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江南》教学设计12篇 江南教学设计带设计意图

2023-03-07 15:39:00教学

《江南》教学设计12篇 江南教学设计带设计意图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江南》教学设计12篇 江南教学设计带设计意图,以供借鉴。

《江南》教学设计12篇 江南教学设计带设计意图

《江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辉煌、水天一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的语段。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志,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具:

  图片、或相应的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有感情地读、品读,读评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回忆导入。

  2.看图引人。先让学生观赏图片,再谈突出印象。

  二、自主读书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

  2.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

  三、尝试朗读

  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

  四、粗说印象

  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理请写作顺序。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移步观察变换的提示语,画上“——”。

  二、自读自悟,融入画境

  教师先放录音,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1.结合插图,读句品词,体会语言美。

  2.小组交流,读评结合,感受语言美。

  三、品读精彩,领悟整合

  以读为主,以读促动,做到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获得美的陶冶。

  1.在读中强化知识的把握、美的感受。如岳阳楼的结构特点;岳阳楼的深厚文化底蕴;洞庭湖的浩瀚及其动人传说等。设计提问。

  2.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句的体悟品味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

  四、回归全文,抒说心声

  1.和作者一起细细欣赏了“江南第一楼”,有什么要一吐为快的吗?

  2.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五、真情朗诵

  1.选择方式,自主准备。

  2.尽情展示,共享快乐。

  3.从读到写,自然拓展。

《江南》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悦的心情。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彩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的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认识笔画“竖弯”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评价任务

  通过指导练习,书空练习,教师的讲解,认识生字“西”。

  通过动画和示范朗读,以及男女生朗读正确朗读文章,背诵文章。

  通过观看插图,教师的介绍以及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活动一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孩子说:“我看到()的荷叶。”

  2、教师启发想象,散发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3、“除了采莲姑娘,谁也很开心?”

  (完成目标二)

  活动二

  1、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2、参照坐标方位配上动作朗读诗句。

  3、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完成目标二)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规范表达,并且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评价目标二)环节二

  拓展阅读,积累知识活动一

  1、观赏江南图片。

  2、小结

  3、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完成目标三)

  引导孩子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评价目标三)环节三

  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活动一

  1、指导书写“西”

  2、描红练习

  3、反馈评价

  (完成目标一)

  通过开火车、男女分读等多种方式人资,组词,熟练掌握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环节四

  复习回顾

  活动一

  1、总结回顾,感受江南采莲的美景。

  (完成目标三)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评价目标三)

《江南》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在生活和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对江南春景的遐想)

  二、看图入境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看江南美景。(课件演示图文并茂并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3、交流观后感。(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中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为学习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墎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烟,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古诗的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交流获得对诗的整体感受。)

  四 、理解诗意,感悟情美。

  1、你了解杜牧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杜牧的资料进行交流。)

  2、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根据你对杜牧的认识,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

  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可能学生有的认为杜牧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列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设计意图:猜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五、 拓展诵读,体会韵美。

  1、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和韵律美。

  2、播放抒情的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3、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4、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5、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和描写春天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吟诵中享受古诗,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全身心地读,有滋有味的读,慢慢达到背诵的程度。真正地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六、课堂延伸,表现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们身边的春天怎样呢?请欣赏歌曲《嘀哩哩》。(课件播放歌曲)

  2、欣赏我们身边的春天。(课件播放春景图)

  3、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用吟诗、唱歌、作画、写话等方式来表达。)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课外作业,积累运用。(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试着背诵并运用。)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赞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江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2.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者诗化的语言

  2.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激趣导入。

  走近江南,初窥其貌

  1.学生自由朗读文本,思考作者所写的的江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并用一两个词概括。

  美的或充满诗意的

  2.作者对这样一个江南持有一种什么情感?

  课文第一段第一句:太喜欢我的江南。

  3.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叫做什么?

