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计划6篇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内容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计划6篇 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内容,供大家参阅。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与“课文”部分全部注了音。
1.“识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
2.“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56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9个,另外的17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1~4课为“秋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秋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生活篇”,意在反映儿童的生活乐趣;9~12课为“人生篇”,意在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13~16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8~21课为“环保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21~23课为“品德篇”,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句式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习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x人,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大部分学生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浓,他们能够主动预习、复习,坚持课外阅读。阅读中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出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品味一些重点词句。大多数学生有积累的习惯,并能用积累的词语丰富表达的内容,用好几种常用的标点符号。
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情况不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差距。个别学生对字词的掌握量不足,课外阅读的书籍偏重于“笑话”、“漫画”类,语言的积累少。另外,学生的认真书写,写好字仍是本学期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28篇主体课文,安排了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7单元为开放单元。这些单元与学生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相结合,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册课文内涵丰富,文化含量加大,弹性内容增多,阅读的要求相对较高,重视学生自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围绕课文和单元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对自己的的习作进行修改。除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等小练笔,引导学生积累、领悟、及时揣摩写法外,
还在“语文天地”中设有专门的习作练习题——“笔下生花”,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整合起来,使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机部分。
本册教材在交际能力、交际质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
①做重点发言人;
②做讨论主持人;
③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等;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对方意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学词,写好摘录笔记,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认字240个,写字200个。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勇敢发表个人见解、针对同学发言发表意见。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个人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达到发展。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累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每天中午有固定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时间、好书推荐卡、课外精彩片断诵读、全班共读一本书,坚持读好书,写积累。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鼓励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会组更多的学生越来越会学。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写活动,写自己的生活,多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日记、小练笔不拘形式去写,对于大作文,鼓励学生在完成作文草稿后,运用已学的修改方法自改、互改、读给家长,教师的面批一定要注意保留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语言。对于优秀的作文要在班级展示栏里张贴。
五、课时安排
1、话语10课时
2、春潮9课时
3、花9课时
4、手8课时
5、规则9课时
6、眼睛9课时
7、纪念日4课时
8、舟船10课时
9、太阳8课时
10、路10课时
11、快与慢9课时
12、回归10课时课外阅读
14课时复习10课时
一、指导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教材为基本,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3人,男生40人,女生33人。大部分勤奋好学、严守校纪校规、热心班级工作;有少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实践操作能力强,有较为乐观的语文功底和学习潜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知识掌握、阅读、
三、教材分析
1、内容
共分为八个单元包括有妙趣横生的儿童生活、细致入微的慧眼观察、奇妙斑斓的科技环保、风格各异的自然风光、朴素深刻的美德与爱、启迪智慧的传统故事、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高尚真诚的家园情怀。每个单元安排有“积累与运用”,包括温故知新、语海拾贝、开心一刻或点击成语、综合性学习或口语交际、细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
2、特点
(1)选文首先注重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重视儿童的审美体验。
(2)“积累与运用”注重知识的梳理与整合,迁移拓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材辐射面扩大,涵盖古今,涉猎全新的知识领域。
(4)课后练习的设置上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与好词佳句;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思维以及表达能力。
(5)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理、品格教育,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掌握好教材中出现的196个会写、会读的生字,对汉语拼音能进行系统地复习,会查字典,学过的词语能正确理解、归类、应用与积累,把握几种基本句型和句型之间的转换。
2、阅读理解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定限量的优秀诗文,阅读文章要有一定的速度,养成有目的带任务阅读文章的好习惯;在阅读中,能利用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意思,懂得修辞手法的辨认和应用,能体会作者的
3、口语交际及实践能力
打破只听不说或只说不听的僵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有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说话的逻辑性、知识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4、
学习能在观察与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的记实、想象文、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
五、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及学生特点,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打实基础,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或竞赛。关注中下生的学习状况,力求每个学生的进步。
2、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开展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
3、注重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定期举行背书、讲故事比赛。
4、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细致观察、勤于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吸收与消化、能力的迁移与养成、品行的熏陶与培养。
5、尽可能带学生走向生活,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拓展其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安排了八组作文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八组作文内容涉及面较广,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景的,有写活动的,有写物品的,让学生在各方面加以训练。在作文教学中,重点要通过读写例话的教学和基础训练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
二、教学总要求:
1、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第一组作文要求学生不仅要把看到的写下来,而且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并且要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
2、让学生能在学习课文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短文,并能做到有中心。
3、练习写人、写事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写人要写出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写事要写出事情的经过,并且练习写作文提纲。
4、让学生熟练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写完作文认真修改的习惯。
5、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对症下药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进行作文教学,结合具体课文内容与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2、利用好看图写话课本,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4、在作文教学中,继续执行作文教学实验方案,教给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上好作文第一、第三、第四课时,通过修改和欣赏别人和自己的作文,真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5、扎扎实实搞好作文辅助训练,从每天早晨的说见闻和晨读到阅读训练以及每周的一篇周记一定要抓好、训练好。
6、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鼓励优生拔高,写得好的作文在欣赏课上让大家共同欣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7、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微机、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以提高他们的写作的兴趣。
8、关注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第五册的作文教学以写人、写事、写景、写活动为主,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掌握写作要领。
五、教学目标与时数安排
略
一、指导思想
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心工作要做下面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阅读方面,在学生能理解重点词句、读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二)口语交际方面,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三)习作方面,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四)习惯方面,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记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积极地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三、具体措施和工作计划安排:
时间内容措施
第一周至第二周
第一组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第三周至第五周
第二组课文教学时要借助课文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进而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就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思想内容,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六周至第七周
第三组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和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相比较,进一步领会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的方法。
第八周至第九周
第四组课文使学生对“了解叙述的顺序”进行复习巩固,教学时还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周围的环境。
第十周至第十一周
第五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分一部分地细读课文,把每部分的内容读懂,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
第六组课文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古诗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多想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体会其含义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第七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在了解记叙顺序和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实践,使这两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十六周至第十七周
第八组课文要有意识地检验一下一学期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能否了解其叙述的顺序,抓住其主要内容;能否自觉地记诵、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出不懂的问题。还有习作上能否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并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第十八周至学期结束
全册内容引导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
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