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2篇 时分的认识反思

2024-03-08 10:50:09教学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2篇 时分的认识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2篇 时分的认识反思,以供借鉴。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2篇 时分的认识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是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时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节课是个很好的机会。1分钟能做些什么?我先让学生有的写字,有的做题,然后又出示很多资料说明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例如7时55分、2时50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55分、3时50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经常巩固练习。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

  今天我上了《认识时分》这节课。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在于:

  直观形象性:应该说课件对于这节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课件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首先是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其次是形象的感受了时分之间的进率。

  注重体验:对一分钟的体验:为了让孩子充分的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先是体验1分钟跳绳,一分钟做题,一分钟做眼保健操,一分钟数数等。对体验1小时有多长,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我们没有条件在课堂上体验1小时的长度,而且1小时能干什么也没有定数。所以我让学生体验一堂课45分钟,下课休息15分钟,就是1小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也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时我是先教时,再教分的。结果发现在认识时针和分针时,本来以为孩子们都知道,所以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读时间时有的孩子竟时针分针搞反了。还有认识分时,有的孩子不知道数小格看分,而是直接看分针走到数字几就是几分。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进行消化吸收。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3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4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让学生认识时、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时,第二部分是认识分,第三部分是认识时与分的关系。主要通过钟面一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五个小格,总共有60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分钟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通过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分钟走一圈就是时针走一大格,从而感受出一时等于六十分。整节课的思路是很清晰,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比较少。

  动手操作感受的环节设计的不是很好。学生参与面不够全面。整节课对学生的'关注仍然不够。没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三个环节过渡的不是很自然。课堂语言也不够规范。表现在提问上和对学生的评价上。今后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情境来提问,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有些东西不一定要通过总结性的话呈现出来。

  教学也应有层次性。可以设计些拓展延伸的环节。最后课堂小结不能丢。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不足有很多。向前辈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5

  《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会看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很好地利用了课件,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一、利用课件激发兴趣,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课一开始就出示课件观察钟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在这个环节中,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同时在最后的练习中设计的“拼图游戏”,也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道题不但进行了认识时分的练习,也起到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作用。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

  这节课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发出邀请,让他们来体会 “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然后教师又展示收集到的资料“一分钟的价值”等等,这些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存在问题

  1.引入时分时不够巧妙,如果能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精确到时分的重要性就更好了。

  2.整堂课中,老师讲得太多,没有让教具、学具、媒体结合起来,应该让学生动手拨一拨钟,亲身体验一下时间的变化。

  3.课堂中让学生体验一分钟,举例一分钟可以干什么,老师出示搜集的一分钟的价值,还有时间名言,情感目标太多,这样显得主次不分了。

  4.教师语言缺乏激情,评价性的语言也不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6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习,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7

  本节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学习例题,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去上学,接着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每天一般是什么时间从家出发来上学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时间,理解认识钟表的重要的重要性。在教学认识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讨论: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学生经过观察,发现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我演示教具钟,让学生理解时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让学生用教具钟拨一拨。在探索时与分的进率时,让学生用学具钟拨一拨,发现分针走60小格,也就是走一圈,时钟正好走了一大格,从而推出1时=60分。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持续的时间,先让学生估计,再邀请学生到前面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体验1分钟的持续的时间,再讨论1分钟还能做其他哪些事情。在整节课中学生始终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8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平,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9

  《认识时分》是西师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

  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紧,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0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课伊始课件出示小芳早上起床的情境图及时间,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最后,在课的结束中,我又借助于课件播放音乐,运用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使课在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不仅使学生回味无穷,也让听课者余音缭绕,美的震撼。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数字是不是挤成一堆?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注重联系实际感悟时间

  课标中指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亲自跳绳,写字,做算术题等,现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仅感受到时间的快慢,更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四、做好课的首尾呼应

  在课的开始,我埋下一个伏笔:7时半和7时30分谁说得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完新知后,我对问题进行了回笼:你能解决刚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吗?做到了首尾呼应,承前启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走出课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1

  今天我讲了《时分的认识》一课。上完了这节课,我感慨颇多,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

  《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和多种形式的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由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引入,然后为学生呈现一幅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画面:“亮亮的作息时间”,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继而让学生对每幅图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时刻等等”。

  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总结出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初步建立了1时1分的观念。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一小时有多长?在生活中寻找做哪些事情需要一小时。“1分钟有多长呢?”我引导学生来听1分钟的音乐,学生陶醉在音乐世界里,静静感受1分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在一分钟内朗读,数数、画画,口算、竖式计算、写字、折纸等,让孩子们深切地感悟到1分钟的长短。从“听一分钟的音乐到1分钟能做什么的亲身体会,然后抛开老师的限制,随音乐自己跳一分钟的舞蹈”等教学环节,丰富了学生对1时、1分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了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当然,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学重点、难点处(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动手通过学具自己来探究,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直接总结出来的,感觉有些草率,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知探索的过程。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无论是从自身教学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总结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习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