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篇

2023-10-29 16:36:45教学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篇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1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加法的含义页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本课的开始,请同学有序的说一说6、7的分与合,帮助学生回忆起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搭起桥梁。

  随后与学生谈话,让学生想一想,得数是6和7的加法算式哪一个多呢?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

  作小棒:让学生边摆小棒,边写加法算式,看看能够写出几个。再集体交流。学生在作小棒的过程中,兴趣浓厚。

  教学例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请一位同学列式解答,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里的每一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用加法来进行计算。要求学生看着图,再列出一道加法算式,观察2道算式的异同点。学生还不能一下子表述出来,需要老师帮助才能够将所想表达清楚。

  教学试一试。教学本环节的时候,让学生看着情境图,先列出2道不同的算式,指上一道算式,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几,并提问:3+4=7表示什么意思?追问:那么4+3=?从一道算式的得数直接推出另一道算式的得数。

  习题部分:想想做做第四题。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再集体交流核对。再让学生观察这3组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反思:利用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找一找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并在动手作中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在寻找想想做做第四题的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很难表达到位,花费时间较多,导致后面做练习的时间有点紧张。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蓝猫带领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关关的闯关练习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蓝猫带领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关关的闯关练习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4

  《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自己住在第7层”,“昨天口算训练做到第7页”,“七巧板中也有7”,“电话号码中也有7”,除了说一说以外,如果能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出7,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动一片圆片的体验中,观察左右两堆圆片之间的变化,感受有序的数学思维。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整个教学内容可以更具趣味性。比如设计小猴子过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请了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开始,导入6和7的认识。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车,咔嚓咔嚓,在声形并茂的过程中,教授数序和进行大小比较,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到了小猴子家里,小猴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呈现6种鲜艳、动态跳跃的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心的分成两堆。整个教学内容都贯穿在小猴子过生日的主线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5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像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4.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课件展示直尺图:0、1、2、3、4、5、()、()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5、比较5、6、7的大小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

  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7>6、7>5、6>5、5<6、5<7、6<7

  [设计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7的序数意义

  a、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果对了,大家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师: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

  b、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

  (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41页做一做1、2题;

  2、练习九1、2、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6和7的认识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让数学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运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以他们熟知爱听的童话故事导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运,喜欢做游戏,教学中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本节课学生开开心心的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活泼、天真、聪明也让我体会到了教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6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像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4.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课件展示直尺图:0、1、2、3、4、5、()、()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5、比较5、6、7的大小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

  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7>6、7>5、6>5、5<6、5<7、6<7

  [设计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7的序数意义

  a、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果对了,大家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师: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

  b、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

  (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41页做一做1、2题;

  2、练习九1、2、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6和7的认识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让数学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运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以他们熟知爱听的童话故事导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运,喜欢做游戏,教学中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本节课学生开开心心的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活泼、天真、聪明也让我体会到了教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一年级《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8

  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成功之处:

  这次课,我觉得同学们,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同学们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

  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

  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