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优秀8篇

2023-08-01 13:10:18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优秀8篇

  下面是热心会员“shicangyinzhui”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阅。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篇1

  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

【篇1:四年级下册数学微格课教案】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出示本节课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展示出本节课3个复习目标,并提出要求。

(二)复习(5分钟)1、复习除法的性质: 2、复习乘法交换律: 3、复习乘法结合律:

  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 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 5、课堂练习 = 3900 = 900

(三)、及时训练、学生口答。(1分钟)

  根据运算律,在里填适当的数。42= 67

(四)、老师小结简便运算的方法。(1分钟)1、解题四步骤:(一看)看数据的特点,运算符号的特点,(二想)想用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三算)巧算、妙算;

(四查)检计算是否正确。

  2、养成自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习惯。

(五)开放与探究(2分钟)

(六)想一想(3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七)、拓展延伸。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

(八)、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植物园里有松树和柏树,每行松树有43棵,柏树每行37棵,两种树都是125行。柏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2、师傅和徒弟合作生产一批零件,师傅每天生产75个,比徒弟每天多生产25个,两人合作8天刚好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篇2:微格数学教学教案】

  学生微格教学教案

  说明:

  微格教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表达应具体、确切,不贪大求全,便于评价。

(2)教师的教学行为。按教学过程,写出讲解、提问、演示等教师的活动。

(3)应用的教学技能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某种行为可以归入某类技能,应在对应处注明。对重点训练的技能应注明其构成要素。这样便于检查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成果,是训练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识别、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项内容。(4)学生行为。教师能估计到的学生在回忆、观察、回答问题时的预想行为。对于学生行为的预先估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基础。

(5)教学媒体。将需要用的教学媒体按次序注明,以便准备和使用。

(6)时间分配。教师预计教学行为、学生行为所需的时间。

【篇3:微 格 教 学 教 案】

  微 格 教 学 教 案

  班 级:学 科: 课 题:角色扮演者: 指导教师: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节课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篇2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19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文字、+、师: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统一到+、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19多年前就有了记载。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⑸点明意义。

  第 1 页 师: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在2019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师: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 0。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师: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2019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

  第 2 页 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小结: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图片,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⑵提问: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写数,反馈交流。

  小结:用8844和-155区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问:你能把我们刚才学过的这些数分分类吗? 小结板书: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吗?是不是负数?为什么?结合例1和例2的第 3 页 图片理解0与正负数的关系?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1 学生读数,在将相应的数填入圈里。

  反馈交流,教师:8是正数吗?0该写到哪个圈里?为什么? 2.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负数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1.读一读。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第 4 页

  第 5 页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篇3

----小学《统计》数学公开课教案(和优秀教

  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统计》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规范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使同学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考虑,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使同学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前两天咱们刚刚开了运动会,喜欢看运动会吗?咱们今天再去看一场特殊的运动会,好吗?(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同学可能提出很多问题,如:有哪些动物参与了运动会,它们各有几只?有哪些竞赛项目?……

【说明:创设同学喜爱的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便于同学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同学的认知基础与本课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尝试统计,发现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怎样才干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一起数一数,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这样的统计表里(拿出课前发给同学的空白表格)。

  反馈,组织同学展示交流自身的统计表,如:狗

  猴

  长跑

--------

  5只

  6只

  8只

  狗

  兔

  猴

  跳高

  长跑

  一共

  5只

  2只

  6只

  5只

  8只

  13只

  反馈:先请完成第一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统计了哪些动物的数量?是怎样想的?

  提问:他统计的动物的数量对吗?这张表格有问题吗?(动物的数量是对的,但从他的统计结果中看不清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反馈:我们再请完成第二张统计表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怎样想的?

