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与平行》教学设计7篇
设计说明
“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和垂直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基于以上安排,将本课时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对概念的理解,倡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本课时的过程中,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垂直现象,找几何图形中的平行线、垂线等活动都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最后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让学生体会了平行与垂直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了平行与垂直的重要性,更感受了数学的魅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探究与比较,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第二部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量角器
学生准备三角尺量角器直尺手工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画一画。
(1)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
(2)教师总结同学画的各种情况,大体有以下几种:(出示课件)
2.揭示课题。
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位置关系有以上几种情况,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直线,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探究比较,掌握特征
1.讨论,下面的图形可以分成几类?
(生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预设学生以是否相交为标准,可能会把①、③分为一类,②、④分为一类。(图形④可暂不做纠正)
2.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图形特征。
(1)明确分类标准:按两条直线“相交”或“不相交”进行分类。
(2)重点讨论图形④中的两条直线是否相交。(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图形④中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会相交)
(3)明确分类结果。
相交:①、③、④;
不相交:②。
设计意图:分类是建立概念的基础,引导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感受相交与平行的本质区别。
3.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平行。
①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不相交。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平行)
②表示方法: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垂直。
①分类:把上面的图形①、③、④以“是否相交成直角”为标准再次分类。
师:你怎么知道是否相交成直角呢?(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量一下)
②呈现概念:图③中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板书:垂直)
③表示方法:垂直可以用符号“⊥”表示。直线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垂足用字母“O”表示。
4.联系实际,深化概念。
(1)过渡: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平行与垂直打交道。你们看,书本封面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条边是互相平行的。
(2)学生举例:同学们,找一找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找到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的例子,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精心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这节课从观察掉在地上的两支铅笔入手,以及后面出现的跑道、电线杆、游泳池的隔离带、秋千的吊绳等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看见的,通过课件对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丰富情境,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2、关注新知的生长点,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相交与平行现象。
3、研读教材的意图。
教材编写时,一般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在教材中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难以看清思维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体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比如画平行线这一内容,教材是通过示意图来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没有总结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这也是我试教下来比较迷惑的地方。我反思原有的设计思路,上下来不顺的根源在于我对学生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这一操作的能力起点的判断不准确。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虽然会模仿书上的画法,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所以只要线条换了个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而要画好平行线,关键就在平移。所以在教学画平行线之前,我先让学生在平移的三角形中找出平行线,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和直线的平行之间的关系,因而,学生就能由此考虑,画平行线时我们必须要平移三角板,从而找出了怎样才能保证平移三角板的方法。学生不仅绘画了,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画。
不足之处:
1、上几何课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更规范,所以这节课的很多语言都还需要好好推敲。
2、问题指向性要明确。
3、教师的归纳要到位,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法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学用具:
白纸、尺子、三角板、水彩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兴趣引入
2、复习并引出学习主题
师:请大家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生:直线
师:直线有什么特点?
生: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一、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由1条直线过度到2条直线
2、小组合作学习
3、展示不同的画法
师:谁能把黑板上的这么多种画法分分类?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结论,我们把两条直线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的,一种是不会相交的,并且不是暂时的看上去不相交,而是无论怎么延伸也永不相交。
二、平行与垂直
1、平行
师:对于永不相交的一组直线有一个特别的名称。
生:平行线。
生: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平行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能单独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
2垂直
师:这两条直线相交成一个什么角?
生:直角。
师:我们怎么验证它是不是直角?
生:量角器、三角板
师: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什么?
生:垂直
师:一起来读一读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p57页做一做
2、判断题
3、摆小棒
师:请准备好三根小棒,认真读题认真摆。第一步,把一根小棒摆在桌子上,第二步,摆第二根小棒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关键的第三根开始了,第三根小棒也与第一根平行。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背景: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通过观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想象法、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演练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想象感知。
1、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垂直与平行》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平面,然后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像,这个平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像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它又有哪几种情况呢?
