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年度计划3篇(工作年度方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工作年度计划3篇(工作年度方案),以供参考。
在XX年,工程部将结合前方经营部门需求,继续加强内部管理,细化各岗位的工作量,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成本控制工作,科学制定员工培训、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如下:
一、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定各岗位工作量
鉴于工程部所辖设施设备比较庞杂,日常工作量较大,为较好的给前方经营部门提供优质的工程保障服务,XX年对于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内容,以具体落实各项工作的责任及考核指标,具体如下:
1、主管岗位
a、根据XX年底对所辖专业设备的评估,核定各系统设备数量,按照设备重要性、区域、时间进行详细划分,制定XX年相对应的大修计划;每季度、每年进行工作总结;
b、每季度对所辖专业设备进行运行现状检查,根据设备总数,按照区域和时间,每季度提交检查报告,每年提交评估报告;
c、对所辖专业设备的外部维保单位,根据合同中维保计划,密切进行跟踪、监督、检测、验收工作,对产生的维保资料、纪录每月进行整理归档。根据设备日常运行故障率及外观进行维保质量考核;
d、结合所辖专业设备的实际情况,每半年对专业员工进行一次设备操作及故障处理培训;
f、若遇重大活动,制定有针对性的详细工程设备检查、保障方案;
2、运行值班岗位
a、对于所辖设备、机房、前方能耗场所,制定详细巡视、检查制度,按照时间节点、路线、巡视次数制定表格,每班根据要求执行;
b、每月对当班卫生包干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
c、每半年进行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模拟训练,能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提交事故处理报告;
3、报修岗位
a、按照工程部iso文件报修流程要求,正确填写报修单、完成各项报修任务。对收费项目,核定收费价格,由业主签字确认;
b、对于有偿服务领取材料须、与报修单、用途保持一致;
c、对于报修任务,完成后必须做好收尾清洁工作;
d、对于报修任务,不得出现客户不满意投诉现象;
e、指派一名主管负责报修管理工作;
4、大修岗位
a、按照大修计划,须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大修任务;
b、对于大修工作完成后,须由专业主管进行质量评估;
c、在大修过程中,须减少耗材的使用,能维修就维修、能利用旧零配件就利用旧配件;
d、大修完成后,在下次大修日期前,不得出现返修现象;
对于以上各项工作指标及规定,工程部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检查、督促工作,发现违反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过失处理,第三次调整岗位。
二、节能降耗工作
近三年来,工程部的节能降耗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根据工程部对目前管理和设施设备的初步评估,今后的节能降耗工作以加强管理为主,实时跟踪前方经营部门的能耗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各能耗设备的运行参数,从管理过程中寻求节能效益。在对各能耗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方面,将以小改小革为主,同时密切跟踪市场上的节能技术、设备的发展趋势,结合会展中心实际状况,实施科学、合理的节能改造项目。因此:
1、节能管理措施
a、运行值班员工加强巡视,及时处理能耗设备的“跑、冒、滴、漏”的现象;
b、值班长每天对前方经营部门的能耗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实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c、细化节能指标到每天,由值班长每天总结主要能耗情况,对照往年同期,在外部气温。经营负荷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不得出现能耗增加现象;若有,提交分析报告;
2、XX年计划实施节能改造项目
a、西馆展厅照明无极灯节能改造项目(一层低区)
b、裙房三楼部分区域空调管路安装电动控制阀分时段供冷节能项目
c、裙房空调系统冷冻泵加装变频器节能项目
d、西馆一层展厅空调出风口改造项目(XX年剩余未改的)
e、热交换与热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节能项目
f、东馆自动扶梯加装变频器节能项目
三、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根据工程部目前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现状,并以物业公司外部市场拓展需要为准,XX年工程部在员工培训、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主要侧重两点
1、综合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主要措施为在优秀值班长、主管进行轮岗培养,通过多专业、多岗位轮岗,提高值班长对各专业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平,增强专业主管对日常运行管理队伍的了解,为工程部今后管理人才储备打下基础。
2、复合型工程技术员工培养
主要措施为各专业优秀员工进行轮岗培养,通过多专业、多岗位轮岗,提高他们对跨专业设施设备的技术处理能力,为今后人力成本控制,解决多专业复杂技术问题、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储备人才。
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订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质量管理计划和目标,组织下属开展标准化体系的完善、维持以及产品的标准管理、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等工作;组织下属开展原辅材料、成品和生产过程检验、检测等工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控制检测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公司各部门业务和客户的需要。
1.组织结构
目前,某某质量部人力严重短缺,仅有12人,其中6人为20xx年新员工。但是职责范围甚广,包括:进料,制程控制,入库,出货,投诉处理,还要包括体系完善,部门建立等,因此,品质管理工作越来越需要系统化,标准化。
1.1 组织架构
1.2 部门职责
为贯彻质量管理体力,促进公司产品品质管理及质量改善活动,保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以达到公司利益最大化,暂定以下职责:
a,贯彻公司质量方针,不断完善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确保iso9000、ts16949 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将来的iso14000和ce、ul等认证能持续运行并有效执行;
b,根据公司质量目标,督导各部门建立相关品质目标,负责对各部门的品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业绩和生产情况组织检讨,规划;
c,负责公司各种品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组织与推进各种品质改善活动,如“qcc品管圈活动”、“5s活动”等;
d,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人),建立并完善品质考核制度办法,执行“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依据,作业有标准,层层有监督”;
e,制定本部门考核制度,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并提供各项质量问题统计数据,配合行政部对各部门绩效考核过程进行监督;
f,制定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检验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操作员等不同岗位的质量教育培训,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公司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g,加强对有关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技术要求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然后发行到相关部门及人员学习掌握,并落实执行;
h,参与特殊订单的审核与产品设计,并制定出相应的检验规范以及质量控制计划;
i,负责样品的'检验,将检验结果反馈到相关部门,促进项目改善,并按照质量控制计划归档相关文件;
j,落实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参与公司合格供应商的评定; k,参与新设备/模具/夹具/量具的台帐管理,检测确认,系统分析,并将检验记录反馈相关部门;
l,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参考检验标准或检验规范对原辅材料,外协品,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验,巡视检验,形成书面检验记录反馈相关部门;
m,配合经营人员进行客户投诉处理,主导异常原因分析并将改善措施切实执行,验证,减少内外部客户投诉,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n,负责编制年、季、月度产品质量统计报表,建立和规范原始检验记录、统计报表、质量统计审核程序;对产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并提出改善产品质量的措施。
o,负责定期进行质量工作汇报。定期在生产会议中口头或书面汇报,对于重大质量事故,组织专题分析会集中汇报,特殊应急情况向上层汇报。
p,依照质量事故处理条例负责公司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q,严格控制员工编制、仪器设备维修费和检测用化学用品、药剂的消耗和浪费,合理安排作业班次,不断降低检测费用,控制成本
r,负责相关文件,记录,信息的管理,保证产品实现过程的可追溯性
s,与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协调管理
