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7篇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树林里有一棵老树,他见识可多了,林子里发生的事他全知道,你们想不想听树爷爷讲故事?
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有一棵老树说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就给大家讲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2、师范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好冷啊!你冷吗?(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试着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字理学习“刮”
刮字左右结构,立刀旁,立刀旁与刀有关。同学们想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也是很疼的,这样的冬天非常的(冷)哪个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的冷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3、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显示蚂蚁洞图)
4、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哎呀,他们怎么啦?(课件显示蝈蝈过冬图)
5、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质疑。)
6、你们真会思考,树爷爷听了你们的回答,很高兴。(课件显示:老树爷爷笑着说:“是呀,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评)
2、小蚂蚁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搬粮食。那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课件显示蚂蚁搬粮食)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名朗读,互评。
4、、小蚂蚁在辛勤地劳动,有的背,有的拉,你想一想,蚂蚁劳动的时候,还会有那些动作?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好的词放到这个句子里说一说呀?
5、蚂蚁累得(满头大汗),我们看“汗”字,哪位同学能结合字理知识说说怎样记汗字。
(出示“汗”字生:“汗”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干”活的“干”字,干活就会出汗。(点击“汗”字的字理演变)你们看,小蚂蚁的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下来,小蚂蚁个个满头大汗,这说明什么?谁来夸夸小蚂蚁。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更能干了。(指名读,互评,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那蝈蝈是怎样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课件显示蝈蝈乘凉图)
2、、(相机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齐读。指导朗读(蝈蝈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你能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个别读,生评)
3、比较句子练习朗读,引读(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
4、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想蝈蝈当时会说些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上动作表演)
6、分小组演读,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学生点评。
(四)、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讨论。
(过渡)蚂蚁就这样辛勤的工作着,蝈蝈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学生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讨论①你们现在明白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②蚂蚁傻不傻?
(五)、练习背诵
这个故事多有趣呀!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小朋友们,今天树爷爷不仅给我们讲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他还邀请我们到“开心果果园”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六)、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开心果果园,这里有音乐厅、童话屋、知识窗,动物园,你们选择你喜欢的地方的地方点击进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在开心果果园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对本文的教学中我仍采用了读写的方式去进行,因为任何的一篇文章都是先要去阅读才能对资料有所了解所以根据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给出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根据目标与要求自学读书,透过自读自找,学会划出文中的重要词句去理解,在大家的互帮的学习下达成共识,并转为自己所用,比如文中出现: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子,我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在旁边也来写一写,这也是培养孩子学习积累的方式,还有就是到了结尾,我还做了一个小改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冬天的蝈蝈是这样的结果,那么蚂蚁又是怎样过冬呢?大家讨论说一说,再把它写在课文中。
有读有说有写这样更好的去理解故事的寓意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用的。真正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讨论、再实践。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演演、说说、写写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摘苹果复习词语;听听风声感受冬天的寒冷。在生动、形象、逼真的环境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探索语言的热情,对学习课文有着极其重要的情绪影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说话、读书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再 现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学学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实现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有效的唤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看看图片,再引导交流,使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为师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奠定了基础,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感情朗读也水到渠成。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从课文和 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演演、说说、写写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摘苹果复习词语;听听风声感受冬天的寒冷。在生动、形象、逼真的环境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探索语言的热情,对学习课文有着极其重要的情绪影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说话、读书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学学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实现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有效的唤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看看图片,再引导交流,使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为师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奠定了基础,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感情朗读也水到渠成。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从课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朗读和说话组织展开教学。
一、在情境中朗读
本文是一个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低年级的孩子往往通过感性认识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因而利用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在教学中十分必要,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从感受形象开始学习,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能有效的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使学生进入角色,兴趣盎然。如课文开头第一句“夏天真热。”我利用多媒体结合课文展示了一个夏天野外太阳火热照着大地的镜头,通过“从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吗?”两个小问题,学生自然而然的在指读、赛读和互评中读好了这句话。
又如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这句,我边描述:“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听,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边出示冬天的画面播放西北风的录音,当学生都沉浸在情境中时,我出示句子顺势说:“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学生的感情很容易就读出来了。
二、在想象中说话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抓住契机,多媒体出示画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
学生说:“你们这么热的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啊!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让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说:“真冷啊,我快冷死了!”“我好饿啊!”“我不该嘲笑蚂蚁。要是我也在夏天搬好粮食就好了。”
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同学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同学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同学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同学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讪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扮演读)
(4) 课文,分角色朗读。
(5) 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扮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19 蚂蚁和蝈蝈
夏天 勤劳 懒惰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躺着过冬 又冷又饿
教学后记:同学积极地模仿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能够领悟到其辛苦地劳动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认读7个生字。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1个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由、冬、汗、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蚂蚁”图,认识它吗?板书:“蚂蚁”,并教学。再出示“蝈蝈”图,板书“蝈蝈”。引导小朋友观察,抓住蝈蝈的'外形的特点,并读准字音。小朋友,从外形看,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呢?
(蝈蝈,身上的颜色是碧绿的,而且会唱歌。小朋友都很喜欢它。这样引导,可以提高小朋友的认识——看一个人,不仅要看外表,更要看它的思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
(低年级要十分重视范读。初读课文,最好不要让小朋友自由读,因为自由读,只会是齐读。)
三、教学生字。
1.教学6个生字。
出示“粮食”。问:小朋友知道的粮食有哪些呢?教学“粮”字。
出示“汗”。问:人们在什么时候身上会出汗呢?教学“汗”字。问:什么时候人们会是“满头大汗”?
出示“自由自在”。教学词语的意思。问: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由自在的,很高兴?指导读准“由”字。
出示“冬”。指导读准字音,“冬”,就是冬天的“冬”。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叫“过冬”,小朋友知道它的意思吗?
出示“呼”。老师做呼气的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呼气)气从口里出来,所以“呼”是口字旁。冬天,我们听到北风——“呼呼”地吹。这里的“呼呼”是表示一种声音。
出示“洞”。洞,就是山洞的“洞”,水洞的“洞”。课文中间讲,冬天了,谁住在洞里?
出示“冷”。冬天,北风吹到人的身上,我们感觉怎么样?教学“又冷又饿”。
2.教学6个认读的字。
出示:乘凉刮风躺装。并进行教学。
(生字教学,分两部分进行,突出重点。在教学要求学会的6个生字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精神。)
3.复习巩固。
(1)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
(3)打乱顺序读。
(注意当堂巩固识字的做法很好。)
四、朗读课文。
1.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这一次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段读,师生评议。
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好,就自我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认真听,听他们字音、句子是否正确、通顺,声音是否洪亮。
3.听课文录音朗读。
⒋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由”、“冬”。注意的.“冬”的第二笔。
2.指导书写“汗”、“粮”。注意左右结构。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书写姿势。
(写字指导的安排很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低年级,作业力争在课堂上完成,是对的。)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