石佛寺水库的初步实习,我们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激情在八点准时出发前往位于沈阳市东北郊新城子区马刚乡境内,南距沈阳市中心40公里的沈阳森林公园。经过一个半小时到达目的地。小憩一会后,便开始了我们此行的实习之旅,尽管天着小雨,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这次实习的积极的热情。

  我们的实习是从登上开始的,老师沿途给我们讲解途中遇到的各种岩石的性质以及它的形成条件。老师给我们首先介绍的就是沉积岩,沉积岩是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主要是页岩。其次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层理构造,例如沉积岩上面的.波痕、泥恨、雨痕等。形成的这样的岩石,一般都比较坚硬,适合做水坝的坝基,是大坝坝址的较好选择,但是在这样的岩石上建坝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裂缝出现对水库的影响,从而需要考虑水库的渗漏问题。

  经老师的详细介绍,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泥裂和波痕及雨痕。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波痕是由风、流水和波浪作用在层面上留下的一种波状起伏痕迹。波痕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雨痕则是雨滴打击未固结的细粒沉积物表面所留下的痕迹,。但比较少见。这些特征反映了沉积岩的生成条件和形成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古地理地貌的标志。

  在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远眺,感受到了典型的丘陵地带地貌特征。

  接下来老师还带领我们认识了断层。在顶峰,在这里尽览山下风景之余,我们很清晰的看到了断层,断层就是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完成此次的实习任务之后,我们自由活动尽览一切森林公园的美景,下午2点左右,我们带着疲惫却又充实的满足感踏上了回学校的路途。

  20xx年6月27日 星期一 沈阳市棋盘山水库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丝毫没有感受到同学们这两天的实习的疲惫,反而越发的精神。像习惯一样,我们八点整准时从学校出发,前往新的目的地:沈阳市东北部距沈阳市中心约 20 公里的棋盘山水库。

  今天老师主要给我们讲解了关于棋盘山水库的选址以及大坝特点。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棋盘山水库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容 公里,面积为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为三千万立方米,大坝坝顶正常水位达米,库区平均水深达六米以上。同时它是一座山区水库,因此对于坝址的选址需要相当的严格,既要考虑坝基渗漏问题,又要考虑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周边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同时,棋盘山水库采用的是土石坝结构,不能够堰顶过水。因此,对于拦河大坝选址也相当的重要,适当的选址可以大量的减少工程造价。而护岸则要采取加固保护措施,增加防浪墙。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褶皱的形成。褶皱是组成地壳的岩石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学习之余便是对棋盘山风景的无限享受。我们于下午大约2点顺利返回学校,预示着我们的三天实习也告一段落。

  不得不感叹实习结束的如此之快,他给了我们一次实地考察地形地貌以及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但让我们有了巩固所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同学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xx山东南麓以及xx山和xx山交汇处、xx工厂及xx寺一线、xx山、xx山、xx山、和xx高地等地,共计x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x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x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x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x张;

(4)、xx地形地质图x张;

(5)、xx构造纲要图x张;

(6)、x千综合地层柱状图x张;

(7)、xx图切剖面图x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8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三、实习地点:xx岛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

四、实习内容: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寒武纪

(1)馒头组: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2)徐庄组: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3)张夏组: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m。

(4)崮山组: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5)长山组: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6)凤山组: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五、实习总结: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习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六、实习心得

  对我来说,这次实习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而不论我们以后从事怎么样的工作,我们的的人生应该是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这是一次完美的体会。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便是这样一种情况。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老师在实习过程中的细心指导。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9

  尊敬的XX领导: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10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熟悉,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看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学问详细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肯定的关心,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忱。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途:

  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学问,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力量同时增加感性熟悉,扩大视野,培育提高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2、鉴别和观看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月、结构、产状、形成缘由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习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大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该盆地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大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20xx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掩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自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郁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完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矗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欣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早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欣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习内容

  1、柳江盆地爱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暴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

  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裂,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剧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阅历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月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受了2次地壳运动,由于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受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觉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看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缘由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

  岩溶现象是由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觉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受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觉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觉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觉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裂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