  直抒胸臆。

  4.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先声夺人,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齐声朗读第一段感受喜爱之情

  走进江南,寻美访美

  走进江南,我们会发现江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充满诗意,请在文本中找出能表现江南美的具体形象。并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江南的雨 淙淙 颤颤 绵长

  江南的女子 水灵灵弱弱的却充满力量

  江南的水 活泼而清丽

  江南的村庄 炊烟袅袅

  江南的荷塘 色彩斑斓

  江南的秋月 含情的写满了相思

  ……

  徜徉江南,欣赏佳句

  作者笔下的江南是温柔的,是活泼的,是色彩斑斓的,是含情脉脉的,让我们徜徉其中,不忍离去。这一切要归功于作者优美的语言描写。请再次阅读文本划出你所欣赏的语句,并对它进行赏析。句子有:

  1.我的江南在我的心里太重太重,怕说出来写出来反而轻了它。

  2.只是,我的江南不去唱它,亦是在年轻里如梦如诗地睡着,像个女孩子,永远有散不开的17岁的情怀,17岁的温柔。

  3.淅淅沥沥的像一千多年前唐朝女子拨弄的丝弦,有淙淙的音还有颤颤的形。

  ……

  再见江南,访古思今

  关于江南,正如作者所言,它在唐诗宋词里被吟唱了好多章,被文人墨客描绘了太多次。江南应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一曲曲动听的歌谣。再见江南,让我们在古人的诗作中和它道别。

  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再见江南,你是那么柔美动人,你又是那样清瘦冷峻。如今,我们回到了家乡,相比邓皓笔下的江南,我想我们的家乡也是一样美丽动人。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抓住家乡特有的一两处景致描绘出自己对家乡所思所感。

《江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这首民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让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来帮助一下。

  2、指名读,(请同学帮助他纠正)

  3、同桌自由读

  4、检查,(指名读)请同学来评一评。

  5、齐读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

  出示:江南 何田田 (小)鱼 (游)戏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3、指导书写:江 鱼 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细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继续看图:这里的荷叶长得怎么样?(碧绿碧绿的、层层叠叠、挨挨挤挤)(荷叶很多很多)师画层层叠叠的荷叶,这么多的荷叶,第二句中有个词语就写了荷叶的多,猜一猜是哪个词?指导读:田田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指导朗读第二句)

  6、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下,可爱的小鱼在干什么呢?它们快乐吗?为什么这么快乐?

  (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师画小鱼。(师:它们一会儿游到中间、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玩得可真开心啊。)

  7、表演:谁愿意也变成一条鱼在莲叶下游戏、玩耍的?请生表演,体会小鱼的快乐。

  8、指导开心地朗读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小结:美丽的江南水乡有多姿的荷花,诱人的莲子,嬉戏的鱼儿,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边读边表演。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

  四、拓展延伸

  荷花是美丽的,江南还有很多更美丽的景色。下课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赞美江南的图片或者诗歌。

《江南》教学设计6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莲叶、莲蓬、小鱼图片。

  教学过程:学生仿写,记住笔顺。

  指名拼读,提醒注意点,齐读。

  3、有一位诗人,在游览江南后,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就写下一首诗,题目叫——江南。(课件出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诗人写了什么呢?教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古诗、配乐)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不会的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卡片。

  4、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意。

  1、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第一行

  师:荷花又叫莲花,那么荷叶又叫——莲叶。(贴莲叶)

  看看,池塘里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大、绿、多、美……)

  师读读么开心,小鱼儿也来凑热闹了!(课件出示小鱼)看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这美丽的池塘中,你最想做什么?

  (课件出示小鱼儿是怎么做游戏的呢?

  (课件出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师引读句子。

  (贴小鱼)边演示边讲述:小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它们在来莲叶间到处玩耍嬉戏。你觉得这时候小鱼儿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二句。

  同桌互读,推荐朗读,喜欢的一起朗读,表演读,齐读。

  3、朗读全文。

  (1)导入: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采莲姑娘,划着小船,伴着优美的乐曲,去江南水乡走一走,看一看吧!

  欣赏动画。

《江南》教学设计7

  一、课程题目:《江南》

  二、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人们采莲情景的古诗,选自《汉乐府》。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章大量运用了反复的句式,体现出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描绘了江南采莲热闹欢乐的场面,从鱼儿嬉戏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采莲人的快乐。

  三、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学生已经学完拼音,掌握了用拼音认识生字的方法。他们有阅读的兴趣,喜欢读书,只是没有朗读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江、南”等九个生字,三点水和草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可、东”两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按照小组读、情景代入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增加古诗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可、东”俩字。

  教学难点: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东南西北”方位卡片、小鱼卡片、莲花卡片

  七、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师: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河流一条连着一条,池塘一片连着一片,每年夏天荷花都你拥我挤地争着开放,是不是非常美呀,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这个美丽的地方,那么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方呀要做(课件出示题目——“江南”)

  (二)板书课题

  1、指名读,齐读课题。

  2、学习“江”、“南”这两个字。想想“江”字的偏旁是什么?想一想江南与什么有关?

