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学反思11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轴对称》教学反思11篇,以供参阅。
一、有效预习、提高效率
预习 是“学程导航·活力课堂”最核心的环节,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轴对称图形》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1.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对称轴。
2.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试着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画一画,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如交流预习成果,在平面图形中找轴对称图形,交流如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真正体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而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昨天讲了青年教师素质汇报课《轴对称》一节,讲完之后让我最大的反思就是自己语言的匮乏,以及语言的随意性,即使之前已经设置好要说的话,但是对于处理学生生成的问题时,语言过于随便,深深的忏悔自己语言的失误真的怕给孩子带来影响。
讲课过程中反思如下:
1、开头让学生找对称轴时有点着急进入主题,虽然是学过的东西但也应该让学生自己回忆起来并用语言叙述,而这里老师说的有点多。
2、让学生发现什么的时候,一定不能机智的把孩子的偏离拉到正题上,以至于绕了个圈子。
3、应该多找几个同学上前去说画另一半的`过程,并让学生们结合方法叙述一遍,这样效果会更好。
4、觉得自己这节课真正的与学生融在了一起,而不是停留在自己是否落环节。并且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尽情的说。
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数学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操作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为主。
一、利用大自然中具有对称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利用美丽的图片,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传统黑板所无法替代的,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积累了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认识了解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有灿烂文化的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在欣赏了“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剪纸、京剧脸谱……”之后,孩子们的爱国之情激荡在心头,我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轴对称图形!这样便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在这个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拎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称轴。
接下去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学过的平面图形,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了解到能使左右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形成感性的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分层次练习。
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我出示了几种常见的物体的一半,让学生猜猜是什么;随后猜出示一半的汉字、找对称的字母等活动。通过多种图片及最后的舞蹈展示,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多媒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
首先,在教学这一部内容时以“观察———操作———再观察———探究规律———应用规律”为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既有动手的机会,又有动脑发现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对学习收获的印象更为深刻了。
其次,有了以前的教学经验,这次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对轴对称图形特征,即对应点到对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采用了让学生选取对应点实际测量感知的办法,但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仍然不到位。
第三,将授课起点放在“学生从未接触过对称”上,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即使如此,在教学中也常常会让我有起点定高了的感觉,可我还能怎么低呢?
课是孩子第一次接触轴对称,但是对于对称现象,学生却并不陌生,再加上从幼儿开始,学生就有机会进行折纸、剪纸等,也就是说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着丰厚的生活经验。
我在备课的中,首先尊重学情,从生活中收集了大量的对称物体,如人民大会堂、故宫、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蝴蝶、奖杯、向日葵……让学生在静静的欣赏中,在同类物体的观察比对中,主动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即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在学生充分认识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之后,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画了下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从立体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储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体悟到,今天这堂课研究的不再是生活中对称现象,而是平面图形的对称。
上,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平面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等,在研究这些平面图形的时候,我们都采用了哪些研究?借助学生对平面图形已有的研究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储备,促使他们主动寻求既有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对折”,这样的处理使接下来学生的操作活动,目标变得清晰起了,同学们带着明确的方法和活动目标进行活动,感受学习材料的特征,习得的`过程自然而流畅,凸显了数学学习方法价值。
对于判断常见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歧时,及时跟进:怎样才能知道它们中到底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由此,学生主动的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活动的开展完全顺应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学生学得深入而快乐。
当然课堂上也有遗憾,比如本节课涉及到镜面对称,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备课不充分,课堂上没有让孩子们去探索和实践,这也给我提了个醒,备课时一定要关注课后习题。以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满和完整。
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激情导学。以兴趣为先导,从美丽的风景画面开始,引入学习数学的境界。然后进行游戏:猜一猜,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同进比较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推理游戏,中考链接等等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在这堂课中,我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轴对称图形》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1、从兴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创设了轻松的心境。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有哪些入手,这样做到了“寓知识于娱乐,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的“数学思想”。
2、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教学机智还不够敏锐,一些细节的处理不完善。如: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时,有一个同学拿着自己三角板说是轴对称图形,这是我应该把这个三角板拿起来给全班同学看看,以免让学生误会所有的三角板都是轴对称的。还有,上完本节课后感到自己的语言连贯性有待加强。
本节课学生对垂径定理都很好的掌握,亮点在于练习设计有梯度,本节例题学生掌握很好。哲人说,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又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这样评价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堂有价值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数学就是数学,简洁、抽象、严密是数学学科的本质,也是她美之所在,这也是她能如此吸引人的重要原因。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教学数学。本节课首先应留给学生的“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这一严谨的、合情合理的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很好地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奥妙,领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这次课堂展示活动活动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一、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我们不仅要努力精心设计这样的好问题,同时还要以这种良好的数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发展问题意识;二、借助于各种恰当的教学手段,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实验、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形式,引领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思维等全方位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本质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样的课才是好课。
