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工作总结 > 正文

中职音乐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中职音乐课教学总结

2023-04-29 10:38:19工作总结

中职音乐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中职音乐课教学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中职音乐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中职音乐课教学总结,以供参考。

中职音乐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中职音乐课教学总结

中职音乐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

  职中幼师音乐视唱教学

  一、职中幼师视唱教学的现状

  视唱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看谱即能唱,也就是排除听唱法和教唱法的那种对音调的直接模拟,独立地把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的能力。“视唱能力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单纯的欣赏音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视唱基础,否则就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视唱教学贯穿职中音乐教育始终,包括近年来新开设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也离不开视唱,对欣赏曲目的主题、主旋律的视唱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完善欣赏的过程。”[1]正因为视唱如此之重要,近年来,教师们对它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也都在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应该说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尝试和努力的成效并不显著,步伐还很缓慢,视唱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据调查了解,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音乐教学以教唱一支歌为主,乐理知识、视唱练习、音乐欣赏等基本知识被丢弃,中学毕业95%的学生不识简谱,更不用说五线谱。多年来,音乐课被其它课占用现象极其普遍,现在虽逐渐得到转变,但在音乐课中做其它作业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据我对今年幼师班进行的测试了解,能独立视唱简单乐曲的仅有几个,大多数同学依赖老师教唱,现状很令人担忧。不过学生中的一些想法和现象倒引起了我的思考:比如学生中存在着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特别不喜欢学乐理视唱的情况;还存在课堂上教的,教材上要求会的曲目不会唱、唱不准,而他们爱唱的歌曲,特别是一些通俗歌曲大都学的快、唱的很准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视唱到底该怎么教,怎样才能教好,确实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职中幼师视唱教学的目的现今视唱课存在的问题不完全是出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而是对视唱课的认识上,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对其本质、其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则方法的实施就是盲目的。

“视唱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视唱的技能,而是要通过学习技能的过程和学会的技能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去审美。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以健康其身心,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素质。这个目的和美育乃至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2] 明确了视唱教学的目的,我们就要注意克服教学中的只教音符不教音乐,注重技能而忽视情感的单纯技术技能教学的倾向。应引导学生在音乐美的感染下,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进而摆脱视唱教学那种“‘上课认符号,下课全忘掉’、‘延时线、减时线,光能看见听不见,一年一年又一年,不会唱歌只会念’的状态;带着学生从‘考完数理化,又要去背多来咪’的应试教育阴影中走出来,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3]

  三、视唱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

  那怎样才能使视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前提是要教学得法,即有赖于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应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1、识谱

  要做到视谱即唱,首先必须识谱。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它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识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只有这样,看到一份乐谱,才能根据记谱法准确辨认出乐谱中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节奏与强弱等,也才能把无声的谱转化为有声的唱。当然了,识谱也是要讲方法技巧的,首先应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征入手,“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即‘先教识谱后听音乐或唱奏音乐’,不是‘先发展视觉后发展听觉’,而是‘听觉先于视觉’”[4]。如教歌之前先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学,学生们却能轻声跟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心理学家称之为“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最佳状态”。乐谱只是音乐信息输入的载体,还不是音乐本身,机械地练习识谱、唱歌所学到的是死板的歌曲,很难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也不会激发人们内在的情感,应让学生通过听、唱、奏、拍、跳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去熟悉乐谱。在这样的状态下识谱既轻松又有效率。

  2、音准

  音准是一种基本的音乐素质,我们要想把一首歌曲唱好,把音高唱准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没有这个东西作为保障,其他的什么都会逊色。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天赋和悟性。由于大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和感受能力不一样,所以会形成大家对音高感觉和节奏韵律认知把握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辨别音高能力和节奏能力的不足会导致演唱时候无法分辨和感受出音高节奏。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试着一边开着原唱一边让学生看着谱来边听边模唱。这样即可以练到音准,也可以练到节拍,而且声音的位置跟着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觉、声音的位置。鼓励学生多听多唱歌谱,逐渐积累就会形成一种音乐记忆,以后再看到谱子时,看谱速度就会提高,歌曲旋律也就学的越快,而且不容易走调。

  3、节奏

  节奏是长短相同或不同的若干音符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总概念。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常用的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音符的时值有准确的认识,并通过练拍或练唱,让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节奏感。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一下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当然了,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自己有拍子准确的概念和感觉才是关键。有的学生在练习时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节奏的特性等等,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我们要

  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从内心去感受节奏。通过不断的练习,长期的积累,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

  4、强弱

  强弱的训练应先从拍号入手,先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拍号(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八六拍依次是强、弱、弱、次强、弱、弱等)不同的重音关系及其特点和强弱规律,再分析曲谱中有没有改变节拍原来强弱规律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等,从而通过对特殊部分和典型部分的单独反复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整首乐曲的强弱感。

