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总结 > 正文

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合集4篇】

2023-07-18 15:51:06工作总结

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合集4篇】

  【导语】下面是会员“chsk15”整理的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共4篇),供大家赏析。

高一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篇1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篇2

一、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o2 + V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t - Vo) / 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 1m/ s=/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 - V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 =0 2.末速度V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 t – gt 2 / 2

  2、末速度Vt = Vo – g t (g=≈10 m / s2 )

  3、有用推论Vt 2 - V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max=V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 m1m2 / r2 G=×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 Q1Q2 / r2 K=×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 I L 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 I L , B//L时: F=0

  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 V B , 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B:磁感强度(T), L: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三、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 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 / 2

  5、运动时间t=(2S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

  6、合速度Vt=(Vx2+Vy2) 1/2=[ Vo2 + (gt)2 ] 1/2

高一年级的理科物理重点公式 篇3

  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 m1m2 / r2 G=×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 Q1Q2 / r2 K=×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 I L 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 I L , B//L时: F=0

  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 V B , 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 L: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定理总结 篇4

  1、电场线:用来形象描述电场的假想曲线,是由法拉第引入的。

  理解:①、起始于正电荷(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无穷远处),不是闭合曲线,不相交。

  ②、电场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场强方向。

  ③、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场强的大小。

  ④、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的直线。

  ⑤、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点降低,是电势最低最快的方向。

  ⑦、电场线并非电荷运动的轨迹。

  2、等势面: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有以下特征;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等势面与电场力垂直。

  ③电场中任何两个等势面不相交。

  ④电场线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

  ⑤规定: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差,所以等势面的疏密反映了场强的大小(匀强点电荷电场等势面的特点)

  ⑥几种等势面的性质

  A、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

  B、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

  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①、通过电场力做功说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②、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减小。

  逆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增加。

  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增加。

  逆着电场线移动时,电势能减小。

  ③、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④、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