  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看,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外形不规章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

  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裂。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完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暴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常年暴露在外;前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完充分,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抱负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平台等,形成缘由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裂。

  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习我熟悉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头,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进展方面,本区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

  经过6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许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推断其类别、其形成年月;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把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把握了所学学问。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11

  本次实习线路是6月26日下午三点在攀枝花学院北门,6月27日上午八点在东门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到政务中心斜对面(星宏国际后面)的边坡,再到龙菁花园上的龙菁大桥。

  北门边坡位于攀枝花学院北门大梯子处,上面是广场,标高是1120,下面是一条通往机场的'主干道。边坡高差是25米,从马路到坡顶坡面距离是50米,自然坡度是1:2。

  星宏国际边坡位于攀枝花市政务中心斜对面,次边坡大概40米左右,边坡所在山高60多米,此处自然坡度大概是1:左右,上面生长着比较矮小的灌木丛,基本上没有参天大树。

  龙菁大桥位于攀枝花市龙珠路,龙菁花园上方,是一座连续简支结构的旱桥,位于机场路和现在阳城龙庭所在山,高大约在30米左右。

  北门边坡地质情况从上往下,第一层是在攀枝花学院修建时勘测到有一至三米的粉质粘土土层,在粉质粘土下面有很厚的昔格达土土层,在昔格达土以下有花岗岩,整个坡面以昔格达土砂砾岩为主。这种砂砾岩在攀西地区分布了很大的区域。大概有四万平方公里,在其他地区很少见看见,成岩石历史在300万年左右,昔格达组岩石中粘粒的粘土矿物成分主要

  以伊利石为主,含量达66~82%,高岭石、绿泥石次之,此外还含有石英和铁的氧化物;昔格达地层岩石组成中粘粒含量虽不占主要地位,但由于粘粒中的粘土矿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而且颗粒细小,具有一系列的表面特性,因此,它对昔格达岩组及其所组成的填料的工程性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昔格达组土岩的性质是其作为工程填料的重要突破口。昔格达混合料特点:粘土岩中的水呈现封闭状态,多为结合水,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日晒不能降低含水量。粉砂岩由于粒径小,它的水分子间作用力大,同时毛细作用强,粘粒的存在,使得粉砂岩的水分不易失去。

  抗滑桩

  在这一站主要是吴老师给我们讲解北门的滑坡处理情况。在这里结合地质情况,采取的是抗滑桩施工。这里的边坡深入到炳三区到仁和的主干道上,由于主干道要达到设计宽度,就进行了边坡开挖,形成了北门的滑坡,为了防止滑坡的发生,需要进行边坡的处理。攀枝花学院广场的设计标高是1120m,主干道是1175m,从顶到底是25m高,平距大概是50m左右,自然坡度是1:2。地质情况分为几层:第一层是填筑的13m的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以下是比较厚的昔格达土,砂砾岩复层,再下面是花岗岩层。由于主要岩层是昔格达土砂砾岩层,它的成岩历史为34百万年,强度低,大概在5mp以下。昔格达土的主要特点是易软化,浸水后物理性质极易改变,内聚力降低,易形成滑坡。为了稳定滑坡,需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一般的处理方法有抗滑挡墙、抗滑桩、锚索和锚杆墙等。对于浅层滑坡,主要采用重力式挡墙,而北门的边坡主要是深层滑坡,这里采用的是抗滑桩,在这个坡段加固了两排抗滑桩,一排在边坡中上部位,一排在主干道的道路边上。在施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下楼梯的的那个平台处的一部分土体有部分滑坡,因此,后来在中间加了一排抗滑桩。由于在滑坡的表面种植有草皮,形成了地表覆盖层,稳固了地表土层,防止雨水大量进入土体形成滑坡。此后,北门的滑坡就显得相对来说更加稳定了,没有再出现滑坡,杜绝了工程隐患。