  二、初读课文

  (一)巧设情景,通过“吟诵门”的形式,教师示范朗诵课文

  (二)前后两个同学自读课文,考察解决生字的方法

  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举手请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

  三、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学生指明读引入“莲”“南”两个字

  “莲”是一种水生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南”前鼻音

  2.学生指明读,其他同学予以评价。

  3.以小组为单位读,其他同学予以评价。

  4、教师领读,注意情感、语调与停顿。

  5、再次指明读,教师评价。

  6、着重读“莲叶何田田”,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7、班级齐读,教师评价。

  8、安排学生分别扮演“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小鱼及莲花的角色,边读边演,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真实的景象,再现“鱼戏莲叶间”的场景,教师评价。

  (二)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展示)

  以“采莲”的方式检查生字认读,班级齐读——指明读——教师复读

  四、学习生字书写

  指导写字:可东

  (一)以采莲结束,乘船回家创设情景,只有正确写好这两个生字才能上船,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

  (二)讲师讲解生字,学生举起右手在空中跟写

  1、“可”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横折,四笔横,五笔竖钩

  竖钩第一次学习,强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竖中线右边,学生复写。

  “东”一笔横,二笔撇折,三笔竖钩

  区别和“可”字竖钩的不同,强电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竖中线上,学生复写。

  2、教师再次板书,学生空中复写。

  3、学生单独复写,教师评价。

  (三)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课本描红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四)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学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五、升华主题,表达感情

  下面渔夫说那现在我要带你们回家啦,游玩了那么美丽的江南,你们相对江南说些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以下体会表达以下几种感情:1、江南真美丽,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2、江南这么美,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江南看一看。)

  六、布置作业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练习正确书写“可”“东”两个字。

  3、搜集其他与莲花有关的古诗,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江南》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望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

  积累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 感悟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

  二、简介温庭筠

  三、读顺全词

  1、读出节奏 。

  2、读出重音。

  3、 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 ”“肠断”。

  读懂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义。

  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

  四、读出层次

  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

  1、从时间来看,全词 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

  2、从景物来看,全司 的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

  3、从情感看,全词 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 ,因而肝肠寸断。

  4、从手法看,全词 没有粉饰、刻板之语 ,多 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 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 景,第三句抒情 ,[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

  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 、景二笔、情一笔)

  五、读出情味

  “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小结:

  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

  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 帆过尽皆不是”)

  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夕阳有意,江水有情,思念无穷。

  4、“肠断”写出了女主人公失望之情痛苦到了极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呈收拢回来,集中在“百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聚焦定格情头)

  六、读背全词

  屏幕显示关于词的来源及特点。

  根据学生积累介绍作者

  指导朗读

  再读全诗

  深入理解

  建议你再读课文,就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谈 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教学回顾

《江南》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初步理解古诗所描述的内容、含义、并学习朗诵古诗。

  2、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3、通过朗诵感受春天江南的优美景色。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图上画有什么呢?(教师注意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景、人物,初步理解图片内容。)

  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你知道画里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吗?

  2、小朋友这幅图片很漂亮,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通过感受古诗表现的江南景色之美。)

  3、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古诗,说的就是这幅画里的事情,请你们仔细听听古诗里是怎么说的。

  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古诗。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地诵读古诗两遍,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名字,初步感受古诗中的语句。

  现在老师把故事念一遍,小朋友仔细听。

  2、这首古诗叫什么名字?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故事念完了,谁来告诉老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请全班的小朋友一起来说说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古诗《江南好》说了些什么呢?

  3、教师再次完整地朗诵古诗,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古诗里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哪一句?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意思是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你们还听到了哪一句不太懂?或者是有疑问?日出江花红胜火说的是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指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

  4、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完整朗诵古诗。

  5、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己认真读一读儿歌。

  6、请幼儿集体朗诵古诗。

  三、通过讨论解说,帮助幼儿进一步拓展关于这首诗的相关经验。

  刚才,你在读这首古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中的江南景色之美和古诗中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思念之情。

《江南》教学设计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及其写作主旨。

  2.与《闺塾》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传奇曲词的艺术特点。

  3.了解“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两种抒情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训练点

  1.诵读、赏析曲词,体会其中表达的真挚、强烈的思想感情。

  2.分析、理解“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两种不同表现手法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及相互联系。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1.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学法引导

