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工作计划3篇 就业工作计划及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为工作目标,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适用新型人才为目的,全面落实学校提高的工作任务,狠抓制度整顿和制度建设,严格实习教学管理,不断改善实习教学条件,狠抓就业质量工作,搞好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协作关系,为学校“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做出贡献。将招生实习就业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措施
1. 建章建制,规范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2. 严格执行实习大纲,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场地,结合校外实习工厂搞好实习实训教学
3. 在条件许可情况下,积极对外承揽加工业务,主动创新。
4. 加强学生就业安置和跟踪调查工作,巩固已经建立的校企合作。劳务输出关系,积极开辟新的合作及就业途径。
5. 加强对学生爱岗、敬业、创业教育。示、培养学生就业的`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为适应市场要求奠定基础。
6. 积极与安监等部门举办电工、焊工等培训、认证工作。组织好学生的有关考证工作。
7. 组织第七届专业技能大比武。
8. 做好阳光工程及扶贫培训工作。
三、工作安排
九月
1、 召开处室管理人员、专业教研组长会议、落实有关制度,做好新制度的执行落实工作。
2、 召开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会议,安排布置工作任务。
3、 新生调整编班。
十月
1、 配合阳光工程,举办电工、焊工等级证,操作证、培训及认证考试。
2、 对本年度就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3、 邀请企业领导来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
十一月
1、 为二年级就业班学生举办职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
2、 组织相关专业校外见习。
3、 实习教学工作督促。
十二月
1、 各年级各专业的专题实习。
2、 专业技能大比武。
3、 幼师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考评。
元月:处室工作全面检查、总结、评比。
一、 加强就业所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
二、 推进按比例就业工作,做好20xx年度按比例就业年审工作。
三、 做好就业扶持援助工作,组织开展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就业助残招聘大会,每月至少向广东省残疾人就业服务网报送一个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开展就业环境改造扶持,落实超比例就业单位奖励等工作。
四、 以实名制未就业残疾人为重点,促进就业创业,重点推进残疾人社区就业,加强岗位开发,采取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等形式促进就业创业,完成市就业中心分配的就业任务。
五、 组织参加参加市级举办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并结合本区残疾需求举办残疾人培训。
六、 实名制培训就业统计管理工作,完成实名制录入工作全覆盖,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基本信息、培训信息、就业信息全部录入。
七、 做好办理残疾人证、残疾人失业证等工作,并完善区残联网站的.就业信息化管理,建立残疾人就业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八、 做好一级重残和失业困难残疾人的社保审核、支付工作。
九、落实《深圳市就业扶持残疾人就业办法》,做好对购买社区盲按服务、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灵活就业补贴、残疾人自主创业启动资金扶持和场地租金补贴、残疾人参加培训和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等一系列扶持补贴的给付工作。
十、 做好残疾人托养工作,帮助残疾人做好评残、评估,对各类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分类给予补贴。
十一、做好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做好调查、录入、复录、总结等工作,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
随着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市场复杂多变,如何保证“进口兴旺、出口顺畅”是招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本人将以“态度+精神+宣传+工作”努力开展工作。
1.“态度+精神”
态度决定一切,确立一种积极、主动、服从、务实工作态度。服从领导工作安排,积极主动协助、配合主管领导开展工作,上传下达,有序组织下属团结协作做好工作,发挥团队的精神和作用。以“责任心、虚心、热心、耐心、细心”开展工作,要在最短时间内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学习有关的招生就业政策、文件,领会文件精神,熟悉工作程序,通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
2.“宣传+工作”
建立“两个平台”:主要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招生就业网的建设建立两个平台。招生宣传平台:通过现场咨询、学院展板、校园生活学习录像、全方位展示学院的办学优势与资源优势、学院特色、专业特色、师资特色、名师与名生的宣传、生活与学习环境、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校企业合作等闪光点。目的`是吸引各方面注意力,尤其考生和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的关注。就业信息平台:完善学院招生就业网的建设,搞活人才推介。定期发布就业信息、用人单位评价反馈信息,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宣传。
3.抓好“两项调研”
把握好两个“关口”的信息,为招生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信息。
(1工作计划生源调研;
(2工作计划就业岗位需求调研,拓宽就业渠道。
4.发挥“一个纽带作用”
一方面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信息沟通,另一方面与各系专业建立融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为企业与各系和专业搭建“桥梁”。保证职业岗位信息、职业能力要求信息、毕业生信息的联通,实现培养与就业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