2、让学生把它们画在白纸上。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1、展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师:同学们,你们画的跟老师的一样吗?
2、引导学生分类,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分成几类?根据什么来分?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图(2)和图(4)的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也就是这两条直线是相交了,图(1)的两条直线延长后没有相交,图(3)的`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了。所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不相交的,像图(1),另一类是相交的,像图(3)、图(4),还有图(2),它们都属于相交那一类。
3、深入探究垂直与平行的现象,突破难点。
师:我们把图(1)的两条直线放在方格纸上,发现它们之间都相差2个方格,我们把方格去掉,再用尺子量一量,左边是5厘米,右边也是5厘米,说明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向两端延长后也不会相交。所以,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我们再来观察图(2)的两条直线,它们相交成锐角和钝角,也就是说,它们相交不成直角,是普通的相交。而图(4)的两条直线,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发现它们相交成直角,它是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我们可以说这条直线是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条直线也叫这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判断平行与垂直。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判断的练习。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平行线,这两条直线相交了,所以不是平行线。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它们也相交了,所以也不是平行线。
我们所说的平行,必须在同一平面内,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不是平行线。
下面的直线只有一条,平行线是一组的,有两条,所以,也不是平行线。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没有相交,而且,它们是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它们是平行线。
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垂直吗?请你们想一想,因为这两条直线没有相交成直角,所以不垂直。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了,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发现它们相交成直角,所以,它们是垂直的。
2、根据下列各组直线的位置关系给它们找到各自的家。
1 2
5 6 7 8
平行的垂直的相交的
四、贴近生活,充分感受。
1、运动场上也有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找出来吗?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欣赏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现象的图片。
五、知识回顾,深化表象。
师: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学会了吗?
垂直与平行
不成直角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
成直角(互相垂直)
不相交(互相平行)
教学总结: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教学背景: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通过观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相交、平行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想象法、情境法、直观演示法、演练法
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想象感知。
1、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垂直与平行》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平面,然后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像,这个平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像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它又有哪几种情况呢?
2、让学生把它们画在白纸上。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1、展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师:同学们,你们画的跟老师的一样吗?
2、引导学生分类,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分成几类?根据什么来分?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图(2)和图(4)的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也就是这两条直线是相交了,图(1)的两条直线延长后没有相交,图(3)的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了。所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不相交的,像图(1),另一类是相交的,像图(3)、图(4),还有图(2),它们都属于相交那一类。
3、深入探究垂直与平行的现象,突破难点。
师:我们把图(1)的两条直线放在方格纸上,发现它们之间都相差2个方格,我们把方格去掉,再用尺子量一量,左边是5厘米,右边也是5厘米,说明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向两端延长后也不会相交。所以,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我们再来观察图(2)的两条直线,它们相交成锐角和钝角,也就是说,它们相交不成直角,是普通的相交。而图(4)的两条直线,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发现它们相交成直角,它是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我们可以说这条直线是这条直线的垂线,这条直线也叫这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判断平行与垂直。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判断的练习。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叫平行线,这两条直线相交了,所以不是平行线。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它们也相交了,所以也不是平行线。
我们所说的平行,必须在同一平面内,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不是平行线。
下面的直线只有一条,平行线是一组的,有两条,所以,也不是平行线。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没有相交,而且,它们是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它们是平行线。
下面图形中的两条直线垂直吗?请你们想一想,因为这两条直线没有相交成直角,所以不垂直。
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了,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发现它们相交成直角,所以,它们是垂直的。
2、根据下列各组直线的位置关系给它们找到各自的家。
1 2
5 6 7 8
平行的垂直的相交的
四、贴近生活,充分感受。
1、运动场上也有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找出来吗?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欣赏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现象的图片。
五、知识回顾,深化表象。
师: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学会了吗?
垂直与平行
不成直角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
成直角(互相垂直)
不相交(互相平行)
教学总结: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8~p20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渗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
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看图中的双杠,在我们漂亮的操场上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吗?
