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工作年度工作计划模板3篇
制定工作计划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有了一份完整的工作计划之后,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工作中会出现的一些小失误。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有关工作年度工作计划模板3篇,以供参考。
市国土资源局审批处在市局和审批服务中心的双重领导和正确指导下,在审批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市局中心工作,按照“规范、高效、廉洁、便民”的服务宗旨,以“将办事群众服务好,将国土形象树立好”为目标,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市局授权审批的办理事项,圆满完成了国土行政审批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前三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审批处重视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提高,深化优质服务理念。一是参加市局的学习。组织审批处人员参加了市局召开的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二是参加“中心”的各类学习,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了电子政管服务平台操作培训会。三是立足岗位组织业务学习。组织了审批处全体人员对《XX市国土资源管理行政审批(核)事项标准手册》、《土地登记法规文件汇编》、《XX市土地登记标准化手册》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在5月底对审批和土地登记业务进行了书面测试,在教育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完成市局即定目标,开展集中审批办理工作。
(一)实行集中办理,业务量大,质量不减。截止10月22日,今年总办理数31083件,其中土地权属确认29015件,国有划拔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审批(包括住宅补办出让)1999件,土地利用规划局调62件,农转用报批和征收审批2件,即办件22290件,收取非税收入162.436万元,收取住宅土地出让金322.4686万元。截止10月22日,共为29家企业减免土地登记费、土地测绘费和地籍测绘费费用30340元。受理服务实现了“无投诉、无超期、无差错、评价好”三无一好的目标。
(二)办事高效,创先争优成效显著。审批处(窗口)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评优创先活动,通过各类评创活动,不断提升窗口的服务形象,树立品牌服务意识。一是积极参加审批中心的各类评创。一、二、三季度被审批服务中心评为季度“红旗示范窗口”;马群娟、柳芸、何佳被评为季度“服务明星”;陈阳被市直机关党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所在岗位同时授予“共产党员示范岗”。二是积极参加市级各部门的`评创活动。今年审批处(窗口)被市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称号;同时获得争创市级“巾帼文明岗”机会,完成的“巾帼文明岗”展板等相关内容的公开上墙,目前积极开展各类评创活动。三是积极参加省级评创活动。完成了“省级青年文明号”复评工作。截止目前窗口共收到企业群众赠送的感谢锦旗9副。
(三)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类活动,丰富大家业余生活。一是积极参加审批中心组织的“道德讲堂”等活动,今年3月27日承办了市级道德讲堂,在讲故事环节,由国土窗口陈敏霞介绍了窗口陈小芳在服务中的感人小故事,起到很好的榜样带领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全体人员参加市局团支部组织的“奔跑吧,国土青年”拓展运动。三是积极参加团市委组织的“花香换书香”活动,审批处(窗口)共捐书75本。
(四)、继续做好各项便民措施的实施,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继续推行个人土地登记即时办理、中午不间断服务、周日轮值服务、上门特需服务、下班延时服务和电话预约服务等便民举措,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在窗口受理工作中继续推行“全心、热心、贴心、耐心、细心”五心服务和微笑服务站立服务,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努力做好各项审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审批。
(一)加快规划修改审查审批,为业主单位提供优良服务。截至10月20日,共审查审批规划局部修改62个,涉及330个项目,总面积20295亩。按照类型来分,主要涉及基础设施、社会公益、新农村和重大产业类项目用地规划局部修改,保障了平湖塘延伸拓浚、扩大杭嘉湖南排、乌镇物联网会展中心等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等重点项目用地空间,进一步地保障了基础设施、民生等特殊项目的用地需求。
(二)加强具体建设项目预审工作。截止10月20日,全市预(初)审项目4个,为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总面积2309亩。第一时间给予审查、审批,本着“提前介入、积极指导”的原则,保障服务省以上重点项目用地。
(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我局根据领导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报批工作进程。一是于1月4日向省国土资源厅报送了《关于要求解决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等三个重大交通水利项目部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请示》(嘉土资[20xx]1号),省厅同意解决1000亩占补平衡指标。二是于2月28日、4月8日多次组织召开了全市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报批进展情况摸底调查专题会议,进一步摸清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报批所处阶段、存在困难问题,倒排时间,明确工作要求。三是多次主动到市水利、交通、港航等部门,并与水利局、嘉通集团等部门分别联合多次召开项目报批专题会议,对接落实报批相关工作,排定项目业主单位提供主线和安置用地选址红线、项目业主单位提供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各县(市、区)完成规划局调听证、方案上报、建设用地组件报批等时间节点,确定项目报批时间,会议上明确要求报批时间。四是向各县(市、区)国土局(分局)发出函告,要求各县(市、区)国土局(分局)按照要求,完成报批任务。并由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函告业主单位;五是组织相关人员到南湖、嘉善、平湖国土部门督办催报相关材料;六是拟写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专报,供市委市政府决策。
(四)摸底调查党政一把手“1+2+10”项目、交通治堵项目、20xx年市政府投资竣工验收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对党政一把手“1+2+10”项目、交通治堵项目、20xx年市政府投资竣工验收项目,进行了梳理。及时掌握了解项目保障用地情况。
(五)组件完成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方案。本次上报的调整方案中,拟申请在嘉兴巿中心城区规划扩展边界范围内对1280亩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布局调整,涉及地块407个。总面积1280亩(其中耕地1067.3715亩)。目前方案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
