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两件宝》教学反思4篇 人有两件宝教学反思

2024-03-14 17:51:24教学

《两件宝》教学反思4篇 人有两件宝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两件宝》教学反思4篇 人有两件宝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两件宝》教学反思4篇 人有两件宝教学反思

《两件宝》教学反思1

  我从课题的关键字“宝”入手,让学生展开思考,联想,活跃他们的思维,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有了积极思维的欲望,从而能够集中注意力,也让学生在动脑想,动嘴说的同时,进行了听说的训练。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大脑”“双手”,老师告诉师孩子们,双手和大脑可是我们人体的两件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还专门为“手和脑”写了一首儿歌呢!标题就叫〈〈两件宝〉〉,揭示并指导读课题:两件宝。这样做跟我们日常生活很贴近,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紧接着再认识书上的`字词句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想想,说说,进一步体会。从而完成教学目的,这样安排整堂课活而不乱,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也培养能力。

  不足之处:

  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说的就是朗读的作用。为此,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教师范读、跟老师读、自读、小组合作读、齐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领会“为什么手和脑是我们人的两件宝?”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觉得课堂上学生读得还是不够。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比如:我还要加强课堂的调控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准确地作出评价,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我想,教师是驭驾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明灯,处处点燃他们求知的火焰,才能让知识火焰越烧越旺。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两件宝》教学反思2

  在设计本课时,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希望让学生始终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使学生主动认识生字、学习短文,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由此《两件宝》一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在导课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儿童化的语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站着在上面,用它来思考,我们看不见,智慧在里面。”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调动了思维,既初步体会到手和脑的作用,又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引起了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学习短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小短文,问问周围的同学。”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听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有个大体的印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让学生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认读生字,培养能力

  在学习生字时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请同学们把你记忆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识字,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为小组的讨论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交流、补充,完善自悟过程。同学之间的合作,可以汲取众长,再一次扩大信息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促进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由“学会”变成“会学”。

  学生分组合作独立识字后,在全班交流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补充对比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方法,如:“双”字的教学,我采用与又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劳动”两个字的教学,采用字义与字形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脑”字通过组词帮助学生记忆,揭示“月”字旁的构字规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学生在完成探究发现任务中,往往不能透过事物的外在表现抓住本质,不能进行准确的抽象和概括,老师的适时点拨,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完成内化。

  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使识字变得生动有趣。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容易转移,生动变化的画面可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动口、动脑。通过课间律动让学生再次兴奋起来。

  四、回归整体,再次巩固。

  语文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一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应以朗读、背诵为主,因此我以指导学生朗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读得充分,练得到位。设计送字宝宝回家这一环节,让生字与课文再次相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目标的设计高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以至于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推到了课外完成。

  2、在教学中生字离开课文的时间有点长。

  3、奖励方式(星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时间,干扰了教学效果。

  4、对低年级语文课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应该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设计写字环节,让每堂语文课孩子都能动笔。

《两件宝》教学反思3

  《两件宝》教学反思首先,细数几点做的较满意的地方:

  一、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规律把教的权利留给孩子。同桌互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单纯,不仅可以轻而易举的落实这一教学策略,而且还能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互帮互学的班级学习风气。蒋格妍不厌其烦地纠正同桌郑新于的读音,“能”读成了前鼻韵,但是,郑新于始终没有发准确。我听后,告诉蒋格妍帮助的窍门:“你告诉他,把舌头往后靠一点就可以了。”他这么一说,郑新于果然一下子就读准确了。蒋格妍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开心地笑了。我想,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不难发现,一年级的学生之间关系是非常单纯的,没有大孩子那么多计较,也没有什么面子思想,更没有偷懒包庇的,认真劲儿十足,满腔热情,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方法上和经验方面的点拨。

  二、适度适量的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这里的读写不同于高年级的阅读和习作,仅仅就是指读书和书写汉字或拼音的意思。如果,一节课一读到底,再丰富有趣实效的教学措施,也很难40分钟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在适当的时候安排适度的书写练习,却是绝好的兴趣和注意力的调节手段。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把本课要求必须会写的7个生字分别安排在两个课时完成,而本节课完成的3个生字都是有一定的识字窍门的'相关的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轻松容易。

  三、朗读教学重模仿,轻感悟这首儿歌的语言充满理性色彩和凝练性强,因此,很难要求学生读出韵味。所以,我的朗读教学定位于“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儿童化地表演读。”而在教学中,初读课文时,我的范读,就是对课文的语气基调的定位,音准、节奏也是一个示范,天性善于模仿的低幼儿童,一学就会,为此,我就没有多费力气,充分节约的教学时间,把宝贵的时间留给了更需要进行的识字写字活动和说话训练。当然,几次课的磨练,也总结了不少教训,也罗列一二,警示以后教学中不要再犯。

  1、对学生的事情把握不准,特别容易拔高要求。比如,有一副特别有意思的图片,能有效的说明手脑并用的好处。对于大孩子也许能较容易的看懂图画的深刻含义,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就显得有些深奥,能粗浅感知一点的也仅仅是风买麟角,而我个人的偏好使我忽略了和孩子的实情,使得欣赏此图的教学环节意义不大。

  2、教学层次不够合理,是教学预设还不够充分造成。比如,第二次试讲中就出现了学生已经借助拼音准确的朗读了课文,之后我又让学生带着拼音认读生词;还有,第三次教学中,我在初读课文后就一股脑的巩固了三项练习,其中有两项连词成句和任选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属于离文认读,应该放在学完课文后进行的拓展联系,而我有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时机投放错误。

  以上的经验也好,教训也罢,应该牢记心间,才能增长教艺啊!

《两件宝》教学反思4

  《两件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充满童趣,易于学生理解。我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汇报课主要是考虑到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能在一课时中得到展示,并根据这一要求制定了我的教案。

  我把字词教学作为了这节课的重点,注意训练学生听读识字的能力,并让他们自己圈生字宝宝、给字宝宝找朋友。然后在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老师做一些指导。最后进行写字教学,由老师重点讲两个字,总结写字方法后,引导学生学习另外两个字,最后由他们自己解决三个比较简单的字。

  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自己感觉整堂课的.思路和层次是比较清晰的,重点突出,难点解析也比较到位,这是优点。缺点是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好,比如:1,由于这篇课文未带拼音,学生在朗读字词时多多少少遇到了些困难,我只注意了给生字条和田字格里出现的生字注音,却忽略了其他字词,如“创造”,造成了学生朗读上的错误。而且在他们出现错误后我也没及时纠正,淡化了用拼音正音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2,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我的处理略显冗长。这是一篇很好理解的儿歌,没有必要一句一句地去分析,例如我问:“读了课文,大家知道了“两件宝”是什么呀?”就显得很没必要。3,在进行写字教学时我忽视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虽然后来有所补救,但如果在学生提笔写字前就进行强调,效果会更好。

  在此,我要感谢在这堂课后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争取在业务上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