  星宏国际边坡,为了利用山体的建筑面积,需要进行大量的土体开挖,大量的土方开挖量,会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形成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孙老师讲解到此处的土方开挖时,说到攀枝花的建设容易遇到大量的土方开挖,当边坡形成时,当边坡成型后,多会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影响,导致边坡稳定性减低,造成崩塌破坏。边坡失稳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潜在影响因素和诱发影响因素两类。一般坡度愈大,边坡稳定度愈低。边坡主要由单一或多种地质材料所组成,材料特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地质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矿物的种类。组织。胶结状况。成岩时间等,其外在的表现则为岩性。土壤种类。力学强度及抗风化能力。

  边坡工程

  这是第二站,孙老师带队到新宏国际小区旁边的边坡开挖处。为了利用山体的建筑面积,需要进行大量的土体开挖,大量的土方开挖量,会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形成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孙老师讲解到此处的土方开挖时,说到攀枝花的建设容易遇到大量的土方开挖,当边坡形成时,当边坡成型后,多会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影响,导致边坡稳定性减低,造成崩塌破坏。边坡失稳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潜在影响因素和诱发影响因素两类。一般坡度愈大,边坡稳定度愈低。

  边坡主要由单一或多种地质材料所组成,材料特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地质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矿物的种类。组织。胶结状况。成岩时间等,其外在的表现则为岩性。土壤种类。力学强度及抗风化能力。

  地质构造是影响边坡稳定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当岩体中存在不连续结构面如层面。节理。片理。剪裂带及断层等,会使岩体成为不连续或破碎的岩石,降低岩体强度或提高受风化的影响,而此不连续结构面的存在也容易发展成破坏滑动面,提高边坡的不稳定性。一般而言,不同坡型的稳定性由好到坏为与地质的方向成斜交坡。逆向坡与顺向坡。因此地质构造的方向性。分布密度。分布大小及性质的不同,将对边坡稳定产生相当的影响。

  环境因素涵盖范围较广,下面主要针对降雨。地下水。风化与侵蚀作用及地震等对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逐一加以介绍。

(1)降雨:水是造成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降雨后易使地表材料软化降低强度,并增加孔隙水压,降低边坡稳定。

(2)地下水:地下水对边坡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水压作用于垂直裂缝,产生水平推力,使得岩坡或土坡被推向下方;浮力作用于潜在滑动面之上,使得有效正应力减小,降低该面的摩擦力,使得岩质。土质变坏,降低强度,使得边坡失稳。

(3)风化及侵蚀作用:边坡岩石风化后,强度大幅降低,易使护坡作用降低,导致侵蚀量增加,然后新鲜的岩层再次暴露,进一步被风化与侵蚀。

(4)地震:地震产生的地表加速度会使边坡下滑力增加,抵抗力减小,同时地震释放的水平震波易使缺乏抵抗横向剪力作用的边坡发生破坏。

  因人为活动造成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称为人为因素,如道路开挖。山坡地开发。爆破。采矿及开垦等。

(1)山坡地不当开发:目前山坡地不当使用会造成地形和自然植被的改变,边坡坡度因挖。填而变陡,加上自然植被乱砍乱伐,导致边坡失去水土保持的功能,加速边坡崩塌事故的发生。

(2)不当加载:当在边坡的坡顶上弃土和修建筑物,将容易形成边坡破坏。

(3)大量挖填方:在坡地开发中,常将水沟回填以利开发,而此填方区若未压密实,易产生不均匀沉陷或变形,当此填方区上方有建筑物时,将造成龟裂。位移。歪斜或倾倒等灾害。

(4)坡脚不当开挖:坡脚开挖可能使支撑减弱,则有发生破坏的可能。

(5)边坡防护不当:一般坡地开发均需符合水土保持规范,按规定进行边坡生态防护,或增设排水系统和挡土设施等。当这些边坡防护施设不当或维护不良时,将会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12

一、地层结构

  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覆盖。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强烈,出露三叠系以下地层。而在本区北东方向40公里的西口地区,由于华蓥山大断裂的抬升,可见到中上寒武统地层。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本次实习以上二叠统的龙潭组为开始,到下三叠统的嘉陵江组结束。

  1、上二叠统P2

  上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龙潭组和长兴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逐渐变薄,自上而下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

