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优秀11篇

2024-03-15 08:42:37教学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优秀11篇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1

  上个月在学校上了一次公开课,因为课前准备的比较充分,所以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为了让每一节都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有意思而且难忘记的音乐课,课后我对这节课做了深刻的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唱游课,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方法,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境设置,以“小青蛙找妈妈——找到妈妈——开心歌唱”的过程开展教学。利用这个情景游戏的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在将游戏和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

  (一)成功之处: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一节课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课堂掌握住了学生兴趣转移的规律,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的特点,加大信息量,多内容、多方法。例如“青蛙啦啦队”和“青蛙合唱团”的角色设置,不仅让学生能够大面积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同时也保证了课堂的“动”而不“乱”。实践也表明课堂抓住了学生心理,适应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形成对事物的专注力,并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不足之处:

  在音乐课的课堂中,不论重难点放在哪个地方,有一个前提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音乐的美感,《小青蛙找家》这节课,故事情节的设置提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不加控制的把积极性带到歌唱里来,其结果就是:忽略到音乐带给我们的美——着急到高兴的过渡全无,找到家的喜悦变成疯狂。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和演唱习惯,真正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艺术之美。

  (三)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并且更加注意到了细节的设计,大到让学生自己编歌词,编动作,小到表演时板凳的摆放,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探索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这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担心学生出错,尽管学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的。一年级学生思维活,他们敢表演、爱提问、喜欢奇思妙想,他们更喜欢新颖、活泼、开放的音乐活动形式,大部分学生能自信、自由地通过音乐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区别于中高年级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我们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发挥创新精神和能动作用,勇于开拓、改革,以适应音乐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四)分析:

  1、在兴趣中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

  这节课抓住音乐描写青蛙找家的线索,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会着急、高兴等不同情绪,从故事导入引出歌曲 ,在“池塘里”,他们边走边找,边学边唱,在帮助小青蛙找家的过程中学会节奏,在欣赏《小青蛙找家》的歌曲中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经验,体会音乐情绪是欢快的,体现出青蛙妈妈见到小青蛙高兴的心情。接着,进行音乐游戏。教学的最后环节是让学生创编歌词,在教师引导鼓励下,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大胆地创编歌词,达到了熟悉音调、体会词曲配合、培养锻炼思维的目的。

  2、在体验中实践。

  现代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应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无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到这节音乐课上(玩玩----听听----唱唱--演演--编编)、,教学环节紧紧围绕兴趣这一学习的基本动力,课堂教学都是在情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了孩子个性的张扬,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轻松达成了教学目标。活动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3、努力实现创新。

  这堂课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在这一堂课中成了创造表现音乐的主人。

  教师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了音乐创作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创造学习。更注重学生在体验中实践与合作,其中包括节奏创编、歌词的扩展创编、知识的扩展、音乐表现形式的拓展等。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总是满腔热情,鼓励学生的点滴创造。当学生在创作活动中受阻时,教师给予耐心的帮助,通过启发、暗示、等待,使那些害羞、胆小的学生逐渐增加信心,积极投入到集体的创造之中。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中,一次次地品味创编活动的快乐。正如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2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而我本节课也是以这段“跳跳、呱呱”的节奏型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掌握了节奏之后再进行本曲的教唱。过程中,我采用充满童趣的活动来进行教学,用蛙鸣器和响板对小青蛙的叫声进行模仿,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参与,在玩中学习了歌曲,享受欢快的旋律带给自己的快乐。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乐器放在了开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一节课运用了演奏、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的特点,加大信息量。多内容、多方法,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唱会这首歌曲,但在活动中我过于注重整体性,没有对歌曲的乐句进行分句教唱,使得学生在音准上有所欠缺,对歌曲的旋律不是很熟悉。但在节奏上却很扎实。

  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自己编歌词,编动作,使学生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担心学生出错,尽管学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的。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敢表演、爱提问、喜欢奇思妙想,他们更喜欢新颖、活泼、开放的音乐活动形式,大部分学生能自信、自由地通过音乐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放”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这样的音乐课才有乐趣,会让孩子们更加地有自信。多关注学生,发现更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抓住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亮点,多鼓励表扬进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3