(六)组件上报20xx年度中心城区农用地转用和征收方案。
根据市局《关于下达20xx年市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使用及中心城区报批方案的通知(预安排)》核对三区上报中心城区项目,并汇总组件上报20xx年度中心城区农转用和征收方案,并上报省厅审批处。20xx年我市中心城区申报用地总面积为2418.432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2128.212亩,农用地20xx.128亩,耕地1695.4185亩,并已获得国务院批准。
(七) 国内首家出版发行国土资源行政审批手册。为在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做到“放得下,接得住”,审批标准一致,我局编制《XX市国土资源管理行政审批(核)事项标准手册》。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高度关注,并由大地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第一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手册。
分页阅读第1页:国土局审批处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2页:对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好指导
四、对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好指导。
4-5月份,协助执法局对县(市、区)审批制度改革和层级一体化改革开展评估督查。主要采取案卷检查、听取汇报、口头询问等方式进行。在依法行政方面、工作效率方面、完善责任方面、审批规范方面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检查。经过此次评估,从总体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和评价实施绩效和存在问题,掌握了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层级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进一步完善。
五、做好省政务大厅建设和市门户网站业务公开工作。
在完成市局权力清单清理的基础上,完成省政府政务大厅和XX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会同局信息中心做好市政务服务平台与市局审批系统对接相关工作,于10月底正式启用“XX市政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一张网作用。
六、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努力将窗口服务工作中好的做法展示给大家,大力宣传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同时接受群众和各级部门的监督检查。截止10月22日共向审批服务中心、市局办投稿50篇,已全部被采用。
20xx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调整完善审批事项结构。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继续对省厅下放到市、县(市、区)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梳理清理,真正做到简政放权,使审批事项结构更符合本市国土管理工作。
二、抓好审批处(窗口)人员理论业务学习。经常开展岗位练兵,岗位能手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技能精湛、业务精通,以更好的业务素质为办事群众服务。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各类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审批处(窗口)人员理论水平,培养同事们的团队意识,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努力提升窗口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开展,将有组织的安排窗口人员进行不动产登记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同时根据局确定的重大课题,选择典型区域开展调研工作并完成调研报告。
三、抓好审批处(窗口)建设,参加评优争创活动。配合市局党委做好“五型机关”各项评创工作,及时完成涉及审批处(窗口)的各项任务。创建“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文明窗口”等评创工作。主动向已经评到“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先进地市国土部门学习,根据评创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类软硬件设备的建设,实时积累创建材料,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积极做好总结、参评工作。
四、依法依规审批(核),做好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审批(核)。切实把好建设项目审查(核)关,严格依照XX市国土资源行政审批(核)事项手册,审查(核)各项报批材料。做好市级中心城区规模边界调整方案报批。做好市级中心城区农转用和征收项目用地报批。同时做好《XX市国土资源行政审批(核)事项手册》修订工作。
五、协助做好不动产登记各项工作的开展。因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系列工作的逐步推进,将直接影响窗口工作人员和业务的调整,根据《市本级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方案》规定,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各项工作完成时间节点,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并积极提供各项保障。
六、做好窗口的搬迁工作。根据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安排,将在今年低明年初组织审批服务中心的整体搬迁,审批处(窗口)将根据审批服务中心的搬迁工作安排,及时完成窗口搬迁任务,同时做好工作场所搬迁对外告知工作。
七、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下放事项的评估检查工作。市局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基本完成,审批处(窗口)将协同执法局做好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及下放审批事项的检查评估工作。
八、继续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效率。根据审批处(窗口)服务群众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研,向先进地市学习,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推出更加方便群众的举措。同时提前介入和积极指导服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政府投资竣工验收项目等。继续落实专人负责重大项目用地服务机制,指导和督促项目业主单位,积极有效开展工作。
九、继续做好短信回访工作。新办公场地搬迁后,完善叫号排队系统和短信提醒回访系统。及时了解群众对办事窗口的需求,分析存在群众不满意的情况,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举龙头、兴产业、强科技、促增收、重监管、保安全,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全县呈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和20xx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73亿公斤。