  龙潭组是天府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也是中国南方开采煤的主要对象,该组以黄褐色页岩为主,含有煤层,长马尾松,含有灰岩层,硅化白云岩,夹中层状的带黄色的砂岩(含硫)。

  长兴组厚大约105米,为浅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部燧石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规则的团块和串珠状,条带顺层分布,缝合线内有沥青充填,缝洞较为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灰岩中有大量的'蜓类,珊瑚类等古生物化石,但由于覆盖严重,并未看见。

  在此层顶部有事可见到灰黑色硅质岩及中层状,透镜状硅质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出现。有的地方不见此层,则为黑色硅质页岩或直接是块状灰岩,燧石灰岩同上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接触,接触关系为假整合。

  2、下三叠统T1

  下三叠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红色页岩为主,称为飞仙关组。在天府地区为紫色泥岩,页岩,紫红色灰岩和灰白云灰岩互层。根据岩性可分为五段。由老到新叙

  述为:

  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约74—160M

  暗紫红色泥灰岩同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色泥灰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本段以灰黄色,黄绿色页岩。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覆地层二叠系硅质岩,灰色硅质灰岩,块状燧石灰岩等接触。

  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厚约17—32M

  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及细粒亮晶鲕粒灰岩,向下部颜色变浅,鲕粒变小,底部为灰色砂屑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顶面时有波痕。

  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约174—209M

  以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搅动泥纹灰岩及介壳灰岩透镜体,它一下部40余米处为最多,上部页岩较多,产较多正海扇类化石。

  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厚约92。8—144M

  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及泥灰岩组成。上部泥灰岩夹介壳灰岩与搅动泥纹泥晶灰岩。介壳灰岩常与腹足灰岩组成韵律,有时砂屑,砺屑代替介壳灰岩组成韵律层。中下部以介壳鲕状灰岩为主夹砂屑泥纹灰岩及薄层泥灰岩,越向下鲕状灰岩越少。厚度变薄,介壳减少,近顶部有一层厚约7—8米的灰黄色薄层钙质页岩。

  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厚约46—52M

  紫红色泥灰岩与同色灰质页岩夹灰色泥晶含介壳,砂屑状灰岩。上部紫红色灰质页岩,中部夹泥晶含介壳细粒砂屑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灰质页岩夹同色泥灰岩与灰色介壳含泥质灰岩。近底部的含介壳泥质灰岩中有对称波痕。

  嘉陵江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灰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易见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地貌上岩溶特别发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

  嘉陵江组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从老到新分为四段:

  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厚约244M

  灰色介壳灰岩或砺屑灰岩与泥纹粉晶,泥晶灰岩粒序层。上部为介壳灰岩层发育,中部为薄层介壳灰岩有时夹有透镜体夹层,下部为泥粉晶与泥晶灰岩发育。本层底以微晶灰岩与T1f5紫红色泥灰岩整合接触,界面清晰。

  嘉陵江组第二段T1j2:厚约79M

  以泥晶白云岩,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大多含白云质,主要为藻灰岩,豹皮灰岩,大多发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顶为砺屑灰岩,上部夹一层豹皮状团块灰岩和溶蚀角砾岩,底为粉晶,泥晶白云岩,刀砍纹发育。

  嘉陵江组第三段T1j3:厚约143M

  灰色泥晶介壳球粒灰岩和泥晶灰岩,顶有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壳球粒状灰岩与泥晶灰岩序粒层,夹小扁豆体的砺屑泥晶灰岩。

  嘉陵江组第四段T1j4:厚约116M

  灰色溶蚀角砾岩,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结晶灰岩,上部以砂屑,砺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白云岩,下部为一套重结晶灰岩,顶为交代成因的有孔虫泥晶白云岩,刀砍纹较发育。

二、沉积发展史

  早在五亿年前,本区为一片海洋环境。其中寒武纪中晚世时期,陆源物质缺乏,海水较浅,低等的非硬体生物较繁盛,部分硬体生物也有发展,沉积物的厚度超过了358米。

  奥陶纪期间,本区仍为浅水海洋环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纪略大接近或位于氧化界面附近。海水中除油大量无硬体的低等生物以外,许多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亦大量发育,海水较为浑浊。