  优点:

  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2、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一个《小青蛙找妈妈》的视频故事,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在节奏学习的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律动中学习节奏,最后的表演故事环节,我制作了卡纸头饰,把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中。

  不足或改进之处(如有):

  1、在导入讲故事的环节,我的语气很平淡,不够绘声绘色。

  2、在学习节奏部分的时候,我设计了了一个“小青蛙捉虫”的游戏,但只有少数的学生参与,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3、最后一个情景表演环节,因为没有告诉学生们的具体的表演要求,到了表演的时候比较的乱,学生表演完了之后,我也没有做具体的点评。

  跟进(如有):

  1、节奏部分的学习我把“捉虫游戏”改成分组拍手对话,效果就比较好了。

  2 在故事表演环节我先带学生预演了一遍,然后学生再表演就比较到位了。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4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音乐综合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充满童趣的活动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参与,在玩中学习了歌曲,享受欢快的旋律带给自己的快乐。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借助过多的多媒体手段,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营造这首歌的音乐旋律背景气氛,让学生自然地感受歌曲,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歌曲,并体会到小青蛙迷路时与找到家时的不同心情,有表情地演唱好歌曲。

  (一)成功之处: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一节课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课堂掌握住了学生兴趣转移的规律,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的特点,加大信息量,多内容、多方法。实践表明抓住了学生心理,适应了学生心理,形成对事物的专注力。这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表现力。

  (二)不足之处:

  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稍稍有些乱,在创编动作时,显得拥挤、混乱。但我没有刻意的要求他们整齐划一,我想这些乱糟糟的、各自不一的动作存在着求异性,萌发着初浅的创造意识,必要时放手让学生“乱”,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信心。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培养。

  (三)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自己编歌词,编动作,使学生好奇心的到了满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担心学生出错,尽管学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的。一年级学生思维活,他们敢表演、爱提问、喜欢奇思妙想,他们更喜欢新颖、活泼、开放的音乐活动形式,大部分学生能自信、自由地通过音乐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区别于中高年级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我们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发挥创新精神和能动作用,勇于开拓、改革,以适应音乐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通过以上反思和总结,我明确了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一、抓好常规工作,平时课堂的点点滴滴都要强化,规范。

  二、以学生为本去设计教案教学。

  三、多关注同学,多鼓励表扬进而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5

  歌曲《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堂《小青蛙找家》的综合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意图:

  一、以“趣”激“学”,自然引入。

  音乐新课标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放在了首要位置,它强调:只

  有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并且参与音乐活动。而且对他们将来的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和影响。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音乐课,应淡化“双基”,真正让“趣”先行。在本节课中,我也有所体现。如: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角时,我使用了“猜谜语”形式,请出主角后,又通过小青蛙给大家讲了“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让学生带着悬念听歌曲,寻找故事的结局。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所以,我觉得:一堂课最初的导入一定要精彩,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样,你的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创设情景,轻松学习。

  现在的音乐课越来越倡导“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应该是轻松的,而不是有压力的。尤其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就更为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做了一些努力。如:在语言的引导上,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投入进去。如朗读歌词,在语言上我换了种说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荷叶上的节拍,谁能帮助小青蛙踩着荷叶上的节拍找到妈妈?”这样一说,比你老师直接说“我们先来朗读荷叶上的节奏”更有效。因为小朋友喜爱小动物,并且愿意帮助小动物。在后面部分,体会小青蛙找家的心情可以说是歌曲的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说,然后用表情表现着急、难过、害怕、伤心的.心情,使学生体会了小青蛙找家时的心情。

  三、层层铺设,化难为易。

  现在的新课程,还专门有了配套的教学光盘。课件制作画面精美,实用性强。本课中,关于“荷叶上的节拍”课件中还专门有一幅图画,而且这一节奏也是比较重要的,在后面环节我还要求创编歌词。但是如何自然的利用此图呢?我想了又想,最后我在故事的创编中,加入了乌龟爷爷的话。所以在朗读荷叶上的节拍时,就自然过渡了。把故事的内容和课件的图片恰到好处融合在一起。后面的创编也基本上达到要求。