师: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吗?
师:现在老师把双杠上面的两根杠子画下来,你们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
师:现在你们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宽度一样吗?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还要考考孩子们的想象力,请你们闭上眼睛,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穿过了我们的教学楼,穿过了武侯大道,它们能相交吗?
有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宽度一样,而且延长后又永远不相交的,像这样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它们是平行线。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那么如何去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呢?它有什么特点呢?那就要靠孩子们仔细的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了。
出示格子图移铅笔
①感知特征
请孩子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铅笔)现在我将这支铅笔放在格子图上,用颜色笔把铅笔的位置标注出来,然后把铅笔向右移动3格,看看现在铅笔位置和原来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右移动了3格)我们也用颜色笔把铅笔现在的位置标注出来。刚才这过程其实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移。那我们到底怎样从平移中得到直线间的平行关系呢?(板书:平移与平行)我们接着来研究。
现在我们在铅笔原来的位置上找3个点,这个点平移了3格,这个点也平移了3格,那么这个点呢?(师分别指着3个点),也就是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怎么样?(一样、相等)宽度一样,我们换个词就说它们的距离相等。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它们向上或向下延长,会相交吗?(不会)。所以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而且永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一条直线能不能说平行呢?(生:不能)
②感知一组平行线
两条直线能互相平行,那么3条、4条或更多直线能不能互相平行呢?现在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那我们把铅笔再向右平移两格(教师操作:把铅笔放在第二根线上移动,并用颜色笔标注出来)。它和第二条线相隔了几格?(2格)每个点都相差了2格就说明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延长后会相交吗?那说明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条直线和第一条直线相隔了几格?(5格)它们是互相平行的吗?为什么?(距离相等、永不相交)
归纳:第一条直线既和第二条直线平行,又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就说明这三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我们就把它们称为一组平行线。
③感知平行线与直线的长短无关
其实我们要判断平行线,首先看看是否是直线,然后看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如果它们的距离相等了,也就是永远不会相交了,这就是平行线的3个特征。
刚才我们移动铅笔画出来的直线是一样长的。如果我们画出来的直线不一样长又能否平行呢?我们再来移一移铅笔,(拿出准备好的半截铅笔,移动铅笔时故意弄断。)向右移动2格后用颜色笔标注出来。现在我们来看这条线能否和其它的直线平行呢?首先我们来看它是不是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吗?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既然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了,说明它也是和它们互相平行的。换句话说:两条直线或几条直线是否平行与直线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没有)
④感知不同方向的平行线
刚才我们看到的平行线都是什么方向的?(竖着的)如果我们把铅笔换个方向去平移呢?想一想它移动后位置上的直线与原来位置的直线是否平行?(师演示水平方向向上移动。)再往下移动呢?那这组直线平行吗?
如果把铅笔再换个方向呢?(师演示向右倾斜移动和向左倾斜移动)
小结:你们看,它们不管在哪个方向,只要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互相平行。也就是说:同一个方向任意几条距离相等的直线,它们都是互相平行的。
三、画平行线
①虽然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但是想把它画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没有关系,有老师在,你就不用怕了。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师演示画的过程)归纳出画平行线的要领:1、定2、靠3、移4画。
②学生动手画,师巡视对学困生作辅导。
四、巩固应用。
1、试一试第1题
①孩子们会找平行线了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请打开书第18页刊第1题。请仔细阅读后找出这幅图中有几组平行线,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②展示交流。
2、试一试第2题
出示小鱼图
①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仔细观察小鱼平移了几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学生指出来。)
②再请孩子们看小鱼眼睛移动前和移动后是否平行呢?(不平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是直线,而平行线的前提是必须是直线,而眼睛是曲线,所以它们不是平行线。)
3、折一折
①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也知道了它的特征,你想亲自来折一折平行线吗?那请动手吧!折好后请你用水彩笔描出来。
②展示交流。
4、说一说
①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在我们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平行线?