一、教学建议
1.有效的数学复习课应该能让学生的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所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在课堂中不仅就复习而复习,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那么无论是什么知识学生也能进行归纳整理了。我们给学生的不仅是学科方面的知识,更是一种思维,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有效的数学复习课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上说,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适当加以引导、帮助。比如:有意识地将学生回顾起的本章的主要概念、性质、判定等加以归纳整理并板书在相应的位置上。对学生不能马上回顾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进行作图,进而说明作图依据的方法加以引导。但不足的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的不够,相对来说教师讲得还是多了一些。
二、教学反思
教育的现代化,并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仅仅做几道数学题,而是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学科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路,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产生学习意向,加之时时反思总结,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增强自律学习的有效策略。
本节课利用合作探究的复习课模式:“自我回顾——基础演练——灵活运用——思维激活——聚焦中考” ,作为教者,在认识上有提高,在观念上有变化,在手段上有进步,在形式上有创新。既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的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以及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今后还需不断学习,争取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学情分析:由于本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所借用的则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如何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学习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创造出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图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张扬个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重点: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判别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有着对称美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感悟特征,“识”对称。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3.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其是否对称。
4.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
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 完全重合)。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折痕 对称轴)。
(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操作、交流、体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特征。)
三、深化认识,“做”对称。
(1)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展示学生作品。说说各自的创作方法。
(在本环节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发展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张扬个性。)
四、多向拓展,“辩”对称。
1.课件出示:天天开心。(心:是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字也是轴对称的图形。
2.出示字母: B A N G
引导学生判断各个字母是否轴对称图形,出现争议的字母B,引导学生验证结果。
3.挑战难题,激励优胜。
①“木”字的一半②看似轴对称的“奉”字,让学生判断分析,合成 “棒”字激励学生。
4.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猜测——验证——总结)
5.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多向拓展,让学生感悟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五、升华认识,赏对称。
1、欣赏短片
2、说一说。
出示短片中不止一个对称轴的图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说一说,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六、课堂小结
出示两幅是轴对称的表情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的收获。(认知的、情感的)
(本环节,既让学生感悟了成功的喜悦,也合理地整理了课堂的知识点。)
师:轴对称图形是和谐、美丽的,而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欣赏生活。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猜测——验证——总结)
对折 完全重合
折痕 对称轴
教学反思:我在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摸一摸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现象,还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能以新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研究物体,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提供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数学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网络,展示具体的图形、形象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并结合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试一试、剪一剪、围一围、折一折等方法,通过不同折法,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验证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把纸对折,画上简单的`图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开,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一般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而动手做的学得好。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耻下场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本课要掌握“对折——重合——完全重合”这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首先通过自己的判断把我之前准备的几个平面图形按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进行分类。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自己发现了“对折”这一个重要方法。再通过每个同学自己动手把对称图形对折,引出了“挡住了”“合在一起了”这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重合”的理解。最后通过对折后的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两者的比较,引出对两种重合的区别,从而深刻理解了“完全重合”。最后设计了一个对“折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只有把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这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说,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是能够完全掌握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自主的学习比老师单纯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知识来源于生活,当然知识也应该应用于生活。从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从中也感悟到对称美。通过网络,搜索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到了许多关于运用轴对称原理设计图案,以及利用轴对称知识创造出的美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对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加上配乐欣赏,让学生更加陶醉于美丽的画面中,让本节课达到了**,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欣赏完后,很多同学都有跃跃欲试的兴奋,很想自己亲手创造关于轴对称的作品。由于时间关系,我把学生的这种创作激情延伸到课后,让学生们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对称”的知识,亲手设计一幅精美的图画。第二天,我回访了一下,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大部分同学都完成的相当不错,有画的,有剪纸的,有贴画的,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这让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但是要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效果,完全是得益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辅助。图生动、画形象,不仅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让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练习的一一呈现,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要想真正地用好它,用活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教师在课前还得付出非常多的心思,从教学素材的收集到课件的制作,无不凝聚了教师的所有心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不断地发挥农远工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将是我们一线教师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