  纵观本课教学设计,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但在表演音乐时也有一些不足:如青蛙妈妈和小草、荷叶的表现太死板,在课上我也缺乏指导。最后环节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木鱼敲击还可以。但在碰铃和三角铁加入时,因为已经下课,匆匆忙忙做得不太到位。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6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而我本节课也是以这段“跳跳、呱呱”的节奏型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掌握了节奏之后再进行本曲的教唱。过程中,我采用充满童趣的活动来进行教学,用蛙鸣器和响板对小青蛙的叫声进行模仿,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参与,在玩中学习了歌曲,享受欢快的旋律带给自己的快乐。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乐器放在了开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一节课运用了演奏、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的特点,加大信息量。多内容、多方法,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唱会这首歌曲,但在活动中我过于注重整体性,没有对歌曲的乐句进行分句教唱,使得学生在音准上有所欠缺,对歌曲的旋律不是很熟悉。但在节奏上却很扎实。 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自己编歌词,编动作,使学生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担心学生出错,尽管学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的。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敢表演、爱提问、喜欢奇思妙想,他们更喜欢新颖、活泼、开放的音乐活动形式,大部分学生能自信、自由地通过音乐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放”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这样的音乐课才有乐趣,会让孩子们更加地有自信。多关注学生,发现更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抓住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亮点,多鼓励表扬进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7

  本人是本期才到东郡小学进行音乐教学工作的,由于我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且没有从事过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是在一个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疑惑,真诚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帮助。 当我拿到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的时候,就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令我耳目一新,画面感极强且非常的生动,与我小时侯的课本完全不一样了,一下就激发了我对音乐教学的热情,新课标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小朋友对学习关于动物的歌曲非常感兴趣,而且很喜欢听故事。教授《小青蛙找家》这首歌的时候,我选择从讲故事开始入手,根据歌词内容和课文画面创编了一段关于小青蛙找家的小故事,激发孩子们对学习歌曲的兴趣。在讲故事的`时候我尽量做到语言生动,故事情节有趣和教育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他们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了,他们会因为故事小主人的聪明乖巧而哈哈大笑,并能积极思考问题,在故事结束的时候他们主动提出了问题和总结生活中的小启示,这样让我感到很兴奋,孩子们能更主动地去学习了,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适当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旋律部分出现的休止符号时侯,我告诉他们这个小圆圈叫休止符,遇到它的时候要停一停,于是他们都跟着我双手拍节奏,遇到休止的时候就双手握拳,这一过程进行得很顺利 。当我要他们演唱歌曲律动的时候,却被我的再次强调遇到小圆圈的时候要停一停的话而不知如何跳了,所以我觉得我的失败点就在于过分强调理论性的东西而让孩子们失去了应有的自然的肢体语言表达。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8

  歌曲《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根据这首歌曲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堂《小青蛙找家》的综合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意图:

  一、以“趣”激“学”,自然引入。

  音乐新课标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放在了首要位置,它强调:只

  有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并且参与音乐活动。而且对他们将来的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和影响。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音乐课,应淡化“双基”,真正让“趣”先行。在本节课中,我也有所体现。如: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角时,我使用了“猜谜语”形式,请出主角后,又通过小青蛙给大家讲了“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让学生带着悬念听歌曲,寻找故事的结局。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所以,我觉得:一堂课最初的导入一定要精彩,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样,你的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创设情景,轻松学习。

  现在的音乐课越来越倡导“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应该是轻松的,而不是有压力的。尤其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就更为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做了一些努力。如:在语言的引导上,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投入进去。如朗读歌词,在语言上我换了种说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荷叶上的节拍,谁能帮助小青蛙踩着荷叶上的节拍找到妈妈?”这样一说,比你老师直接说“我们先来朗读荷叶上的.节奏”更有效。因为小朋友喜爱小动物,并且愿意帮助小动物。在后面部分,体会小青蛙找家的心情可以说是歌曲的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说,然后用表情表现着急、难过、害怕、伤心的心情,使学生体会了小青蛙找家时的心情。

