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病毒教学设计6篇 病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
2、学会查杀计算机病毒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安全使用计算机。当计算机遭受病毒侵袭时,可以合理查杀病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计算机病毒也随之到处传播。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就会影响正常使用,甚至会引起系统瘫痪。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生阅读课本,把不明白的记下来
三、师生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填写表格,可上网查找资料。
1.了解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的实质是一段程序代码,它是某些人有意开发出来的有破坏能力的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特点、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A计算机病毒分类: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搜集、整理,并介绍相应的杀毒软件使用方法等,填写P34,36,37。
B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明白计算机病毒会隐藏潜伏在计算机内,时机合适时便会发作。
C如何预防、防治计算机病毒
关于“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根据搜集整理的病毒资料,讨论病毒对网络的危害以及从哪些方面对病毒进行防治。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交流如何从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文明守法的公民。
五、交流:
学生示范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操作过程,使大家学会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提醒各种杀毒软件有其独特的优点,再好的杀毒软件也不能清除所有的病毒,所以还是应以预防病毒为主。
教学内容:
青岛版P2~P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
一、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师讲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病毒。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3、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目标2、3
教具准备:
相关素材、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 ,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进行破坏,使得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或者电脑硬盘损坏。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这种程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隐蔽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之中,既有破坏性,又有传染性和潜伏性。轻则影响机器运行速度,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机器处于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通常就把这种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表现和危害
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下边把一些经常碰到的现象列出来,供用户参考。
(1) 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加电后机器根本不能启动,或者可以启动,但所需要的时间比原来的启动时间变长了。有时会突然出现黑屏现象。
(2) 运行速度降低
如果发现在运行某个程序时,读取数据的时间比原来长,存文件或调文件的时间都增加了,那就可能是由于病毒造成的。
(3) 磁盘空间迅速变小
由于病毒程序要进驻内存,而且又能繁殖,因此使内存空间变小甚至变为“0”,用户的什么信息也进不去。
(4) 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一个文件存入磁盘后,本来它的长度和其内容都不会改变,可是由于病毒的干扰,文件长度可能改变,文件内容也可能出现乱码。有时文件内容无法显示或显示后又消失了。
(5) 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正常的操作是不会造成死机现象的,即使是初学者,命令输入不对也不会死机。如果机器经常死机,那可能是由于系统被病毒感染了。
(6) 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因为外部设备受系统的控制,如果机器中有病毒,外部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出现一些用理论或经验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7)蓝屏
经常会出现蓝屏,尤其是在按键盘的时候,一按就死机。
以上仅列出一些比较常见的病毒表现形式,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的特殊现象,这就需要由用户自己判断了。
三、检查与清除计算机病毒
教师演示计算机防毒软件瑞星网络的清除计算机病毒。
四、预防计算机病毒
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加强管理,止病毒的入侵。凡是从外来的软盘往机器中拷信息,都应该先对软盘进行查毒,若有病毒必须清除,这样可以保证计算机不被新的病毒传染。此外,由于病毒具有潜伏性,可能机器中还隐蔽着某些旧病毒,一旦时机成熟还将发作,所以,要经常对磁盘进行检查,若发现病毒就及时杀除。思想重视是基础,采取有效的查毒与消毒方法是技术保证。检查病毒与消除病毒目前通常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在计算机中加一块防病毒卡,另一种是使用防病毒软件工作原理基本一样,一般用防病毒软件的用户更多一些。切记要注意一点,预防与消除病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坚持不懈。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教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自制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安全涉及国家、社会道德和公民个人安全的方方面面。
二、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三、布置任务
学生查看课本相关内容,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4.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四、教师提问,找学生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用幻灯片显示答案,并加以讲解和补充
问题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问题2: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特点
① 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② 传染性 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③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④ 可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用户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⑤ 破坏性 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
问题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计算机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国每年为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② 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③ 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④ 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问题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计算机感染病毒以后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知道了病毒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教学目标:
1、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2、让学会加强自我保护,学会正确洗手。
3、明白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可怕,知道它是可防、可治。
教学准备:
1、网上截取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的相关视频。
2、洗手、开窗、戴口罩等相关动作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型冠状病毒。
1、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叫武汉的城市,春节期间,那里的人们过得很不好。为什么呢?原来啊,有一种名字叫做新型冠状病毒在那里危害着大家。(播放武汉疫情的视频)
2、新型冠状病毒为什么那么厉害呢?(向幼儿解释这是一种病,暂时还没有特效药能医治,且会传染)
3、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染的?(播放传播途径的视频)
二、讨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1、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呢?(与幼儿一边回忆之前了解到得传染途径,一边想出预防方法:如勤洗手、打开窗户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外出可以戴口罩等,并出示相应图片)
2、教师出示正确的洗手步骤图片,组织全体空手幼儿练习。
3、如果有病毒不小心来到我们的身体里怎么办?不用害怕,小朋友的身体里有一支叫做免疫系统军队保护小朋友。
4、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这支军队变得更加强盛呢?(常喝水、不挑食、锻炼身体等)
三、教育幼儿不怕新型冠状病毒。
小朋友们都非常勇敢,你们有没有信心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并不可怕,我们已经知道预防的方法了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运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辩证地认识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38度》片断:
同学们你们知道电影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什么事件吗?
非典在30个国家和地区造成8000多病历和900多人死亡。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其实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还有:埃博拉,禽流感,艾滋病等。可是病毒到底什么样?它为什么能引起动植物患病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病毒,了解病毒的秘密。
观看、讨论
利用视频,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病毒的种类
非典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等是怎么传播到人的身上呢?
提供相应的资料:1.有人认为人类通过食用果子狸这种动物而感染非典。2.禽流感疾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引起从呼吸系统异常到严重的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3.人类通过密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等感染埃博拉病毒。
根据已经掌握和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阅读资料:明白人类所患有的这些疾病实际上是从其他动物体内传播过来的,并且动物之间也可以传播。
理解病毒的种类
引导同学们关爱生命
病毒的结构
病毒可以寄生在动物、植物细胞和细菌中,它的个头一定特别小,它是如何被发现的?
到底病毒长成什么样子呢?
它有哪些结构?
展示多种病毒的图片
阅读课本,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
同学们观看多种病毒图片后归纳出病毒的结构。并用自己的方式区别动、植物细胞和病毒。
帮助同学们直观地理解病毒之“小”,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
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病毒这样简单的结构如何能寄生到细胞中呢?带着问题播放视频:病毒的生活
观看视频
借助视频资料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病毒不是只有有害的一面,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例如在基因工程方面对病毒的应用,人类研究病毒的结构和特点生产疫苗预防疾病等。
分析资料,认识到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取得的可喜成绩,认识到应辩证地审视问题。Ww
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
小结
学生谈收获与体会
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五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