2、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2971元,比去年11900元增长9%。
3、全县农业增加值完成9.2亿元,比去年增长xx%;
4、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完成xx.5亿元, 超市下达任务14.4亿元的7.6%。
(二)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立足农业生产,启动了以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管理为主的“送服务、到基层”百人百日行动,大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强农惠农政策,多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共开展政策宣讲35次、农民技术培训18场次,培训人数12000人;扎实开展春耕备耕,储备优质种子500吨、化肥1.6万吨、地膜60吨,发放化肥优惠补贴券19万张;深入蔬菜园区、水果基地开展防风、防寒、防病虫害技术应对指导,全年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8.28万亩,其中:玉米34.38万亩,小麦0.303万亩,谷子3.18万亩,薯类37.86亩,杂粮0.4138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玉米高产创建1.1万亩,开展小麦“一喷三防”0.3万亩、小地老虎防治1.2万亩。
(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认真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20xx年共落实粮食补贴资金2428.86万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2108.76万元,粮食直补320.1万元);兑现良种补贴资金381.9万元,并通过“三公开”、“四不补”、“五到户”、“六不准”标准审核后,以“一卡通”发放于农户。同时执行《县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办法》,积极好设施蔬菜、干果种植、畜牧养殖、农业龙头企业等项目的资金扶持,促进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1、设施蔬菜园区。巩固提升旧园区,发展建设新园区,全年共发展设施蔬菜1.5万亩,春秋大棚前茬青椒亩均产量7000斤,亩均收入4500元;后茬西葫芦平均亩产8000斤,亩均收入3500元;日光温室亩均收入3万余元。全年共育设施蔬菜秧苗1492万株,实施20xx年中央集中连片项目3个,补助资金xx0万元(广发禽业有限公司、五丰种植合作社、书荣种植合作社);省级奖补大县项目3个,奖补资金90万元(鸿瑞专业合作社、河礁种植专业合作社、绿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省设施蔬菜工程3个,补助资金40万元(林盛果业、汇森合作社、鑫源祥育苗公司)。
2、农业龙头企业。20xx年共建设规模化农业龙头项目xx个,其中林盛果业xx万吨果蔬深加工已全部投产,生产的“清润2.5”系列饮料,深受市场青睐,产品销售已于北京、广州、湖南等多个省市签订销售合同,山西林盛果业有限公司与山西新紫晨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上市;天下襄公司新上的100万斤手工挂面、5万吨等级面粉和5000吨营养面粉生产线也已投产,并组建了“手工挂面协会”,申请获得了“国家手工挂面农产品地理标志”,刷新了我县无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历史空白。
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是完成了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调查摸底工作,共筛选出符合新型职业农民特征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共833人,主要以种粮大户(玉米)、种植设施蔬菜、养殖(羊、鸡)以及农村防疫员、农资经营户为主。二是完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构申报和培训实施工作,共申报天下襄和林盛果业两所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950人。
4、扶贫开发工作。一是开展精准扶贫。制定了《20xx年县县级领导干部XX县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精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方案》,共建立驻村工作队119支,整合各类专项资金1000万元。通过发展产业、外出务工、安置就业、易地搬迁等措施,今年完成减贫任务1200人;二是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xx0人,目前主体工程完成43.3%,搬迁投资完成1257.63万元,占总投资的99.97%。
5、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是制定了《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xx年行动计划》,把32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直19个单位的21个分管领导和23个责任科室。县直各有关单位积极争取项目、落实资金、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四大工程”扎实有序开展。二是出台了《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方案》,启动了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按照分级创建、分类示范、分批实施的方式,开展了3个省级、4个市级、26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完善提质工程10项,安居工程4项,环境整治4项,美丽宜居示范1项。
6、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XX县”工作要求,一是构建体系。新建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个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13个,配备乡镇监管员42名,村级协管员323名;加强投入品监管,共备案种子品种46个、经营单位88个、农药经营企业61家、化肥经营单位17家、经营品种41个;二是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多部门综合执法,1-11月共出动512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38家,查处问题36起,责令整改36起,取缔农资无证经营店2家,吊销营业执照1家。三是加强检测,对生产基地、大型超市、批发市场抽样678个,常规检测1328次,快速检测1256次。圆满完成了各级各部门的检测任务,产品监测准确率达100%,合格率99%以上。
7、农业基础工程。加快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成20xx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科技培训1010人;实施了20xx年巩固退耕还林农民科技培训600人和技能培训300人;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开展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大排查村65个,1728户;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土壤国控点监测,采集土样35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43万亩,化验土壤300个,肥效试验12个,制作配方卡1万份;新发展水果495亩、中药材xx40亩。