  三、层层铺设,化难为易。

  现在的新课程,还专门有了配套的教学光盘。课件制作画面精美,实用性强。本课中,关于“荷叶上的节拍”课件中还专门有一幅图画,而且这一节奏也是比较重要的,在后面环节我还要求创编歌词。但是如何自然的利用此图呢?我想了又想,最后我在故事的创编中,加入了乌龟爷爷的话。所以在朗读荷叶上的节拍时,就自然过渡了。把故事的内容和课件的图片恰到好处融合在一起。后面的创编也基本上达到要求。

  纵观本课教学设计,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而且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但在表演音乐时也有一些不足:如青蛙妈妈和小草、荷叶的表现太死板,在课上我也缺乏指导。最后环节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木鱼敲击还可以。但在碰铃和三角铁加入时,因为已经下课,匆匆忙忙做得不太到位。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9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音乐综合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充满童趣的活动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参与,在玩中学习了歌曲,享受欢快的旋律带给自己的快乐。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借助过多的多媒体手段,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营造这首歌的音乐旋律背景气氛,让学生自然地感受歌曲,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歌曲,并体会到小青蛙迷路时与找到家时的不同心情,有表情地演唱好歌曲。

  (一)成功之处: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一节课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课堂掌握住了学生兴趣转移的规律,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的特点,加大信息量,多内容、多方法。实践表明抓住了学生心理,适应了学生心理,形成对事物的专注力。这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表现力。

  (二)不足之处:

  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稍稍有些乱,在创编动作时,显得拥挤、混乱。但我没有刻意的要求他们整齐划一,我想这些乱糟糟的、各自不一的动作存在着求异性,萌发着初浅的创造意识,必要时放手让学生“乱”,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信心。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培养。

  (三)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自己编歌词,编动作,使学生好奇心的到了满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担心学生出错,尽管学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的。一年级学生思维活,他们敢表演、爱提问、喜欢奇思妙想,他们更喜欢新颖、活泼、开放的音乐活动形式,大部分学生能自信、自由地通过音乐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区别于中高年级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我们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发挥创新精神和能动作用,勇于开拓、改革,以适应音乐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通过以上反思和总结,我明确了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一、抓好常规工作,平时课堂的点点滴滴都要强化,规范。

  二、以学生为本去设计教案教学。

  三、多关注同学,多鼓励表扬进而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10

  优点:

  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2、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一个《小青蛙找妈妈》的视频故事,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在节奏学习的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律动中学习节奏,最后的.表演故事环节,我制作了卡纸头饰,把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中。

  不足或改进之处(如有):

  1、在导入讲故事的环节,我的语气很平淡,不够绘声绘色。

  2、在学习节奏部分的时候,我设计了了一个“小青蛙捉虫”的游戏,但只有少数的学生参与,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3、最后一个情景表演环节,因为没有告诉学生们的具体的表演要求,到了表演的时候比较的乱,学生表演完了之后,我也没有做具体的点评。

  跟进(如有):

  1、节奏部分的学习我把“捉虫游戏”改成分组拍手对话,效果就比较好了。

  2 在故事表演环节我先带学生预演了一遍,然后学生再表演就比较到位了。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找家教学反思 篇11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小青蛙找家》,通过演唱表现自己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学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的为歌曲伴奏。

  重点难点

  对歌曲的感受

  教学准备

  录音、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分步目标

  预设活动过程

  个性化思考

  一、复习《小青蛙找家》

  二、学唱歌曲

  1、生跟音乐齐唱歌曲。

  2、师生接唱。

  3、师生一起随音乐跳起来,表现自己对小动物的热爱。

  4、班级合作:伴奏演唱舞蹈

  5、利用歌曲的曲调,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类小动物?”

  6、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创编的歌谣好。

  7、反馈交流,评出优胜小组。

  三、感受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2、引导学生跟录音轻轻地哼唱。

  3、师范唱歌曲。

  4、生跟琴演唱,师指导。(唱的时候应柔和、抒情)

  5、让学生说说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

  6、引导学生说说小蜻蜓的特征。

  7、鼓励学生随音乐表演,并选择好的动作全班一起来。

  8、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为歌曲表演,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