t,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以上内容为质量部的相关工作职责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效防控机关事务及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内部约束机制,加强机关惩防体系建设,以落实好权责一致、有效制衡为核心,体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保证政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以推进机关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与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政务管理紧密联系,努力提高机关工作质量,提升机关管理水平,保证机关、事业干部(bu)队伍廉洁高效。
二、基本原则
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街道机关各部门、事业单位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
2. 制衡性原则。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在管理结构、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3. 权责对等原则。各部门的各岗位人员在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过程中行使的权力与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4.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关键业务、环节、岗位和重大风险。
5. 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职责分工、业务范围、风险水平和人员构成等相适应,并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完善。
6. 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和反馈,有效管控各类风险。
三、工作目标
1.推进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基本制度、专项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及各单位内部操作规程等内控制度,深入梳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决策机制等重点领域和主要流程,抓住重要环节和控制节点,分析存在的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控。
2.推进机关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建立公平有效的内部控制考评机制。科学确定考核评价的重点和标准,将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及操作规程当中的风险进行量化,设定合理的分值,将各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自查自纠情况、风险事件应对情况、专项检查处理及整改落实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和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严格的检查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对好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并对内部控制失职失察部门和干部职工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强化结果运用。将部门和个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与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使用等挂钩,全面提升管理成效。
3.加强机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根据市局布署,逐步将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程、内部控制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措施等固化融入各类业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通过信息采集、风险预警等技术手段,强化流程控制,对机关资金运行全过程等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控,对机关内部控制各项业务进行管理,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实现机关各部门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四、工作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制度、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和各部门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一)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
内部控制基本制度,是开展内控建设的基础和架构,应界定内部控制的概念,明确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控制目标,提出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确专项风险内部控制的种类,确定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明确内部控制方法和主要内容,对内部控制职责进行分工,并要做好内部控制检查和结果运用。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做好相关设计,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业务,将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类,研究制定各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为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打好基础。
(二)制定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
各部门根据市内控基本制度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进行专题研究,做好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起草工作。要逐项分析风险来源、风险点,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做到风险点不落项、内控环节全覆盖。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建立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协调配合、有效制衡、运转高效的职责体系,体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使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
2.结合行政绩效管理要求进行研究设计,理顺和细化管理流程,将每项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入程序节点,从程序上进行控制。
3.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业务和流程,找出关键节点,识别和分析存在的风险,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控制、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防控。
(三)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按照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要求,各部门要认真梳理业务流程,研究提出本部门内部各业务环节和岗位的风险防控措施,制订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建立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要求,与各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覆盖本部门所有业务流程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1.明确本单位及岗位职责。要严格按照“三定”方案等相关规定,厘清单位及各岗位职责,不缺位、不越位,达到“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的基本要求。
2.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划分责任边界。厘清单位和岗位职责后,各单位应梳理出本单位各项业务流程,把业务流程细化到岗位,将每项业务流程上下游的岗位职责、科室职责、领导职责及其责任边界归纳、表述清楚。单位内部操作规程重在分清每个岗位和环节的责任,明确工作流程中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的'责任边界。每一项业务上下游各个环节的责任应有效衔接,避免出现责任不清、责任缺位的情况。
3.查找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各单位应根据各业务流程的特点,查找并列明每项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确定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流程节点,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不同岗位可按不同风险类型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对重点业务环节,要将已制定的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中的相关措施与本单位的特色措施有机融合。同时,应将业务风险防控与廉政风险防控有机结合,将每个重要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纳入操作规程。
4.科学绘制业务流程图。对于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应采用一个流程说明加一个流程图的形式予以规范说明,以图的形式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反映,展示本单位各岗位之间,以及与其他单位或外部门在业务上的衔接关系。内部操作规程应以操作手册的形式编写,高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初次接触此项工作或轮换岗位的人员在阅读后便能直观、精确地了解业务流程,特别是流程中的重点控制环节,能尽快进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