生寻找汇报。
②我们再来看一看书上19页。说一说哪些是平行线。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期,情绪及心理素质不稳定,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合作创造的能力不强,但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教学内容: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课文第18页的内容即19页的“折一折”、“说一说”)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2、借助实际情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特征。
难点:
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教具准备:
水彩笔、长方形纸、方格纸、纸制的小鱼、一副三角板、纸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互相平行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8页,我们来看一看、
师:象这样的两条线或一组线(永不相交的直线)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平行线
板书、:平行线
师:老师这里有几条线你看是平行的吗?
生1:第一组不是,一条是斜的,一条是直的。生2:如果延长的话他们会相交,所以他们不是平行的。
(师用尺子把直线延长,验证结论)
生3:第二组不是平行线。
生4: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是,这是两条直线,如果延长我们就看清楚了,两条直线用不相交,距离相等。
师:他说的对吗,很完整,大家鼓励他一下。(全班一起鼓掌)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格子纸和你手中的笔,把笔在格子纸的线条上平移,看看平移前后的两根线条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安排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图形的观察与分析,引出了平行线。)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师:像铅笔平移前后的两条线条我们把他们叫做互相平行。
师:那怎样的线才是互相平行呢?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
生:我认为还要在一个平面内,象这两只笔演示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也不是平行的)
师: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
师: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平行线,、你还能举例子说说生活中互相平行的线吗?生1:把灯棍看成是直线,他们就是平行的
生3:两个墙角所在的直线也是。
(强调说清楚“两条边”“一组”“互相平行”)
二、找平行线
师: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象棋盘,五线谱,房子)
师:在象棋盘中你找到了哪几组平行线?谁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引导发现: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师:小鱼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些的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先同桌讨论,再汇报)(注意线段的读法)
3、既然我们知道了平行线,那现在考考你的眼力。
三、画平行线
师:生活中有了平行线,变得更加美丽了,你会画平行线吗?翻开书本自学画平行线的方法,你可以边看边画。(学生动手画)
师: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三角板的直角板靠紧,按住直尺)
(边总结注意点,教师边在黑板上示范)会画了吗?下课后,画一组平行线。(通过前面的移一移,找一找,这时的孩子们对平行已建立了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利用自己对平行线的认识,去创造平行线,让知识在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折平行线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接下来我们来继续学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折纸游戏。请同学们在长方形纸上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根据这两条折痕你发现了什么?(重点交流延长后交叉还是平行,再次强调互相平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你们的折纸情况。
生1:我的折法是这样的(见图1),我发现折出来的两条折痕交叉在一起。
生2:我折出来的折痕没有交叉在一起(见图2)。
师: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的话,这两条折痕会交叉在一起吗?
生2:肯定会交叉在一起。因为这两条折痕是斜的,所以延长后它们就会交叉。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3:我折出来的两条折痕就是延长也不会交叉在一起(见图3)。
师:这个同学的折法很特殊,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会交叉在一起吗?
生:不会。师:那么这两条折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师:下面我们能不能用纸再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呢?(学生再次开始折纸。)
师:谁来介绍你的折法。
生4:我的折法是竖着折的(见图4),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生5:我的折法是斜着折的(见图5),这两条折痕也是互相平行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折两条平行的折痕的方法,那么你能验证它们一定是互相平行的吗?
生:可以用铅笔一点点移,就能发现是否互相平行。师:这个办法好,但在移的时候注意铅笔不能偏离方向。
生:我有一个办法,在纸上画小方格,然后再数一数小方格就会发现它们是否互相平行。
生1:我有一个更方便的办法,只要量一量两条折痕的长度,如果一样长,那么它们也是互相平行的。
师2:看上去这是一个好办法,对所有的情形都适合吗?……
师:同学们介绍了很多验证的方法,下面请你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然后再进行交流。
(折一折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移与平行(补充课题)
(1)你有没有什么收获?
(2)你还想了解哪些和线有关的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