8、其它各项工作。扎实完成了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项工作,开展了涉农领域问题专项排查整治和“不作为、乱作为” 整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严格落实,统筹推进,“三农”干事风貌明显提高。
(五)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还是相对薄弱,一产占gdp偏低,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粮食作物较多,经济作物较少,且受家庭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农业产业的规模相对小而分散,适度规模经营的种养大户还不多。
2、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发展不足,存在企业规模较小、链条较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年销售在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几乎没有。同时,在企业发展中,资金短缺,存在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还不紧密。
3、由于今年大秋作物受灾较重,农民种植业收入相对减少,加之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占农民收入较大的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农民收入增幅放缓。
4、移民扶贫搬迁工作涉及村多、人多、进度慢、时间长。散户搬迁新址较分散,给验收工作带来困难。且整村移民搬迁后续资金短缺,入住率低,影响贫困人口生产生活。
二、20xx年农业工作计划及“十三五”规划内容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培育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支撑和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建设现代农业和安全农业为抓手,以推进城镇化和美丽乡村为目标,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培育壮大农业龙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率先建成小康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7.2亿元,比上年增长xx%,农业增加值达到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79元,增长7%;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亿公斤左右,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xx.7亿元,增长8%。
(三)重点任务
依据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重点实施好“1368”工程,即:
“1”就是围绕以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3”就是实施提质增效、龙头带动、品牌引领三大战略战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农业知名品牌,推进建设现代农业。
“6”就是发展六大产业:一是巩固发展提高设施蔬菜,建设5个千亩设施蔬菜标准园;二是以林盛果业为依托,推广种植晚秋黄梨5000亩;三是稳定粮食生产,创建5个万亩优质高产玉米示范区;四是发展油籽牡丹种植基地3000亩;五是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10000亩;六是围绕“一乡一龙头”,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8”就是抓好现代农业标准园、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一村一品”专业村、新增粮食产能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扶贫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八项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四)“十三五”规划主要内容
1、主要目标
到20xx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0.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2xx%,农业增加值达到20.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223%;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比“十二五”增长63%;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1.8亿公斤左右,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5.2亿元,比“十二五”增长210%;种植业集约化水平提高到7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左右;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0xx个;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2.06%。
2、主要任务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实施新增粮食产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玉米高产创建等项目,普及推广良种统供、测土施肥、机播精播、旱作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保护性耕作等关键技术,20xx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玉米单产达到550公斤,总产量稳定在3.5亿斤。
(2)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围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到20xx年,发展设施蔬菜10万亩、晚秋黄梨2万亩、中药材1万亩、玫瑰种植1万亩、油籽牡丹1万亩、小杂粮5万亩,把我县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后菜园”、“杂粮地”和农产品深加工经济区。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一乡一龙头、一地一特色”原则,以农产品加工流通转化增值为核心,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扶持政策,重点围绕粮食转化、农业观光、肉蛋加工,畜牧养殖、花卉种植等,各乡镇和涉农部门每年引进建设1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到20xx年,全县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体系,其中千万元以上大型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10家,创建 5-10个山西省著名商标和20个市级商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辐射带动蔬菜、小杂粮、食用菌、甘薯等20万亩基地和3万农户增收。
