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3篇(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套讲课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初一下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3篇(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套讲课教案),欢迎参阅。
《科举制的创立》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
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
(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
(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
(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
(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
二.交流展示
三.小组讨论
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
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
四.达标训练
(一)
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
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
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
(二)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
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
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
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
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
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
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三)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谁统治的时候正式诞生?
《开元盛世》
导入新课
“结合史料(课本)能总结出“开元之治”原因者,将获得大唐开元盛世游的机会。”
什么是开元之治?
武则天后,唐朝政局一度动荡,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历称之为“开元之治”。
开元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
出示唐玄宗画像
提起唐玄宗,同学们能翻译出这句话吗?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
(因为唐玄宗少年时在老百姓中间生活过,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刚即位时,很懂得体谅老百姓的疾苦,很多涉及老百姓的政务,都亲自办理)
由此导入新课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
讲授新课
为了开创繁荣昌盛的景象,唐玄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一、政治上(开元之治):
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
②重视;
③崇尚节俭,命人烧毁珠玉锦绣,表示的决心。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经济上⑴农业:
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优点。(省力;翻土块,相当完善。)
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水力代替了人力)听讲理解形成认识: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
观看”开元盛世’从西域引进的蔬菜品种、陆羽《茶经》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开元盛世’农业特点
①兴修工程;
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品种增多、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商业方面:
观看长安平面图,引导学生了解”开元盛世’商业特点
1)明确当时唐朝繁华的都市有。
2)长安城的布局:城内分为和(长安城中的坊和市分别指和。)
3)唐代的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个的大都市
⑶手工业:
观看“唐画中身着丝绸服装的妇女形象”、“唐朝陶瓷”、“唐三彩”,引导学生了解”开元盛世’手工业特点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
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邢窑和(最的)。
老师归纳:开元之治是唐朝鼎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时期。
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比较了历代盛世之后说:“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这里一定要注意: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因为在唐玄宗统治中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我们已经知道在统治前期,为了取得良好的统治局面,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但是开元盛世的取得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吗?哪些方面促进了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努力
2、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奠定的基础
3、劳动人民的创造
4、中外及各民族间的交流
课堂小结: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的新气象
2、手工业的成就
3、商业城市的发展
布置作业
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
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嘉峪关、鸭绿江)
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伸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过度讲解: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然居于地位,同时也涌现出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考回答:
1、列举表格,老师推荐表格,填表。
2、根据12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讨论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
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
5、根据12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
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可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三、巩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
2、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
3、小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保护工作满意吗?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