  志留纪初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地壳有较大幅度的抬升,并曾一度达海水面之上形成岛屿。之后本区再次被海水淹没成浅海,水体较浅。晚志留世时,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大范围抬升成为古陆地。使本区长期遭受剥蚀而缺失上志留统,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地层。

  中石炭世时,海水自南和自东曾一度缓慢侵入本区,使本区沦为海陆过渡环境,此时的古陆因长期剥蚀已被夷为平地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干燥且蒸发强烈。从而形成厚度很小的产蜓和有孔虫的钙质白云岩与角砺状白云岩。

  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至二叠纪开始,方再度被海水淹没。

  早二叠世梁山时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温暖雨水丰腴,植物繁茂,浅水沼泽随处可见,古陆区较为平坦,仅提供数量不多的泥级碎屑。从而形成夹煤线的泥页岩和钙质泥岩。

  而后海水大范围侵入四川的广大地区,使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水海洋环境,当时,陆源物质缺乏,各种生物随处可见,而早于古生代一度繁盛的叶虫,笔石等生物绝大多数不适应新环境而绝灭。仅存极少数幸存者残存下来。

  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初期,发生了著名的东吴运动,四川西部的大地裂开了数百公里的大口子,摄氏一千多度的炽热基性岩浆断断续续从中溢出,滚滚沸腾,壮若火海。这些岩浆冷却后变成暗绿色的玄武岩,覆盖了西南三省及重庆市区大约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厚度达400余米。

  火山喷发后,海水再度慢慢侵入本区,形成海陆交互环境,当时气候温暖潮湿,陆生植物十分繁茂,沉积形成西南地区及其重要的龙潭煤系地层,季候海水逐渐加深扩大,古陆后退缩小,本区又变为温暖的浅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长,局部地形高处有小型生物焦发育,形成川东重要的产气层位—长兴组。

  晚二叠世末期,由于碳酸盐沉积特别是生物焦体的快速堆积,也由于地面的轻微抬升,本区曾短暂出露地表,形成老龙洞等焦体盖顶的“钙结岩”。

  早,中三叠世时期,海水又一次广泛侵入,四川广大地区有成浅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飞仙关时期,西部古陆有相当多的陆源物质供应,与之邻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发育泥质沉积,称飞仙关相区。东侧邻近广海,川东和鄂西主要发育碳酸盐沉积,成大冶相区。

  本实习区恰位于东西交汇地区,故形成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与灰岩的间互沉积。而后陆源碎屑减少,海水深度有限,循环对流不佳,气候干燥酷热,蒸发量打,海水含盐量不正常,生物种属单调,发育形成石灰岩与白云岩的沉积,其中常夹有石膏和石盐等矿产。

  下中三叠统沉积厚度达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叠统的沉积速率大约为每百年四毫米。足见碳酸盐沉积作用是相当快速的。

  另外,在三叠世末期,西南地区又发生过火山喷发,形成广布西南的降落火山灰沉积,后成岩变成了绿豆岩。

  中三叠世末,受印支运动的巨大影响,四川地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区从此变为永久性陆地。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时期,整个四川盆地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湖波,湖波周围有许多河流发育,在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还发生了各种很明显的重要变化。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初期,气候温暖潮湿。一些低凹地区常是湖泊。湖波的规模,深浅和陆源物质的多寡亦有变化。森林最大繁殖,堆积埋藏后可形成煤层。

  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强烈的褶皱运动,在巨大挤压力的作用下,侏罗系及其以前的岩层,由水平被挤成倾斜,直立,甚至倒转。巍峨高进的华蓥山脉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华蓥山地区年年月月遭受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质应力的侵蚀。

  因此门奔去缺失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直至第四纪时期,在河谷地带才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零星分布。大自然终于塑造出现今巍峨秀丽的华蓥山。

三、构造特征简介

  天府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依槽台说处于扬子准台地,四川台向斜,川东南端褶皱带上的川东高褶带西缘,观音峡背斜。