(4)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独特的区域资源、文化产业和太长高速、黎霍高速、208国道等快速通道等优势,围绕“吃、住、游、娱、乐”,发展“高、新、特、优、雅、奇”,重点打造一批在长治、太原经济圈内有影响力的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特色程度高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到20xx年,建成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庄园20家,年总经营收入超过1亿元,带动1万农民受益,休闲农业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60%以上,比全县农民收入水平高1倍,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支柱产业。
(5)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建设13个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10个大型农机化专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粮食现代物流工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6)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XX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生产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7)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农村种养大户、优秀业主、村组干部、打工返乡户、农村“两后生”、大中专毕业生等具备新型农民潜质且急需从生产型向创业型转变的农民为重点培训对象,选择20个经济效益好、有发展潜力、能带动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规模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着力培养新一代新型农民。
(8)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70个美丽宜居示范新村,重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 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把粮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把“三农”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xx年以来,市文化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克难奋进,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通过开展书记讲授党课、认真研读原文、组织交流讨论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将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是立足本职工作,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把守纪律讲规矩落实到文化惠民、创新文化市场监管方式和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上。三是强化作风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问责,持续纠正“四风”,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实把守纪律讲规矩落到实处。
(二)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不断强化文化单位的服务功能,切实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市博物馆在办好基本陈列展览的同时,积极走进社会,开展“展览进校园、进乡村”活动,举办了《“杨守敬杯”法治书法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大型文物宣传咨询纪念活动;市文化馆免费开展文艺辅导,重点推广广场舞《打莲茄》;市歌舞剧团免费送戏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150场;市新华书店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先后为吴家岗村图书室、名都社区捐赠近万元的图书;市图书馆扎实推进全民阅读。今年新书入藏4654种、6478册。窗口流通读者11.5万人次,外借9.6万册次,馆内借阅7.9万册次。新发展持证读者近1400人。图书馆微信的公众号订阅量突破900人。积极推广“掌上宜图”阅读平台。20xx年,宜图电子书“阅知”触摸屏综合展示系统累计下载图书超过三万余册,在线试读人数突破七千人。今年11月,还将承办首届湖北省“书香门第、耕读人家”农民读书节现场会。
(三)文艺精品推进文化繁荣。紧扣时代主题,搞好文艺创作生产,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使文化活动植根基层,遍地开花。春晚“激情飞扬”、杨守敬书院开园演出、枝城桃花节、潘家湾女儿会等文化活动均以突出的主题性、鲜明的思想性、较高的艺术性受到好评。市文化馆组织创作的《连枷舞》参加全国农民春晚;市歌舞剧团新创作作品8个(舞蹈节目6个,小品2个)。我们以参加湖北省第二届艺术节和第十三届湖北曲艺“百花书会”活动为契机,组织精干力量创作精品节目梆鼓《谜中情》、楠管《守望》。在9月13日举行的第十三届湖北曲艺“百花书会”上,梆鼓《谜中情》获得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楠管《守望》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谜中情》在10月20日举行的第二届湖北省艺术节中获奖,并取得明年参加第11届中国艺术节、角逐全国“群星奖”的入场券。
(四)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夯实。完善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市、乡(镇)、村(社区)和文物保护员四级保护网络。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野外普查、重点核查和网上数据录入工作,上传数据10000余条,上报数据工作位于XX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前列,被XX市文物局评为先进集体;完成年度馆藏文物藏品清查任务;完成红花套遗址出土文物移交工作,按规范清点、登记及核对后收藏入库,新增藏品1.7万件;完成申报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申报永兴桥为XX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宜红茶制作技艺》被纳入宜昌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青林寺谜语进课堂列入全省十佳非遗保护行动;高坝洲中心小学荣获XX市首批非遗传习示范基地称号;潘家湾民俗博物馆荣获XX市民风民俗传习所称号。全市开展非遗展演活动12次。
