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多列》教学反思3篇(其多列教案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其多列》教学反思3篇(其多列教案教学反思),以供借鉴。
歌曲《其多列》是云南哈尼族的一首儿歌,2∕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轻快、活泼,旋律多为级进,节奏变化不大。三段歌词,通过对哈尼族儿童“上山捡竹叶”“坎竹筒”“背上彩色书包上学去”等劳动和学习及生活的描述,抒发了哈尼族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
《其多列》这首歌曲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旋律轻快、活泼,适合低年级孩子演唱,然而轻快的节奏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歌词有些拗口,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先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再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歌词的方式熟悉歌曲歌词,掌握歌曲节奏;通过拍手、拍腿、拍桌子等有变化的拍打节奏的方式感受歌曲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区别、“走和跑”的变化;歌曲的学唱主要采用聆听、模唱、以及接唱的游戏的方式进行,孩子唱“其多列”,我唱其他部分,并要求“认真听,心里唱”,多数孩子在几遍接唱后能完整跟琴演唱歌曲。能在低年级孩子课中加入游戏、活动,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中玩、玩中学”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是低年级课堂最好的状态。
一年级开始,前面几节课的学唱都比较顺利,直到其多列这课,按照正常的.教学设计和步骤,可是和学习其他的歌曲相比,孩子们似乎总是慢了半拍一样,我有点急了,觉得可能是节奏问题,于是反复练习节奏,带着孩子们通过跑和走的方式去感受四拍子和八拍子的节奏,大半课下来,我连跑带跳,已经气喘吁吁了,孩子似乎也掌握了,但是一到唱歌词时,又跟不上了。
我有点急了,但是看着孩子们也很无辜的眼神,我按捺住了。让孩子们跟着录音伴奏再试一遍,孩子们在唱歌时,我走下讲台,走到孩子们身边,发现有大部分孩子再唱歌时,用手指点着书上的歌词,伴奏很快,孩子没来及反应就已经到下一乐段了,我忽然明白了,孩子困难的不是唱,而是认不识字。这首歌曲由三段歌词,每段歌词里,都有很多超出一年级孩子识字范围的生字,例如:带上长刀砍竹筒,随风吹动随风扬……孩子没来及辨识出一些歌词,乐段就已经结束了。一直带了中高年级的我,思维还没有调整到低年级段来,差点还此错怪孩子们乐感差。想想有些惭愧,带着愧疚,和孩子们一起玩了记歌词游戏,然后再唱歌,一切顺利。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这样,没找到真正失败的原因,所以徒劳无功。知道问题所在,非常关键,否则任何努力都是白费。教学如此,生活也如此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xx族民歌,节奏简单,旋律平稳,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歌曲。
歌曲欢快活泼,但节奏对一年级学生来讲有点快,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采用钢琴伴奏,便于学生演唱。在学习歌词时,第一段有两句歌词学生老师唱不清楚,于是教师通过表演学生来猜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歌词表达的意思。
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很重要,唱游教学是活动型的课程,离不开动作,更离不开教师示范和讲解。在律动《其多列》中,我先将拣、砍、吹、背四个动作一一示范和讲解给学生看,然后,在完整的音乐中作一个完整的示范。示范时注意,面对学生作反向动作,背对学生作正向动作,生动形象的动作,帮助学生全面感受和理解了音乐。
接着,我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提醒学生动作要符合音乐总的情绪、音乐的节奏、节拍特点、速度力度的变化。最后,让学生随着音乐的结构完整表演一遍。这样学生很快地就掌握了这首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