  四、改进视唱教学

  当我们掌握了视唱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后,就要以此为基础找出视唱课的弊端,探求改进的方法。

  1、教师备课是关键

  首先,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课文后的视唱曲一般都与课本的歌曲内容相一致。学生练好视唱,也就掌握了歌曲旋律的重点或难点;学习歌曲,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巩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保证学生在视唱教学中认真练习,在歌曲教学中得到巩固。其次,要研究学生的视唱认知规律。中小学生学习视唱大致需要历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信息,即耳朵和眼睛把音乐信息输入大脑;二是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即大脑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形成一定的经验;三是信息的输出,即大脑对形成的经验进行转换,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学习视唱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再次,要研究课堂教学流程。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学生的学习时间如何保证,以促使及时、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点拨和纠正。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音乐课大都是这样一种模式,即:学视唱讲乐理在前,学唱、演唱歌曲在后。“新课伊始就挂出视唱曲,然后就给学生介绍‘这是四分音符’,‘这是八分音符’、这是‘多’,那是‘拉’,就让学生开始划拍视唱了,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识别各种音乐符号,连范唱、伴奏都省了,这样就导致学生对音乐符号所表达的乐意一无所知,这种唱实为念,当然是不可能唱好歌的了。”[5]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看到的视唱曲往往是完全陌生的符号,符号教学成了视唱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完全遏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倦心理,害怕上音乐课。

  所以,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音乐课的模式。一是我们可以先用听录音、模唱等方式让学生对乐曲旋律有个大概了解,然后介绍乐曲创作背景、作者及乐曲内容、特点、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有了这样一种认识再让学生视唱,这样的视唱唱出来的就不再是干巴巴的音符了,而是带有情感、富有表情的音乐了。二是要改变以往那种用琴带、跟琴唱的传统教学。这种

  传统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不动脑筋,依赖钢琴或教师的习惯,使音高节奏概念都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这种鹦鹉学舌的学唱方法和学敲节奏的方法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了避免这种无思维的盲听和盲唱,改革过分强调记忆和模仿的传统教学,在视唱教学中我运用了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大伊教学中的柯尔文手势唱名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练习时,首先不用钢琴,只要求学生集中思想注视教师用直观形象表达的手势变化,迅速反映音高的变化,然后准确的把音唱出来。当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做的又快又准,但这种训练方法能使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大脑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同时,学生也能自觉地做到用心用脑去唱,使音高概念真正印在脑子里。

  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视唱曲,然后当一次“填词家”,并和他们一起唱一唱自编的歌曲,争取再次的成功。这样可以激起他们演唱的欲望,较成功地歌唱,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视唱积极性。

  3、强调音乐聆听

  视唱教学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单凭改变一下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聆听,通过“听”来更好地指导教学,以提高视唱课的质量。

  视唱教学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每学一首新歌之前都多放几次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每听一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第一遍

  要求听出音乐情绪、速度;第二遍可以拍手、跺脚或身体的其他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拍、力度;第三遍就可以轻声跟唱,然后抓住歌曲的内容、思想内涵进行简短讨论,以加深乐曲在头脑中的印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歌曲的意境。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轮廓、节奏运动和乐句结构变的敏感。

  其次,随着学生听和唱,指导他们意识到有关旋律、节奏、结构等基本概念,使他们在边听边唱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特征。再次,可以指导学生制做简易的敲打性乐器来表现音乐,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自行制作、演奏一种节奏乐器,形成多层次的效果。而且要求边敲边走,边敲边舞,既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又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然后,引导学生试着将所学的歌曲编上动作,边听音乐边发挥想象力,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美,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内心音乐听觉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它的自如应用是音乐听觉高度发达的标志,是长期的、有意无意的外部音响刺激下所形成的内在音乐听觉的积累。发展内在听觉的方法很多,如视唱中的背唱和听写中的背记,背唱是将已经熟悉的乐曲通过回忆的用声音予以再现;还有听写中的背记,就是将已经熟记的乐曲通过回忆后以书写的形式予以再现,但要求更加深刻、准确和牢固。”[6]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视唱练习更清晰化。

  4、诱发学生的审美感受

  教师备课、改进教学模式、强化音乐聆听,确实能增强学生的视唱基本技能,增强学生

  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视唱水平。但如果只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那就违背了音乐视唱课的根本目的。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其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7] 所以说,我们应把新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视唱教学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那怎样才能在视唱教学中贯穿审美理念呢?

