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3篇(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二)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快速阅读--思考活动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
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悬念 笸箩 天罡地煞 无聊 消遣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2、请学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三)诵读活动
1、男女生各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
2、男女生互相提问,指出对方朗读与理解中的.失误与不足。
3、思考:
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
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四)交流活动
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六)课外小结
1、请学生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教学目的:
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
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
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体会馈赠的快乐,引导学生 练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课件演示桂花香,课前泡一杯桂花茶,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体会桂花的香;感受“浸”字的恰到好处,同时进行夸张句的训练)
4、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
教师点击课件演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
指导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了。
出示琦君父亲看见琦君摇花时的即兴诗: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指导朗读这首诗,通过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童年摇花的乐趣。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了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了,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12 桂花雨
摇花乐
思故乡
教学目标:
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概括诗意:夏季的一天,一个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间小路上行进。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就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3、介绍作者
A、这动人的'画面不仅咱们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诗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当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就提笔将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C、师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字音。
2、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多种方式检查读的情况。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质疑问难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3)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
4、大声朗读,想象诗人当时所见到的情景。
5、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黄牛
牧童歌振林聪明可爱
欲捕蝉
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