--------

  提问:他统计的结果对吗?你认为他的这张表格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同学可能认为这样统计是对的)

  激疑:我们来看这里(指表中的“一共13只”),一共是有13只动物吗?不对吧,我怎么觉得是26只呢?咱们一起算一算,好吗?(把统计表里的几个数都加起来,算出结果是26只)

  同学会提出算动物一共有多少只,不能把狗、兔、猴的只数与跳高、长跑的动物只数相加,因为参与跳高和长跑竞赛的动物中就有狗、兔、猴,这样加就加重了。

  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才比较合适呢?(把它们分开)

  引导:是的。可以把它们分开统计,按什么规范来分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同学讨论后,组织交流,明确:可以按动物的种类分,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也可以按竞赛项目分,统计参与各种竞赛的'动物有多少只。

【说明: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需要按不同的规范分类统计。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直接告诉同学,而是放手让同学去尝试解决,使同学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来。】

  2.再次统计,解决问题。

  谈话: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先统计各种动物有多少只,再统计参与各种竞赛的动物有多少只,好吗?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列表统计呢?

  根据同学提出的列表方案,出示相应的统计表。

  要求:请小朋友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分类整理,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反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身的统计表拿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同学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身的表格)

  狗

  兔

  猴

  长跑

  5只

  2只

  6只

  13只

  跳高

  长跑

--------

  一共

  5只

  8只

  13只

  交流时,让同学说一说自身是怎样调整统计表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问:观察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是的,第一张表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第二张表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怎样才干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每张表格是按什么规范进行统计的呢?

  同学交流后,小结:为了使统计表所表达的信息更清楚,要在表格的前面加上一栏,注明表中每个项目的意思(演示修改统计表的过程)。像这张表格,是按动物的种类进行统计的,第一行表示各种动物的名称,就写上“动物种类”,第二行是每种动物的只数,就写上“只数”,后面的每个数就不要再写单位了。这里的“一共”是指一共有多少只动物,习惯上放在数据的前面,用“合计”表示。

  师生一起修改第二张表格。

  3.观察统计表。

  提问:通过小朋友自身的'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动物运动会的统计任务。看了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说明: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让同学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而是着眼于让同学经历从尝试失败到胜利的过程。同学在不时探索并完善统计方法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和实际作用。让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既能增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又能从整体上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规范下的多样性。】

  三、拓展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同学独立完成两个统计表,并组织交流。

【说明:教材布置了丰富的统计活动,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需要灵活处置。】

  四、全课总结(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篇5

  一. 目标

  1. 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2. 彩操作活动中付息5以内的数数

  3. 学习按数量取物

  二. 准备

  贴有点卡的塑料袋(同幼儿数)、串珠积木六篮、动物图形卡1——5一套

  三. 过程

(一)集体活动

  1. 师以小狗开糖果店的游戏来应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又各客人来我们班作客,你们看是谁?(小狗)

  师:小狗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小动物来帮忙,看看是谁来了?

  2.复习5以内的数数

  师:这是谁?有几只?(师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伸出手指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操作活动

  1. 装糖

(1) 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还是来不及。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2) 提出要求

  师:先每人拿一只塑料袋,数数上面有几个点子,就往里装几粒糖,一边装一边数,最后说:“我装了×粒糖。”

(3) 师示范一次

(4)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 提问:你装了几粒糖?为什么装了×粒糖?

  2. 送糖

(1) 师:请小朋友把糖送到糖果店的柜台里。

(2) 提出要求

  师:你有几粒糖就放在有几个图形的框子里。一边送一边说:“我送了×粒糖。”

(3) 师示范一次

(4)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结束活动

  师:小狗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到他的店里买糖吃。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情境中的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3杯饮料,量的多少不同,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体验“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四个词的含义。

  教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差不多”的概念。

  如:一(6)班男生有38个,女生有36个,我们就可以说他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差不多。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

  88人()、12人()、76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篇7

  一、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回答: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醒学生仔细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14例1。)

(媒体出示图表)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划到几的倍数?

(学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五、练习

(课本P16∕练习四第一、二题。)

  六、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