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8篇(第一单元练习课教学反思)

2024-02-01 12:31:54教学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8篇(第一单元练习课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8篇(第一单元练习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8篇(第一单元练习课教学反思)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多种方法,同时在不断交流与探索中,逐步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与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勇敢地退下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又能够适时的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化。在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当学生运用模型将新问题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变为已知问题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久而久之,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它将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

  1、学生在列竖式进行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难,要多给予解释说明和思考时间。

  2、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不细心造成两部分积的错位,导致结果不正确,在练习讲解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

  3、部分同学对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要在课前给予强调,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2

  今天继续用钉钉直播讲授数学课,本节课我讲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整数乘法学习的重要阶段,需要让孩子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

  课上,我通过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说说笔算方法,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做铺垫。接着从王老师买书的情境引出算式14×12,从而出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让学生通过点子图的形式,明确可以把其中第二个乘数分成(3×4)或(10+2),首先知道了计算结果是168;接着一起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我让学生先根据独立尝试解决列竖式计算,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接着我一步一步出示正确的竖式书写方式,并通过点子图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义时,特别强调14×2表示2套书的本数;14×10表示10套书的本数;28+140=168表示12套书的本数。同时明确了竖式书写要对齐数位,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的积个位的“0”可以省略的道理。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理解和接受。

  接着我通过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对比,让学生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的地方,从而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拓展环节,我先从笔算方法的掌握先着手,让学生通过计算、展示做一做的题目,让大家明确竖式中的每一步得数是怎么来的,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去所学的知识去判断纠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课堂内容充满了情趣,有了色彩,既解决了计算问题,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网络授课的原因,学生的列竖式计算的情况没有全员关注,上课时间只有30分钟,导致解决问题的练习比较草率。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3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教学中,我从学校购新书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例:24×12,让学生以探究、活跃、高昂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过程。

  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较好。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竖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竖式的孩子是直接写出得数而没有计算过程的,说明这些孩子还没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时,我请了几位孩子上台书写自己的方法,先请口算的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再请笔算正确的孩子说他的计算过程,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让学生们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最后在比较台上错误的笔算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3层计算。学生还未能熟练掌握时,往往会出现运算第2层时把算乘几十当成算乘几,或者将因数弄混淆导致出错。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学生书写竖式时,我要求孩子们将算理一并书写在算式的旁边,便于孩子记住自己该算哪一步,便于孩子们在思维混淆时能理清运算的顺序,在检查时便于发现错误。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对这一知识的教学千万不能急,不能光看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而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简单的计算,实际对初次学习的孩子来说是挺困难的事情。在教学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其从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4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以及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和掌握笔算的算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是下一课时进位乘的基础,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教学中把情境图、口算算式和竖式计算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先让学生分析情境图,根据情境图运用已有的知识口算,并且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突出算法的多样化。在多种算法中教师作归纳,提出根据图片可以把12套分为2套和10套,和同学们共同列算式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用竖式计算,同学也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在交流用分析错误的书写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将竖式计算和口算作比较,将口算和竖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新课结束后安排了多种题型的练习,基础的计算题帮助学生巩固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掌握,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明白验算的重要性,自觉养成验算的习惯。同时改错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笔算时容易犯的错误,知道笔算的时的注意点,争取能做到不犯这些错误。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5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计算仍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我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定为教学重点,同时也把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定为教学难点。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计算算理是比较抽象的,加上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数位的意义,这样一来要弄清楚算理更是难上加难了。对于本节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课堂中节奏太快,没有给足学生时间去思考。在提出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让学生来说算理,当然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没有跟上,更加给了他们“数学很难学”的错感。我想课堂中应该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去思考。

  二、没有提倡算法优化,不仅仅只是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中,我在看到学生只提出了口算方法和把因数拆分成两个一位数后,就马上提出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练习中应该加强算法优化。

  三、课堂反馈环节做得不够到位。在练习中应让学生上来板演,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解决“进位时没有数位对齐”的问题。从课后的练习中看得出这节课的反馈没有做到位,也明白了自己这节课失败在哪儿。

  今后,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努力钻研教材,弄清学生的易错点,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6

  这几天我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现作出如下反思:

  一、优点: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问题情景。教学时,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学生入迷的听讲中,顺势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

  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

  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

  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D、效果明显。

  二、不足:

  (1)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然后进位和连续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第二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尝试计算24×12,在学生出现口算方法与竖式计算两种方法后,我先让学生交流口算方法与算理,为进一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奠定基础。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在交流竖式计算方法时,我出示了个问题:①48是怎样算出来的?②24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不与48的数为对齐?③这里的24表示多少?④24既然表示240,为什么个位的0不写?⑤240个位的0省略不写是时,4的位置能变动吗?为什么?⑥288又是怎样得到的?通过讨论交流这5个问题,学生真正的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为了加深理解,我又对口算方法与竖式计算进行了沟通,找到他们的联系:方法一样,只是书写形式不同罢了!

  在当堂课的测试中,学生的对位问题没有一人出现错误。错误大多是学生计算错误,个别学生乘的顺序不对,需要进一步强化!

第一轮课例:高庆玲老师教学反思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实际教学中,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28×10=28028×2=56280+56=336或28×6=168168×2=336。我给予了肯定。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计算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了精心安排。

  课后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学习竖式计算过程中我有点过重侧重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只对计算过程稍加提醒。导致在竖式中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和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这一过程学生出错现象较多,过后我又花费了大量时间,做了很多重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