(五)文化市场监管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中央、湖北省、XX市“扫黄打非”工作的统一部署,严格封堵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组织开展开展了“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专项行动”、印刷企业专项整治行动、署期集中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全年累计出动“扫黄打非”检查人员480余人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82余家次,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经营点50余家次。始终坚持把网吧管理作为文化市场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日常监管为主要手段,适时开展专项治理和集中行动。重点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未按规定进行实名登记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不断完善网吧长效管理机制。受理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举报投诉1起,立案查处11起。
(六)文化产业逐步转型升级。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立足区位、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积极推进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创意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红春民俗文化村、杨守敬书院、三峡九凤谷、清江古镇等项目相继建成,正式开园迎客。青林古镇、荆门山文化旅游城、江南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中。引进由宜昌嘉木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过亿的文化产业项目1个,新增文化产业四上企业3家。
20xx年,市文化局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推动文化创新,继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彰显文化引领魅力,全力建设文化强市。
一、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根据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抓好落实。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建设、评选命名10个特色文化村(社区)。加快推进重点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市民活动中心工程正式动工。做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督促各乡镇(处)抓好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保护站文物保护网络。完善“文化”数字资源平台建设。
二、进一步抓好文艺精品创作
将实施精品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主要目标、责任主体、工作进度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对获国家、省级重大奖项的作品和个人予以重奖。深入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立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库。重点支持文化馆、歌舞剧团等创作主体,抓好文学、戏曲、音乐、美术、故事等精品生产,力争在20xx年各级各项艺术赛事中出新出彩。打磨本土文艺力作,梆鼓《谜中情》冲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三、继续办好品牌文化活动
精心组织开展好送戏下乡、舞到山乡、春晚、第十届农民读书节、第三十六届全市少儿文艺作品评奖等品牌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完成《连枷舞》健身版的推广普及教学,举办全市健身版《连枷舞》比赛。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少于3次;每个乡镇(街办)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不少于5场次;每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不少于10次。
四、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抓好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完善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健全市、乡、村保护站文物保护网络,签订市、乡、村和保护员文保责任状;动土工程及地下文保服务不出人为事故。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认真抓好市博物馆杨守敬纪念馆免费开放,接待观众达13万人(次);调整提升杨守敬纪念馆(故居)展览,举办《杨守敬纪念展》等基本陈列展览及临时展览3个;完成《文物法》、可移动文物普查、博物馆日等宣传、展示活动1-2次。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名录或传承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全年开展非遗展演活动12次以上。
五、全力抓好文化市场监管
切实封堵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保持“扫黄打非”的高压态势。坚持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和“电子游艺娱乐场所利用电子游戏机进行赌博”等行为,坚决打击取缔无证经营、非法经营等行为,严格执法;每月对文化经营场所检查不少于5次,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全年无重大、恶性案件。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间的联系配合和信息通报,积极开展日常巡查、部门联查、突击检查,充分发挥网吧监督员和协管员的作用,形成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
六、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争取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挖掘杨守敬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创收潜力。积极支持青林古镇、荆门山文化旅游城、江南创意文化产业园、潘家湾土家山寨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不低于15%。
七、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民间文化人才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扶持,促进其健康成长,发挥作用。重视基层文化队伍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素质提升。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抓好文化工作者职业操守和业务技能培训。抓好文化人才引进工作。抓好文化名人、名家培养。进一步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努力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并逐步向企业、社区、学校拓展。
八、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解决遗留问题和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九、继续做好党风廉政、精准扶贫、安全生产、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