  首先,可以利用歌曲的立意和情境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之后在解决难点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独立地视唱歌曲旋律。可通过配有背景绘声绘色的朗读歌词或轻声学唱,以此来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习歌曲。然后,引导学生处理歌曲。歌曲的处理不能只停留在强弱、速度的对比之上,而要从情感入手,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在其情绪的勃发和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身心。激发学生想要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就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用心去演唱歌曲。

  另外,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音乐只有在结构相对完整时才能体现美,单纯的一个音符是没有审美意义的。一位音乐家曾说过,视唱要在学生能唱一个完整的乐句时才能进行。说的就是要保持音乐结构的完整性这个道理。有的教师遇到复杂的作品,往往就肢解作品,把复杂的小节肢解成一个个单音,放慢数倍让学生视唱,结果学生打不到强弱,把握不住旋律线,唱来唱去只唱出了音符,而没有了音乐。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效果当然不容乐观。所以说,视唱教学一定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综上所述,视唱教学是职中幼师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不断提高视唱教学水平,引导学生用学会的技能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中职音乐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

  谈谈中职音乐教学

【摘要】广西浦北县第一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这种教学手段缺乏艺术性、创造性。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我们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 中职音乐 教学 课堂 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在中职校园中逐渐枝繁叶茂。但当深入校园,亲自去触摸中职音乐教育时,却发现"繁荣"后面隐藏着奇怪的现象:音乐课充其量是一门作为"调节剂"的副科,上与不上无所谓,上好上坏无所谓;学生们听着、唱着"音乐",却说"音乐课"没意思;音乐课外活动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处于"放羊"状态。针对这些奇怪的现象,笔者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职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

  1.深刻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人、名人、大师就是音乐爱好者。比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天文学家开普勒,建筑学家梁思成……数不胜数。

?タ蒲?史上,不乏科学家创造发明受益于音乐的趣事。如:18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20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完成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从小爱好音乐,受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他深入研究原子递增的规律,创造了"八音律"表。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与音乐也有不解之缘,华罗庚、李四光、钱伟长、梁思成等人或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而弹奏钢琴,则是钱学森最感愉悦之事……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プ魑?一名音乐教师,其使命是以音乐育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为今后自己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通过音乐课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教学设计,兼顾研究学生特点。例如,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县城、农村的孩子,他们普遍音乐基础较差,如果教学内容中抽象的、理论化的内容过多,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知识水平,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让教学内容顺利延伸到职业素养,就必须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只有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或是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如以后的工作),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音乐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有目的的导向,让学生切实感受、理解到音乐所带来的深刻寓意。

?ダ?如,在进行"西北民族音乐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当地豪放、高亢、诙谐的曲风形成的强烈反差作为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设计,让学生领悟到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和逆境中颓废、失望是没有出路的,为何不换种态度和心情?恶劣的环境和逆境不正是培养和树立坚韧、乐观品质的沃土吗?这种品质对长久的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3.从实际出发,师生共同参与

  新课标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令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但是如何让中职生"参与"呢?十六七岁的他们具有较强的成人意识,再让他们去做拍手、跺脚的律动显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而"参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让每个人都积极地"动脑筋"。

?ピ诮萄е锌山岷辖滩牧榛畋渫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比如在教材《二十世纪音乐--现代音乐》的活动与思考中有这样的习题:欣赏《水中倒影》,试将你听后的印象作一幅与音乐相应的"印象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印象,可以画画,可以用肢体语言,可以借用某首歌曲旋律自编歌词演唱,还可以用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并重,需要建立师生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关系。因此,音乐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地设计兴趣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避免生硬的、繁杂的技能技巧训练,善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音乐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乐当中,教学用语、教态、表情都要与音乐相符,才能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切实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主动投入到音乐美的体验和理解当中。

  4.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中职音乐教学应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充分关注并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在音乐体验、表现及创造活动中的艺术发现和独立见解,丰富教学方法,努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重视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节奏"这一模块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应既注重横向的节奏派生,也有纵向的节奏扩展,促进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充满内在逻辑联系。

在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音乐技能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音乐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倡导并推行开放性、实践性、模拟性、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关注音乐方式的衔接,关注激发兴趣的衔接,关注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衔接。

在音乐欣赏教学

  积极推行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充实"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将唱歌、乐器演奏和识谱视唱内容整合为"欣赏"与"表现"的教学领域,同时拓展出"创造"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欣赏、思考,去感受、体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贯通,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创造音乐情感。即实现反复倾听――节奏参与――演唱――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情感的教学模式。