  川东高褶带东西两侧为深大断裂所限制。期间发育一系列线状背斜。

  褶皱强烈,一般为不对称的梳状褶皱,形成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组合。轴向北东至北北东向。北边与大巴山台缘褶皱带相邻。华蓥山背斜于合川三汇向南西发生多条分支形成扫帚状褶皱群,其褶皱幅度逐渐降低与川南低褶皱带相接。

  1、褶皱构造

  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画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个背斜,实习区为观音峡背斜中的一段,暂名天府段。背斜轴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局部由于断层作用有少许下二叠统茅口组地层。两翼由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等地层组成。

  各地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两翼地层请教陡缓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发育程度。从褶皱枢纽看以5°—10°的倾伏角向西南倾伏。龙潭组地层倾没于廖家坡北边山沟中,长兴组地层在菠萝山倾没,飞仙关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倾没,褶皱总体成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

  此外,在背斜的南东翼上有一些次一级的小褶皱。大多数是由于断层作用产生的牵引构造和翼部地层手里变形的次级褶皱。规模较小,轴线方向与主背斜大体一致,多发生在飞仙关组第三段的塑性地层中。

  2、断裂构造

  断层发育,类型较为齐全,在冯家湾—芹菜田以北,多集中发育在背斜轴部及南东翼上,而以南多发育于北西翼上,以纵向断层为主。

  可分为四类型,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及顺层断层。逆断层有水岚垭,大品湾,螃蟹井,天台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断层及楼梯沟高角度逆断层。其他有廖家坡正断层,芹菜田平移断层等。

  基本断层数据汇聚如下:

  水岚垭逆断层:水岚垭沟F135°∠28°,地层断距140米;大品湾水库:F130°∠40°,地层断距10—20米;

  大品湾逆断层:大品湾北东处F100°∠42°,地层断距20米;

  廖家坡逆断层:48°∠45°及126°∠34°,地层断距70米;

  廖家坡正断层:302°∠60°及235°∠58°,地层断距40米;

  楼梯沟逆断层:铁厂沟F310°∠70°,地层断距150米,仰天窝330°∠60°,地层断距约20米。

  芹菜田平移断层:F190°∠85°,平移断距50米。

  3、小型构造共轭剪切带:地壳内一个窄的两边基本平行的一个强烈;构造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一般;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地壳上分布最广泛的地;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变浅质的基底上,开始盖;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四。沉积相分析;在沉积相分析中,我们主要所观察的地方的岩层厚

  共轭剪切带:地壳内一个窄的两边基本平行的一个强烈应变带。

  构造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一般认为是在后生阶段由于岩石本身自溶解作用形成的,其锥轴是垂直于岩层层面,而缝合面与层面基本平行。另一种是构造缝合线,是构造压力压溶的结果,一般缝合面不和岩层层面平行,常呈斜交和垂直关系。

  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地壳上分布最广泛的地质构造现象,其种类甚多,其中构造节理是油气和地下水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有事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合分析构造发展,形成的依据之一。4。构造形式及受力简介

  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变浅质的基底上,开始盖层沉积,古生代为斜坡,中生代作为印支隆起。经喜山运动改造完成。

  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该区东为七跃山,西为华蓥深大断裂的制约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北东向线状型梳状褶皱,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构造。

  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该区是受南东—北西向近水平压力,所形成的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不同方向,不同次序的各种构造。

四、沉积相分析

  在沉积相分析中,我们主要所观察的地方的岩层厚薄,沉积构造,隐晶或粉晶等,内碎屑粒度大小,藻纹,凝粒,纹理变化,表面是否有冲刷,透晶,虫孔,生物钻孔是否发育,是否有黄铁矿进行了观察描述。

  1、嘉陵江白庙子T1f1,T1f2沉积相分析:

