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教案设计3篇(莺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莺》教案设计3篇(莺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教学目的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驾的特性。
难教学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请学生解释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1)阴霾(mai):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2)休眠:某些生物为了适应不良的环境,生命活动降低到几乎停顿的状态,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芽在冬季停止生长等。
(3)欢畅(chang):高兴、痛快。
(4)涵养(han):①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②蓄积并保持(水分)。
(5)恬静(tian):安静。
(6)栖息(qi: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7)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一点忧愁的样子。
(8)千呵万护(hu):形容十分保护。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百兽物语》,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2.导语:在森林音乐会上,莺的歌声是最美的。不然诗人怎么会用管歌燕舞来赞美春天呢?这篇科学小品介绍了驾的科学知识,我想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三、正课
1.速读课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问:课文共六段,试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第一段: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的第一个信息。
第二段: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欢。
第三段:莺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段:莺生性胆小。
第六段:莺的叫声最好听。
3.提问:文章第一段从描写什么,引出说明的对象莺?
讨论并归纳:从萧条冷漠的冬季写起。
4.提问: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冬季的萧条冷漠。
用阴霸弥漫毫无生气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停止了停止了终止了失去了抛弃流放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被囚禁在山洞。
6.提问:作者用哪些词语写出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信息?
唤醒了焕发了吐出了披上了引来了生机勃勃。
7.提问:莺科小鸟最多,表现在哪里?
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荫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到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8.提问;莺科小鸟最惹人喜爱表现在哪里?
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
9.提问:莺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10提问:等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l)莺的活动范围是花园里,树丛中,菜田里,在那里栖息、玩耍、搭窝、出人。
(2)到收获季节,它们开始迁徙。
(3)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
11.提问: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生怕胆小,常常躲避危险。
12提问:莺的叫声是怎样的?
黑头莺的叫声最好听、最流畅。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大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夜莺还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妙美的歌声。
13.提问:课文用文学的笔调描写写与课后练习三中《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对莺的说明文字两种表达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用文字的笔调描写,写得形象、具体、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莺的喜爱之情,给人以美感,使人爱读。《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对莺的介绍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得准确、简明,给人以知识。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莺科小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性格特征、声音特点等,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惹人喜爱,它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文章用文字的笔调描写,写得形象、具体、生动,表现出作者对营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代美,值得品味。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概括课文要点,品味优美语言。
2、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
3、激发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概括课文要点。
(2)难点:A、体会语言的优美。B、学会细致观察。
教学设想:
(1) 教学中贯彻湛江市教委提出的“八字”要求。
(2) 重难点的突破中结合学法指(3) 导进行教学。
(4) 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夜莺的歌声。
刚才大家听到是一段夜莺的鸣叫声,好听吗?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它。(板书课题)
2、解题,作者介绍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百科全书中》是怎样介绍莺的。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看看“练习三”中有关的说明。(叫一个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引入课文学习的目标。)《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明是纯粹的知识介绍,语句精炼。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学习这篇课文大家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此外,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3、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要点。
4、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指导学生掌握词语,要字不离句,着重于运用。)
阴霾(mi):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休眠:某些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活动几乎到了停止的状态,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动,植物的牙到冬季停止生长等。
欢畅(chng)高兴;痛快。
栖(qī)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涵(hn)养:蓄积并保持。
恬(tin)静:安静。
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什么顾虑,也没有什么悬挂。
千呵(hē)万护:形容非常疼爱。
(2)速读,标出段的序号,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圈画出生字词。教师可让学生自问自答,理清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5、新课研习
(1)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各段中的关键语句,并据此概括各段的大意,把握课文的内容。
明确: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萧条冷漠毫无生气的冬季,是鸟类的归来,唤醒沉睡的大自然,于是大地有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到处生机勃勃。大意:鸟是春的使者。
第二自然段,先写莺之惹人喜爱之处,再说莺之多及其活动范围之广。大意:介绍莺的特性(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善叫、钟情)
第三自然段:用简略之笔介绍莺的毛色: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大意:介绍莺的毛色。
第四自然段:介绍莺的生活习性: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也不缺乏温情。大意:介绍莺的生活习性。
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绍莺生性胆小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展示活跃、欢快永远是它们生活的主旋律。大意:莺生性胆小。
第六自然段:以莺家族中的黑头莺为例,写其优美动听的歌声及给人的感受。大意:黑头莺是杰出的歌唱家。
(2)结合课后“练习二”,弄清文章抓住莺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一遍,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莺,主要介绍莺的那些特点?
[提问1]莺有那些特点?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
明确:活跃、灵巧、轻盈、好动、富有感情、生性胆小。
[提问2]莺的特征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活跃、爱唱歌。第2段“处处能看见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说明其活跃,“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说明其爱唱。第4段它们“玩耍、搭窝、不停的出入”又是活跃的表现,而“总是以几支歌结束”有时爱唱的表现。第5段,一旦危险过后,“它们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这是活跃、爱唱的表现。第6段在以黑头莺为例,极力描述其叫的“最好听”,声音“最流畅”,听之使人动情,真实杰出的歌唱家。
(5)语言积累与感知。
提示:上课前,我们看了《大百科全书》中有关莺的介绍,“练习二”中提到课文中运用了文学的笔调来描写莺,大家怎么样来理解这种文学的笔调呢?
明确:所谓的文学笔调,它的主要的特点是采用形象的描写手法对事物的特征加以扩展,寓说明于叙述、描写之中,以取得形象、生动的效果。为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体会其中优美,即那些形象、生动的句子。
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出优美语句并加以揣摩。
如:①、……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
②、……他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
③、他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
6、课堂作业。
放录像,让学生观察蜡嘴鸟的生活片断,回答问题下面问题。
(1)下列说法对吗?
1 蜡嘴鸟是织布鸟的一种,2 它只用芦苇作材料搭窝。( )
3 雄性蜡嘴鸟不4搭窝,5 只等雏形的蜡嘴鸟搭好再进去住。( )
6 蜡嘴鸟搭的窝外形象正方形的木箱。( )
7 蜡嘴鸟搭的窝顶,8 有盖玄关提供安全仓库,9 目的是在受到外敌攻击是以便安全逃走。( )
(2)课后回去用文字生动、准确的把蜡嘴鸟这段生活片断的描述出来。
7、教学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莺的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善于歌唱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莺和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爱和赞美。
[学习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情况,确定学习本课的方法
①指名读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②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③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二、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①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②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三、复述课文
①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这种体态玲珑的鸟叫夜莺。夜莺又名黄鸟,它模样漂亮,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听,(播放夜莺的叫声)这清脆、宛转的叫声就是夜莺的歌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夜莺是指鸟吗?
(不是鸟,而是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词语手册》翻到50页,读一读,了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三)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却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聚焦第一部分引诱敌人,课文的字里行间,你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也可动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胆量非常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四)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关于夜莺歌声的句子,理解夜莺歌声的不同作用。
板书设计:
夜 引诱敌人
莺 传递情报 机灵
的 消灭敌人 勇敢
歌 再次诱敌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