  首先是对照注释,查找字典,疏通文字,然后反复诵读七支曲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概括七支曲词的内容。七支曲子可依次概括为: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吊明孝陵、吊明故宫、吊秦淮河、吊长桥、吊旧院、总吊南京并点明主旨。第三步,精读中间的五支曲子,依据作者的描述,概括五处景物现在和以前的特点,如“吊秦淮河”一节。现在秦淮河是黯淡、萧条,以前是华艳、热闹。“吊旧院”一节,现在旧院是荒芜粗俗,以前是清静优雅。第四步,画出各曲词中的形容词、动词,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与生动。如“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一个“抛”字,写出随意与凌乱:一个“罩”字,使人想见枯枝败叶的密集程度。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重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的赏读分析是教学难点。

  (二)解决办法

  1.反复诵读

  2.师生合作,揣摩研讨。如:

  ①《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和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②《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在课内与课外反复诵读课文,并结合重点曲子、重点语句进行课堂讨论。

  2.有条件的学生可课外阅读《桃花扇》全剧,或观看影片《桃花扇》。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优秀剧目,被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哀江南》选自该剧最后一出《余韵》。这一套北曲,可以当做独立的诗歌作品来赏读,因此,诵读曲词,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分析其表现修辞特点,是学习本文的目标。

  (二)整体感知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十余年长期酝酿写成的传奇剧杰作。作者意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借与此事相关联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来提示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他是第一个用戏剧形式艺术地总结南明亡国历史教训的人。剧作写至《余韵》一出,主人公的故事已经完结(前出《入道》写到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因国破家亡、山河沦丧,均各自入山修道),但正如王季思教授评点所说:“前出故事已完,意趣未尽,续此余韵,为增加悲剧气氛,将兴亡旧事付之风月闲谈,正是痛定思痛、铭骨镂心之意。”在全剧戏剧冲突已完成之后,再续此一出,正体现了我国古典戏曲“不很重视冲突”,常“直接地抒写人物的心理、感情、情绪”(汪曾祺语)的特点。

  《哀江南》是剧中民间艺人苏昆生一套北曲的总题目,共有七支曲子。其中,【北新水令】是“头”(总起),中间的【驻马听】等五支曲子是“腹”(展开),最后一支曲子是“尾”(收束)。赏读曲词,是本课最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赏读唐代诗人的刘禹锡的《乌及巷》(见课本习题四)。

  (《乌及巷》一诗与《哀江南》套曲,都以六朝故都南京为吟咏对象,都抒写了江山兴废、王朝更迭的感喟。相比较而言,刘诗以小见大,写得简洁、含蓄;而孔曲则作了全景式的描写,情感更激越,对比更鲜明,笔墨更酣畅。赏读这套曲子,体会情感,赏析语言,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2.简介作者:

  (孔尚任,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孔子64代孙。有文名,精乐律,擅词曲。《桃花扇》是他用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1699年完成的传奇剧本。这出戏的创作成功,使他誉满文坛,与《长生殿》作者洪昇齐名,称“南洪北孔”。)

  3具体赏读曲词:

  (1)提示生字,学生朗读课文(只读七支曲子)

  蒿(hāo)菜秣(mō)陵长楸(qiū)阿监(jiàn)丹气墀(chí)饿莩(piǎo)哰哰(liáoliáo)

  (2)讨论题一:这一套曲子,有“头”有“腹”有“尾”,应当如何划分?三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第一支曲子【北新水令】是“头”,总写苏昆生所见战后南京郊外的凄凉景象,定下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中间五支曲了是“腹”,写昔日国都各处的残败与冷落,寄托悼亡伤怀的哀思。最后一支曲子是“尾”,直抒胸臆,慷慨悲歌,慨叹南京城的今非昔比,表达强烈的亡国哀痛。)

  (3)讨论题二:【北新水令】中,“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二名构成对仗工整的一联。试分析名中四个形容词的修饰作用。

  (四个形容词是“残”、“废”、“瘦”、“空”,分别修饰“军”、“垒”、“马”、“壕”四字,可看作曲词炼字的范例。战事已成过去,眼前只剩下“废垒”、“空壕”和卧于空壕中的“瘦马”,使人联想到南明王朝军败如崩、四散溃逃的情景。上下联不过寥寥十字,就真实地重现了经历过战争活动的城池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4)讨论题三:从【驻马听】到【太平令】五支曲子分别写了金陵古城的哪些景物?怎样凸现其残破、冷落的景象?