  2、姚家坡T1j1,T1j2沉积相分析

  3、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相分析五。地质填图分析;在临近实习结束的前两个星期,我们开始了实习的最后;下面将对地质填图所见的各个主要构造,包括断层,侵;

  b、天台寺断层分析:;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

五、地质填图分析

  在临近实习结束的前两个星期,我们开始了实习的最后一项任务————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就是划分填图地层单位,选定标准层,通过勘探阶段的全面观察和对比,结合地层坡面的.研究以后拟定,然后根据定出的岩层出露的点,根据V字型法则进行地层分界线的连线,以确定在地质图上各个地层的分层情况并标识所见的构造。

  下面将对地质填图所见的各个主要构造,包括断层,侵蚀窗等进行详细分析。

  1、断层构造

  a、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分析:

  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可见逆断层上盘为P2ch石灰岩,下盘为P2ch和T1f1泥岩,泥灰岩。明显可见石灰岩掩盖在T1f1砂猪肝色泥岩,泥灰岩之上。断层带上有压碎的构造角砾岩。破裂现象,断面上有擦痕及阶步,倾伏角85°N,破碎带宽度约2米左右,并有大量方解石充填。断层产状126°∠44°。断层断距约70米。出露长度约600米。

  正断层发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盘地层产状264°∠29°。下盘302°∠49°。断层产状302°∠60°及285°∠58°。地层断距为40米,断层上下盘地层产状明显不同,沿断层面岩石有破裂及次生方解石充填,地貌上表现为溶沟。溶沟沿断层线分布。断层沿背斜枢纽方向展布,出露长度约为300米。

  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在初期受力变形产生评断褶皱的同时,剖面上一对共轭剪裂缝已经形成,随着应力的持续作用,岩层变形加剧,形成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并在持续挤压作用下岩层沿剪节理面你冲形成逆断层。由于便捷条件的改变,局部应力场发生了变化,导致倾向南东一组剪裂缝想压扭性转化。而倾向北西一组剪裂缝想张扭性变化,由于裂缝性质的改变,又处于背斜转折局部引张的结果,再加上上覆地层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断层的形成。由于断层的破坏,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态

  b、天台寺断层分析:

  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斜东南翼飞仙关组第二段岩相一致。主要证据是飞二灰岩被上盘掩盖缺失及不明显的破碎带。产状130°∠30°。断距约50米。露头较差。

  c、三官殿断层分析:

  沿后槽北西方向的山脊附近展布。油气以03横坐标线与山脊相交处山垭口标志清楚。断层倾向北西,产状318°∠28°。下盘地层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泥岩和飞四中到薄层灰岩,上盘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混岩,明显推伏在下盘的泥岩和灰岩之上。统可见宽度不大的破碎带,沉积破碎风化后形成的小凹槽。破碎带有灰岩及破裂岩,上下盘岩在断层面附近有牵引现象。其地层断距约为80米。断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在螃蟹井和芹菜田间分水岭的东南侧山坡上部,全部发育在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层内,有不明显的破碎带,裂痕节理发育等标志。

  d、水岚垭断层分析:

  在大品湾水库堤坝两侧有出露。断层产状130°∠40°,有破碎带,牵引现象等证据。断层线平面上由飞四的慧眼内进入飞三飞四的分界处,而后向东北方向延入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内消失。因此在地层方面仅厚度有变化,地层错位标识不明显。

  在水岚垭毛狗洞至芹菜田坡面中,在背斜北西翼也有发育,断层上盘地层为飞三和飞四,下盘地层为飞四和飞五。上下盘地层明显推移错位。并有破碎带发育,其内有压碎角砾岩,破裂岩,断层透镜体上,下盘还有不同程度的牵引现象。此处的断层产状为135°∠23°。地层断距为140米左右。

  水岚垭逆断层

  e、芹菜田平移断层:

  位于后槽芹菜田村南。断层走向280°—100°。倾角接近于直立,微向南西倾,长约500米,西端消失在嘉二紫红色页岩中,东段进入嘉三地层中消失。断层南北两侧的嘉四和嘉五及嘉一,明显发生错位,且有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构造强化作用形成的劈带,水平擦痕。地壳上有溶蚀洞。地层断距约50米,为右行平移断层。

  芹菜田平移断层与主褶皱轴呈斜交,并与平面上共轭裂面具统一运动方向。背斜系受南东———北西向的挤压应力而产生,于此同时还发育北碚西向北西西向两组平面共轭剪裂缝。

  f、楼梯沟断层分析:

  断层分布在背斜轴部铁厂沟—仰天窝一带。上盘为P2l和P1m地层,地层产状均为北西倾向,下盘P2l5及P2ch地层,倾向南东。

  由于断层作用,背斜轴被破坏,失去完整形态。断层产状在铁厂沟北东山坡上为310°∠70°。仰天窝为310°∠60°。地层断距在铁厂沟约150米,仰天窝为20米左右。断距有上小下大之势。南西端消失在麻柳湾山沟中。北东端伸出填图区。由于采煤废石堆积和植物覆盖,断层面难以观察。但有明显的地层证据:

  沿断层有泉水发育,地貌有凹沟亦为佐证。

  该断层是区内仅有的一条高角度破轴逆断层。他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南东—北西向的侧向挤压,大致平行周面,由于强烈的褶皱时P2l的页岩,煤层,沿着垂直挤压方向发生塑性剪切滑动而形成。因此它往往出现在侧向挤压强烈的褶皱的轴部一带。是诧异塑性剪切滑动结果,并非是在剖面X剪裂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逆断层,这与低角度逆断层形成有本质的区别。

  2、侵蚀窗构造

  a、在大品湾水库东侧坡上有小块长兴组P2ch出露,这是被水沟侵蚀的结果。

  b、在背斜核部,骑龙屋基至毛狗洞一带,可见飞仙关组第二段鲕粒灰岩的出露呈圆圈展布,其中心为飞一的紫红色钙质泥岩。其特点是第十高处飞二连片,在地势低处出露飞一,且飞二分翼出露。因此,此处为飞一剥蚀的结果出露,亦为侵蚀窗。

六、实习总结

  在这次为期大约五周的实习期间,我觉得我学到了非常的知识。使我对各种岩石的岩性,产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层理等知识有了丰富的增加。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是从书本上对各种岩石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对各个地层的情况更是生疏。在初到实习基地的时候,我甚至连罗盘的使用方法也忘记了。慢慢地,在实习过程中,我复习了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也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在前几天的踏勘中,我们逐渐复习了以前所讲过的知识,使我对以前书本上的各种岩性的岩石有了大概的了解,对该区域出露的地层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我对各种知识的掌握也逐渐加深。

  在后来的沉积相分析,通过老师对地层各层分层的讲解,到我能自己大概分辩出某层大致岩性,如灰岩,泥岩,页岩,及其某些岩石中颗粒的粒度大小和其构造特征,如藻纹,泥纹,鲕粒,溶蚀,波痕等。这让我对以前书上学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是我的记忆更加具体,使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是实测剖面实习,在这一阶段实习中,我们通过自己对地层的分层和用皮尺对地层厚度的测量,逐渐的有了对实际地质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在测量过程中,我慢慢的掌握了对地层分层的方法以及对地层特征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在对地形复杂的地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更是增加了团队集体感和亲切感。

  在最后的地质填图时期,我们通过对各个地区的走动追踪,慢慢的把该实习区域中各个地层界线逐渐定点出来。这让我学会了地层与地层之间界线的识别方法和对从远处沿线过来的方法。在每个构造点,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对各个断层的讲解,使我知道了其产生的原因,识别的方法以及断层的倾向等各种特征属性。通过练习。我也逐渐掌握了观察周围地形地貌来定点的方法。

  填图期间,虽然路途遥远,天气炎热,但是看着地质图上逐渐成形的地质界线,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师顶着酷热的太阳给我们不辞辛劳的讲课我们也被这种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在每次中途午休吃饭时,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体恤,也让同学们的友谊增进了不少。虽然说晒黑了,晒伤了,走累了,脚痛了,但是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觉得很是值得。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和提高。使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负责自习认真的讲解也使我的知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对这个专业以后所要从事的实际工作有了逐渐的认识。实习只是今后我们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从老师的.身影也看出现代地质工作者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我对他们感到骄傲,也对今后我将从事此种工作而感到兴奋。也对今后从事这个工作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