  5.加强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后,就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也就是音乐的德育功能要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一些中外名曲中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我在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先介绍了我国的民族乐器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色让学生了解,再选择了这些乐器的代表作,如古筝的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并给学生讲述了《高山流水》这个故事中"知音"的由来,从而引发学生在音乐中对高尚友情的共鸣。又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在讲述完该曲的创作背景后,让学生讨论该曲的音乐风格,学生有了前期知识,讨论的很热烈,各抒己见,在音乐中让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等振奋人心的音乐,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再次,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音乐课堂中仅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传统音乐欣赏是不够的,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播放设备,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有选择地下载些与音乐有关的影片。如《音乐之声》、《天空之城》、《老男孩》。这些影片中的歌曲学生大部分听过,却很难完整哼唱,所以在给学生观看完影片,了解歌曲的内容后老师再传唱歌曲,这样学生学唱歌曲时就不会再有抵触情绪了,老师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做好音乐课程评价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展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按照音乐课程目标的要求,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全面地进行。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但重要的是音乐科的成绩里应该没有不及格。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每个人哪怕是弱智者,都天生具有一些音乐感觉的潜能。教师应让良好的音乐评价带给学生自信。正如奥尔夫所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学生的音乐素质好或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发芽。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融汇了国内外现代课程的精华,新课程的设计越出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引起教师的职能、观念、素质、方法等一系列的重新组合和分化,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重新塑造新型完美的职业形象;由知识传递者变为课程创新者;由教学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学业成绩评判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げ慰嘉南转?

[1]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2] 林青.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2009,(19).??

[3] 杨赛萍.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 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HJ0〗E-mail:xdjyxx@

我的愿望“等后记。

  三、教学反思实践的收获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学反思的实践效果究竟如何?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什么促进作用?它能否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思考实践下,认为其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表现在教学行为的改变:反思型的教师不再只是一个“教书匠”的身份,而是一个研究型的学者,在教学过程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更要把学生当作“主体”,而且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教学资源”。“教后录”“学后录”的记载与撰写,使教师与学生因为反思而建立了平等的对话,教育行为不再只是教师单一的行为,而是在师生共同成长基础上的双赢教学。其次提升了教学能力。实践中教师不仅对要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进行反思,还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进行不断地反思,从一个传统的传授者、指导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变,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深刻、透彻的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所得、收获与困惑,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结语:有问题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提高,在实践与探索中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得以生存与进步的根本。“教学反思”不仅给教师在中职音乐教学中以启迪,更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盏启明灯。

中职音乐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

  2016中职音乐教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所接到的任课班级基本都为16级刚进校的新生,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在传教音乐的同时,多适当给他们欣赏一些简单易懂的高雅音乐,以此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及音乐审美观。

  一、本学期的授课内容要求:

  1、课本选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里边的音乐篇,本教材大致分为基础和拓展两大模块,其中基础模块为必上模块,拓展模块为选上模块。

  在上16级刚来学校的新生时,首先从基础模块中的第一单元音乐聆听与感悟和第二单元的美妙歌声。这两个单元是作为中职学生第一学期所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音乐知识。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修养,得先教会学生如何去聆听音乐,如何感悟音乐,了解音乐的声乐和器乐的两大表现形式,知道音乐的情绪表现有哪些,这为第一单元授课的基本目标,时间为四周。

  其次,在给学生适当了解中国民歌时,有时可以加一些本地的本土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识,从而达到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上到外国民歌时,介绍几首大家熟悉的外国民歌,然后了解到外国比较典型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的民族音乐视野。再次到学习音乐中的艺术歌曲和合唱艺术,这两块内容是特别是艺术歌曲,音乐课中最不好上也是最难上的知识点,这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和课件,多以一些视频和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最后把学生最熟悉也是最热爱的通俗流行音乐放在学期最后几周来完成,在讲通俗音乐时、多以对比、演唱实践教学法为主,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什么流行音乐适合听?什么流行音乐不适合听?什么音乐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什么音乐是消极腐败的音乐?什么是善乐,什么是恶乐等等,以此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辨别能力,增强素质修养。

  2、本学期除了上16级的音乐外,还上15级一个班的音乐课,也就是15计算机(3)班,加上也带这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要比其他班多得多,本学期给他们上的是公共艺术音乐基础模块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是以认识乐器、乐器演奏及器乐曲欣赏为主,由于器乐曲比较复杂,难懂,所以大多授课目标以认识乐器为主,多让同学们认识些民族乐器,特别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在上专业课上,本学期

  3、4月份主要上的是15学前琴法课,5月份16级新来校后接任的是16学前的声乐课。声乐作为专业课来讲,对学生的要求要高得多,不像一般般上音乐课那么简单,要学生认识到如何学会唱歌,怎么唱,如何去唱,必须要学生按老师的科学练方法去做,才能达到效果。对于声乐课本学期目标来说,要求学生学会科学用气,把声音大胆的放出来,进行完整地演唱歌曲,已算达到目标了,经过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大多数同学都达到要求。

  二、教学反思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三、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声乐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根据不同情况选练声曲唱。提高学生的运气能力。在歌唱中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