  (解答此题,可将五支曲子的曲词与曲词前三人的宾白作比较。宾白与曲词,都是按苏昆生故地重游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作描述的。从城郊始,依次写了孝陵、故宫、秦淮、板桥和旧院。孝陵乃皇家陵园,故宫乃赫赫皇城,秦淮乃歌舞繁华之地,当年玉柱红墙,琉璃瓦,翡翠窗,何等威严;长桥旧院,粉黛成群,处处笙萧。两相对比,更显出江山沦亡、时过境迁的悲伤。这些曲子都以写景为主,但寓于景,不言情自在景中。)哀江南教案《哀江南》说课稿教案《哀江南》教案

  (5)讨论题四: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是画龙点晴之笔。这支曲子与前六支曲子关系如何?在语言和抒情方式上的何特点?

  (前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铺叙描述,层层蓄势,最后则水到渠成,激情迸发,激越动人。前六支曲子主要是寓情于景,末一支曲子则直抒胸臆。从语言上说,末尾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又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气韵酣畅,令人慷慨击节。)

  (四)总结、扩展

  明清传奇采用南曲,但《桃花扇》却将《哀江南》这一套北曲收入剧中,就是因为北曲豪迈雄壮,便于传达沉郁、悲怆的情感。末一支曲子“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挥。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度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了全篇主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是不争的事实。唱曲人的不信、难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见亡国之情的痛切。

  此篇读罢,可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曲词(或选每篇最典型的表彩段子)逐一吟诵,作比较性的赏析,体会其抒情与语言特色。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文中曲词。

  2.整理与本单元四位作家有关的作家作品常识,记住最生要的内容。

《江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背诵《忆江南》,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3、理解词意,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得到对词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教学难点】

  对词中所写景象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词,了解词、作者

  (板书:词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预设:

  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

  从学生质疑导入,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2、听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听音频范读文件在脑中形成映象,注重学生自主感悟不迷信书中文字插图敢于比较。

  3、个性化读词:

  同学们读得不错,还想读的更好吗?(想)怎么办呢?理解词义可以使我们更有感情韵味的读好这首词。

  二、赏析《忆江南》

  1、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要做到有议有评。

  2、指名汇报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仗工整,描写生动)

  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能读出来吗?(找伙伴,找老师共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摇头晃脑读、表演读。小组分配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演唱此词:

  ⑴ 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着来唱。

  ⑵ 自己为词配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选择适合儿童天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了然于胸。

  三、体会填词的乐趣

  1、你曾到过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给你留下怎样难忘的印象?

  2、模仿白居易词作,填一首属于自己的《忆江南》:

  设立开放性话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四、知识的延伸

  1、说明忆江南实为上下两篇(课件)

  2、介绍两篇《忆江南》(课件)

  3、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有关资料,和同学们在课间交流一下。 ?

《江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词。

  2、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虚为实、比喻夸张,学会运用诵读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3、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虚为实、比喻夸张。

  难点:学会运用诵读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生疑发问,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唱八年级所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营造氛围。

  二、学习《武陵春》

  1、导入课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交流对李清照的了解,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2、指导朗读。

  ⑴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评读教师的优点与不足。

  ⑵明确字音、节奏,学生自读,小组推荐成员朗读。

  3、理解词句。

  先请一名学生完整地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4、感悟感情。

  用“我喜欢读______句,读出了_____情景或感情”的句式来交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的作用,引导学生赏析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体验意境。

  启发学生联想想像,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词中的意境,进一步感悟词人抒发的感情。

  三、教学《望江南》(采用学习《武陵春》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学习)

  1、导入课题。

  简要介绍作者、作品。

  2、指导朗读。

  ⑴听录音朗读。

  ⑵学生自由读,点名读,评读,正字音、明节奏。

  ⑶全班齐读。

  3、理解词句。

  ⑴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词的意思。

  ⑵检查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适时点拨、强调重点词句。

  4、感悟感情。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品味语言。用“我喜欢读_____句,读出了_____情景或感情”的句式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蕴含的思想内涵。

  5、体验意境。

  ⑴展示能概括表现这首词的内容明片。

  ⑵多媒体展示画面,启发学生联想想像,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特定场景下思妇的思想变化过程。

  四、比读两词。

  灵活引导学生探究处理以下问题:

  1、两首词中都写到船这个载体(“千帆”“轻舟”),表达的心情是不是相同的呢?

  2、两首词都写到情感的变化,二者有什么不同?

  五、聆听心曲,感悟情愁。

  六、布置作业

  运用修辞手法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如“思念”“兴奋”“沮丧”等。

  附:板书设计

  词两首

  反复朗读 理解词句

  感悟感情 体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